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忽略最簡單、最容易做到但卻最有溫度的事情,比如給身邊的人一個愛的擁抱,又比如一個善意的微笑。如果你不曾發現擁抱和微笑能給自己和他人帶去什麼,不妨看看這一部關於愛和溫暖的電影--《溫暖的抱抱》。
這是開心麻花團隊又一新作,笑匠集聚一堂,衝著演員陣容和影片類型也絕對值得一看。不同於開心麻花以往影片的是,影片導演竟然是常遠,這是他的首部導演作品,著實令人期待。
影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男主人公鮑抱跟常人不一樣,他有嚴重的強迫症,每天活在嚴格的計劃當中,是計劃的制定人,也是唯一的計劃執行人。無論做什麼事情,時間上必須分毫不差,衣服不能有一點褶皺,髮型不能有一絲凌亂,顏色要區分開來,東西要整齊擺放。他的衣服和家裡的陳設都只有一種顏色,他也只有一種表情,就是沒有表情。這種不會交際、拒絕與他人肢體接觸,沒有娛樂活動,對自己「苛刻」到極致的怪人肯定不會擁有快樂,所以作為一名鋼琴教師,他並沒有感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在單位,同事們討厭他,學生們不喜歡他;在生活中,他沒有談心的朋友,也沒有親人的關懷。他自知帶給他痛苦的根源在哪,也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因而去諮詢心理醫生,但沒成想醫生被他逼瘋了。在絕望和痛苦之下,他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死,既然是一件事,那麼也要在計劃當中。於是,為自己制定「完美」的死亡計劃,寫遺書、預約殯儀館、通知靈車,赴死路程時間計算以及自殺地點選擇都已計劃完畢,連花圈輓聯上的字體都要求必須是宋體。看到這裡,整個影院已被此起彼伏的笑聲淹沒,直嘆這是個人才!「怪人」鮑抱,這是觀影的第一感受。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這個命題在鮑抱身上似乎是門玄學。他想要製造意外來結束明天,卻因遭遇意外而擁有了明天。宋溫暖(李沁飾)的出現對於鮑抱來說就是意外,意外地出現在他自殺的路上,意外地加入她的即興演出,意外和她成為一個組合,意外地給他「宋」去了「溫暖」。初見溫暖,只覺她是一個陽光樂觀的女孩子,笑容和活力能感染到身邊每一個人。她通過初賽後想繼續參加比賽,但導演組因為初賽的效果考慮到未來的收視率,讓她必須和鮑抱作為組合才能參加複賽,為了順利比賽,溫暖邀請拉鮑抱加入,即使一開始她並不喜歡這個行為怪異、打扮土氣的人。鮑抱也因為溫暖破壞了他的計劃,且邋裡邋遢而忍受不了這個女孩子,一度非常抗拒。兩個互相嫌棄的人在相處過程中,逐漸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並互相幫助、給予溫暖。影片中有兩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一是溫暖在天台上為了阻止鮑抱自殺,給他看了視頻彈幕,滿屏都是對他們倆表演的讚賞和對鮑抱的喜愛;二是鮑抱同意加入組合去找溫暖商量比賽事宜時,在她家樓下看到熱鬧有煙火氣息的生活畫面。這兩個場景與鮑抱而言,確實是顛覆性的存在,是他的心理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強烈反差,能被人喜歡、認同、肯定和接納,這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但在此之前,鮑抱以為沒人喜歡他。孩童的追逐嬉鬧,陽光下七彩夢幻的泡泡,戴著假髮套、穿廉價舞蹈服仍自娛自樂的夫妻,從樓上投下接外賣的竹筐和配送員隨口一句囑咐,共同構成了生動的生活畫面。所謂生活氣息,就是接地氣,放肆地笑、悠閒地活著,不拘於嚴格的計劃。而這都是鮑抱未曾經歷的,內心衝擊力可想而知。「怪人」內心孤獨卻渴望溫暖是觀影到此刻的第二感受。
溫暖想要幫鮑抱擺脫困境,就帶他去了賈大夫(沈騰飾)的心理治療室。沈騰不改往日自帶笑點,掀起影片歡樂的高潮。賈大夫帶鮑抱去了他在樓頂建造的「世外桃源」,這裡有京劇演員、平面模特、場外記者,他們曾經都在職場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由於壓力過大造成心理疾病,讓觀眾看到笑聲之外的這一特殊群體,只讓人感到唏噓。賈大夫想通過輕鬆愉悅的環境讓患者釋壓、敞開心扉,讓他們相互關愛、幫助,走出陰影。面對鮑抱,賈大夫直擊要害,讓他說出藏在心裡的秘密,然後對症下藥。在賈大夫、溫暖和病友們的幫助下,鮑抱逐漸有了改變,不再那麼抗拒與他人的肢體接觸,臉上有了笑容,顏色可以混搭,嘗試吃以前從來不吃的東西。觀眾此時才知道,事出皆有因,「怪人」之所以「怪」,是因為不為人知的秘密;也才知道,看起來活潑開朗的溫暖也曾有過痛苦不能自拔的時候,因為遇人不淑,遭遇情感騙子,差點將這個美好的女孩子毀掉,但因為有了他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堅強,最終重新站了起來。不給他人貼標籤、心存善意,這是觀影的第三個感受。
善對立著惡,也許編劇基於此,給惡的代表起名王為仁--枉為人(喬杉飾)。昔日背叛愛情、今日不念舊情是為不仁,受人幫助卻過河拆橋是為不義,這麼一個不仁不義的人竟然還恬不知恥地上門威脅溫暖,威脅不成就使壞讓溫暖和鮑抱參加不了比賽。也正因為如此,人性當中的善才顯得那麼光芒四射。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擺脫困境而努力,有人為他們暗中加油、有人為他們吶喊助威,在全場沸騰的時候,感動於他們完成演出後的擁抱。是不是在現場比賽和名次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鮑抱終於和自己和解了,與那個並不快樂的同年、父母永遠不能給他的擁抱,和想要嚴格要求自己以求父母能重新回來的小鮑抱和解了,放過自己、擁抱未來。影片中多次出現相互擁抱的兩個瓷娃娃,一開始是兩個白色,後來一白一紅,我想,是想告訴我們,擁抱不僅僅是孩子需要,愛人之間、朋友之間、親子之間都需要,情感和愛的傳遞從來都不分人群,只分需要和不需要。
影片中不乏荒誕和理想主義,但藝術高於生活,也源於生活,重要的是歡笑中能有深刻的人性探討。這不禁讓我想起《我不是藥神》和《最愛》兩部電影,我們也許從未關注過某個群體,但並不代表他們在社會上不存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坎坷和意外,也會因此受到別人的幫助,心懷感恩、嚴肅且輕鬆地活著,對待與我們不同的人多些理解和關愛,少些鄙視和指點。最重要的是,給你愛並且也愛你的人一個溫暖的擁抱,讓我們自己和對方能感受到幸福,就是這部影片最終帶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