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造長三角綠色有機「大糧倉」「大菜園」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5月16日電 題:安徽:打造長三角綠色有機「大糧倉」「大菜園」

作者 張強 艾克發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我們來說是個契機,今年我們在長三角地區市場爭取做到1000萬元人民幣的產值。」對於進軍長三角市場,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的一家土雞養殖基地負責人常磊信心十足。

安徽省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是中國5個商品糧淨調出省之一,也是長三角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2019年底牽頭髮起成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我廳是聯盟首屆輪值理事長單位,將加強與滬蘇浙農業農村部門交流合作,推動政策溝通、要素流通、人才互通、市場暢通,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各類市場主體做好服務。」

日前,安徽省已啟動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範基地建設,公示了首批135個創建主體名單,同時還組織24個縣開展「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

記者近日在常磊的養殖基地採訪時看到,上萬隻土雞在山間悠閒覓食,有的雞腳上套著一個黑色腳環。

「這個叫步步雞,消費者只要掃一掃雞腳環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這隻雞『一生』的運動情況,包括每天吃什麼、喝什麼。」常磊介紹,「平時喝山泉水,吃蟲子、豆粕、玉米等天然飼料,養殖一年以上才出欄,所以我們的老母雞口感非常好。」

2019年,常磊的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向江浙滬一帶銷售土雞、土雞蛋、土鴿、麻鴨等生態農產品,市場反應良好。

如今,肥西不僅有老母雞,大米也逐漸受到長三角地區市民的青睞。

在安徽沃土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基地,2000畝的水田一眼望不到邊,基地負責人徐忠友正在放水、整地,為今年的稻蝦養殖做準備。他種養出來的稻和蝦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在長三角地區推介效果良好。

「我們主要在宣傳推介、物流倉儲、口感改良等方面下功夫,努力為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加優質的綠色農產品。」徐忠友說,近年來,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地都建立了小型的物流倉庫,專人代理農產品銷售,保證長三角地區市場供應暢通。

「針對江浙滬一帶消費者喜歡偏糯口感,我們和種業公司合作,對稻米的品種做了一些改良。今年稻蝦米的產量還要增加20%左右,以加大供應。」徐忠友介紹。

「今後,我們將以更嚴格的質量管控、更標準的生產規程、更規範的貯運包裝,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提供更加優質的肥西農產品。」肥西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馬應亞介紹,目前,肥西縣已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等「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85個。肥西縣已有6家企業申報了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近日,安徽省印發的《關於加強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安徽每個縣至少重點培育1個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類、加工類、供應類示範基地500個;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年銷售額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完)

相關焦點

  • 實拍:綠色有機果蔬長啥樣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綠色有機」蔬菜的又高價登場,那麼不打殺蟲劑、不打除草劑、不上化肥的蔬菜是啥樣的呢?我用一年時間把這個答案告訴朋友們。 今年春天,我在自家的菜園裡進行種植純綠色無公害果蔬的試驗。春天翻地播種後,任其自然生長,沒有施加任何化學肥料和農藥。春天尚好,苗長的比草快。到了雨季,也許是被除草劑壓抑的太久了,草根們像造反一樣膨脹,瘋狂生長。
  • 愛庫存攜手安徽農墾集團,助力綠色農產品上行
    12月18日,安徽農墾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董建平率團到訪夢餉集團考察調研,就新電商、新零售如何助力農產品上行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隨後董建平為作為"安徽農墾名優農產品上行合作基地"的夢餉集團旗下品牌特賣平臺餉店掛牌,並授予夢餉集團創始人王敏"皖墾品牌餉店代言人" 稱號。
  • 看東臺大「糧倉」變身大「良倉」
    「三農」工作與時俱進走在前列,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飛躍提升,東臺「糧倉」被賦予了更多、更深刻的時代內涵,五年奮進推動東臺實現現代農業大「糧倉」到鄉村振興大「良倉」的華麗轉變。昔日蘇北大糧倉,今朝鄉村振興更輝煌。 從「四個一」特色產業持續增效 到「五朵金花」扮靚農業園區 東臺農業走向高質量 「四個一」產業,是東臺現代農業最具特色的四大品牌。一隻瓜,指東臺西瓜,甜透大半個中國,從溫潤溼熱的東南亞熱帶雨林,到塞上江南寧夏河套平原,都有出產。
  • 安徽有一個「長」風破浪的夢想
    這是一個乘「長」風破萬裡浪的光榮夢想。1觀大局:安徽兼具「兩長」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長三角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長江經濟帶是長三角的支撐。安徽兼具「兩長」,十分難得。李錦斌指出,要以大修復促進大保護,全面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持續推進「1515」治理舉措,深化「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推動國家戰略走深走實。
  • 黑龍江省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綠色菜園亮點掃描(圖)
    重點打造了五大優質設施蔬菜產業集群、七大露地大宗蔬菜產業集群、四個特色蔬菜優勢區、六大食用菌和馬鈴薯優勢區域帶以及五個鮮食玉米主產縣,打造「菜園革命」核心示範區20個。2017年全省累計利用金融部門貸款資金15億元,吸引帶動社會其他行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民等多方資金10億元以上,建設蔬菜冷儲設施210萬平方米以上。
  • 小陽教你在家打造小菜園
    如果家裡有廢棄的大水缸,用來種花種菜最好了呢。陽臺上放幾個木箱,就是微縮的小菜園,看這些菜長得多好,又能當花欣賞又能當菜吃掉。這樣種點小蔥,只需要用剪刀剪掉上面綠色部分,然後放到水中,天啦擼,竟然就長出新的一顆了。當然,種到水裡其實只能吃兩三茬,但是種到土裡,發現可以收割六七次之多呢,簡直太好了!
  • 安徽倮倮米業:科技賦能 綠色興農
    走進位於安徽天長市的安徽倮倮米業有限公司辦公樓一樓,碩大的標語「為耕者謀利 為食者造福」,十分醒目。近年來,安徽倮倮米業有限公司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不斷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讓牆上的標語落實成一項項實際行動。一稻開花幾裡香,一家煮飯香全莊。
  • 安徽又一新晉網紅打卡點,合肥規模最大老糧倉,搖身一變成文創園
    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很多地區都開始打造新的旅遊景點。人們在旅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對旅行的目的地難以取捨,不知道是選擇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是人文底蘊深厚的古老街巷。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景點,是一個而被改造的文創園,很適合旅行人愜意的心情,已經成為了安徽又一個網紅打卡地。
  • 朝陽群眾DIY陽臺菜園,把垃圾變肥料
    在朝陽高碑店西社區,居民們通過自己DIY實現廚餘垃圾再利用,在打造陽臺菜園的同時為垃圾分類做貢獻。高碑店西社區家家戶戶三層都有個露天的「小陽臺」,被村民稱為「半畝園」,村民們在陽臺上種植各種瓜果蔬菜、鮮花綠植。為留住村民的農耕記憶,2012年,西社區成立「半畝園陽臺綠化協會」。
  • 改造安徽規模最大的糧倉,新舊建築相交融,成為喜聞樂見的文創園
    提起安徽,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西遞、宏村等等這些風景名勝,尤其是黃山,以其怪石崎峋而聞名天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個小眾的旅遊景點,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但是那裡的氣韻卻別具一格。這個景點就是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的1952糧倉,一聽這個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到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糧倉是1952年建立起來的,是安徽省最大的糧倉,如今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光景,糧倉早已破敗不堪 。幸運的是,一位設計師對糧倉一堵用紅色石頭壘砌的牆大為讚嘆,認為這是藝術的風格,應該有所改變。於是便開始了對糧倉的改造。
  • 打造綠色「有機王國」——建設美麗中國之「白山樣板」探秘
    ,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的最高褒獎……成績來之不易,收穫在於拼搏。魯能長白山生態旅遊管理中心總經理符松林感慨,在實踐創新基地示範項目帶動下,上海春秋國際旅行、攜程集團、飛豬旅行、南京途牛等旅遊業界大咖悉數到場,籤訂合作協議,攜手推動冰雪經濟發展。如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逐漸轉化成「金山銀山」,初步探索出綠色發展和「兩山」轉化路徑,成為吉林新一輪振興的「綠色引擎」。
  • 安徽衛視節目大盤點
    安徽衛視節目大盤點安徽衛視,全稱安徽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暱稱海豚臺,於1960年09月30日開播。2015年,安徽衛視的口號由「劇行天下」改成了「好劇行天下,綜藝樂萬家」。《男生女生向前衝》全民健身榜樣節目《男生女生向前衝》於2010年7月5日首播,時長約90分鐘。目前,平均收視率始終保持同時段第二或第三,省級第一。晉級賽、半決賽、決賽三大階段有機遞進;繼續深化重要節點和對抗主題,「城市對抗」「隊戰接力」「精英挑戰賽」等對抗模式引領全民榜樣健身運動。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從莽莽荒原到中華大糧倉——北大荒 黑土地...
    72年滄桑巨變,北大荒為國家戰略而生,與祖國共同奮鬥成長,如今已開發建設成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豐盈富饒的中華大糧倉。  2018年9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調研,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總書記的囑託與關懷,為北大荒人注入了無窮動力。
  • 綠色青浦|美麗東厙:齊心綠化「換」風景如畫,農業有機「煥」綠色生機
    東厙村黨支部書記錢麗:「在前期的生態環境整治和三大整治當中,我們把廢的磚瓦、廢的磚塊,鼓勵老百姓用一些竹子,打造成我們的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為我們的美麗鄉村融入了新的內涵。」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東厙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
  • 「線上菜園」種進城裡 「有機產品」走出深山 武義「數字經濟...
    武義是全國首批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優質農產品名聞遐邇,目前全縣有機認證面積已達5.1萬畝,有機產品達197個。武義農業農村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等部門搶抓「電商經濟」的「風口」,立足武義「無疫」和全國首批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區優勢,整合縣域內的「益農優+」和「武陽春雨」微商城網絡直銷平臺,利用網際網路迅速編成了連接城市餐桌和鄉村菜園的「線上菜籃子」。「現已上線宣蓮、蜂蜜等農特產品179種優質農產品搭上『網上農博』這趟綠色直通車,疫情防控以來收到訂單5.1萬筆,銷售額達290餘萬元。」
  • 2020環意長三角公開賽開賽 為首場聯動三地的大型體育賽事
    本屆賽事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首場聯動三地的大型體育賽事,將以體育為抓手,推進優質體育資源和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輻射長三角區域,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本屆賽事分為兩日,首日為多組別繞圈賽。賽事場地設在青浦區澱山湖大道,賽道設計充分考慮了各個年齡段、各個專業程度的參賽選手水平。
  • 【城會玩】把整個有機菜園搬進來的新概念咖喱餐廳
    聽說在大上海時代廣場6樓一家新概念咖喱餐廳把整個有機菜園都搬來了
  • 朝陽這對七旬夫妻在陽臺建起了小菜園,把廚餘垃圾變肥料
    七月盛夏,走進高碑店西社區的張桂林家,露天陽臺上的小菜園不僅帶來蔬果的清香,也帶來一絲清涼。菜園長勢好,夫妻二人有個堅持了5年多的小妙招,那就是利用廚餘垃圾堆肥。「自製肥料」在滋養蔬菜綠植的同時,還通過循環再利用實現垃圾減量。
  • 雲間糧倉書香市集獲評「2020上海藝術商圈特色活動」
    經過申報篩選、初選打分、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評出25個「2020上海藝術商圈特色活動」,雲間糧倉書香市集作為松江區代表項目入選。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譚曙、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商貿行業管理處處長華憶為獲獎活動代表頒獎。
  • 允許「花園變菜園」,是綠色家園理念之變
    這個時候,社區幹部大膽決定不如把「花園」變成「菜園」,加強管理,和諧互動。(12月21日《人民日報》)<br><br>  「花園變菜園」,是困擾很多城市的社區管理難點。面對在小區花園裡種菜的居民,很多地方的管理手段都是「斬菜除根」,組織了一撥撥治理的隊伍,社區幹部來了,城管人員來了,剷除「花園裡的蔬菜」,拔出「花園裡的菜架」,一些「種菜的居民」還會被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