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心情頗不寧靜。
在這寂寥的晚上寫點東西,以示我還是一個精神明亮的人,不算油膩。
昨天中午,兒子因被同學打,右側額頭青了一塊。聽到這消息後,我很擔心,迅速跑到學生宿舍樓找兒子,想帶他去醫院驗傷。因是中午,守門美眉不讓進,叫我打電話給生活老師,我打了5.6個電話,沒接。
情急之下,我有點火了。再反覆打了幾個電話,生活老師才接,她很溫和地和我說,我當時氣勢很足,直接不聽解釋,告訴她讓我兒子下來。
去到社區醫院,外科醫生要下午2點才上班。我想著下午還有2節課,就帶他去藥店買點藥擦一下。
也詢問了兒子,兒子說沒事。我就算了。
發個信息反饋給班主任,班主任沒回。生活老師下午打電話給我,我沒接到,後來跟她說了,望她理解我的心情:我肯定著急,也沒怪罪她的意思。
此事,雖說是一件小事,但關乎安全問題,我身為父母,肯定不敢大意。
經過了解,對方小孩說我兒子前幾周脫他褲子,然後報復絆倒;我兒子解釋是,沒有脫他褲子,一會又想不起了,是自己不小心撞牆的。
生活老師給我老婆的反饋是,對方小孩心胸狹隘,喜歡報復,不要和她玩,我丈母娘的觀點也是一樣,以後不要和他玩。
這能解決問題嗎?再說若不反思自己孩子問題,不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只教不和人玩是於事無補的。
這個時候,真的迫切需要班會課的引導和介入。
當然,我身為家長也在尋找介入和引導的辦法,我目前想到的法子是通過閱讀相關圖書來引導、感化。
教育小孩是一件難事,孩子的成長真的不容易。而且,當前整個社會的風氣比較浮躁,急功近利現象異常嚴重。把孩子的成長片面、單一、簡化為為成績的成功。
丈母娘、老婆經常在家裡因為作業問題和孩子鬧彆扭,然後我每周五回家,家庭氣氛異常凝重。
孩子的學習是重要,但不要搞成唯一,好不好?
我時常站在兒子的一邊,維護兒子,理解孩子,孩子確實也該調皮,也要玩鬧。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丈母娘不高興,說我這樣教育孩子肯定會出問題,好的時候把兒子抱起來,不好的時候兇孩子。
我也苦惱,如何教育?
整天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就是教育?把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就是成功的教育嗎?
管治和奴役、引導也釋放,哪個重要?
哪些動不動叫孩子讀書的家長?我只想問3個問題:讀什麼書?怎麼讀書?讀多少書合適?
說句不好聽的話,包括我在內,很多家長都是不讀書的,只會拿小學生造孽,過了小學階段是不敢、不能也不會輔導作業的,交流都會變得很少。
家庭教育,如果是這樣,讓孩子越來越遠離父母,在精神上與我們疏遠,這還是教育嗎?
怎麼管,如何管?除了管之外,還有沒有引導和釋放?
管,終究不是好事。
管字,是管治思維的表現,管,透露的是奴性管控,把人當物來對待,故而用管。
孩子的成長若一味管,能行嗎?
孩子精力旺盛,出點錯很正常,我們怎麼摒棄管的思維,多引導教育,讓孩子的不良精力和情緒得到釋放,這才是好辦法吧。
關係不親近,不尊重孩子,孩子還會親近我們,與我們交流、反饋嗎?
沒有了交流、反饋,我們能用什麼辦法去對症下藥?
舉個例子吧。
正好遇到一味管治學生的事。
今天是校運動會,晚上高一高二年級舉行歌唱比賽;學校單獨要求高三年級正常晚讀晚自習,學生們聽了,集體不樂意,千方百計要看電影。
有些班主任很嚴格,早早進班強調紀律:晚自習不得看電影。有同學馬上抗議,白天那麼累,晚上不想學,帶頭要求看電影放鬆。
最後,班主任禁不住軟磨硬泡,鬆口說其它班放,我們班就放。
話音落不久,學生就打開電腦,主動放電影,沒誰追究誰是第一個放的?結果是大家都放了,整個高三年級都在看電影。
正好,今晚是我的晚自習,學生和我聊,說硬壓著學,學不進,他們也不樂意;另外,確實也太累了。
我很理解學生們的做法。
運動會本是學生放鬆的時候,放一個晚上自由活動又如何?
為什麼處處要帶著「管」的思維去壓制孩子呢?如果提前和孩子們交流,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小孩子管的合理、管得適當即可,大孩子還需管嗎?一味地管下去,他們還有多樣化成長發展的可能嗎?
在此,我只想說,教育要敢於大膽地拋棄管治思維,孩子、學生要引導、疏導和釋放,教育提供多樣化平臺即可。
不要千方百計想把孩子收拾得服服帖帖,那不是我們的教育成功,那是奴性教育的回歸和抬頭。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