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F規則與星野赤道儀,拍星空你會用嗎?

2021-02-19 好機友攝影

壯美的銀河照是很多攝影師夢寐以求的拍攝題材,但由於銀河的亮度較低,並且又是不斷移動的,所以想拍攝出星星更多,更清晰的銀河就必然需要在控制快門速度的同時,儘量提高曝光量。

然而500法則雖然簡單易懂,但在如果通過該法則計算出的快門速度,銀河在放大後依舊可以看出短短的,像蝌蚪一樣的拖影。
那麼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好機友攝影向各位攝友介紹兩種專業的銀河拍攝技法,保證您拍攝出質量更高的銀河畫面。
在具體介紹兩種職業星空攝影師使用的拍攝方法之前,先向各位攝友澄清一件事,就是500法則並不是說不對,而是不夠嚴謹。
其實所謂的500規則是針對於膠片攝影時期,使用較高ISO下的35mm膠片而設計的規則。但目前的數字傳感器解析度遠遠高於膠片。
該規則並不考慮像素密度以及光圈和衍射的問題。該規則被極力推廣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相對容易被記住以及簡單的運算。
對於不需要大尺寸印刷的銀河攝影來講,利用500法則拍攝的與即將介紹的兩種專業方法相比,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您是用來拍朋友圈或者發微博,那幾乎是看不出來的。
而且對於想體驗銀河拍攝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其相對簡單的計算方法,加上並不需要額外的專業器材,其實是更適合各位在入門星野攝影時使用的。
以上就是500法則的優點了,那麼缺點其實文章開頭已經提到了,就是利用500法則計算出的最長曝光時間來拍攝的話,在放大銀河後,確實會發現星點有拖影。
那麼接下來,對於銀河攝影畫質有更高要求的攝友,就需要學習以下兩種更為專業的銀河攝影技法了。
正如上文所說,500法則的快門速度計算結果並不精確,那為了大大提高星空攝影的快門速度控制精度,近些年通過一些職業攝影師的不斷努力,我們終於迎來了一種高精度的計算模式,這就是NPF計算規則。
雖然這一模式相對複雜,但是對於一些追求高質量拍攝的攝影師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NPF計算規則的使用方法。下面是該規則的計算公式:
看到這個公式是不是感覺有點發蒙?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理解這個公式是怎麼演算出來的,也不用管它為何更精確,我們只需要知道根據大量的拍攝結構來看,它確實比500法則準,並且知道是如何使用的就可以了。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課程詳情

也可淘寶搜索「好機友攝影U盤」

在這個公式中嗎,光圈和焦距都好說,有一點攝影基礎的朋友都懂,但這個「P」——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就搞不清楚狀況了。所以想利用這個公式進行計算的話,首先要搞明白這個參數「P」,也就是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是如何計算的。
話不多說,想計算P的數值,直接套用下面這個公式就可以了:P(像素間距)=相機傳感器的物理寬度(以毫米為單位)÷以像素為單位的寬度x1000以微米為單位測量( μm)。
其中相機傳感器的物理寬度,對於全畫幅來講,均在36x24mm附近,具體數值可以去查說明書;對於APS-C畫幅來講,均在24x16mm附近,當然APS畫幅除了常見的C型外,還有H型和P型,但相對較少,建議查說明書查看詳細的CMOS尺寸。
那麼以像素為單位的寬度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你的相機能夠拍攝的最大尺寸畫面的寬,並以像素來表示。查看說明書,或者是打開你的相機,在「圖片尺寸」選項中,看最大尺寸下顯示的數值就對了。
所以像素間距P=(35.9÷6016)×1000 微米=5.967≈5.97微米。到這裡,我們就得到了NPF規則中的「P」值了,接下來就可以代入公式,得到精確的快門速度了。將您拍攝時使用的光圈以及焦距,還有我們在第一步剛剛計算好的P值代入到公式中,就可以計算出以秒為單位的快門速度了。假如我們要在D750相機上使用24mm的F/2.8的鏡頭,根據NPF規則進行計算,快門速度將大致等於{(35×2.8)+(30×5.97)} ÷24≈÷24秒≈11.54≈12秒
也就是說,根據NPF規則,想拍出清晰、無拖影的銀河照片,最高快門速度為12秒。
如果我們使用500規則計算曝光時間,那麼它將是500÷24=20.8≈21秒。可以看到,兩個公式的結果相差還是比較多的,那麼如果使用500法則計算的21秒去拍攝,放之後,會顯示一些星軌而不是點星。
而利用NPF規則計算的12秒,則幾乎看不到拖影,銀河的清晰度也就更高。
通過NPF規則,我們計算出了拍攝無拖影銀河的最長曝光時間,但大家在實拍時會發現,如果真的嚴格按照該快門速度進行拍攝,即便使用F2.8的光圈拍攝,ISO也通常需要提高的2000以上,而此時畫面會出現較多的噪點。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實現使用較低的ISO,還能拍攝出清晰的銀河照片呢?
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使用到專業的銀河,或者更準確的應該說是天文攝影裝備了,它就是——星野赤道儀。大家細想一下,我們之所以需要控制快門速度,就是因為銀河其實是在不斷移動的,而我們的相機是靜止的,所以當快門速度太慢時,時刻移動的銀河在畫面中就會產生拖影,給人種拍虛了的感覺。那如果相機可以和銀河同步移動呢?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實現相對靜止。
如果可以實現相機與銀河同步移動,其實就相當於我們在拍攝一個靜止不動的銀河。拍攝靜止的物體,對於快門速度就沒有要求了,我們甚至可以使用幾分鐘的曝光時間,曝光時間一旦可以延長,ISO就可以降低了,甚至是光圈也可以縮小了,那麼畫質當然會得到質的飛躍。
我司近期出版圖書推薦《Nikon Z6/Z7數碼微單攝影技巧大全》攝影入門者的尼康Z6和Z7教程,攝影構圖、用光以及人像與風光等常見攝影題材拍攝技法一本精通!所以星野赤道儀的作用就在於,可以讓相機與銀河同步移動,從而達到延長曝光時間也不會產生拖影的拍攝效果。通常來講,曝光時間即便提高的4分鐘,也依然可以拍攝出非常清晰的星點。
在使用星野赤道儀之前要先學會安裝。安裝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將星野赤道儀安裝在三腳架上,如下圖:然後將相機安裝在星野赤道儀上,或者是連接一個雲臺後在連接相機,如下圖:

為了讓赤道儀可以跟隨銀河同步移動,需要將赤道儀對準北極星。如果您不認識北極星也沒關係,下載一個APP,starwalk2,將相機對像北邊的天空,就可以輕鬆確定那顆星是北極星了。

確定北極星之後,將赤道儀的極軸鏡對準它就完成了極軸的定位,這樣,您在拍攝銀河的時候,相機就能跟隨銀河一起移動了。
一般來講,星野赤道儀有三種模式,分別為追月,追日和追恆星或者追星空選項。
既然我們是為了拍攝清晰的銀河照,所以大家要選擇追恆星或者追星空選項(我們看到的每一顆星星,其實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
至此我們就可以通過星野赤道儀,設置超長的曝光時間,比如曝光3分鐘,ISO就可以降低到幾百甚至是最低100進行拍攝。從而獲得畫質最佳的銀河攝影作品。
最後各位攝友可能對星野赤道儀有個小問題,就是利用這個赤道儀雖然可以把星空拍攝清楚,但地面景物應該是模糊的啊?為何照片中的地面還是這麼清晰?那這個就要利用到後期合成的技法了,關於這方面的技巧,各位攝友可以關注好機友攝影后期學習U盤,裡面有詳細的講解哈!
講到這裡關於NPF法則以及星野赤道儀這兩種職業星空攝影師常用的拍攝方法就像各位介紹完了,如果您追求銀河攝影的極致清晰度的話,不妨嘗試一下吧!

※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

點擊學習相機功能拍攝技法、後期

▼點擊「原文」在線學攝影

 ▼點在看,讓更多朋友欣賞精彩!

相關焦點

  • 堆棧的介紹(上):如何使用赤道儀完成堆棧 | 《星野攝影不完全指南》
    2、雲臺調平如果你不拍拱橋或者拼全景,那這條就可以略過不看了。赤道儀誕生之初就不是為了星野攝影,而是用於天文觀測。加上深空攝影也不需要考慮地景,所以在設計上就壓根兒沒考慮地景調平這個問題。對好極軸之後,相機的狀態是這樣兒的。
  • 星野攝影達人的自白《我與星空的故事|桂林》
    尋星:開始的我缺少天文基礎知識,總是看著天氣好就出門去拍,並不知道北極星在哪,北鬥在哪,不知道什麼時候太陽落下,天文晨光是幾點,不知道銀河在哪個方位,銀河什麼時候升起、落下,月亮的升起落下時間,月相對星空拍攝的影響,這些問題在拍星故事的開始總是影響著我,用了許多快門來交了學費。
  • 星野攝影,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地點:塞北觀景臺星野攝影絕對是技術流,大家對星空其實都有著一定的敬畏心,這對於攝影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星空不像拍美少女人像那樣動力十足,能靜下心來三更半夜去上山下野,沒點對攝影的熱愛可不行。但星空要用怎樣的器材拍,用怎樣的設置拍,這就是個很有趣的話題了。
  • 從零開始教你拍攝浩瀚星空
    一、星空講解各位可能會問,如果沒有基礎的天文知識,如何才能拍好星野照片呢?是的,天文知識的確需要慢慢的培養,需要對全天的星空有個大致的了解乃至慢慢的熟悉。這需要一些時間,但並非難事。作者在這裡為大家提供名為Stellarium的軟體,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實時星空模擬軟體,在戶外拍攝時,可以幫你非常輕鬆的找到天空中的不同星座和亮星。你也可以用過這個軟體,結合戶外的實際觀星,慢慢的熟悉頭頂上的天空。
  • 星野攝影入門: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拍星空
    星野攝影入門: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拍星空1、器材準備  首先,機身方面,拍攝星空並不需要多昂貴的器材,普通的單反或者無反相機就可以。但使用高感比較好的全畫幅單眼相機拍攝,會讓你拍攝的星空畫質更純淨。一般我們會選擇14-24mm、16-35mm或者魚眼鏡頭。光圈越大的廣角在拍攝時越得心應手,除了可以減少拖影現象(拍星軌除外),還可以在相同曝光時間內減小感光度,降低噪點的幹擾。另外,在星野攝影中,定焦鏡頭更是大殺器,比如佳能14mm f/2.8L II和尼康20mm f/1.8G。拍攝時一般都用最大光圈。
  • 保姆級教學:如何完成一次高質量的「星野」拍攝?(建議收藏)
    那個年代的智慧型手機,連美顏功能都還不完善,更別說如今的AI加持,所以無論怎樣努力也只能拍到漆黑的一片。直到如今,雖然已經成為了一名攝影師,也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試錯,拍攝了很多被人認可的「大片」,但是星空攝影對我而言,仍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拍攝題材。本文我想總結一下,我是如何規劃一場星空攝影的。並逐步列出您需要了解的所有內容。
  • 器材黨拍攝星野攝影的選擇
    隨著用戶對星空攝影日益濃厚的興趣,很多高端便攜數位相機都開放了手動模式,合理設置參數就能拍攝出有趣的星野照片,理光,佳能,松下等廠商更直接在相機中加入了星空拍攝模式。以佳能G16為例,星空模式可以拍攝單張星空照片、星軌照片和星空延時短片一隻需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並設置為相應的拍攝模式,按下快門就可以了。圖像直接在機內合成,省去了後期工作,大大降低了拍攝門檻。
  • 簡明星空攝影拍攝教程
    視寧度:由於大氣湍流活動,導致天體發光的不規則運動。肉眼所見星體的閃爍,就是高層大氣湍流引起。寧視度差一般會導致星點變大,如果是長焦距的深空攝影,差的寧視度簡直就是災難,但是對於短焦距的星野攝影,其影響相對較小。二、做好拍攝計劃:星星在哪兒?
  • 免費廣角星野疊加軟體哪家強?--Sequator
    (需點擊看大圖)如果能使用赤道儀固然可以增加曝光時間,減少ISO,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赤道儀。同時,廣角拍星野往往不用赤道儀即可獲得較長曝光時間且不脫線。那麼,就沒有一個免費又強大的軟體來處理星野照片了嘛?今天就來推薦一個Windows上的星野疊加軟體--Sequator同樣可以做到星空地景分別疊加,最重要的是支持廣角星野對齊疊加!
  • 【乾貨來了】拍星空,用什麼鏡頭才稱得上極致?
    星空攝影,特別是夜空中國推薦的這類包含地景的星野攝影,需要的不是長焦的望遠鏡頭,反而是廣角甚至超廣角鏡頭,光圈越大越好。視野寬廣,才可以把天地間的美景一舉收入相框;光圈夠大,前期拍攝時才更省時省力,後期處理時也才更得心應手。那麼,用哪些鏡頭拍攝星空才更合適呢?
  • 【第一期】星空攝影系列教程開始招生:星空攝影私房菜
    每次都會有人問我,我該怎麼拍星空?我怎麼才能拍好星空?拍星空需要準備什麼?
  • 因為這些照片,讓我們重新發現你不曾看到的廣西星空
    當你在夜晚中尋找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星時,可曾想過我們每個人的頭頂,舉頭皆繁星。拿著一張有喀斯特地貌的星空照片,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感覺會是「在廣西能看到這樣的星空?不可能吧?在哪裡能看到?」▲ 王晉向我們展示吳振用深空攝影的方式拍攝到的獵戶座大星雲▲王晉拍攝的更望湖夏季星空。更望湖是個季節湖,每次來它都會給你展現不一樣的姿態。隆安受到的光汙染比較小,是南寧周邊不可多得的星空淨土。
  • 星空攝影怎麼拍?從拍攝攻略到參數設置,教你拍出星空大片
    夏天的夜晚格外涼爽,拍攝城市夜景、車軌可能無法滿足攝友們的需要,此時可以嘗試拍攝星空。提到拍攝星空,很多人覺得需要高端相機、高端鏡頭、赤道儀等等昂貴設備,所以望而卻步。其實不然,星空攝影用普通單反也能拍攝,需要掌握前期的拍攝攻略,再精準設置拍攝參數,星空大片就能輕鬆拍攝。
  • 星事 | 我於山水中與星空邂逅的故事
    「你也去看星星了嗎?尋星/開始的我缺少天文基礎知識,總是看著天氣好就出門去拍,並不知道北極星在哪,北鬥在哪,不知道什麼時候太陽落下,天文晨光是幾點,不知道銀河在哪個方位,銀河什麼時候升起、落下,月亮的升起落下時間,月相對星空拍攝的影響,這些問題在拍星故事的開始總是影響著我,用了許多快門來交了學費。
  • 技術|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拍星空
    星野攝影入門: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拍星空1、器材準備  首先,機身方面,拍攝星空並不需要多昂貴的器材,普通的單反或者無反相機就可以。但使用高感比較好的全畫幅單眼相機拍攝,會讓你拍攝的星空畫質更純淨。一般我們會選擇14-24mm、16-35mm或者魚眼鏡頭。光圈越大的廣角在拍攝時越得心應手,除了可以減少拖影現象(拍星軌除外),還可以在相同曝光時間內減小感光度,降低噪點的幹擾。另外,在星野攝影中,定焦鏡頭更是大殺器,比如佳能14mm f/2.8L II和尼康20mm f/1.8G,拍攝時一般都用最大光圈。
  • 獨觀日落,坐等星辰 ----昆明四哨村拍星小記
    在王老爺的遙指下,經過之前拍星的草地入口,從四哨村一條土路上去,幾個小拐就可以看到一片片相連而又有圍欄相隔的枯草地,東南邊山巒上還有幾座簡易涼亭,不知是觀景用還是瞭望臺?看路牌這塊草場應該屬於孝尊集團(第一次聽過)所有。土路的右邊山上,怪石嶙峋,看到一叢叢低矮粗壯的灌木,突然記起這裡就是以前來草地拍星時,王老爺我們還背著器材爬山拍星野的地方。
  • 暗藏秘籍|2019中國星空攝影盤點
    中焦星野攝影(85mm人像鏡頭、100mm微距鏡頭、135mm人像鏡頭拍攝的星野題材)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技法,無論使用赤道儀與否,目前的鏡頭能力和相機感光能力都足以在單張單曝情況下完成作品。但是中焦能帶來什麼呢?在以往,中焦是用來進行銀心特寫的利器,習慣上與小景別地鏡人物的剪影相配合。
  • 拍星空,這6點你得記牢
    但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只要知道該怎麼拍,星空作品往往美得要命,也不枉你受那麼一番山上呆一夜凍得和孫子似的罪了。當然,星空攝影並不是做好防凍和熬夜準備,不怕困難吃苦耐勞就能拍好的。除了這些精神上的準備,技術也是很重要滴。今天要說的,就是星空攝影最基本最重要的6個技術要點,有志於星空攝影的同志們要好好地記住哦~
  • 原來,大神們震撼的星空圖是這樣拍出來的!
    上周文章開箱了思銳R-2204腳架,也實測了其在城市風光的優質表現,這周就提升難度,測試其在星空拍攝上有著怎樣的表現。👉戳這回顧上周思銳R-2204實測文章👈隨著星空拍攝季節的到來,星空的拍攝成為了每年的重頭戲,從星野到星軌,還有一些特殊天象的拍攝,都成為近年來攝影愛好者們競相追逐的拍攝題材。
  • 買了個新赤道儀之後...
    單張出片輕鬆愉快(總共也沒拍到幾顆的某夜)↑如果能夠在前期拍攝的時候就用赤道儀跟蹤拍攝,那麼後期的時候就會方便很多,即使有一些精度上的問題,對齊起來也比較容易所以上面說了這麼多廢話,只是想說我給我的雙機新買了個二手的赤道儀。因為是臨時買個二手用,因此性價比就成為了關鍵。在搜索某奸商二手平臺時,發現了在二手平均標價~1300的商品中出現了一個標價900的赤道儀,而且描述特別生動形象,對於我這種貧困人員來說,性價比才是第一要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