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為什麼好人好話非要用偏激的方式來表達?
一、概述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現狀
關於張桂梅校長的話題這個話題的這次討論的是,在張桂梅校長的眼裡,女性是不能當全職太太,因為全職太太當久了就會失去和社會的接軌,完全脫節之後的女人,最終就會失去能力,甚至失去與丈夫共同生活的能力,就像張校長所說的,你連一個出主意的能力你還談什麼,和丈夫共同拼搏,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家庭分裂離婚等等的事情。
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女性,一定要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當全職太太,女人一定要對自己狠一些,不要指望別人來學生曾經當了全職太太,回來去直接拒絕並攆出去,這確實有點狠,雖然這個觀點有點偏激,但是往往只有這樣的偏激言論才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而並不像好好的說話呢,因為你好好的說,沒有人去關注,沒有人會重視,也沒有人能夠聽得進去,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這樣變態的社會,真正的聽眾真正的受教育者,好好跟他說,他就是不聽學不進去就像學生一樣,你可能只有鞭打棍棒,才能真正的讓他學進去,社會人民是如此。
實際上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其實太全職太太每天的日程就是美容啊,美發啊,美甲健身啊,11年美術社交啊等等,幾乎完全為了家庭轉變,有了孩子以後有鐘點工朱家阿姨,慢慢的去各種私教老師排班上崗,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家全職太太,而家庭主婦有很大的不同,說白了一句話,家庭主婦每天的事情就是洗衣做飯帶孩子所以這樣的家庭是肯定與社會脫節的,肯定是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這樣的家庭主婦早晚要被家庭所拋棄。
二、定義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概念
我們先來普及一下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一,全職太太,一般是指沒有工作或辭去工作,只在家裡照顧一家人衣食起居的女人,又稱家庭主婦。所謂全職就是指專心在做一項事情,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的。所謂的全職太太是指社會上把不工作、在家的婦女稱作全職太太。一部分全職太太是因為孩子的出世,為了照顧好家庭和孩子而放棄工作,而另一部分則是因為生孩子而被解僱,等孩子大一點了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成為了全職太太,以職業眼光看待全職太太,就會發現她們雖身在家中,卻擔當著保姆、幼師、心理諮詢師、理財師、營養師等10種社會職業角色。
中國還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單薪家庭——丈夫外出掙錢,妻子只管在家做全職太太。因為中國人口數量多,所以工作的一般都是男性。有調查顯示:嬰幼兒在三周歲之前是離不開母親的,否則長大後會因為童年時和母親接觸較少,而和母親關係疏遠,所以很多女性在結婚後選擇做一名全職太太。
第二,家庭主婦, 簡稱主婦,指全職照顧家庭、做家務而不外出工作的婦女,屬於非勞動力人口。服務對象是家庭的成員,包括丈夫、兒女,與夫家成員同住的還要照顧夫家的成員。
家庭主婦也叫全職太太,不工作,負責家庭的家務。由《婚姻法》保障主婦的權益,例如遺產分配權、離婚婦女權益等。
在歐美國家,家庭主婦享受相關社會福利待遇。在中國,家庭主婦也偏多。家庭主婦是指結婚後不再參加工作,而是整天為家庭奔波忙碌,沒有直接經濟來源的一類女性。
三、區別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的不同
在家做家務帶娃,稱謂從「家庭主婦」到「全職媽媽」,正是說明了現在社會對這批人的價值認知。「家庭主婦」,從稱謂可以看出,她們的主要職責在於家務事的處理,從物質短缺時代逐漸進入小康社會,從人人勞動到物質滿足可以有一個人閒下來專門為家庭處理瑣事,讓家庭成為社會發展穩定因子,這是當時家庭主婦的價值。想想我奶奶那個年代,為了幹活找口飯吃誰顧得上孩子怎麼樣家裡怎麼樣,一尺大的家也沒有什麼家務事,孩子因缺乏管教偷雞摸狗的也不少,好在我奶奶作為家庭主婦把我爸他們看顧得很好,所以我爸還上學發展很好。所以有一個家庭主婦能讓家庭穩定,讓家庭減少更多的風險,對家庭本身和當時的社會都是具有很大價值的事情。「全職太太」,這個稱謂更是反映了不工作的女性主要職責已經從家務事轉變為提供更穩定的心理安全感。對一個家庭,能有一名溫柔的女性提供更強的心理安全感,心理撫慰能力,讓在外頻受打擊的丈夫在回到家庭時可以得到治癒,能提供全方位的撫養使孩子成為一個更健康更有能力的人,比賺錢的價值來得大;對社會,如果所有的家庭都能從本質上給予每個人更好的慰藉,那麼犯罪率會降低,一個全職太太能讓受傷的人回歸家庭時撫慰傷口,能讓孩子得到更好地撫養,這對於家庭和社會都有更積極的價值。當然,這對女性的要求也更高。(知乎作者:煢夢)。
四、什麼人可以當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
一般能夠當全職太太的差不多這麼幾種類型,要麼是出生在好的家庭,所以說這樣的人當成他的可能性還比較好,因為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出身,所以說在經濟上,社會地位上,甚至家庭地位上都不會太差,還有一種是作為女性自己很有本事能夠和自己的老公一同打招生一種拼搏事業,最終取得的很好的成績,這樣的女性的話,也可以當全職太太,但是當前的態度的時間不能太長,自己也不能落下社會上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還有一種就是社會人社會人,這樣的女人呢,本身就是想做一個全職太太,就想在家歇著,就是想靠天吃飯,就是好吃懶做,就是想被人養,這樣的女人呢,雖然可以當全職太太,但是其社會地位,家庭地位不可能得到應有的關注。
五、重新定義思考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
如果沒有人可以給帶孩子,家裡又請不起保姆。這個時候,女人,可能必須放棄工作,走入家庭,別無他法,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好問題。
的確,現在很多文章、影視作品和社會輿論,幾乎都在一邊倒地渲染一種思想:
女人不要放棄工作,否則,跟社會脫節,跟老公有差距,甚至孩子還帶不好。婚姻岌岌可危,把自己還能搭進去。
竹籃打水一場空。
總之,就是會死得很慘。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開篇就有觸目驚心的一幕:劉濤飾演的妻子自殺。原因就是:為了支持丈夫打拼事業,妻子被迫辭掉工作,回家做全職主婦,久而久之,封閉抑鬱。
對於女性而言,「回歸家庭」,有幾個時間點:
已婚,生娃,二胎。等等。
「回歸家庭」,有很多現實的原因:所謂「子宮原罪」,女性天然生理結構,有懷孕的需要;作為母親,天然對孩子有更多照顧的需要;生了二胎,客觀上確實沒有辦法兼顧工作;家庭分工使然。等等。
「回歸家庭」,還有一部分心理原因:
依賴心理;對過去約定俗成價值觀潛移默化認同心理,認為女性就應該顧家;自我價值感低,覺得自己不如老公,女人不如男人;自我犧牲、成就別人心理,等等。
六、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不同國家之間的區別(以日本為例)
首先,看看日本的全職太太是什麼樣子的。
日本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婚前是一名著名的舞姬,每天都會穿著得體的衣服,化著精緻的妝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但是在結婚後,這位年輕的婦女就選擇做了全職太太,每天早上起來為一家人準備早餐,還要洗衣服,做家務,在丈夫上班後要餵寶寶吃早飯,過後她會將寶寶哄入睡。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比較閒,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說化妝,上網等。
天氣不錯時,她會帶上寶寶出去逛一下,呼吸新鮮空氣,有時會帶著寶寶與閨蜜們聚一下,聊一聊育兒心得。即便是在外,這位年輕的寶媽也是時刻關注自己寶寶的狀態,生怕寶寶有一點的不適。
當夜晚寶寶入睡後,寶媽也就可以放鬆一下了,泡澡聽音樂,甚至會和丈夫小酌一杯,交談一下這一天發生的事。丈夫對於自己的妻子也是讚不絕口,妻子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也讓丈夫可以安心去工作。
反觀中國的家庭主婦就與日本的全職太太截然不同了。
在中國,全職太太並非是「全職太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全職太太只是把你的時間更加隨意化了,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收入,可能這才是中國全職太太真正的定義。
由於中國的傳統觀念,女性結婚後要兼顧家庭和工作,如果丈夫要求妻子待在家裡教育小孩的話,即使自己的家人沒有意見,但是傳出去自己的親戚朋友多少會覺得是在「偷懶」。
事實上,她們在孩子身上花費了超乎常人的精力,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媽媽們需要輔導他們的功課,甚至上補習班需要媽媽們的接送。
在家裡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煮飯,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生活瑣事,偶爾有一些時間也會用來多休息一會,甚至是玩一會手機,追一會電視劇。這樣一來基本上沒有什麼時間,留給全職媽媽進行自己的業餘愛好。
七、不同年齡的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有什麼特徵
25歲的全職太太有的是時間和精力,但是如果不知道合理提升自己,那樣只能是碌碌無為的過下去。
而45歲的家庭主婦,有人在家像保姆,有人卻重新活了一次。其實年齡並不能說明什麼,有人25歲卻過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有人45歲,生活卻充實又精彩,關鍵就是有的女人懂得把握這四個字:自律、提升。
所以不要以為家庭主婦的人生沒有什麼價值,年齡也並不能說明什麼,懂得充分利用時間,做好自我投資的人,整個人生都是無價的。
八、家庭主婦的十大痛點
1、現代全職家庭主婦更容易肥胖,有些報告顯示健康不良。家庭主婦往往被指責使她們的丈夫出軌,酗酒,或在變得越來越暴力。
2、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主婦的價值已經下降,但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家務勞動是建造「家」的文化活動,「家」是培養我們大多數人類情感的場所。
3、中世紀期間,歐洲的家庭主婦不得與丈夫離婚或擁有財產,除非她們是寡婦。富有的家庭主婦有奶媽來照顧她們的孩子;然而,貧窮的家庭主婦不僅要照顧孩子,而且還要在家裡和工作上勞碌,許多貧窮家庭的婦女生活在40歲以上。
4、20世紀初的家庭主婦甚至需要丈夫的同意才能做剖腹產,離開丈夫的妻子面臨貧困。正如一戰前婦女參選人所抱怨的那樣,「夫妻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是丈夫。」
5、2005年,對大約4000名青少年的職業抱負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發現,6%的女孩表示,一旦有了孩子,她們就會結束工作,不會再踏入工作中。但是86%的女孩計劃撫養孩子一段時間後,會重新步入職業生涯中。
6、200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已婚男子的收入高於單身男子,但前提是他們的妻子呆在家裡,並承擔所有家務。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許多公司告訴婦女她們的家務工作會儘可能自動化和「無腦」。傳統上的家務工作已經過時,相反,有些專家教婦女如何做飯、撫養孩子和管理家庭。
7、在古希臘,家庭主婦直到孩子出生後才會被丈夫的家庭完全接受。1967年,不在家工作的婦女佔美國人口的49%。到了世紀之交,這一比例已降至23%。然而,在過去的15年裡,呆在家裡的婦女比例一直在穩步上升。
8、根據2013年的一項研究,大多數20歲以上、處於戀愛關係、全職工作的英國女性會選擇做家庭主婦。說到經濟上的獨立,78%的女性說她們不介意在經濟上依賴伴侶。
9、在美國,四分之一的留守媽媽/家庭主婦擁有大學學位。一位研究人員指出,婦女解放運動的成就之一是,婦女在撫養孩子之後,有可能重新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她指出,這才是20世紀50年代家庭主婦和21世紀家庭主婦的真正區別。
10、在挪威,家庭主婦協會更名為「婦女和家庭協會」,其成員從6萬人減少到5 000人。據她們說,提到「家庭主婦」太令人尷尬了,讓人感到苦不堪言。
九、不同人對張校長全職太太觀點的看法
對於這個觀點,從網上大概也了解到幾位名人對張桂梅校長的觀點發表了評論
(一)許川(主持人,情感導師,心理專家,媒體評論人)
對於「要不要反對全職太太」的爭論,我覺得應該從兩個點去看。
1、全職太太有沒有選擇的權利?
2、全職太太是不是在依附男人?
在我看來,反對全職太太的人,是認為全職太太沒有選擇權,並認為全職太太在依附男人。#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
比如張桂梅校長,她做了12年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就是希望女性能提現自己的價值。她曾經的一位學生回學校捐款,因為這個學生是全職太太,張校長拒絕她了捐款,並叫她「出去」。
張桂梅校長的理由是,「如果你當全職太太,時間長了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而且長期做家庭主婦,你被社會淘汰了。男人出軌後,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女人靠能力。」
張校長的這個觀點,就是覺得:全職太太在家庭裡待著,能力沒有提升,沒有自我的價值,就沒有選擇權。
而且,當一個女人沒有工作的時候,經濟上要依附男人,她就會沒有話語權,在家庭裡會過得很悲慘。
但我認為,凡事不應該這麼絕對地下結論。
有些女性,在孩子生下孩子後,家裡要有人照顧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要花費心思,女性犧牲事業照顧家庭,當一段時間的全職太太,無可厚非。
況且,現在就業很方面,在家裡也可以賺一些錢,並不是說在家就會被圈養。對於全職太太,我們應該更加體諒她們的不容易。
不過,張校長的這個觀點,提到了全職太太感情裡存在的幾個風險,我非常認同。
比如,兩個人在一起,需要在發展上匹配,需要彼此提供價值。如果你一直是全職太太,很容易他會覺得你和她沒有共同語言,事業上也幫不到他,就很容易出軌;
再比如,張校長提到說長期做家庭主婦會被社會淘汰,的確會發生這種情況。當男人覺得你沒法融入社會,只能依附他,有的人就不會尊重你,因為他知道你離不開他,無論他再怎麼傷害你,你都會忍耐,所以,就會肆無忌憚地要求你,甚至會出軌,他知道你一定會原諒;
全職太太有風險,女性最好得擁有自己的事業,但如果生活所迫,給你幾個建議:第一,掌握選擇權,尤其是經濟大權,最好握在自己手裡;第二,持續學習,保持和社會的聯繫,不要脫節;第三,儘量去工作,結束全職太太的生活,也可以找兼職;第四,培養好夫妻的感情,多溝通,多表達,學會愛一個人,讓你們婚姻過得幸福,當你們這個家裡有感情流動,有責任、有語言的交集,彼此的愛就會穩固。
(二)耿向順(織心青年創始人 知名職場博主 微博故事原創作者 頭條文章作者 微博籤約自媒體)
1、這個社會,不應該只有「全職太太」的存在,不應該只要求女性犧牲自己的職業前途、人生理想追求,承擔養育兒女和照顧家庭的責任,養育兒女、照顧家庭、維護家庭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所以,有全職太太,也應該有全職丈夫才合理。
2、「全職太太」、「全職丈夫」都應該是一個中性詞,沒有褒義,也沒有貶義,是一種中性的社會身份。而不能硬被貼上「壓-榨女性」、「做全職太太&全職丈夫沒人生追求、沒能力、沒出息、白讀書了、浪費才華和人生」之類的負面標籤。
3、男人和女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做那個全職照顧家庭和家人的「全職太太」和「全職丈夫」。至於在一個家庭裡要不要有人來做全職照顧家庭的人、誰來做照顧家庭的人、怎麼約定權利與義務,這是應該由每個家庭自行來協商。
4、很多人辭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去照顧家庭、養育兒女,可能真的能將一個家庭經營的井井有條,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發展,全職太太/全職丈夫的存在,還是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的,我們不該否認、不該抵制。
5、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選擇完全靠依靠對方生活都是極不明智的,人性會變,情感會變,靠人不如靠自己,就算是極為親近的人也不可以完全相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大社會如此,在家庭也如此,經濟不獨立自主、精神人格不獨立自主,則無婚姻、愛情、家庭身份獨立自主。所以,選擇做全職太太/全職丈夫之前,請確保你已經有了獨立自主的經濟和獨立自主的精神人格。
(三)_Reno_摯愛FF (動漫博主)
你看吧,一些嚷嚷著我支持女權、我支持平權的的男大v紛紛在避重就輕的講她願意做家庭主婦是她的自由。
平時從不參與打拳的女博主們在剖析家庭主婦的勞動價值不被勞動法保護,不被社會認可,她的價值由丈夫賦予,她過的好壞完全憑丈夫的良心,良心若壞就是一無所有,你講做家庭主婦是她的自由其實就是在害她。
什麼保障都沒有,賭一個良心多搞笑。
你說,我會擦亮眼啊。
擦亮眼擦亮眼,你問問所有被離婚因為自己脫離社會太久而找不到工作的家庭主婦、任由丈夫找小三小四小五也不敢吭聲害怕離婚自己一無所有的家庭主婦,哪一個不是覺得自己嫁給愛情,幸福一輩子,她們當初哪一個不是覺得自己丈夫是有良心的那個嗎!你問問他們,哪一個當初不覺得自己擦亮眼,覺得和自己結婚的是絕世好男人,然後呢?
價值由自己創造,不依附任何人,才是正道。
看吧,誰在微博大講特講「做家庭主婦是她的自由」,男的是壞,聯合起來騙更多的傻子,女的是蠢,蠢而不自知。
還有一種佯裝自己是好人的壞,就是那種講著「我知道現在家庭婦女價值還不被社會承認,不被法律承認,不被勞動法保護,這需要我們去推動,但是做家庭主婦就是她的自由」。
看明白這裡面的邏輯漏洞了嗎?
他裝作自己同情家庭主婦,知道家庭主婦各個層面都不被承認保護,他還好心地表示要去推動做家庭主婦。可是在這些都還未實現的時候,卻告訴你做家庭主婦是你的自由,這不是明知道是火坑還推你進火坑嗎。
他要真的是好人,他應該這樣講「我知道現在家庭婦女價值還不被社會承認,不被法律承認,不被勞動法保護,這需要我們去推動,在所有保障都實施到之前,不要做家庭主婦。等保障實施到位了,做家庭主婦就是她的自由」。
看明白這裡裡面的壞,這裡面的惡了嗎?
這就是一些男性的雞賊之處,裝作我很同情家庭主婦,我很尊重你們,永遠都是口頭上的尊重。在家庭主婦還沒有任何保障的時候,避重就輕的哄你,講那是你的自由你可以去做家庭主婦。
別傻了吧唧的跟著被騙了。
(四)墨時一方(不知道該怎麼寫稱呼了,太長)
當家庭主婦根本不是一種正當的人生價值選擇,起碼在男權社會不是,男人其實很支持你做家庭主婦,社會甚至還要趕女人回家做家庭主婦,別跟女權主義者撒嬌,我們從來沒有那麼大力量「歧視家庭主婦」,當初投票大部分人投了「家庭主婦也是獨立女性」,猛烈抨擊我們是社達,現在又假裝弱勢群體了嗎?
家庭主婦100%利男,100%損女,100%給男人輸血,100%削弱女性的社會力量。
孩子從父姓、生育成果不屬於女性家庭而屬於男方家庭的生育也是。
只是這兩種現象太普遍,普遍到人多勢眾,讓人以為正常而已。
另外,我希望這次評論區不要過多地罵女人,這件事裡作壁上觀看虎鬥對家庭主婦表示虛假的同情和支持的男人更讓我噁心。
「我是男的,我也覺得家庭主婦的價值應該被認可,而不應該被女權罵。」
你明知道女人當家庭主婦對你百利無一害,你明知道再保護家庭主婦極限也不過是日本(男性社會地位直接碾壓女性,完全的男權社會),你100%不虧,擱這裝什麼大尾巴狼呢?
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們單女不能生活在真空裡,我們要走上社會工作,我們受整體女性社會和政治地位的制約和影響。多一個女人回家,就少一分力量,如果現在女性主體(婚女)要是頭腦一熱跑去當家庭主婦,人數稀少的單女的社會地位照樣完蛋,別以為「單女」是什麼免死金牌,對男權來說都一樣。
我自己就是單身女性,不婚,以後會單身生育,現在有女朋友,所以不用擔心我當什麼二鬼子。
但是,家庭主婦問題本質上不是婚女與單女的問題,而是女性社會化和家庭化的問題,單女是根本不可能置若罔聞的,我們必須要說,必須要支持女性社會化。我打個比方,如果現在我的女領導們通通腦子一熱回家當家庭主婦,換上來的男領導,在我和男下屬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你猜他會更支持男人還是我當重點培養對象?
十、歸根結底,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需要升級提升,變被動為主動
對於張桂梅校長的這個呢,有很多人認為比較偏激的有點看不起女性,或者是看不起家庭中的某一個方面,但是我認為呢,這恰恰說明張桂梅笑著自己本身親身經歷,或者說看到過太多的女性,因為做了全職太太或者是家庭主婦以後最終被老公或者家庭所遺忘和拋棄,就像張校長所說,當了全職太太以後,老公在外面找小三,女人在家裡不是帶孩子就是顧家,最終個人能力沒有提升,社會建設也沒有提升,甚至老公回到家以後提起事業提起工作,祝你老婆祝你全職太太的老婆連出主意出主意的能力都沒有了,那老公幹嘛要跟你們交流,所以你早晚是要被淘汰掉的。
當然是會,當然我們生活在不同城市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但是不管你是生活在北上廣深還是3456線城市,只要你記住一點,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能力,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最差的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在家等著另一半靠天吃飯,這樣的話你早晚是要被淘汰掉的。
感謝煢夢、許川、耿向順、_Reno_摯愛FF、墨時一方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首發:「老郭說」品牌
撰稿:十一言,
審校:老郭說,
責編:無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