《信箋故事》作為關注兒童性侵主題電影的特別之處與普遍性啟發!

2021-01-09 小溝娛樂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信箋故事》,這部電影讓人感覺很沉重,電影的事件是本片導演的親身經歷。雖然沉重,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看一下,特別是已經成為父母的。

《信箋故事》

詹妮弗是一名導演,她的母親發現了她小時候寫的作文,並把這些寄給了她。詹妮弗看到信件,回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個時候,她的家裡有弟弟妹妹,父親每天忙著做生意,總之父母都很忙,於是很多事她無人可傾訴,都記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

《信箋故事》

那個時候她遇到了兩個特別的人,一個是馬術教練簡,一個是離異的田徑教練比爾。詹妮弗覺得簡是自己遇到的最漂亮的女人,她漂亮能幹,身材也很好。簡和比爾是一對地下戀人,她選擇了接受和理解,因為自己的父母並不和睦,所以她希望他們是幸福的。當時她的父母每天忙於生意,並沒有太多時間了解自己的女兒,她與比爾和簡走得越來越親近,她開始恨自己的父母,認為遠離父母才會自由。

《信箋故事》

比爾和簡希望他們三個人組成一個新家庭,對幸福家庭渴望的詹妮弗答應了,此刻的她渴望成為一個大人,渴望成熟,渴望掌握自己的命運。她答應了比爾留在他家裡和他吃飯,在比爾的要求下脫掉了上衣,比爾還把一切說的很光明純潔,那時的詹妮弗根本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她只是很相信她的老師比爾,她愛他們,可是這是一種很單純的愛,孩子的愛。

《信箋故事》

那個時候的詹妮弗很單純,她還只是一個孩子,根本沒有意識到比爾會引導她做什麼事,她也不知道到底是對還是錯。他告訴詹妮弗婚姻是恐怖的,我們就是要無視所有的規則和承諾。此刻的父母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他們早些知道,或許會好很多。

《信箋故事》

完美的愛情是兩情相悅,是坦誠相對,是建立在成熟的兩性關係上,可是她的老師比爾卻一直在對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孩子洗腦,讓她遠離自己的家庭,憎恨自己的父母,不與自己的父母溝通,甚至侮辱婚姻和愛情。愛情是成年人的世界,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女孩她根本什麼都不懂。

《信箋故事》

她對比爾的感情也根本不是愛情,只是仰慕或是信任。可是已經是成年人的比爾卻利用詹妮弗對他的信任去引誘她。這樣的事受害者肯定不只是詹妮弗一個,肯定有很多的小女孩受到侵害,可是很多事都被塵封,壞人還沒有受到懲罰,甚至他根本沒有悔恨。比爾和簡利用孩子對他們的信任引誘孩子,讓孩子們做那些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

《信箋故事》

作為父母,我們該放下手中的事情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詹妮弗就是這樣在一個不被關心的環境下長大,其實她的父母是愛她的,只是她年紀還小,再加上比爾的蠱惑,讓她遠離自己的父母。孩子本該和父母袒露心聲,可是那個時候的詹妮弗卻沒有告訴過自己的父母。這也有父母的失職,他們根本沒有真正關心過孩子,沒有走進過孩子的內心,甚至孩子還一度認為自己不是受害者,自己是在享受生活。

《信箋故事》吧

在紀錄片中導演往往喜歡大量使用長鏡頭,畢竟在電影的拍攝手法中長鏡頭是最能完整還原事件真相的一種拍攝手法。從二戰之後長鏡頭也大量在敘事電影中使用,現在高難度的長鏡頭也是藝術電影中常見的鏡頭語言。最近在坎城亮相,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據說使用了一個一小時的長鏡頭,不能不佩服畢贛的鏡頭掌控能力。電影沒有佔有絕對優勢的鏡頭語言,不能說長鏡頭先鋒,前衛就是最好的拍攝手法,萬事都是有利必有弊,長鏡頭意味導演捨棄了電影語言中另一魅力巨大的技巧蒙太奇。

《信箋故事》

在這部當中,導演放棄了自己駕輕就熟的長鏡頭,而大量使用蒙太奇,技巧非常嫻熟。表現在迷失的記憶之中,朦朧的臆想,虛幻的碎片和殘酷的現實糾纏不清,彼此交織,沒有比蒙太奇更合適的表現手法了。電影超高的完成度,跟導演大量使用時空濛太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信箋故事》

這部電影看的心裡挺沉重的,孩子年紀還小,他們根本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此刻在身邊教育她的人是多麼重要,那些潛移默化的說教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孩子們的身邊都是良師益友,那我們該替孩子感到高興,可是有時候不是的,我們作為父母的,要多關心自己的孩子,關注他們的心裡健康。

聲明:本文文字是原創作品,部分圖片轉自網上

相關焦點

  • 《信箋故事》:給兒童多一點關愛!
    《信箋故事》是詹妮弗·福克斯的電影處女作,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以她自己為原型。這部影片以未成年性侵為題材,揭露了現代社會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值得觀眾的關注和反思。詹妮弗是一位專注於紀錄片製作的製片人,她在成年以後,通過成年人的視角,帶著成年人的觀點,回憶13歲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性侵故事。當發現的真相越多,她越怕了解當年的真相。導演詹妮弗·福克斯以回憶的方式,以少女時遭受的性侵為主題,拍攝了這部具有紀錄片性質的電影。該片直接向觀眾展示了兒童性侵害及之後的不良情緒對成長的影響,讓觀眾印象深刻,也非常有凝聚力。
  • 《信箋故事》又是一個殘忍到不忍直視的愛情故事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信箋故事》。略有沉重,但值得了解。影片剛開頭就聲明:本電影改編自詹妮弗·福克斯的個人經歷,內含敏感題材。敬告觀眾,謹慎觀看。你即將看到的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這部電影關注的重點,不止性侵。 《信箋故事》2018記憶是怎麼被粉飾,告訴自己自己不是受害者的。
  • 又一部兒童性侵電影——《信箋故事》,真實故事改編
    性侵、戀童等行為在我們國家基本都是敏感話題,但實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鮮見。此類影視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是我們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真實的生活環境嗎?答案是否定的。去年上映的電影《嘉年華》引起了觀眾的一片呼聲。
  • 家有兒女必看:從影片《信箋故事》解讀如何防範針對兒童的犯罪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信箋故事》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篇我們接著說從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得到些什麼有用的,能夠幫助到所有的弱者,這裡的弱者不只指女性,也包括男性。這一切不是因為他運氣好,而是因為他是高明的罪犯,在選擇性侵對象時早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之所以選中詹妮是因為詹妮出生在富貴之家,但是家中有五個孩子,而她是孩子中的老大不受重視,又和弟弟妹妹格格不入。早熟、敏感、缺乏愛和關注,於是比爾對症下藥,給她關注、給她讚美,讓她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小女孩。一步步的引誘她,最終得逞。
  • 《信箋故事》:未成年人性侵案受害者的自我剖析.
    那些未成年人被猥褻、性侵的案件中,那些孩子,是不是認為自己正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那些成年人的撫摸、親吻,是不是被孩子們當成了愛的表現?那些受害的孩子們,會痛苦嗎?電影《信箋故事》改編自導演珍妮芬·福克斯的親身經歷,用一個13歲受害女孩的身份告訴成年人的世界:偽裝得再漂亮,傷害也依然存在。珍妮芬在13歲的那年,創作了一個故事。她告訴別人,這個故事完全是她杜撰的。而後她封存了自己關於這件事的記憶,也同時欺騙自己,她處於一段戀愛中,只是對方年紀有些大。
  • 電影觀後感系列:信箋故事——「以愛之名」的性侵
    很多人說,電影中的痛苦和絕望,最可怕的事情是,來自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開頭就聲明了,「本片改編自詹妮弗˙福克斯的個人經歷,內含敏感題材,敬告觀眾,謹慎觀看」。這是一個寫著故事的名字,詹妮弗˙福克斯以切身之痛,拍成了這部電影,來講述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13歲的她,經歷了的以愛之名的誘姦事件。來源於13歲時的那些日記和信箋,撕開詹妮塵封的記憶,那原本出於內心深處自我保護的潛意識,為了躲避長達一生隨行的痛苦故事而被修正和封存起來的記憶。年幼時候的詹妮,為這段未果的經歷添加美好的前綴——「初戀」。
  • 《信箋故事》:當「性侵」被粉飾成最美好的愛情時會發生什麼?
    「性侵」對一個未成年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在《神秘肌膚》中,尼爾與布萊恩在遭遇性侵後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青春期的尼爾將自己的身體徹底解放,成為童男妓。那麼,當「性侵」被粉飾成最美好的愛情時又會發生什麼呢?最近在美國上映的獨立電影《信箋故事》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信箋故事》自5月份在北美上映以來即引起轟動,不僅爛番茄給出98%的新鮮度,連Metacritic都給出了90分的好成績。
  • 《信箋故事》真實事件改編,可怕的洗腦式兒童性侵犯
    《信箋故事》是詹妮弗·福克斯的長片處女作,曾在今年1月下旬的聖丹斯電影節上世界首映,它沒有獲得什麼獎項方面的認可,但卻因如今備受關注的青少年性侵題材和獨特、新穎的表現形式引起了不少的響應,也收穫了極佳的好評。
  • 《信箋故事》:一個關於13歲小女孩被性侵的故事
    豆瓣上有一部評分8.3分的電影《信箋故事》,這個故事是根據導演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通過類紀錄片的形式,真實的展現了一個被誘騙性侵,卻渾然不知的故事。一、電影比現實藝術,現實比電影殘酷。《信箋故事》一開頭就是一組讓人心頭一緊的文字:本電影改編自詹妮弗·福克斯的個人經歷,內含敏感題材,警告觀眾,謹慎觀看。
  • 13歲的女童笑著自述被性侵的經歷《信箋故事》
    性侵,當你看到這兩個字,即使不告訴故事,也能腦補出畫面。
  • 《無辜囚徒》關注兒童性侵犯罪,助力受害者漫長一生的療傷
    兒童性侵,一個難以根除的世界性毒瘤,卻鮮有電影來直面它。能夠被我們記憶的,只有美國的《神秘河》、韓國的《熔爐》《素媛》、日本的《黑暗中的孩子們》,以及我國的《嘉年華》等幾部而已。因為題材的現實意義,故事的剜心之痛,&34;題材的電影總能得到大眾更多的關注。
  • 《信箋故事》:直抵隱秘的內心
    以「愛」之名的侵犯浙江省蘭谿市第一中學  高一12班  商雨晨「身體記得所有的事情,它真的記住了。」這是一段塵封了近三十年的被美化的性侵故事,所有的骯髒與傷害在這段故事裡被女孩粉飾成美好與愛。而影片導演詹妮弗福克斯不一樣,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製作成《信箋故事》這一電影,這是她從紀錄片製作人向電影製作邁出的一大步,也是她向真正明媚的生活邁出的一大步,所有觀影者都應對這位偉大的女性抱有敬意,感謝她將這段故事作為電影,感謝她傳遞著這份面對過去、面對現實的勇氣。她美化了這段故事,但並不否認它的錯誤性,48歲的她說出那句「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令我作嘔。」
  • The TALE 信箋故事|一部不應該被忽略的電影
    作為一個social media的重度患者,每天都主動被動地接收著很多訊息,其中,兒童性侵是我最不敢看不敢想的一類新聞。
  • 《信箋故事》 | 一部爛番茄新鮮度98%的自傳體電影
    她的第一部紀錄片作品《貝魯特:最後的家庭電影》,記錄了一個黎巴嫩家庭在內戰爆發期間,依舊留在自己祖先留下的宅邸裡生活的故事,這為她贏得了首個聖丹斯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信箋故事》是近期少見的一部會引人深思的電影。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都是自己選擇的「故事」,而很多時候,我們為了活下去而自欺欺人選擇自己願意接受的「故事」。
  • 信箋揭開的性侵故事:夢終究是夢,現實擋不住真相
    她的微博我沒關注,但順著別人的轉評點進去看了下,太有料了,雖然她從當初浪尖上兒的人物到如今也是flop了,但犀利依舊啊。她還提出一條倡議,「Metoo這事應該男的女的都搞,才是一種平權。你不知道,一個男人說出被性侵的經歷,被騷擾的感受,比女人難多了,你們就不想知道他們經歷的黑暗嗎?說不定同病相憐。」好了,說回電影。
  • 這不是愛情,這是謊言,這是性侵
    ,所處的立場都是很微妙的。這部電影是導演本人珍妮芬·福克斯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回顧,但是她所做到的絕不僅僅是還原當年事件的真相,而是帶著觀眾一起層層剖析了兒童受害者微妙而複雜的心態。這個與眾不同的視角,正是使得《信箋故事》能在同類電影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在這個故事中,小女孩珍妮和長大後的珍妮芬心理上的變化推動著整個故事的發展。
  • 美版《熔爐》,導演自編自導真實事件,撕開性侵真相!
    一部關於兒童性侵道德淪喪的韓國電影!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部美版《熔爐》。《信箋故事》 豆瓣8.2分《信箋故事》是美國紀錄片導演珍妮芬·福克斯,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她將自己童年時的親身經歷,13歲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誘惑性侵的塵封往事搬上銀幕。
  • 現實中《信箋故事》什麼時候才能停止?
    小夥伴們,這兩天一直關注鮑毓明事件。越看越覺得揪心,也越來越覺得鮑毓明有預謀地鑽我國法律的空子。我一直認為世界很美好,但美好的地方也有很多汙穢之處。希望大家多關注鮑毓明案件,也保護好我們的孩子。尤其鮑毓明非常無恥的想講兩人關係轉換為男女朋友?
  • 《熔爐》之後,《無辜囚徒》續寫了被性侵兒童成年後的故事
    被廣泛關注的兒童性侵事件,同樣也引發了各國電影人的關注和思考。其中關於「兒童性侵」題材影片中,知名度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作品,當屬韓國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熔爐》。優秀電影的社會力量可見一斑。影院復工,小編在近期定檔的新片中,同樣也發現了一部聚焦「兒童性侵」題材的現實主義類型電影——《無辜囚徒》。
  • 美國史上耗時最長花費最多的兒童性侵案,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發.
    今天有人提到了美國史上的一宗著名兒童性侵案,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看完了,覺得好像有點啟發,跟大家分享下。儘管如此,當地警察局還是給幼兒園家長都發了警告信,提醒家長們關注孩子是否在該幼兒園遭受了性騷擾。收到信件的家長驚慌失措,於是開始對自己的孩子展開詢問。 隨後,多名家長報告說孩子是有那麼一點不對勁。警方一聽,這還得了,如果所述屬實,這絕對算得上美國虐童第一大案了。隨即將數百名兒童分批安排到兒童福利保護機構進行體檢和談話,孩子們在心理諮詢師的介入下,開始慢慢吐露性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