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瀾|一朵菊花喻意的「中國變遷史」

2021-01-12 大眾日報

4月4日,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我國舉行了全國性哀悼活動。當天,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人們注意到,默哀過程中,從北京到武漢,從湖北到全國各地,人們胸前佩戴白色的菊花,向烈士和逝世同胞鞠躬致敬。在中央電視臺直播過程中,一朵白色的菊花圖標始終在左下方轉動,顯得十分醒目。也有許多群眾,向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敬獻了一束束的菊花。

菊花原產中國,在我國至少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早在東周,即有「九月榮菊」的記載;西漢《禮記·月令篇》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菊花作為寄託哀思之物,今天為人們所熟知,但熟悉中國古詩詞和古文獻的人們或許會發現,菊花在我國古代並不用於悼亡。

這並不是說,我國古代沒有寄託哀思之花。唐代元稹寫有《離思五首》,其五曰: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這首詩,就是以梨花悼亡妻。

在我國古代,寄託哀思的花木,有梨花、柳木等等,但菊花沒有悼亡之意。菊花在傳統中國喻意豐富,常為高雅聖潔、吉祥長壽、隱修淡泊之象徵。

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喜愛菊花,《離騷》裡有「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品性高潔,這裡的菊花就有聖潔的喻意。

菊花在我國文化中有吉祥長壽的喻意。唐朝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首詩說明菊花就栽在故人田家庭院裡,是一種讓人有親切感的喜慶花。

菊花在秋季開放,為秋的象徵,九月可稱「菊月」,因為菊與「據」同音,「九」又與「久」同音,所以菊花常用來象徵長壽或長久,並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採的菊花最有意義,這一天採菊泡陳米酒,或用菊花沐浴,取「菊水上壽」之意。

菊花在我國有「花中隱士」的美譽,蘊含淡泊悠然之氣。周敦頤在《愛蓮說》中說「晉陶淵明獨愛菊」「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並言「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菊花白黃為主的色調,顯得不與它花爭鋒,在陶淵明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後,菊花就成為隱修者的象徵物。

菊花更有君子之義。北宋蘇軾《贈劉景文》的七絕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菊殘猶有傲霜枝」,是說菊花不畏寒冷,喻有正值不曲的品格。在中國文人書畫中,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而「君子」是我國正統文化儒家思想修養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菊花在我國文化意蘊中的地位之高。

菊花在我國留下太多的文人雅趣。《紅樓夢》第38回寫寶玉和眾小姐們酒足蟹飽之後,詩興大發,分題作了十二首詠菊詩,分別是《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末卷以《殘菊》總收。

其中,黛玉「魁奪菊花詩」,其詩曰: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曹雪芹在《紅樓夢》菊花詩會的描寫中,深情精構,足見對菊花的喜愛。

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黃色菊花因為和黃土地一種顏色,屬於古代皇權尊崇之色,更顯得貴重。

在東方諸國中,日本也尊崇菊花。大約在公元386年前後,我國菊花經由朝鮮傳到了日本。日本人認同菊花那高潔、堅忍、貴氣的喻意,並一度成為日本的國花。二戰期間,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寫出了著名《菊與刀》一書,揭示了日本以菊為象徵的溫和尚禮的國民精神和以刀為標誌的武士道文化之間異常矛盾的民族特性。

在我國,菊花從「君子之花」演變為「悼亡之花」,並未失尊崇之意,但用途變了,這其中是有一些曲折的。

菊花喻意的變遷或延伸,是中西方文化交匯的結果。專家考證,菊花從「君子之花」演變為「悼亡之花」,得從300多年前說起。

資料記載,1688年荷蘭商人從中國引種菊花到歐洲栽培,1689年荷蘭作家白裡尼曾寫作《偉大的東方名花——菊花》一書。18世紀中葉法國人路易·比爾塔和十九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福瓊又分別從中國引種菊花到自己的國家栽培,於是菊花在歐洲流傳開來。福瓊引種之後,不久菊花就又流傳到了美國和拉丁美洲,至此菊花完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青島農業大學高級講師張凌雲考證:在西方,菊花一般栽植在墓地之中,被看做是墓地之花,後來隨著文化的逐漸交流,用菊花來祭奠死者,表達對已故之人的尊重和哀悼之情的習慣傳入我國,並逐漸流傳開來」。

據有關考證,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菊花在西方的含義大約在民國期間傳入中國,菊花的哀悼含義漸漸被國人認同。

但是不是說,菊花寄託哀思之意,全部來自西方,筆者觀察認為也不盡然。

第一,我國有紅白喜事之說,喪葬之事,在我國屬於白事,喪禮要穿白色的孝服,而白色的菊花和傳統白事恰恰相合,在民族心理上,接受用白色的菊花表示敬悼之意,不難接受。

第二,在我國古代,菊花雖沒有哀思之意,卻有相思至極至苦之意。

宋代李清照寫過一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作於崇寧二年的重陽節,當時丈夫趙明誠遠在他鄉,詞人獨自一人守著閨房,望著其他人家的團圓景象,黯然神傷,用詩作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心情。後來,「人比黃花瘦」這句專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菊花的花瓣,一條條,呈長絲狀,也真像人相思時的思緒萬千,「人比黃花瘦」,也是相思到極點了。相思,哀思,生死之間,雖大有不同,但情思若一。

當然,今天在我國, 即使菊花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寄託哀思之花,但菊花高雅聖潔、吉祥長壽、隱修淡泊之象徵意義仍然並存。也就是說,菊花在我國,是一朵喻意相當豐富的花,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徵物。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導)

相關焦點

  • 做一朵懂你的菊花溫柔入胃
    做一朵懂你的菊花溫柔入胃 2020-12-25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兩千年中國女性地位變遷史
    這個盲童不知,在當時的中國,只有女性才被裹成畸形的小腳。清末民初的狂儒辜鴻銘常說,「當我失去靈感的時候,就會把玩小妾的小腳,實乃我的興奮劑也。」當時中國女性的地位可見一斑。那麼,中國女性是如何一步步淪落至此的呢?回顧歷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部中國女性2000年地位變遷史。
  • 《聯合報》社論:裁了中國史,怎麼掌握文化和秩序變遷?
    」改穿「中國與東亞史」的新裝進入教室後,在「略古詳今」的原則下,以唐為界,中國上古和中古時期大幅縮水,不僅漢唐盛世消失了,三國亂世也不見了,學生將不知首位平民皇帝劉邦,也不識唯一女皇武后。 三年前公告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時,中國史大減內容並移入東亞史脈絡中,已經備受批評。
  • 中國「神」戶型70年變遷史
    手哥推薦好友良有方這篇戶型發展史,看中國過去70年的戶型變遷,也是中國社會經濟變化與人居環境之間的變遷史,一個設計師眼中,戶型的發展變化,是另一種角度。 每個年代,都有對應的神戶型。 這70年的7大戶型變遷史,也是中國不同階段的「神戶型」發展史。
  • 繪畫一朵簡約風格紫色小菊花,步驟非常簡單,一看就會
    用鉛筆在畫紙上輕輕地勾勒出菊花的大致輪廓。先從花蕊位置開始,然後勾勒出菊花的花瓣,再勾勒出菊花的話莖、小花苞。第二步:畫花蕊。用塑形橡皮擦擦淡鉛筆繪畫的筆痕,能看得見就可以。為節省繪畫時間,上哪一步的顏色就擦淡哪一步。
  • 仁川亞運會明天開幕 「中國熊貓賀亞運」菊花造景已完成
    2014年仁川亞運會將於明天開幕,利用小欖獨特的菊花扎作技術做成的「中國熊貓賀亞運」菊花造景目前已完成,也將於明天在韓國仁川市亮相。
  • 世界頂級切豆腐比拼,日本自豪切出「菊花」,中國:這蒲公英服嗎
    大家都知道,豆腐比較嫩,它是很難切出什麼花樣的食材,日本的大廚用豆腐切出了「菊花」,想以此來挑戰我們大廚的刀工,我們中國輕描淡寫地拿出了自己的作品,這蒲公英服氣嗎?  豆腐是大家常吃的食材,它是一種很古老的食材,至今仍然備受人們的喜愛。口感嫩滑的豆腐,我們平時在家做菜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將它切碎了,一般人的刀工是很難將它切出什麼花樣出來。
  • 菊花殘滿地傷 數千盆菊花被人為摧殘
    花盆內惟一的一朵被掐走了老頭冷不丁就來了一句:「我摘一朵有什麼了不起,反正你有那麼多。」更有甚者,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抱著花盆往門外走。有一次,保安看見一個打扮時髦的女人手上拿著一盆菊花,就上前詢問:「你這花從哪來的?」該女子見狀說:「我要買。」保安說:「你要買?那你拿著花往外走幹啥?」周圍的人一陣鬨笑。  在公園裡,隨處都能看見菊花被掐的痕跡,一盆多朵的有人掐,一盆獨枝的也不放過。
  • 【新書】從電視史書寫看當代公共文化的變遷——評常江《中國電視史:1958-2008》
    所幸的是,在第一部「中國電視史」出版27年之後的2018年,亦即中國電視誕生的第60個年頭,同樣來自清華大學的青年學者常江續寫了中國電視史的學術檔案。他剛剛出版的專著《中國電視史:1958-2008》將中國學界對中國電視業發展變遷的歷史的研究節點從郭著的1988年向後推進了30年,並提出了原創性的主導中國電視史演進的基本規律:紀實、審美、規訓三套話語的交互作用。
  • 視頻《小菊花》 叫板《小蘋果》婁底「鳥叔」現身!
    今秋菊花飄香季節,婁底籍歌手龍曉飛推出了個人單曲《小菊花》。網友及歌迷驚呼「中國鳥叔橫空出世了」,「最新奇葩神曲神曲誕生了」,「詞曲旋律超叼超爆爽翻了」「簡直是PK小蘋果的神曲啊」.溢美之詞難以表達。短短幾天時間,網上就勁爆出了廣場舞教程,看來,《小菊花》又要火速成為廣場舞大媽們的新寵啊,婁底人們轉起來吧!為咱們婁底老鄉加油!龍曉飛:湖南婁底人(曾是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老師)。2007年首張國語大碟《到底讓我等多久》正式上市。這張專輯從2005年6月開始製作,首次由武漢、北京、廣州和臺灣四地的新銳音樂人一起合作聯手完成的。
  • 觀瀾版畫基地和中國版畫博物館將於3月27日恢復開放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3月26日訊(記者 鄭瑞欣)記者獲悉,中國·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和中國版畫博物館在確保疫情防抗工作穩步推進的前提下,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將於3月27日恢復開放其中,中國·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開放時間為9:00-18:00,夜場燈光秀、花田、藝術家工作室等部分區域暫不開放;中國版畫博物館開放時間為10:00-17:00,每周二閉館,重大節假日除外。為確保園區及場館觀眾參觀安全,在疫情期間參觀者需實名制預約,以便控制人流。
  • 從手寫到「晶片」,一文看懂中國100年護照變遷史
    護照的變遷,主要還是國家的變遷。近年,中國護照「含金量」穩步提升,除了互免籤證外,多年多次籤證、單方面免籤和落地籤證等也在持續增加,這充分證明了新時代的中國國際影響力。新中國前的護照變遷史《西遊記》結尾處唐僧把經取回,通關文牒原文寫道:「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等等,太宗覽畢,收了。」
  • 深圳文博會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分會場開幕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吳永奎)今日上午,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分會場在中國版畫博物館拉開序幕。    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從2007年誕生至今,已走過十年時光,同年誕生的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通過五屆十年的磨礪,已經成為中國最權威、規模最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版畫展覽盛典,而2017年第四屆中國青年版畫展又選擇在觀瀾的中國版畫博物館舉行,且展期安排在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期間,雙展共聚,讓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成為了今年文博會分量頗重的分會場。
  • 深圳觀瀾版畫基地將閉園改造
    2019年8月9日至2019年9月30日,深圳觀瀾版畫基地將閉園進行改造提升工程。 深圳觀瀾版畫基地將閉園改造 為進一步提升觀瀾版畫基地的環境設施和服務品質,深圳觀瀾版畫基地決定閉園進行改造提升工程 閉園時間:2019年8月9日至2019年9月30日。
  • 手執鮮花有喻意?古天樂慶50歲生日
    網友解讀,古天樂的慶生照頗有「男人五十」一支花的喻意,紛紛祝福他平安喜樂、一切順意。雖然古天樂已經「入五」,但仍保養得宜。在他曬出的一張慶生照中,他手持一朵粉紅色的玫瑰,身穿白色西服,雖然皮膚還是像以前一樣黑,但完全看不出是已經50歲的人。26日,港星鄭秀文(Sammi)在社交平臺曬照發文:「古仔生日,我們都會為他慶祝,今年當然亦不例外。上星期古仔生日前,在杜sir家中簡單晚飯預祝他五十大壽。」
  • 觀瀾版畫基地獲評「深圳特色文化街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白冬 1月11日,記者從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近日,根據《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關於認定深圳特色文化街區的通知》,經實地考察、評估,中國·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獲評深圳特色文化街區。
  • LOOK | 這,就是觀瀾老街
    · 記 錄 深 圳 美 好 日 常 ·
  • 觀瀾版畫基地:藝術特色享譽世界 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深圳新聞網訊 在防疫期間,中國·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因為限流,遊客並不太多,整個園區也鮮少地呈現出一派寧靜的氛圍。綠樹如蔭、鮮花怒放,清幽的環境,詩意的田園風光映在遊客們的眼裡,也變成一張張風景照,留在他們的手機裡。昔日「髒亂差」的廢舊古村落,早已舊貌換新顏。
  • 陝西首富變遷史
    在溫庭筠的筆下,寫實地描述了竇乂的從13歲開始發家,一生不斷的奇遇,最終成為「長安第一首富」,也有人稱他為「中國最早的房地產開發商」。在《獨異志》中,則記錄了長安的另一巨富,玄宗時期的王元寶。根據記載,開元中,唐玄宗在含元殿遠望南山,見一白龍橫亙山上,但身邊的人都看不見。玄宗急召王元寶,王元寶說,看到一個白色的東西橫在山頂,不辨其狀。
  • 觀瀾老街,一個讓人發胖的地方
    每每提起觀瀾,在本地長大的朋友可能都繞不開幾個關鍵的地方,中心小學、華泰、興萬達。地址:龍華區觀瀾眾安街57號(觀瀾酒店往裡走) - 紅茶館 - 每個老城,都有這樣一家店Van說星際的林師傅,在觀瀾小有口碑,他爸爸即便是在外地,也要專門回來找他剪頭髮。▨  人民郵電下的觀瀾照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