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600歲高齡的故宮被打造成自帶話題屬性的「流量網紅」,包括眾所周知的故宮口紅在內,故宮博物院在文創產品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功。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們將中國古老文化與現代產品結合,讓傳統文化以輕鬆現代的方式重新散發它所蘊含的魅力。
▲故宮口紅
而除了文創產品,文娛產業也散發出內容創新的蓬勃生機。《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上新了·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化創新綜藝節目紛紛出現,從不同角度演繹中華傳統文化背後的故事,以有趣、嶄新的方式展現出來,拉近了與人們之間的距離。
由此可見,如何將傳統文化以更加輕鬆的方式展現出來,是國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動漫是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有力載體
對於傳統文化傳播這個話題,中國動畫曾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只不過,在日漫和美漫強勢的當下,不知還有多少人還記得中國動畫曾經的輝煌。
國產動畫的起步很早,1926年中國萬氏兄弟製作了第一部國產動畫《大鬧畫室》,揭開了國產動畫史的第一頁,比美國迪士尼的《米老鼠》還要早兩年。
1941年,我國第一部長篇動畫片《鐵扇公主》面世,該片取材於古典名著《西遊記》,在背景繪製方面有濃厚的水墨山水韻味,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術風格。該片被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這也是第一部走向國際、將傳統文化帶出國門的動畫作品,世界電影開始經由「MonkeyKing」認知中國動畫。
▲《鐵扇公主》海報
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根據同名童話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小蝌蚪找媽媽》取材於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畫面的藝術特色、水墨畫、民族繪畫、民族音樂等傳統文化元素被展現在世界面前。
▲《大鬧天宮》劇照
1964年,經過精雕細琢的精品動畫《大鬧天宮》享譽世界。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這一中國神話故事的加持使動畫大放異彩,整部影片色彩濃重,場面雄偉壯麗、人物造型奇異、形象特徵鮮明、劇情跌宕有致,具有獨特的藝術色彩,影響了幾代人,是中國動畫史上的豐碑。
影片從中國古代銅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敦煌壁畫、民間年畫、廟堂藝術等方面汲取了豐富養料,並蘊含濃厚的京劇元素,隨著動畫走向世界,獨特的東方藝術也一併被世界所認識,「MonkeyKing」也再一次被世人記住。
此後,國產動畫沉寂了十年。之後也出現了《哪吒鬧海》、《三個和尚》、《南郭先生》、《葫蘆兄弟》等不少優秀的動畫作品,至今看來仍是國產動畫的驕傲。
▲為人熟知的《葫蘆兄弟》
中國動畫的前輩們創造出了無數動畫史上的精品之作,讓《西遊記》、「中國功夫」、「書法」、「漢字」、「儒釋道」、「春節」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被國外熟知。歷史的洪流一直都在證明,動漫絕對是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有力載體。
中國南方動漫遊戲行業協會聯席會議副主席、武漢動漫協會會長張敏認為,以文化導向為根本,中國的動漫IP打造不僅是市場推廣的問題,關鍵也要看內核表達,「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中國文化,這方面要引起重點關注」。
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能夠更好的以動畫的方式讓國際上更多人理解中國文化、知道我們的故事、能夠對我們的文化產生親近感,這是現代動畫人最需要思考的。
國產動漫與中國文化結合的現狀
同樣,動漫的發展也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華文化千年的傳承具備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對於國產動畫來說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也是國產動畫的魂。
由於出版方面的原因,武漢出版社副總編輯鄒德清參與了很多國際上的圖書漫畫展,擁有多年行業經驗和專業素養的他認為,如今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還處在一個上升期,而西方社會相對比較成熟了,所以「他們對我們的作品關注度不夠是常有的」。
他認為,美國迪士尼、漫威、日韓潮流影響了我們很多年,幾乎都是通過文化對青少年的滲透來實現的,所以一旦產生文化認同,未來幾十年都能發揮作用。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表達,如何能夠把這些東西讓國際社會的讀者接受。
▲掀起國漫高潮的《大聖歸來》
近十幾年以來,我國動漫產業總體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鬧天宮》到2015年的《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這些優秀的作品,無一不在以動畫的方式對中國文化做出新的註腳。
也就是說,國內的動畫人一直深知以「動畫無國界」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性,這也是一條捷徑。但往往實際得到的結果卻是大部分作品都難以真正的讓世界理解、產生討論。
所幸,這些並沒有阻擋國產動漫嘗試和探索的腳步,反而出現了更多優秀的作品。
▲收穫4億+票房的《白蛇·緣起》
今年,我們看到了像《白蛇·緣起》等高品質大電影內容上的創新和對畫面品質的堅持,我們也能看到在播動畫《巨兵長城傳》等一批TV動畫在傳統文化內容創新方面的努力,都在中國文化的趣味表達上做了不錯的嘗試。
內容創新與海外傳播
《巨兵長城傳》是由優酷、兩點十分動漫、電動畫聯合出品,並由兩點十分動漫歷時3年打磨的全動物三維奇幻熱血系列動畫片,目前已經在卡酷少兒、嘉佳卡通頻道以及優酷、愛奇藝、騰訊、B站等多家視頻平臺上線。
▲國產TV動畫片《巨兵長城傳》
有人說,國產TV動畫《巨兵長城傳》火了。這部「全動物三維奇幻動畫系列片」已經在B站拿到了9.7的評分,卡酷少兒頻道收視率破1.38%,僅次於《熊出沒》為全國同時段第二,相關話題也一直微博、百度貼吧、知乎等平臺引起熱烈討論。到這裡,作為一部高品質TV國產動畫而言,《巨兵長城傳》已經成功了。
▲《巨兵長城傳》B站評分
▲《巨兵長城傳》收視率截圖
和中國動漫史上的精品之作一樣,《巨兵長城傳》融入豐富的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並以此為基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讓傳統元素更加時髦,更有望將民族文化帶出國門。
1、中國傳統文化的運用
對於這個問題,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張宏斌認為,「創作必須要堅持文化這個主題,包括動畫中提到的夢想、勇氣、責任,必須要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
從作品本身來看,確實蘊含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其中。
首先,劇中對歷史文化的影射隨處可見,比如「龍」、「長城」、「絲綢之路」、「兵馬俑」、「三國」、等元素皆取自於中國傳統文化。在《巨兵長城傳》上線的前幾天導演組曾向媒體介紹,「『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千百年來的民族象徵;『長城』象徵著抵禦外族的決心,也是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標誌性建築,被世人所熟知;而『秦陵兵馬俑』,則代表永恆不變,也是一個輝煌歷史時代的象徵。三個元素結合在一起,組成了震撼的龍形石俑,也就是劇中非常重要的『巨兵長城』。
▲劇中以龍形石俑築成的長城
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將推廣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變得生動、新穎,充分調動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培養正向的價值觀。」
其次,觀眾可以直觀看到的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動畫角色。《巨兵長城傳》中的角色分食草和食肉兩類,大部分正面形象都以食草動物為主,反面人物則以食肉動物為主。其中,劇中最大的反派夜羅的造型,就結合了歷史形象「錦衣衛」,以此營造出一種嚴肅、壓迫的感覺,營造有黑暗勢力的感覺。
▲劇中反派夜羅
深受粉絲喜愛的反面角色花郎,一隻很悶騷、有紋身,並且穿著中國風大花褲子豹子,是一個表現武術體系的角色。
▲劇中反派花郎
正面角色中,傳統文人角色的造型設計也在借鑑了大量傳統文化、參考影視素材以後呈現出來,一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摺扇、慢條斯理的說話風格都能讓觀眾幾乎不用費心就能夠和角色形象進行對號入座。
▲劇中文人角色
劇中民俗文化的運用也很巧妙,開篇即以賣糖人、捏麵人的山羊大叔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的情節介紹了整部劇集的世界觀背景,這也成了一個小小的亮點,不少粉絲都在驚呼糖人做的也太逼真了!
▲閃著晶瑩糖 粉的小面人
劇中通過大量實景環境的運用,在動畫中將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土地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宜賓竹海」、「桂林山水」、「山西鼓樓」、「藏式建築」等,這些元素的加入,都讓中國文化更加時髦。
在參加「新時期中國動畫創新發展圓桌論壇」時,武漢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副總監鄒鵬志也曾表示,「現在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在這樣一個大趨勢裡面,這是我們目前所有的文化創作都要遵循和著重考慮的。」
▲《巨兵長城傳》劇照
《巨兵長城傳》似乎就是沿著這個趨勢在走,「這就是我守護的天下」、「將神門以命相搏,不是為了成為英雄,而是要讓天下不再需要英雄」、「 天下是不會自己變好的,暫時還是需要我這種多餘的英雄」、「當你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那一瞬間,就是英雄」,這些臺詞,包括著裝、武器都能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俠義精神,為國為民、捨我其誰的精神。
2、動物無國界,「輕」文化打破次元壁
在《巨兵長城傳》的故事裡,主人公小野是一隻被食草動物收養的狼,一心夢想成為將神的他,帶著能召喚巨兵力量的兵符,與失憶的帝印守護者洗月公主,踏上了尋找將神的冒險之旅。一路上,他們對抗著想要奪取能召喚十萬巨兵的帝印來控制世界的王剎軍,也因此捲入關乎世界安危的巨大陰謀。
▲《巨兵長城傳》主角白狼小野
架空的世界觀、全動物角色、類似打怪升級的故事情節,沒有歷史背景的鴻溝、沒有種族的隔閡、沒有區域文化的劃分,沒有任何門檻。而且還將傳統文化精神放到一個海內外都可以理解和喜歡的故事裡,主題是夢想、夢想、冒險、熱血普世的價值觀,完全可以滿足各個國家和地區觀眾的觀影需求。
除了傳承了民族文化,《巨兵長城傳》還揉合了更多對友情、對夢想、對責任和對正義的追求,這些共情元素,其實正是全世界通用的講故事的方式,也是好萊塢慣用的題材操作模式。
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傳統民族元素,講述的是平凡人追尋夢想、成為英雄的故事;對於國外的觀眾而言,也一樣通過動畫直觀的看到這一的精神內核。最終,充分拓寬了受眾群體,打造「合家歡」式的動畫作品,並將民族文化帶入國際市場,試圖敲開「中國文化+動漫」海外輸出的大門。
▲YouTube上網友自發翻譯的劇集截圖
並且《巨兵長城傳》似乎成功了。雖然暫時還沒有在海外播出英文版正片,YouTube上也只是上傳了一些動畫精彩片段,但國外的粉絲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自發翻譯,有一些海外畫手還發布了自己創作的同人圖,並自發建立粉絲站,發布官方一手資訊、視頻片花,通過這些方式表達對這部動畫的喜愛。
據三文娛報導,《巨兵長城傳》已經被海外採購,並已和日本五大電視臺之一籤約,衍生品授權也在陸續籤約中。
▲《巨兵長城傳》中三位主角
正如武漢出版社副總編輯鄒德清所說,「《巨兵長城傳》在內容創新方面的意義就是在國際化表達上跨出了可喜的一步,這是值得肯定的。」
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多機會正在醞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國人永久的歷史財富,文化出海的路還很長本文中提到的《巨兵長城傳》以「中國文化+動畫」的方式確實做了很好的嘗試,但我們依然期待有更多類似的作品出現,進行民族文化的創新,打破次元壁,讓五千年中國文化進一步影響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