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每個人的手機裡
都有幾個常發的emoji表情
最近微信8.0更新
更是掀起emoji的熱潮
引發廣泛的討論
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中
表情反映出的情緒也越發強烈和形象
emoji儼然勢不可擋的
成為新一代的「社交語言」
在不同的語言文化中,幸福,悲傷,憤怒,恐懼等面部表情,都是非常相似的。
跳出不同的文化語言,emoji表情的迅猛發展是符合當下全球化趨勢的重要表現。
而正確使用emoji來表達自己或理解對方的潛臺詞也是非常重要的。
官方含義:(友善的)微笑
實際含義:(無語的)呵呵 你開心就好.
官方含義:露齒大笑
實際含義:你懂得.(壞笑)
官方含義:(對你)有點失望
實際含義:熱死了!(天氣)
💅
官方含義:塗指甲
實際含義:(高冷的)不是很想理你
就連美國《紐約客》雜誌都評論道「不會使用 emoji,就很難實現現代人之間的對等交流。」
《牛津詞典》更是在2015年把一張喜極而泣的表情符號評為那一年的年度詞彙。
對此,牛津大學出版社詞典部負責人卡斯珀·格萊斯沃爾(Casper Grathwohl)稱:「可以看出,傳統文字已經很難適應21世紀快速交流、直擊視覺的要求了。
微信8.0的emoji表情的生動化的更新,也是不出所料的得到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和回應。
因此,可以說與語氣完美融合的越發生動和形象的emoji表情已經成為新一代的語言符號。
作為一種無國界的新式語言,表情設計類藝術作品的流行往往是世界性的。
emoji也越來越多的引起了藝術家們的喜愛,成為自己創作元素的靈感。
洛杉磯一所名叫Cantor Fine Art的畫廊就將藝術與Emoji結合實現了跨界創作。
這間gallery由澳大利亞藝術家Sam Cantor和他的父親Larry Cantor共同經營,他們致力於將藝術以嶄新的、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獻給大眾。
他們將大家熟知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用emoji裡已經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藝術感十足又十分接地氣。
以下這幾位藝術家的emoji形象你能猜出來幾個?🤔
而新媒體藝術家 Carla Gannis更是將emoji使用的出神入化。
他的作品《Emoji 樂園》,重構了荷蘭畫家希羅尼穆斯·博斯的名作《人間樂園》,令人嘆為觀止。
《人間樂園》是一副祭壇三聯畫,從左至右分別描繪了「人間」「天堂」「地獄」。
Carla Gannis利用emoji表情替換掉《人間樂園》中的宗教元素,用白天和夜晚來替代伊甸園和地獄,在虛擬和現實層面,用新的方式重新定義了身份及其表現符號,反映了作者對現代社會和消費主義的探討和思考。
而線上畫廊Emojinal Art Gallery更是匯集了眾多emoji表情與世界名畫結合創作的作品。
美國《時代》周刊還評價其為2013年最值得 follow 的 30 個相冊之一。
而設計師Charlie Clark和Danni Fisher則通過在線網站Emoji Club收集世界各地的表情符號愛好者的創作,還把這些集合起來出版了一本叫《Emoji Book》。
《Emoji Book》是一個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聚集在一起的項目,參與項目只有一個要求即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闡釋他們選擇的表情符號。
Rohan Jha 是一位來自孟買的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
在印地語中,一名脾氣火爆的漂亮女性經常被稱為「Patakha」--一顆炸彈,Rohan Jha 選擇了這個炸彈的emoji,將標誌性的櫻桃和嘴唇結合起來,創作出這一大膽又性感的作品。
😚 kissing-face-with-closed-eyes ©️ Paige Money
Paige Money 是一名來自亞特蘭大動畫師、設計師。
她說「我選擇這個親親的emoji是因為這個表情讓我覺得很開心。我覺得這個emoji真的好可愛,想把這份愛傳遞給我的朋友和家人。我經常用數位化的方式來工作,所以這次我想用有形的東西來闡釋這個emoji。」
👌 ok-hand-sign©️ Fernando Volken Togni
Fernando Volken Togni 是一名來自馬德裡的插畫師。
他選擇這個「ok」的emoji是因為OK很簡短,但能夠表示很多含義。比如支持、接受、同意、贊成也能表示承認。OK也可以是諷刺性的,同時這個造型又很像是一個kiss,同時又有點像是一個鑷子在挑選什麼。
😑 expressionless-face ©️ Melanie Duran
Melanie Duran 是一名動畫&視頻設計師。他選擇的是這個「😑」表情。
他說「實際上我經常用這個「面無表情」的表情來表達生氣,所以我想重新來定義它的含義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想要展示的是,即使在一個面無表情的表情符號背後仍然包含了很多,各種思考、更多的複雜感受情緒……」
Laura Ives 是一名設計師、插畫師,來自雪梨。她選擇這個emoji的理由是自己喜歡比較空間化的東西。
她說:「我覺得這「洞」儘管第一眼看上去似乎非常簡單,但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emoji。它同時表達著事物的存在與缺失。它既是一個出口,也是一個入口—把插畫反過來看就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跨文化網絡藝術家Yung Jake則利用Emoji表情繪製出眾多名人油畫頭像而紅遍 Instagram ,引發大眾的熱烈討論。
2009年,法國數據工程師弗雷德 · 班尼森(Fred Benenson)帶領800多個人,把一整本梅爾維爾的名作《白鯨》翻譯成了emoji表情。
這本書在2013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錄。
中國還有更極致的例子,就是始終在探索語言的可能性的藝術家徐冰的《地書》。全文完全使用emoji寫成,號稱是人人都能看懂的一本書。
與之相對的他的另一本《天書》則是「偽漢字」。大概就是每一個字你好像都很熟悉,但是不認識。
《天書》以文化自身為工具,解構自身進而拓展自身。看起來荒誕,但是複數性的中式美學形式又能給人以純粹的審美體驗,而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同。
徐冰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普適性,他認為「好的作品應該有結實的想法和單純的製作方法,能夠抵達人類生活中的問題,為人們的思考與體驗提供新的出口與空間。其實真正有意思的作品,要在人的心中發生作用,要滲透進社會。」
於是與《天書》相對的《地書》便由最表面化也最簡單容易理解的Emoji完成。
徐冰將自己收集來的一些以識圖方式來設計的機場及航空公司的說明書,以及在世界各地被普遍使用的標識、圖形,並研究數學、化學、製圖等各專業領域的交流符號,將它們作詞性、類別、表述可能性的整理、歸類,找出人們對同類符號的共識之處。
他試圖創造出一種不分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只要是被捲入當代生活方式的人都能讀懂的「標識文字」。
經過長達十年的項目進行過程後,地書項目已包括了出版書籍、版畫、字庫軟體、動畫、裝置、場景再現、概念店等,以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及藝術形態來完成他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書》的主角是一個黑色人物符號,他朝九晚五工作和生活的一天都是通過表情符號來呈現的,整本書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文字,但據說生活在現代尤其網絡世界中的人,應該都能看懂。
徐冰認為:「圖像符號是人群社會自然形成的一個東西,沒有一個明確的文化挑戰意識,它們自下而上自行演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大家在準備作品集的過程中
不妨嘗試加入emoji元素
讓作品更有趣
👀
畫面是否有趣
通常在構思階段就可以決定
如何畫出有趣的插畫?
該如何通過思維導圖來梳理創作思路?
SKD日本直播
2021年2月6日(本周六) 2:00 PM
SKD日本的導師鴨鴨
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科
師從秋山孝ゼミ
在直播中通過繪畫形式來解密
命題插畫的構思-思維導圖
本課程適合想要備考
插畫&治癒系&平面&漫畫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