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壓力給人越來越大,成年人每天都在忙於工作,為了能讓自己的生活條件好一點,不得不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面對自己父母的期望,面對身邊親戚的觀望,面對伴侶的渴望,哪怕是自己撐不住的情況也不可以去放棄。
一個成年人在面對這這些壓力的時候都有可能會有想不開的時候,那麼想想如果是一個承受能力還不強的未成年的孩子呢?
他們也有自己的壓力。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學校的學業,還有老師那喋喋不休的教導,都是給孩子壓力的一部分。
很多的家長就覺得小孩子能有什麼壓力不就是每天上學,吃飯、睡覺嗎?他們的生活真的不要太幸福,又從何而來的壓力呢?
往往就是這樣風輕雲淡的一句話,從任何人的嘴裡說出來,對孩子來說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年來發生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兒童自殺案件,他們這些選擇輕生的孩子年齡都在12歲-15歲之間,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以後許多美好的事物都還在等著他們去發現,但是就是在這個花一樣的年紀,孩子卻選擇了最黑暗的一條道路。
今年的5月6日,西安一名年僅9歲的小女孩,因為做不完老師給布置的家庭作業,選擇了從15樓跳下,家人立刻撥打了急救電話,但是最後孩子還是搶救無效身亡。最後在孩子的書桌上發現了女孩留下的字條,上面寫著: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同年的4月13日,江蘇無錫的一名12歲的女孩也選擇了用同樣的方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開學的第一天她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讓父母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痛。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的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遠遠高於其他的國家,位於全球第一;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自殺高發的青春期,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據調查顯示,他們的壓力絕大部分是來自自己的學習。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認知正處於上升階段,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就會去做很多大人可以做的事情,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成了他們這個年紀追求的目標。
但是他們往往思想還沒有真正的成熟,做事情非常容易衝動,意氣用事,一旦遇到讓自己比較氣憤的事情也不能很好地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就容易發生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當遇到讓自己難過受挫折的事情時,也不會很好地去釋放這種情緒,他們反而會把這種壞情緒無限放大,直到最後把自己壓垮。
那麼怎樣去引導孩子正確的心態、讓孩子學會如何去釋放這種壞情緒。
一、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讓孩子去抵擋外界的誘惑和壓力,讓孩子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想法和意見。
家長也可以去交代給孩子一些事情,讓孩子自己獨立的去完成,讓孩子通過自己完成的這些事情去獲取優越感,這樣孩子心裡就不會那麼的脆弱。
多跟孩子交流,跟孩子分享自己童年的成長經歷
父母在吃過晚飯以後可以抽時間多多的跟孩子談心,主動去詢問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情。跟孩子講講自己在他這麼大的時候遇到困難時是怎麼解決的,跟孩子說該如何去面對這些壓力,在無形中給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從而讓孩子更加的有勇氣去克服這些困難和壓力。
多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這個敏感的階段後,孩子的很多事情和情緒是不願意跟自己的父母去說的,這個時候就只能家長自己去發現,去跟孩子談心,去引導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樣父母才能知道孩子最近的壓力有哪些,可以更好地去幫孩子排解掉。
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每天都充實又開心地過著,這樣他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去把壓力給發洩出來。這一點家長要注意,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愛好,且不可違背孩子的興趣去選擇,這樣只會背道而馳,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這些青少年自殺的可悲之處就在於他們對死亡的認知並不成熟,甚至沒有建立起對這個世界完整地理解和認知。當他們還不能與世界正常地建立聯繫時,一件在大人眼中可有可無的小事,都可能成為「死亡」的導火索。
在中國,很多情況下,當孩子遇到極端的事,就想著用死亡來解決,因為他們根本不懂生命,也不明白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以為就是睡一個長長的覺,覺得或者很沒有意思,大不了一死了之。
我們在指責孩子的不懂事和脆弱,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自信、自尊、自愛地活著,這正是父母老師教育過程中缺失的一課。
而那些從高樓縱身跳下的孩子們,則已然遺憾成為錯誤的教育方式下、最無可挽回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