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即將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全國巡演收官演出的杭蓋樂隊,以一首激情四射的《初升的太陽》為天橋藝術中心五周年發布會活動拉開了序幕。
五年前的今天,這座京城南中軸線上的綜合性劇場群落大幕開啟。五年後的今日,與這裡誕生、發展緊密相關的建設者、參與者、見證者們再度聚首,以「在藝起 耀未來」為主題舉辦隆重而富有紀念意義的天橋藝術中心五周年發布日活動。眾多藝術家寄語祝賀,北京市西城區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相關領導、特邀嘉賓、合作方代表、媒體記者近200人蒞臨現場,共憶五年發展歷程和輝煌,暢敘未來夢想與計劃。
1
動情歡聚 共憶來時路 汲取發展源動力
「五年前開幕演出季上演《北京法源寺》,我扮演康有為。打那時起,我就與天橋結下不解之緣;今天,我又來到這裡接續前緣,與它共度五周年紀念日,非常感慨,也深感榮耀!」著名表演藝術家方旭在今日舉行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五周年發布日活動上,甚為動情地回憶了在天橋度過的舞臺時光,表達了對這裡的熱愛與眷戀之情。他是作為藝術家代表登臺,講述與天橋藝術中心共成長的故事。
五周年慶典,名為發布活動,卻有著濃濃的紀念、回顧之意。整場活動以天橋藝術中心五年發展歷程為索引,分成三個篇章來呈現,第一篇章「初升˙希望」中,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與天橋藝術中心5位一線員工一起,深情奉獻了情景朗誦《北京的天橋 世界的舞臺》。「人們總言,只有回到原點,才能丈量來時的路……」朗誦從五年前的起點開始,擷取了天橋初展芳顏的高光時刻、展翅翔天的艱辛付出,以及歷經風雨時的熱愛堅守。
回首來路,天橋藝術中心的五年發展之路輝煌而奪目。活動儀式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李金生在致歡迎詞時對天橋藝術中心五年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五年來,我們共同見證了天橋藝術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北京南城的演藝明珠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化名片。」據統計,五年裡,天橋藝術中心共上演各類劇目867部,演出3567場,觀演人數達189萬人次;2019年實現票房1.52億元,步入全國劇院前列;2016開始到2019年,天橋藝術中心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十大文化消費地標」。「天橋」已經從歷經百年滄桑的市井演藝之地,蛻變為中外舞臺藝術交相輝映的京城演藝新地標。「五年時間,證明了天橋藝術中心的專業化、多元化、大眾化和國際化。」
可以說,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建立在初代規劃者和建設者們的智慧和魄力之上的。活動中,天橋藝術中心特別邀請了當年初建時的第一位總設計師、第一代建設者、第一位員工、第一位媒體記者、第一位觀眾登臺回憶他們和天橋的故事。
從他們的講述中,可以了解到建設之初的天橋,也不全是看好之聲。天橋藝術中心位於南中軸線黃金地段,與國家大劇院距離很近,這意味著天橋的起步門檻很高。而且,天橋藝術中心採用面向市場、完全商業化的運營,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真正將劇院運營起來,定位尤顯重要。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董事長安朝暉介紹到:「天橋演藝園區的建立對標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五年的發展成果,充分證明了當初規劃定位的精準與智慧。五年來,共演出國內外優秀音樂劇82部,625場,音樂劇觀眾達61萬人次,「看音樂劇到天橋」的品牌已經被北京及周邊地區觀眾所熟知。天橋藝術中心也成為觀眾心中名副其實的『京城音樂劇聖地』。而這一切肯定,正是天橋人『一張藍圖繪到底』精神最好的成績單。」
2
築夢天橋 藝展芳華 攜手共作追夢人
在發布會上,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在發言中頗為欣慰地表示,「五年前的今日,天橋藝術中心大幕開啟,五年後今天,這裡演出精彩紛呈、開放藝術空間人聲鼎沸,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沒有食言,不但給音樂劇在北京安了家,更給廣大市民打造了一處多彩的藝術家園。」
這裡不僅是國內的戲劇青年實現夢想的舞臺,也是國際戲劇明星們期待綻放的交流平臺。開業以來,天橋藝術中心一直秉承國際、前沿、開放、經典的選劇標準,從百老匯和西區經典音樂劇到歐洲知名劇團的最新劇目在這裡輪番上演。開幕大戲、音樂劇之王《劇院魅影》中的魅影扮演者喬納森˙洛斯莫夫也發來了視頻祝福,表達了對明年重返天橋藝術中心的期待之情,「我迫不及待地期待2021年和《劇院魅影》一起來到北京,為天橋藝術中心慶祝非凡的五周歲生日!」
就在五周年紀念日前夕,天橋藝術中心對外公布了2021年度即將上演的精彩劇目,其中有一批曾在天橋上演過的經典劇目重磅回歸,這讓天橋的粉絲們興奮異常,在網絡留言中,粉絲們的狂喜之情溢滿屏幕,「哇,劇院魅影、巴黎聖母院、白夜行、變身怪醫,2021的天橋太值得期待了!」五年逐夢,天橋藝術中心打造了藝術家和觀眾們共同的家園。
3
謀定未來 共繪發展藍圖 綻放南城新地標
如果說,上半場活動是共憶來時故事,下半場則是各方合作夥伴共繪發展藍景。在第三篇章「綻放˙未來」環節,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邀約了眾多合作夥伴,舉行了一系列籤約合作。
包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與中演院線下個五年度戰略合作備忘的籤署,天橋藝術中心與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的合作備忘錄及協議的籤署等;發布了即將於2021年於天橋藝術中心首演的知名作家馬伯庸作品《兩京十五日》,以及由張利總擔任總製作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人世間》改編的等兩部舞臺劇。共計十六份協議和備忘錄的籤訂,彰顯出天橋藝術中心謀定未來、升級發展的決心。
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在發言中表示:「接下來的五年,會是我們品牌提升、經營升級的關鍵五年。天橋藝術中心將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軸線申遺和天橋演藝區布局,加快南中軸線文化新地標建設。」
據介紹,未來,天橋藝術中心將向產業鏈上下遊進軍,打造屬於藝術中心的演出IP,開啟產業化發展;在運營管理上,將強化「智慧劇院」、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每位市民觀眾帶來最佳藝術體驗;在開放運營上,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廣度和深度,打造充滿人文風採與親和力的藝術空間,打造以藝術中心為核心的親民藝術街區;在藝術教育方面,將舉辦多層次文化活動,讓大眾對劇院更為熟悉和親切;在藝術培訓上,將持續建設舞蹈、合唱、音樂劇三大專業的青少年藝術團,並開設九大培訓課程,為更多青少年的藝術起航鋪路奠基。
回顧天橋藝術中心五年的發展,始終堅持著品牌化、市場化、標準化的特色之路,取得的成績也讓各界刮目相看,這裡面凝聚著來自股東方支持,來自社會各界的厚愛,但作為西城區文化興區的重點項目,藝術中心的建設與發展更離不開區政府的關懷與指導。活動上,北京市西城區副區長聶傑英說:「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西城區將持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持續推動天橋演藝區建設,持續支持天橋藝術中心發展,展現大國首都形象和中華文化魅力。希望天橋藝術中心能夠「把握機遇、創新思路、接續奮鬥、再創佳績!」
傳承古都文化底蘊,匯聚當代中外舞臺藝術精華,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未來值得期待。
供圖:天橋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