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樹下好乘涼,清雪堂裡傳家風!這個家庭亮相河南衛視,傳揚焦作好家風

2021-02-11 焦作發布

水有源頭,樹有根,源遠方可流長,根深才能葉茂。在幸福家庭的建設上,孝道文化就是根本之道。踐行孝道的家庭往往都和睦美滿,也常常人才輩出。在河南焦作,就有這樣一個家庭,老少四代共計37口人。都說人多口雜,可這個大家庭這麼多年來,誰和誰之間從來都沒拌過一句嘴,而且長幼有序,特別規矩。這個家庭就是杜雪娥家庭,這是怎麼樣一個家庭?他們有著怎麼樣的家風故事呢?6月12日21:15,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明辦、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河南衛視承辦的大型季播正能量訪談節目《我愛好家風》就帶大家一起聆聽杜雪娥家庭的家風故事。


杜雪娥,河南焦作人,她的家庭四世同堂,有著37口人。老人今年已經85歲高齡,子孫滿堂,並且個個都很孝順。說起家庭的事情,杜雪娥的三兒子趙方說其實他們做的很簡單,家人不僅有孝順的精神,在孝順老人方面還有一套方法,關鍵就是要有一個標準,標準就是讓母親開心、快樂。

作為子女中的老大,趙風錄每天堅持陪著老母親出去散步,一天兩次,雷打不動,趙風錄認為陪伴老人就是一種孝順,陪伴母親是他最大的幸福,讓母親高興、開心。

趙方說媽媽是家裡的精神領袖,大哥則是家裡的頂梁柱,他跟大哥相差19歲,在姊妹還在上學的時候,大哥就開始掙錢養家了,大哥立下一個不成文的家規,自己的工資會一分不少地交給母親,由母親統一來分配家用。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大哥趙風錄又承擔起陪伴母親的責任。在這方面,大哥又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和楷模。

設計家徽 家風凝聚大家庭

家裡人多了,孩子們全國各地求學創業,怎麼把大家的心依然凝聚在一起呢?大家就想到從父親趙清武母親杜雪娥的名字中各取了一個字,就有了家族的稱號:清雪堂。家徽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圖案,八稜窗,代表家族裡的八個小家庭,把整個大家庭給支撐起來,清雪堂,一縷清風一片雪花,讓家人做人清清白白、踏踏實實。透過窗欞是一棵香椿樹,那是他們的父親60多年前親手栽下的。


家人還把家徽做成各種形式,在各個小家庭的家門上、汽車上、手機殼上都有這個家徽的圖案,讓家族的孩子們帶著家徽,無論走到全國各地、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記得住自己是清雪堂人,都要按照清雪堂清白做人、踏實做事、志存高遠、心懷感恩的十六字家訓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在優良家風的引導下,孝道是他們兄弟經營企業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企業文化,在這種企業文化的引領下,杜雪娥的二兒子趙風禎代表自己經營的公司向焦作市的環衛工人一次性捐贈了價值六萬元的生活用品。

小兒子趙方代表自己經營的學校向南水北調拆遷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捐贈了價值十萬元的學習用品,所有這些都是良好家風對他們帶來的影響。

受家人的影響,就連杜雪娥老人的小孫女小天一從小就懂得了孝順長輩,每次看到爸爸給奶奶洗腳,她就在旁邊拿著毛巾等著,她說等她長大了也要給爸爸媽媽奶奶洗腳,這就是家風的傳承,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

香椿樹下好乘涼,清雪堂裡傳家風。杜雪娥老人的兒子趙方說,母親經常教導「要教育好子女,當好人,做好事,不給社會添麻煩,多給國家作貢獻」。道理很簡單,但是如果普天下的母親都這麼想,都這麼做,這個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好。

講小家故事,揚中華家風。如果您也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了,就請拿起手機,把這份感動分享給大家,把這份正能量傳播出去。更多精彩家風故事,歡迎您收看6月12日河南衛視21:15播出的《我家好家風》。 


來源:河南公共頻道

總監製:李旭華

責編:趙曉曉 校審:王盈燕

見習編輯:聶 鑫

相關焦點

  • 香椿樹下好乘涼,清雪堂裡傳家風!
    在杜雪娥老人看來,媳婦既然來到這個家,就是她的家人,老人說自己一向就是這樣,把女兒看得輕,兒媳看得重。不僅如此,這個家庭裡,妯娌之間、姑嫂之間相處的也特別的融洽。所以這個家庭的和睦跟經濟問題沒有矛盾有很大的關係。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大哥趙風錄又承擔起陪伴母親的責任。在這方面,大哥又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和楷模。
  • 我家門口|「家庭紀檢委」守望好家風
    我們今起聯合鄭州銀行,開設「我家門口」專欄,用你我身邊的一個個嶄新場景,繪就河南發展變化的「實景圖」,敬請關注。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鄭迎軍 劉迪「我爸說了,這個活總得有人幹。咱不幹誰幹,咱幹就得幹好。」12月16日,位於濮陽工業園區的龍都石化公司洗車工莊廣勇平靜地說。
  • 評電視紀錄片《齊魯家風》:好家風歷久彌新
    近日,6集電視紀錄片《齊魯家風》在山東衛視晚間黃金時間播出,該片通過拍攝手法的創新,生動講述了「齊魯家風」在孔孟文化的孕育中滋長,並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歷史過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良好的家風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生動、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
  • 什麼是家風,好家風是孩子成長基石,好家教矯正「熊孩子」3建議
    家風往往體現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規和家訓之中。無形的家風被有形的家教承載,祖輩傳父輩,父輩傳子輩,孫輩,代代相乘,綿延生息。小區育兒群的菁菁媽說:「好家風是最貴的不動資產。家風好的父母,勝過萬千名校,他們才真正是孩子健康人格的締造者。健康良好的家風家教,對培養孩子們健康人格十分重要的環節。
  • 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公益活動湖南收官
    2020年12月19日下午,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大型系列公益活動在湖南省長沙市完美地落下了帷幕,活動於十月份在長沙站隆重啟航,年末又回歸初心,於長沙站完美收官。隆冬時節,寒風凜冽,卻阻擋不了白雲山小柴胡傳揚家風、熱心公益的腳步。
  • 【文明家庭好家風】這部紀錄片值得看!
    有家就有家風。 家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 從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 用好家風薰陶好作風
    家風反映一個家庭的立身做人原則,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念縮影。家風純正,至少能讓領導幹部在原本應該遵守的法律法規、道德準則在親情面前少變通或是不變通,讓底線在人情世故中少失守或是不失守。以最普通最平凡崗位上的家庭故事,讓廣大黨員幹部從中汲取能量,並號召幹部們做廉潔家風的傳承者、引領者、守護者,以好家風促好作風,真正築牢「不想腐」的精神堤壩。
  • 【廉潔好家風】|優秀素材展示(二)
    【廉潔好家風】|優秀素材展示(二) 2020-09-11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徽衛視《家風中華》的力量
    安徽衛視的大型電視文化節目《家風中華》已經展開了第二季,延續了上一季的特點,依然聚焦著每一個有故事的家庭的家風傳奇,並邀請北大教授張頤武、著名作家九枚玉擔任文化嘉賓,從「家庭」這個社會基本細胞入手,講述了一個個深埋在人心底的動人故事,揭示了一幅幅泛黃的美麗畫卷。
  •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 家風故事匯二十二:孫東林的...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 家風故事匯二十二:孫東林的故事 2020-04-04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克勤克儉,清正安樂:皋洩朱應德家的家風
    清康熙年間,「始祖公『三』字輩受難遷定」,「始祖諱微公傳下陸房至皋洩莊白鶴廟界居焉」。譜中所稱「受難」,是指清順治八年(1651)九月初二,當時退踞定海的朱明王朝,一萬八千人官僚、士兵以及無辜百姓被清廷追殺於「同歸域」事件,部分出逃的朱氏族人擇居於皋洩東皋嶺下,幾百年來,朱氏家族開山劈地,勤於農耕,修家譜,列家規,良好的家風家訓代代相傳。
  • 洞頭區」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作品徵集結果公布
    洞頭區」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作品徵集結果公布 2020-09-15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生是第一次 家風是指路燈 攜手傳承經開好家風
    西部網訊 一場「稅務風波」促成了「錢李」兩家人「奇妙」的緣分,一波三折的劇情,讓觀劇現場笑聲不斷,觀眾也被故事背後因不同家風折射出的深刻主題吸引。這是話劇《家風》的演出現場。好的家風不僅影響著個人,更由個人影響著整個社會,弘揚好家風是共創文明城市、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的第一步。
  • 「匠心」一家人 傳手藝更傳好家風
    憑著一雙巧手和一把剪刀, 寧城縣 38 歲的女教師倪淑麗, 剪出了自己的夢想和天地, 更剪出了一家幾代「自強不息」的好家風。 一家幾代熱愛剪紙
  • 好家風 | 七枚彈片的故事
    正如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波在新年獻詞中指出的那樣:正是無數個家庭的默默奉獻,正是父母、妻子、丈夫、兒女的理解和支持,才給了環保人一往無前的勇氣!近日,生態環境廳舉行了好家風故事評選,現將獲獎故事進行展示,除夕夜,我們為大家分享第一個好家風故事。
  • 「倡清廉家風 創最美家庭③」跑好家風傳承「接力賽」,續寫社會...
    為充分發揮家風建設在廉潔家庭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即日起,「濱州婦聯」微信公眾號開設「倡清廉家風 創最美家庭」專欄,不定期推出優秀作品,一起學廉、思廉、倡廉、助廉,以德立家、以廉護家,築牢家庭拒腐防變堅固長堤,共創幸福家庭,共享美好生活!
  •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展 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22日,記者在揚州舉辦的「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上看到,書畫、攝影、手工等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 烈士吳奇好家風,要弘揚!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是家庭教育的全面體現,對後代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 灤平老人343封家書傳遞好家風
    過去的60年裡,這個 「全國最美」書香家庭用 343封信傳遞情感,溝通親情。時光流轉,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熱愛閱讀、詩書傳家的氤氳香氣。「尋常家書史詩篇,嘔心珍藏幾十年,梳理割愛獻國家,複製育後家風傳。」這是張伶九老人為他家的家書故事創作的一首詩。家書與閱讀對於張伶九一家而言,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存在,這個無可替代的存在已貫穿這個家庭幾十年。年近九旬的張伶九退休前 曾任農業銀行河北承德灤平支行工會主席。
  • 家風傳承的又一種方式 ——記「全國文明家庭」濟源沁園街道濟合苑...
    一條樸素的家風,自李守哲起已經傳承了7代人。這家風,如同一種無形的力量,變成了「老李家」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覺行動。  李鵬舉為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這些年生活好了,家族裡的人大多數都居住到市區了。進城後的「老李家」遇到了一個實際問題,大家由於居住分散,平時聚少離多,每年僅在春節時匆匆見面。走親戚時拿的禮品也是東家拿西家,你家拿我家。這些又麻煩又浪費的舊習俗每年都困擾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