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5月16日電 題:安徽:打造長三角綠色有機「大糧倉」「大菜園」
作者 張強 艾克發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我們來說是個契機,今年我們在長三角地區市場爭取做到1000萬元人民幣的產值。」對於進軍長三角市場,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的一家土雞養殖基地負責人常磊信心十足。
安徽省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是中國5個商品糧淨調出省之一,也是長三角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2019年底牽頭髮起成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我廳是聯盟首屆輪值理事長單位,將加強與滬蘇浙農業農村部門交流合作,推動政策溝通、要素流通、人才互通、市場暢通,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各類市場主體做好服務。」
日前,安徽省已啟動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範基地建設,公示了首批135個創建主體名單,同時還組織24個縣開展「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
記者近日在常磊的養殖基地採訪時看到,上萬隻土雞在山間悠閒覓食,有的雞腳上套著一個黑色腳環。
「這個叫步步雞,消費者只要掃一掃雞腳環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這隻雞『一生』的運動情況,包括每天吃什麼、喝什麼。」常磊介紹,「平時喝山泉水,吃蟲子、豆粕、玉米等天然飼料,養殖一年以上才出欄,所以我們的老母雞口感非常好。」
2019年,常磊的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向江浙滬一帶銷售土雞、土雞蛋、土鴿、麻鴨等生態農產品,市場反應良好。
如今,肥西不僅有老母雞,大米也逐漸受到長三角地區市民的青睞。
在安徽沃土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基地,2000畝的水田一眼望不到邊,基地負責人徐忠友正在放水、整地,為今年的稻蝦養殖做準備。他種養出來的稻和蝦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在長三角地區推介效果良好。
「我們主要在宣傳推介、物流倉儲、口感改良等方面下功夫,努力為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加優質的綠色農產品。」徐忠友說,近年來,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地都建立了小型的物流倉庫,專人代理農產品銷售,保證長三角地區市場供應暢通。
「針對江浙滬一帶消費者喜歡偏糯口感,我們和種業公司合作,對稻米的品種做了一些改良。今年稻蝦米的產量還要增加20%左右,以加大供應。」徐忠友介紹。
「今後,我們將以更嚴格的質量管控、更標準的生產規程、更規範的貯運包裝,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提供更加優質的肥西農產品。」肥西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馬應亞介紹,目前,肥西縣已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等「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85個。肥西縣已有6家企業申報了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近日,安徽省印發的《關於加強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安徽每個縣至少重點培育1個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類、加工類、供應類示範基地500個;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年銷售額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