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登圍牆
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所有的全部 /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 /才吹上了我的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 /吹生出壯麗的椰子國度 /漂夾著南島的氣息/ 那是自然 尊貴 而豐盛 /當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真正的太平 ——胡德夫《太平洋的風》
該從南往北回歸了, 所以我們用了8小時20分鐘(從9點到17點20分),坐大巴從恆春半島,走南回公路、花東海岸公路,經獅子鄉→達仁鄉→大武鄉→太麻裡→小野柳→伽路蘭遊憩區→卑南鄉杉原黃金海岸→都蘭鼻→東河鄉金樽遊憩區→成功鎮→三仙臺→北回歸線→石梯坪→花蓮。大巴在小野柳、金樽瞭望臺、三仙臺、北回歸線塔、石梯坪停車5次,在小野柳吃午餐(美味便當)。
消波塊,又稱為「防護塊」,是在海岸或河堤邊放置的大型水泥塊,用來保護海岸。消波塊最早是1950年由法國人發展出來,當專利保護期結束後,便大量普及到全世界。二次大戰中的北非戰線上,法軍用菱形塊(tetrapod)阻擋德軍坦克前進。戰後清理戰場,將此種塊體拋在Casablanca防波堤周圍,以替代護堤方塊。本為廢物利用,不料其消波效果甚佳。一路都是各色各樣的消波塊。
我們沿著省道臺9線、臺11線東海岸公路(包含南回公路、花東海岸公路)一路向北前進,頻頻出現在眼帘的就是變幻無窮的太平洋,它浩瀚而深邃、雄渾而蒼茫、含而不露、一望而無際,美不暇接,美不勝收。我們的心胸變得開闊起來,心曠而神怡。從鵝鑾鼻開始,我就一直哼著《太平洋的風》,到大武更仿佛見到胡德夫的身影。太平洋的巨大颱風剛過,就立刻回復其溫柔美麗的一面,說明我們人品好好呢。以下照片,大都是在車上拍的。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都是沿太平洋海岸行駛,我專門選坐在右邊。
大武鄉早期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舊稱「巴塱衛」,排灣族語意即「拿棒子打」。早年排灣族自山區移居大武溪口附近時,為避開無法利用的沼澤、溼地,便會以棒子敲打加以鑑定,故得名。大武鄉位於臺灣臺東縣東南方,北臨太麻裡鄉,東濱太平洋,西及南鄰達仁鄉,為臺灣東西部之間的重要交通孔道。背倚中央山脈,山地多平原少, 鄉內居民有原住民、閩南、客家、新住民等多元族群,這就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故鄉。
花東海岸公路北起花蓮市,南至臺東市,編屬臺省道11號公路,緊臨太平洋,沿途處處是美景,是常令遊客留連的海岸公路。公路的停憩點極多,由北而南下有:花蓮海濱公園、鹽寮和南寺、牛山、磯崎海水浴場、石梯坪、豐濱北回歸線紀念碑、豐濱月洞、三仙颱風景區、杉原海水浴場、小野柳等。
我們從南往北走, 過了大武鄉,就到了太麻裡,太麻裡→小野柳→伽路蘭遊憩區→卑南鄉杉原黃金海岸→都蘭鼻→東河鄉金樽遊憩區→成功鎮→三仙臺→北回歸線→石梯坪→牛山→花蓮。大巴在小野柳、金樽瞭望臺、三仙臺、北回歸線塔、石梯坪停車5次,在小野柳吃午餐。
沿花東海岸公路一路哼著《太平洋的風》到花蓮。頻頻出現在眼帘的就是變幻無窮的太平洋,它浩瀚而深邃、雄渾而蒼茫、含而不露、一望而無際,美不暇接,美不勝收。我們的心胸變得開闊起來,心曠而神怡。相比於西半部的熱鬧繁華,臺灣的東部的景色完全不同,這裡有和大溪地、峇里島相比美的海景,
沿花東海岸公路一路哼著《太平洋的風》到花蓮。頻頻出現在眼帘的就是變幻無窮的太平洋,它浩瀚而深邃、雄渾而蒼茫、含而不露、一望而無際,美不暇接,美不勝收。我們的心胸變得開闊起來,心曠而神怡。相比於西半部的熱鬧繁華,臺灣的東部的景色完全不同,這裡有和大溪地、峇里島相比美的海景,
臺鐵從此處開始從海岸通過。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景色絕美的臺東!可以與斯裡蘭卡的海岸火車相媲美。
太麻裡位於臺東縣,北以知本溪與卑南鄉為鄰,南以大竹高溪和大武鄉為界,東濱太平洋,西依中央山脈,金峰、達仁兩鄉毗連,呈南北狹長之分布。本地昔稱朝貓籬,其義不明。是太麻裡溪出海口衝積成的肥沃三角洲平原。你看,鐵路開往哪裡?
臺灣的最美釘子戶是這樣的!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在1987年成立,綠島於1990年規畫進此風景區。此風景區北為花蓮溪口,最南為小野柳,東為海域20米等深線,以西為省道臺11線向西第一道山稜線為界。重要的景點由花蓮沿東海岸南下至臺東,沿途有蕃薯寮、石梯坪、秀姑巒溪泛舟、八仙洞、石雨傘、烏石鼻、三仙臺、東河橋、水往上流、杉原海水浴場、小野柳等許多景點。
小野柳位於富岡碼頭北方的海域,海濱羅列各種,以奇形怪狀的巖石著名,有如臺灣北部的野柳,故稱為"小野柳"。巨大的珊瑚礁群曲折迷離,巖上並有海榕生長,景觀十分特殊。在此聽濤、野營、玩水、捉魚皆很適合。地形因局部折及理髮達,經過亙古風化、海蝕作用,形成單斜脊、豆腐巖、蕈狀石等各種奇巖怪石,宛如天然地理教室。
臺灣是蝴蝶的王國,這次可惜來去匆匆,沒拍多少蝴蝶。琉球青斑蝶。展翅寬75~85mm。翅膀黑褐色,具青色條狀斑紋;上翅前緣靠近基部位置有條很細的青色斑;上翅中室內的青色斑中斷成兩部分。雌雄外觀無明顯差異。
綠島,用望遠鏡站在小野柳就可望見。小時候的《綠島小夜曲》就在眼前。綠島,舊名火燒島,為火山島(亦稱雞心嶼或青仔嶼)。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外海、太平洋中的海島,面積17.33平方公裡,人口3600餘,是臺灣第四大附屬島。綠島早年是國民黨關「政治犯」的地方
這是一處擁有漁港、小海灣、離岸礁、綿長沙灘和海岸崖壁等諸多地景的風景點,因灣似酒杯,故取名為「金樽」。金樽陸連島是臺灣唯一正在生成的陸連島,深具學術價值,又因形狀頗似船錨,亦稱「錨島」或「錨狀礁」。
金樽之美在其自然原始、綿延達3公裡的沙灘,沙灘後方依著高30—50 公尺的我現在站著的峭壁,猶如一片屏障,阻隔了世囂塵俗。由於金樽海灘坡度變化 大,踏浪戲水應小心,尤其不可下海遊泳。
金樽遊憩區位於東河鄉與成功鎮的邊界上。金樽遊憩區往東視野相當遼闊,在天氣晴朗的藍天映照下,可以很清楚的遠眺綠島。金樽遊憩區可俯瞰金樽漁港、小海灣、綿延3公裡的潔淨沙灘、離岸礁及沙灘後方的海岸崖壁等諸多地景,自然原始的風貌盡收眼底。
放空一切,看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致,純淨沙灘緩慢堆積成陸連島,遠望綠島、遼闊的太平洋近在咫尺,一片湛藍、海天一色。清風徐來,不由得讓人心曠神怡,望洋興嘆。
海灘充滿原始風情,沒有過度的人工雕琢,圓潤的細小礫石布滿整個沙灘,白色碎浪不時的偷偷爬上沙灘。那美麗的雙u特殊海岸。金樽遊憩區因為擁有獨特的峽灣地形,加上海流風向的配合,使得浪花的成型相當穩定,且冬季時期海溫頗暖,在每年11月的衝浪旺季,時常吸引不少衝浪高手前來朝聖,也因此搏得極高的知名度。
三重浪
據說,1543年,一艘前往日本的葡萄牙船隻經過臺灣時,船員從海上望見秀麗的景色,不禁讚美說:「Ilha Formosa!」於是稱這座島為「福爾摩沙」,意思是「美麗之島」。沿著臺灣的東海岸,可以盡情欣賞太平洋最美的一面,由北向南進發,蘇澳、花蓮、臺東知道墾丁,一路上被這浩瀚的海洋,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三仙臺。資料說,全島面積約3公頃,島上有三座小山峰,相傳古時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曾於島上休憩,故名三仙臺。三仙臺與本島之間,建有一座造型優美的八拱跨海步橋,長320米,邊走邊賞壯闊的海景,半小時就可以直上三仙臺。三仙臺主要是由火山巖構成,四周珊瑚礁環繞,再加上風化及海蝕作用,呈現出造型奇特的巖石景觀,在臺灣久負盛名。
海邊梯田,據說一些閩南移民過來,還是改不了吃大米的習慣,於是在狹小的海邊開墾稻田
秀姑巒溪出海囗中央有一火山集塊巖構成的島嶼,為奚卜蘭島,又稱獅球嶼。如果幸運,有機會踏上這片孤絕也美絕的河海交接處,靜靜地看大山、看大海、聽風聲、聽浪濤,就是極端的天賜享受!從這個側面看, 奚卜蘭島(獅球嶼)宛如睡美人,你看右邊的頭部枕著海浪,從頭往左看,一雙美乳挺拔朝天,波濤洶湧。
資料說,北回歸線標誌,臺灣設有三處。北回歸線是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這一天這裡能受到太陽光的垂直照射。然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南至南回歸線的區域每年太陽直射兩次,獲得的熱量最多,形成為熱帶。因此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在這裡,遊客可以一手在溫帶,一手在亞熱帶。
位於花東海岸的石梯坪風景點,豎立一尊白色的雕塑,作品名為《無盡的愛》,作者為義大利雕塑家菲林·吉歐。雕塑以一男一女兩個人體腹部模型構成,給人無盡的想像。
石梯坪的巖石向海伸入,形成大大小小的灣澳,其形如階梯一般,排排長短不一,猶如蓄勢待發的猛獸,張著大口,隨時向太平洋進發。
被稱為今年全球最強熱帶氣旋「蘇迪羅」(臺灣稱「蘇迪勒」)颱風中心8日凌晨在臺東部登陸。在海上出現48尺巨浪,足足有4、5層樓高。臨海的臺11線花東海岸公路62公裡附近道路路基流失,「人定勝天」石碑遭大浪損毀捲走,景象驚人。這張照片是坐在車上秒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