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正,則人心正,社風清。家風是以「愛」為底色,以「孝慈」為筆墨,繪出的一幅水墨丹青,看起來古樸,卻意境深遠。
提到劉瑞琪,大家都知道她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人為善,和諧共處,是她們家的家訓。鄰裡之間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她們全家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熱心幫忙。這一家人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忙的鄰居,解決燃眉之急。她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個家庭裡,雖然每個人的性格、文化、志趣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大家都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的家風,構成了這個家庭互相理解、禮貌待人濃墨重彩。
劉瑞琪的家庭是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之家,家裡老人經常教育下一輩要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為座右銘,所以家庭成員們都勤儉持家。父親是一名工人 ,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他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忠於崗位、樂業敬業的精神是晚輩們職業生涯的坐標。母親,是一名退休工人,在她工作的三十多年裡,也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退休後依舊發揮餘熱在退休職工的隊伍中擔任著黨支部書記的角色。在這樣的家庭中,劉瑞琪也從小耳濡目染,要在自己有餘力的時候,幫助更多的人。所謂「古道熱腸」,不過爾爾。與此同時,她家也曾多次獲得「五好文明家庭」的稱號。
在她姥爺身體不適開始檢查的那一天,她的媽媽就率先前往老家,進行陪同、照顧,直到檢查結果出來。被確診胃癌的那一刻,全家人齊心上陣,做好一切準備,火速前往太原進行手術治療。她姥爺也曾經是我們廠的退休職工,如今要來進行治療,劉瑞琪也開始忙碌了起來。
為了能夠得到最及時有效的救治,需要在太原提早辦理轉院手續,接受住院治療。她冒著瓢潑大雨,帶著轉院手續,早上5點就從家出發了。早就去醫院辦理各項繁雜的手續。由於舅舅以及小姨一家人都在外地,考慮到老人家手術結束之後不便奔波於路途上,劉瑞琪主動提出在她家裡照顧老人。在同父母商量後,劉瑞琪將老人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衣不解帶,夜不能寐,卻是心甘情願。在照料臥病在榻的老人時,她時常想起兒時在姥爺身邊長大的時光,恬淡而溫馨。「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做人就應該有感恩之心,她始終無法忘懷姥爺養育她的恩情。在她很小的時候,姥爺為她撐起一片天。現在,是她盡孝心的時候。什麼都能等,唯有孝心不能等。在她給姥爺餵飯的時候,仿佛看到了小時候姥爺在她生病時,送她去看醫生,守在她身邊輸液。望著姥爺日漸羸弱的身軀,看著姥爺滿頭的白髮,劉瑞琪流下了心酸的淚水,她祈求上蒼,真想再向上天借5年。為姥爺,為了來日,夜裡的劉瑞琪無數次地對著星空許願。那時候,劉瑞琪的同學們也都來家中看望老人,她和爸媽一一謝過。同學們都說,劉瑞琪能有這樣的品質,全取決於她的媽媽和爸爸的言傳身教,她才能夠耳濡目染,傳承優良家風,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忘人性之本。
不久以後姥爺去世了,姥姥執意要留在老家,那裡有全家人的回憶。大家考慮到姥姥和小姨同在一個村裡,這樣一來也方便照顧。老年人的安全問題是家裡人最擔心的,尤其是年事已高的姥姥,凡是能自己動手的絕不願給小輩兒添麻煩,事必躬親,於是劉瑞琪一家齊上陣,為姥姥的小院進行了修整,填土找平,種滿花草,讓姥姥往後的日子裡能夠舒心、快樂。
她的家庭不僅僅崇尚孝敬老人,也更加提倡老一輩的生活態度——勤儉持家。科學的生活方式,簡樸的生活態度,讓劉瑞琪這個九零後沒有浮華的外表,也沒有浮躁的內心。她十分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父母時常教導她,「雖然此刻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整再次利用的,就不要輕易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她始終保持隨手關燈,節約糧食,不浪費水資源的良好習慣,在單位裡,人人都誇小劉是個節約好能手,人人點讚。
一個有著優良家風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的努力,將之傳承。劉瑞琪的家人都擁有一顆樂於助人、孝敬老人、勤儉節約的的心。或許這個家庭不算富裕,但每個人都能夠將優良家風傳承下去,每個家庭成員都為社會奉獻出了一己之力,也是難能可貴的。
最美的家庭是具有優良家風、能夠釋放正能量的家庭。劉瑞琪的家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