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的變遷,主要還是國家的變遷。
近年,中國護照「含金量」穩步提升,除了互免籤證外,多年多次籤證、單方面免籤和落地籤證等也在持續增加,這充分證明了新時代的中國國際影響力。
新中國前的護照變遷史
《西遊記》結尾處唐僧把經取回,通關文牒原文寫道:「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等等,太宗覽畢,收了。」
1
唐代通關文牒
早在公元前206年的中國漢朝就開始通過文件控制在整個帝國領土上的遷徙。通過指示該通行者的年齡,身高和其他身體特徵,以用作標識符。
通關文牒
在唐代,出入邊關同樣需要護照——當時叫「通關文牒」,著名僧人玄奘法師想去天竺求佛取經,幾次申請通關文牒都未獲批准,玄奘就混在災民的隊伍中,偷渡出關,踏上取經之路。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學習西方國家建立駐外使領館制度。為保護在美國的華僑華人免受美國的排華政策的迫害,1878年清政府設立駐美公使館和駐舊金山總領事館,開始向華僑頒發護照。
清朝時期的護照
隨著19世紀末期照相技術快速發展,為防止冒用他人護照的現象,美國華僑持有的護照開始粘貼持照人照片。
2
民國時期護照
中華民國時期,政府制定了比較規範完整的護照制度。
民國時期的護照
3
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1928年)
目前可查證最早貼照片的中國護照,為1919年9月所發放,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駐滬辦事處所發放。
北洋政府時期的護照
1922年4月,經過長時間研究查核後,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組織「全權代表辦事處」,聲明為中國唯一外事統籌機構,並由該辦事處首度發放包含顧維鈞、馮玉祥(總理)等官員的多本正式護照。
4
國民政府時期(1928年-1949年)
中華民國護照與中華民國國籍法釐定有相當大關係,經過兩度修改後,以國民政府委員會為主體的國民政府或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定調中華民國國籍法方向與護照發放基礎原則。
1929年,在允許雙重國籍及出籍從嚴、復籍從寬的原則下,國民政府公布了公布《護照條例》和辦理華僑登記。
1938年國民政府外交部頒發給葉希夷(葉挺)的護照
《外交部頒發出國護照暫行辦法》將出國護照分為「外交護照」、「官員護照」和「普通護照」三種。
1935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發給錢學森赴美留學的護照
其中,以華僑、留學生適用的普通護照,最為普遍通行。規定有需出具兩間商家保證且到達國外目的地後須向當地中華民國使領館呈驗護照以便登記、一年期滿後,需向當地中華民國使領館呈銷舊照換新照的規定。
1933年,早年因為條件極為寬鬆,中華民國華僑持的中華民國護照雖只有12.6萬本,不過據統計,當時有條件申請中華民國護照者,達千萬人。
新中國成立後的護照變遷
新中國成立後,印製並啟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中國先後印制啟用了30多種版本護照。
今天,聯姨就帶大家來看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護照變遷史。
1
1950年版護照
1950版護照是我國第一版護照,公民因公、因私出國通用,由外交部籤發;本版漢字為繁體字,豎排版;無性別欄。本版護照規格為107×143mm,共32頁。護照有效期為1年,可延期4次。
2
1951年版護照
1951版護照將持照人「年歲」改為「出生年月日」。護照中的中文為繁體漢字,豎排版;增加了英文,外文為法文、英文兩種文字。護照有效期為1年,可延期4次。護照號碼為7位印刷號碼。
3
1953年版護照
1953版護照將「婚否」改為「婚姻狀況」;「身量」改為「身長」;偕行子女「出生年」改為「出生年月日」;橫排版。可延期4次。護照號碼為6位印刷號碼。
4
1955年版護照
1955版護照增加了「性別」欄;將「偕行子女」改為「偕行兒童」;將偕行兒童「出生年月日」改為「出生年」。護照中的中文為繁體漢字,橫排版;將法文改為俄文,外文為俄文、英文兩種文字。可延期2次。護照號碼為6位印刷號碼。
5
1964年版護照
1964版護照取消了「性別」、「身長」、「特徵」三欄;內頁紙為滿版梅花花球、五星圖案水印紙的防偽特徵。本版護照規格為97×137mm,共32頁。護照中的中文為繁體漢字,橫排版;將俄文改為法文,外文為英文、法文兩種文字。
6
1974年版護照
本版護照與1964年版護照基本相同,將護照中的漢字全部改為簡體字。
7
1979年版護照
1979版護照增加了「性別」欄;取消了「職業」、「婚姻狀況」欄;取消了「籤署」字樣;將「籍貫」改為「出生地點」;將「本護照前往下列各國有效」改為「本護照前往世界各國有效,自發照之日起有效期五年」。
8
1980年版護照
本版護照與1979年版護照基本相同,將護照號碼升至為7位。1980版護照增印「籤署」二字;防偽內頁紙改為滿版火炬、五角星圖案水印紙。
9
1982年版護照
1982版護照將偕行兒童「出生年」改為「出生年月日」;防偽內頁紙改為天安門圖案水印紙。82版普通護照封皮是褐色底、金字,正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下方印有「護照」,沒有外文標註。
10
1992年版護照
本版護照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民航組織護照標準印製的一版護照,規格為88×125mm,共32頁。護照中文為簡體漢字,橫排版;外文為英文。有效期最長為5年,可延期2次。護照號碼為9位印刷號碼。
1992版護照啟用寫照機列印持照人資料,整頁塑封;增加了「身份」、「婚姻狀況」、「有效期至」及「身份證號碼」四欄;將持照人「出生年月日」改為「出生日期」;防偽內頁紙改為滿版長城圖案水印紙、說明詞為凹版印刷、紫光燈下護照號為橙紅色螢光。
11
1995年版護照
1995版護照印表機讀碼,啟用牡丹花、天安門及花球螢光圖案塑封膜。
12
1997年版護照
1997版護照取消了「身份」及「婚姻狀況」二欄;將「姓」與「名」分成二欄;持照人照片及資料由雷射印表機列印,自動生成國際標準機讀碼,使用專用防偽膠膜塑封。護照中採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防偽印刷技術,使用雷射列印個人資料及照片,同時列印了機讀碼,便於各國在口岸檢查時快速採集持證人資料。
13
2012年版護照
2012版護照為電子普通護照,嵌入了含持照人個人信息和生物信息的「晶片」;採用了以 「輝煌中國」為主題的圖案元素,並採用常光、螢光及水印三種圖案形式共同表現主題。
除晶片外,「電子護照」還採用了雷射穿孔、光彩油墨、高分辨全息等幾十項防偽技術,可防止信息洩露和偽造證件的可能。
1950版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版護照;1955版是第一版可由公安機關籤發的護照;1992版是第一版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印製的護照;2012版是第一版可實現自助通關的電子護照,2019年3月起,該版護照籤發機關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調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移民管理局」。
隨著我國護照的發展越來越『科技化』『國際化』,我國的護照含金量也隨之增加,愈多的國家對我國公民實施免籤或落地籤政策,出行更是方便多了。
中國護照免籤、落地籤名單
(一) 互免普通護照籤證的國家
阿聯、巴貝多、巴哈馬、波赫、厄瓜多、斐濟、格瑞那達、模里西斯、聖馬利諾共和國、塞席爾、塞爾維亞、湯加、白俄羅斯、卡達、亞美尼亞等。
(二) 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免籤入境國家或地區名單
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濟州島等地)、阿爾巴尼亞、摩洛哥、法屬留尼旺、突尼西亞等。
(三)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辦理落地籤證國家和地區名單
亞塞拜然、巴林、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寮國、黎巴嫩、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斯裡蘭卡、泰國、土庫曼斯坦、汶萊、伊朗、約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馬來西亞等。
*資料來源:國家移民管理局、中國領事服務網,以上信息請以官方最新通知為準
出國換外幣 來聯合貨幣
服務
外幣現金卡,43種外幣,幣種齊全
購物退稅,網上辦理,省時省力
Visa外幣現金卡,開卡方便,即辦即得
聯合貨幣,開啟高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