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是家庭教育的全面體現,對後代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在元旦那天,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的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吳奇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吳奇家風文化館,在高郵對外開放。
吳奇後代 吳中直:
吳奇家風文化館裡面面積不大
兩百多平方
我們收集了文物圖片三百多件
剛剛落成 歡迎大家參觀
吳奇1927年10月出生在高郵的一個書香世家,1944年8月進入抗大參加革命,1947年8月26日入黨。抗日戰爭勝利後隨新四軍三師北上,參加四平保衛戰。194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他與李憲剛、李漢、張洪清、趙明、宋亞民、褚福田、孫悅昆、趙志才、魏孟雲組成首批參加抗美援朝空戰的十位勇士,1951年10月16日,在抗美援朝空戰中,吳奇擊傷一架F-86戰鬥機後英勇犧牲。
吳奇後代 吳中直:
李漢是大隊長
這個是趙志才
是第一位犧牲的烈士
那麼第二位犧牲的烈士就是吳奇
他這個裡面還有三個人健在
孫悅昆 是北京軍事研究科學院院長
吳奇家風文化館由後代吳中直創立的。和平年代,紅色革命離我們似乎很遙遠,但愛國的精神內核始終沒有變,那就是信念,擔當,以及奉獻。吳中直之所以成立家風文化館,意在讓家人不忘自己烈士後代的身份,舉起先輩奮鬥大旗,不忘初心,為社會多做點貢獻,把先輩們播撒下的火種代代相傳,才能無愧於「後來人」的身份。
吳奇後代 吳中直:
這是空軍軍官服 大校服
這個是空軍航空兵八一飛行隊飛行隊服
這個是飛行隊服
航空兵飛行服
這三件衣服是不一樣的
吳家祖先為官,曾任杭州府知府,又因乾隆皇帝賞誥命一品夫人而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後,這個現有人數不足100口,僅20戶左右人家的吳家牌坊王堡莊,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從小學校長到大學校長、從鄉官到廳官、從實業家到專家共40餘人。愛學習求上進,尊長輩守紀律,在這裡蔚然成風。上百年的歷史中,沒有發生過違法犯罪和貪汙腐化的人和事。
吳奇後代 吳中直:
吳家的家風格言
就是懷忠心耿耿 報效祖國
用不同的方式 來感恩社會
靠家族的團結 來凝聚力量
憑個人的智慧 創造價值
吳家的家風格言就這四句話
除了家風館的開放外,吳中直還製作了吳家文化報,定期出版,記錄後代為感恩社會做出的努力。
吳奇後代 吳中直:
家是最小的國 國是千萬家
吳奇家風文化館對外開放
這份報紙在每年開家風會的時候
有了這份報紙之後
就知道今年一大家子一年幹了什麼
也是凝聚大家人心的家庭小刊物 小報紙
也是家裡文化的傳承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詳細內容敬請收看今晚21:05分
揚州三臺《會生活》節目!
來 源 | 《會生活》
編 輯 | 盛雅妮
主 編 | 沈 悅 周 金 李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