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黨拍攝星野攝影的選擇

2021-02-19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為對暗弱光線的追逐和拍攝環境較為複雜,星野攝影必須要在器材上做好充分準備。合理利用各種器材,可以使我們的拍攝事半功倍。

相機及拍攝器材

數碼技術突破了銀鹽時代感光度的制約,儘管膠片相機在風光攝影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但星野攝影領域早已被數位相機一統天下。

1.數碼單眼相機

星野攝影要求相機具有高感光度下的優秀畫質和良好的實時取景能力,因此全畫幅單眼相機是首選。

如果預算有限,也可以考慮APS畫幅相機,雖然在畫質上略為遜色,但足以創作出優秀作品。

近年來,中畫幅數碼單反的生態圈逐漸擴大,相對於135畫幅,它們在像素數上具有優勢,缺點是適配的鏡頭較少,尤其是拍攝星空的大光圈鏡頭更少,且在電量方面要求較高。

2.微單/單電相機

微單/單電相機保留了單眼相機可更換鏡頭的優勢和大部分功能,電子取景器替代了反光板和五稜鏡,機身更為緊湊,便攜性突出,市場反響很好。早期的微單/單電相機由於感光元件較小,畫質受到一定限制;而索尼推出的全畫幅微單A7系列著力提升了高感光度表現,尤其以今年發布的A7S最有特色,通過將像素數量降低到1200萬換取了最高可擴展至ISO 409600的感光度範圍。高感表現突出,為星野攝影師提供了新的選擇。

限於發展時間較短,微單/單電相機的體系還不夠成熟,尤其是可適配的鏡頭群較少,部分用戶不得不使轉接其他單反系統的鏡頭;另外,由於取景方式的原因,微單/單電相機的耗電量較大,這對夜間時間拍攝是一個考驗。

3.可攜式數位相機

如果不願負擔沉重的器材和複雜的後期工作,那麼可攜式數位相機也是可行的選擇。

隨著用戶對星空攝影日益濃厚的興趣,很多高端便攜數位相機都開放了手動模式,合理設置參數就能拍攝出有趣的星野照片,理光,佳能,松下等廠商更直接在相機中加入了星空拍攝模式。以佳能G16為例,星空模式可以拍攝單張星空照片、星軌照片和星空延時短片一隻需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並設置為相應的拍攝模式,按下快門就可以了。圖像直接在機內合成,省去了後期工作,大大降低了拍攝門檻。

但可攜式數位相機的缺憾是畫質不足,只能生成JPG格式的圖像,後期再做處理的餘地小。

鏡頭

星野攝影題材廣泛,不同類型的鏡頭都有用武之地,一般首選大光圈鏡頭。為了捕捉來自星空的暗弱光線,使用能容忍的最高ISO和全開光圈拍攝是星野攝影的常規設置,能節約大量時間,並減少星點相對位移產生的拖線。同時,最大光圈不足也會降低實時取景的亮度,影響對焦和構圖的方便性。

1.廣角鏡頭:利於將天空和地面都收入畫面,是星野拍攝的利器。尤其是24mm左右的焦段,各廠商都提供了F2以上超大光

圈。如佳能EF 24mm F1.4L II USM、尼康AF-S 24mm F1.4G ED,索尼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等。這些鏡頭實現了視角和通光量的良好平衡,適合於各類星野題材。在非全畫幅系統中,奧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適馬18-35mm F1.8 DC HSM、圖麗AF 11-16mm F2.8等大光圈鏡頭,也是不錯的選擇。

2.超廣角鏡頭:16mm乃至14mm的超廣角鏡頭同樣是星野攝影的主力。這個焦段雖然光圈不超過F2.8,但視角更廣,在拍攝星空全景時可以減少拼接張數,降低工作量。代表性的鏡頭如以畫質著稱的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值得一提的是,三陽(Samyang)推出的14mm F2.8 ED鏡頭,性價比非常好,不僅有廣闊的視角和較大的光圈,畫質表現良好,其手動操作的弱點在星野拍攝中又恰恰不成為問題,是入門拍攝的首選。

3.魚眼鏡頭:圓周畫幅的魚眼鏡頭適合記錄全天畫面,對角線畫幅魚眼可以用來收入更廣闊的景色。魚眼鏡頭獨特的畫幅和畸變能創造出新奇有趣的畫面,同時也要求攝影師對影像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佳能EF 8-15mm F4 L USM提供了從圓周到對角線的不同視角和畫幅,使用靈活,是星野中最常用到的。

4.中長焦鏡頭:中焦鏡頭光圈大,畫質好,適合拍攝繁星和銀河中的細節。如佳能EF 85mm F1.2L USM超大的光圈能實現充足的曝光量,使銀河中心部分絢麗的色彩和豐富的層次展露無遺。而更長焦距的鏡頭則適合拍攝星軌、深空天體以及日月景觀。

三腳架

星野攝影離不開長時間曝光,三腳架因而成為必備器材。

1.穩固型三腳架:自身重量較大,承重量較高,當需要使相機保持長時間位置穩定(如星軌拍攝、延時攝影)或者有較重負載(如架設赤道儀跟蹤拍攝)時,應該選擇這類腳架。在長時間曝光中,風吹、走動、來往車輛等環境因素都會對腳架產生擾動,影響最終的影像質量,自重大的三腳架有利於保持穩定,並保障設備安全。

2.便攜型三腳架:適合長途旅行拍攝使用。這類腳架有反折設計,易於收納。在外界有大風等幹擾的情況下,使用便攜型三腳架要尤為慎重,攝影師最好不要長時間離開。

3.低視角三腳架:一般用於星野攝影中的創意拍攝,比如風靡一時的八爪魚三腳架,可以固定在不同類型的表面和結構上,實現低視角等非常規拍攝。不過這類三腳架的承重和穩定性都有限,只能適用於小型相機和較短的曝光時間。

星野攝影對雲臺並沒有特殊要求,目前的球形雲臺已經發展足夠成熟,使用三維雲臺的必要性不大。對於經常拍攝星空全景拼接的攝影師來說,選擇電動全景雲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快速高質量的拼接。

三腳架和雲臺都標識有最高承重量,要注意滿足自己拍攝裝備的承載要求。我們在選擇三腳架時往往會面臨穩定性與便攜性的矛盾。在這方面,碳纖維材質相對金屬具有一定優勢,同時建議選擇帶有中軸掛鈎的腳架,使用時可以通過懸掛重物進行加固。

赤道儀

赤道儀是天文觀測和攝影中用來抵消地球自轉的設備,它通過自身旋轉,使架設在其上的相機與星空背景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用赤道儀拍攝,可以實現很長的曝光時間而不會使星體產生拖線,從而有效增強暗弱天體的亮度,我們見到的精美深空天體作品,往往都是在赤道儀上經過以小時計算的超長曝光完成的。

在星野攝影中,赤道儀主要用於拍攝包含深空天體目標的作品,以及在拍攝流星雨時用於跟蹤輻射點。在延時拍攝中,用赤道儀水平轉動跟蹤銀河,可以實現類似軌道滑動拍攝的視覺效果。

傳統的赤道儀體積很大,並且需要交流電源,不便於攜帶和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增加,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以星野攝影愛好者為目標的便攜型赤道儀,一般被稱為星野赤道儀,比如艾頓iOptron SkyTracker,威信Polarie,TOASTTOAST Pro等等。星野赤道儀的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以電池供電,並且調試簡單,便於攜帶和使用。雖然星野赤道儀的承重能力有限,一般只能承載一個機身和一隻長焦鏡頭,跟蹤精度也較低,不過對於一般的星野拍攝完全可以勝任。

快門線

快門線是星野攝影中實現連續拍攝和定時拍攝的重要功能,是必備的附件。

使用疊加方法拍攝星軌或者拍攝流星雨時,往往需要連續曝光數小時,積累數百張素材。這時,使用機身的連拍模式配合快門線鎖定,就能夠實現連續自動拍攝,從而讓攝影師解放出來。普通的電子快門線一般都具有鎖定功能,可以勝任連續拍攝工作。

對於延時攝影而言,曝光之間常有數秒到數十秒的間隔,只有靠電子定時快門線來進行控制,定時快門線也稱作可編程快門線,支持對拍攝啟動時間、曝光時間、間隔時間和拍攝張數等參數等進行設定,簡單易用。

相對於原廠快門線的高昂價格,國產快門線的功能相同,而性價比優勢顯著,選擇時要注意與設備的兼容性以及穩定性。電子快門線無需電池即可實現觸發和鎖定,但定時功能需要用電池供電,所以要確保其處於有電狀態,以免影響拍攝。

需要注意的是,快門線上一般都有用於指示工作狀態的紅色LED,雖然亮度很低,但在長時間曝光下,仍然會將近景照亮,尤其是多臺機器同時拍攝時可能造成互相干擾,可以將其用黑膠布遮住,避免人為的光汙染。

現在的一些新機型可以使用相應的手機App軟體來遙控相機,為用戶帶來了拍攝的便利;也有一些第三方廠商提供了增加定時拍攝功能的相機固件,如Magic Lantern(魔燈),對這方面比較熟悉的愛好者可以進行固件升級來代替快門線的功能。

濾鏡

星野攝影中最常用的濾鏡是柔焦鏡和星光鏡:柔焦鏡可以增大亮星的星點面積,並淡化掉較暗的星體,從而凸顯亮星和星座輪廓,使畫面更加簡潔;星光鏡可以為亮星增加星芒,使畫面更加生動,適合在拍攝星座、行星時使用。

光害濾鏡是天文題材獨有的設備,它針對鈉燈、汞燈等氣體光源產生的特定波長光線進行了針對性的過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造光源的光汙染。有些光害濾鏡可以在鏡頭前使用,有些需要通過在反光板預升後加裝在相機的感光元件之前。使用光害濾鏡,可以使星雲等深空天體和銀河的層次表現的更加豐富,圖09為使用光害濾鏡去除屋內鈉燈光汙染後拍攝出來的淡粉色銀河。

必要戶外裝備

1.頭燈/手電:用於夜間行走和拍攝時的照明,還可以對畫面中的前景或人物進行補光,並進行光繪作品的創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攝過程中不要用光源照射相機鏡頭的方向,以免影響畫面。

2.露營裝備:在野外露營能充分利用夜晚時間,拓展拍攝半徑,同時也為攝影師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空間休整和補充體力。筆者曾經在氣溫低於-20º的山上徹夜拍攝流星雨,沒有露營裝備是完全無法支撐下來的。露營最主要的裝備是帳篷和睡袋,在選擇時要注意適用季節和舒適溫標,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拍攝環境進行挑選。

3.防風禦寒衣物:星野攝影經常在較高海拔的空曠地帶進行,夜間拍攝尤其要注意防風保暖,衝鋒衣和攝影手套經常是需要的,抓絨、羽絨衣褲和帽子可以根據季節添加。

其他輔助器材

1.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具有成像清晰明亮,視場大、攜帶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在星野攝影拍攝中適於尋找星雲、星團、彗星等面狀天體。在相機進行星軌和延時拍攝的間隔時,還可以用雙筒望遠鏡來欣賞星空。

2.便攜外接電源:長時間曝光和夜晚的低溫對供電形成了考驗,採用可攜式的相機外接電源是比較保險的方案。在冬季拍攝星軌、流星雨和延時作品時尤為重要。

3.指星筆:即功率較大的雷射筆,可以在空中經空氣散射形成狹窄的光柱,用於指認星體。還可以在實時取景亮度不足的情況下,照射遠處物體形成光斑,作為對焦的輔助。需要注意的是,指星筆不能直射人眼,否則可能帶來損傷。

4.暖寶貼:用於嚴寒條件下拍攝時的人體保溫,一般貼在軀幹部位或放在鞋內,效果十分明顯;也可以粘貼在相機及鏡頭上,用於防止電池因為低溫而停止工作以及鏡頭結露。

註:配圖與文章沒有關係。



即日起,中國攝影家協會網,網址變更為www.cpanet.org.cn。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官方網站,權威發布協會信息,傳播分享精彩圖文,服務會員,惠及影友是我們的責任。原官方微博、微信不變。微博:新浪微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騰訊微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微信訂閱號:CPANET。煩請各位影友相互轉告並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相關焦點

  • 星野攝影的8個要點 器材並不是關鍵
    【IT168技術】星野攝影一直是風光攝影裡最容易感動人的題材,隨著拍攝器材逐漸進步貌似星野攝影的門檻在不斷降低,然而你真的知道怎麼能拍好星空嗎?這篇文章將會告訴你關於拍攝優秀星野作品你需要知道的8個要點。
  • 星野攝影,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地點:塞北觀景臺星野攝影絕對是技術流,大家對星空其實都有著一定的敬畏心,這對於攝影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星空不像拍美少女人像那樣動力十足,能靜下心來三更半夜去上山下野,沒點對攝影的熱愛可不行。但星空要用怎樣的器材拍,用怎樣的設置拍,這就是個很有趣的話題了。
  • 星野攝影入門: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拍星空
    【PConline 技巧】說起拍攝星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深空天體攝影和星野攝影。深空天體攝影以星雲、星團這類天體作為拍攝對象,對器材和技術都要求較高,同時還需要購買價格昂貴的拍攝輔助配件;另一類是常見的星野攝影,它以拍攝銀河、星空、星軌,連帶著地面景觀為拍攝內容,介乎於天體攝影和風光攝影之間。
  • 六合視界&omnicharge星野攝影比賽
    六合視界&omnicharge星野攝影比賽星野攝影需要基本的天文知識、周全的計劃安排、過硬的攝影技術和天馬行空的創意思想
  • 保姆級教學:如何完成一次高質量的「星野」拍攝?(建議收藏)
    其實天文題材有很多子類別,但根據被攝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星野攝影、天體攝影、深空攝影。不同的拍攝類別,所需的器材與拍攝流程也截然相同。星野攝影:也稱為景觀天文,這是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天文攝影題材。將星空與周圍環境相融合,例如前景為山脈或樹木,背景為星空或銀河。景觀使圖像前景增加視覺趣味,並為圖像帶來空間深度的對比。
  • 簡明星空攝影拍攝教程
    第一部分:一、器材準備星空攝影不同於常規拍照,由於需要長時間曝光,對於器材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相機:最好是全畫幅單眼相機配大光圈超廣角鏡頭,APS-C畫幅單反稍差,高感光度像質會差一些。如果是消費型相機或者手機,請確保其有長時間曝光功能。
  • 深空星野攝影,拍攝獵戶座大星雲和馬頭星雲
    這是兩名星空攝影師正在拍攝獵戶座的景象。畫面的左側,剛剛升起的獵戶腰帶三星幾乎垂直於地平線。在最下方明亮的參宿一旁是大名鼎鼎的馬頭星雲(B33)。馬頭星雲的紅色輝光,主要是星雲後方被恆星所照射的氫氣。而暗色的馬頭則主要來自濃密的塵埃遮掩了後方的光所形成。
  • 了解攝影與器材的關係,你才知道攝影到底該怎麼玩
    即便是攝影功能最強大的手機,其拍攝性能也遠遠不及單反,哪怕是入門級單反,因為畫幅擺在那裡。但兩張照片孰優孰劣一眼就見分曉,這說明攝影器材與拍攝的照片好看不好看幾乎沒有關係。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照片是否好看與器材無關」,專業一點的說法是「畫面是否具有美感、情緒與器材無關」。而沒有說攝影與器材無關。器材是攝影的工具,怎會無關?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 享受無罪——2020年大神們的星野攝影總結
    長焦星野攝影,已經不是個新鮮玩法,但今年這種玩法絕對最火,先是金星進入昴星團,各路豪傑就開始了長焦星野的嘗試。當晚,最火的是各種自製星芒鏡。自製星芒鏡是上古時期,流傳於天文攝影是的幾大古典技法之一,類似的還有絲襪柔焦、凡士林柔焦等,眼見就要失傳。到了年中,大彗星讓那些本來沒玩過長焦星野攝影的朋友,也不得不提升了自己的技術。
  • 你不知道的人像拍攝器材選擇
    --設計|攝影|影視|繪畫▼
  • 攝影入門常識丨新手器材選擇丨精選發燒友攝影專輯
    攝影新手該買什麼樣的器材,這篇文章為你詳細解答。攝影總得有個攝影器材,可以是單反,也可以是微單,可以是小卡片,也可以是手機。
  • 星野道夫 自然攝影佳片賞析
    ——《在漫長的旅途中》星野道夫 1970年,19歲的日本少年星野道夫在家鄉偶然間看到報紙上對阿拉斯加的報導,第一次對這片廣袤的北方大地產生了憧憬。幾天後,他在一家舊書店發現了一本《Alaska》攝影集,一幀仿佛漂浮在荒涼的北極海上的愛斯基摩小鎮的航拍影像,讓他與阿拉斯加結下了不解之緣。
  • 攝影,是器材決定了主題?還是主題決定了器材?
    來源:POCO  如果說攝影器材只是達到拍攝目的的一個工具,那麼反過來說也是可以的,即你拍攝的主題決定了拍攝時應該使用哪些攝影器材
  • 玩出極致 星野攝影師宋洪曉打造專屬夜空
    、著名星野攝影師以及「腳丫說攝影」這個有趣的外號。,宋洪曉對攝影器材的研究也越發深入,用過或者沒用過的裝備,他都如數家珍。事實上,這枚鏡頭在星野攝影中的焦段選擇也非常靈活,適用於絕大多數場景的拍攝,而高速寧靜對焦的新科技以及超強的防水滴防塵設計,讓宋洪曉在實際拍攝中如虎添翼。
  • 星空攝影全攻略 | 手把手帶你拍攝絕美壯闊星月夜
    有時我們眼見了奇妙的星空,卻苦於沒有器材、缺乏經驗,而遺憾無法記錄下來。錦囊君今天就邀請攝影師於rum,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拍攝震撼出夜空~星空攝影師,拍攝星空5年,輾轉超過30個國家,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獲獎無數。我從小就偏愛星空,常常獨自在陽臺發呆看星星,這個愛好也延續至今。仰望星空能讓浮躁的心靈得到沉靜和回歸。
  • 攝影器材選購指南之——入門篇
    轉發何老師一篇關於攝影器材選購的文章,與攝影愛好者分享!筆者作為一個資深攝影愛好者,雖然從來不是一個器材黨,但最近由於自己使用的照相機出了很多狀況,因此使用、測試了大量的攝影器材。現在我把這些使用的經驗分享給大家,為大家選擇攝影器材提供參考。首先要申明的是,對於這些器材,筆者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對比測試,而僅僅是個人的使用體會,所以評價未必正確。另外也由於相機、鏡頭的個體也存在很大差異,有可能筆者的體會和你的使用感受存在很大差異,如果你參考了筆者的建議而購買了攝影器材,並由此所可能引發的不愉快體驗,筆者並不承擔任何相應責任,敬請諒解。下面言歸正傳。
  • 新手疑難雜症解答之 如何選擇你的天文攝影路線(上)
    在當下,進入天文攝影圈子的一些新手們似乎帶著一種浮躁的心理,在器材板塊時不時能看到一些人發帖問xx萬求推薦器材/鏡子,這裡我不是反對去發問,但是這些發問至少需要經過你對天文器材有一定基礎了解後再進行討論或提問
  • 星野攝影的5個簡單小技巧
    星空一直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喜歡拍攝的題材之一,浩瀚的星海的確可以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那麼該怎樣拍好星空呢?B門當先現在很多數碼單眼相機都有B門,它是一種完全由攝影者所控制的快門釋放方式,快門時間長短完全由攝影者按下快門的時間長短來決定,因此也稱為「手控快門」。使用B門拍攝星空的好處是時間可控,可以任意選擇曝光時間,這樣拍出的照片是「繁星點點」的浩瀚星空還是奇妙的星軌就可以自由掌控了。
  • NPF規則與星野赤道儀,拍星空你會用嗎?
    對於不需要大尺寸印刷的銀河攝影來講,利用500法則拍攝的與即將介紹的兩種專業方法相比,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您是用來拍朋友圈或者發微博,那幾乎是看不出來的。而且對於想體驗銀河拍攝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其相對簡單的計算方法,加上並不需要額外的專業器材,其實是更適合各位在入門星野攝影時使用的。
  • 天文攝影 | 如何拍攝流星雨
    關於流星及流星雨的知識,傳送門:英仙座流星雨觀測建議(加強版)關於戶外觀星注意事項,傳送門:天文觀測注意事項以及必備物品拍攝器材極其功能1. 相機必備設備(廢話!)。單眼相機或者微單相機均可。為了儘可能的抓到流星,拍攝星野縮兩檔光圈緩解色差以及邊角星點問題的技巧,一般不用。快門速度:可以直接使用星野攝影的300法則(嚴格)或500法則(寬泛)設定快門速度。當然,要實拍幾張看一下畫面,以畫面不會發白(有光汙染的情況)以及星點不是太密為宜。一般曝光時間在10s-20s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