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百家爭鳴:治理模式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

2021-01-08 人民網

  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在40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中國人民選擇了適合自己國情的法治道路,在不改變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實行法治,為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提供了保障。

  但是由於改革開放初期學習了大量西方法治理論,在進行法治建設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學者對法治產生片面化理解。有人將西方的形式法治作為法治建設的樣板,對中國法治模式進行誤讀,沒有考慮中國的現實國情。還有人漠視其他規範的作用,如道德、紀律等,對國家治理的理解出現一定程度的僵化,導致人們在規則與政治、規則與生活、規則與文化等多種關係上產生矛盾與模糊認識。比如,有學者用西方法治觀念,將中國傳統治理方式貼上所謂「人治」標籤,將兩者對立起來並評判優劣。在這一思維下,舉凡社會出現某種問題,就要求立一部新法,或者強調增強司法功能,以便實現「法治」基本作用的「全覆蓋」。如果主張法律之外的道德治理、政策治理乃至發揮公權力能動性的裁量治理,就會被理解為法治的對立面,遭到警惕與質疑。

  實際上,對於人與法關係的討論,西方傳統法治理論與實踐也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西方古典治理理論中也存在「賢人政治」與「規則之治」的不同取向,比如柏拉圖對良治的探索就體現了這兩方面,亞里斯多德的「法治」概念亦未完全排除人的正當作用。且不說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積極作為,就是單純在法治實踐領域,西方國家也做不到讓法律規則絕對「完備」,實踐中還需要法官的司法裁量和行政機關的行政裁量,裁量治理體現了在尊重法律原則的前提下發揮個人主動性的制度理性。法官造法及法院制定公共政策等現象,與傳統形式法治之間也有差距。應該說,那種嚴格得有些僵化的形式法治,只是一種理論假設。這種法權哲學與治理理論體現的是自由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服務於資本最大自由與公權力最小作用的一種理想,資本對權力的實際支配則隱藏於形式法治之後。

  隨著19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以及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國家職能日益複雜,市場的局限凸顯,法治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化假設,治理體系的複雜性引起了包括西方在內的政治家和學術界的重視。當代西方國家對形式法治的局限性已有一定的認知,學者們對行政機關的規制治理、裁量治理及引入公眾參與的協商民主治理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間競爭與合作都在加強,國家、政府以及政府首腦在發展決策與秩序維護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固守形式法治模式已不合時宜。

  在我國,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強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也日益自信起來,在法治方面對依法治國的法理內涵與制度功能的理解更加深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一項新的現代化被正式提出。在治理現代化的語境下,法治與法律規範應當合理兼容並引導其他治理方式與規範,不宜僵化堅持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應增強國家治理體系的整體性與內在協調性。

  我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可能是對西方法治的簡單尾隨和模仿,必然有自身的法治理想圖景。我國的法治道路可以借鑑古今中外的有益經驗,但必須立足於我國當前的國情與實踐。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作為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和政治過程最鮮明的特徵、最顯著的優勢,必須始終予以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性質,依法治國的基本方式,這三方面都需要在國家制度上作出總體安排和頂層設計,通過一系列相應體制機制來運行和保證,在一定製度框架和規則範圍內貫徹和實施。同時,堅持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規範權力運行,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國際上,在推進發展合作如「一帶一路」建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促進法律機制創新。這些治理設想超出以往形式法治所預設的民族國家語境,體現了我國的文明厚度、治理傳統、實踐品格及世界眼光。

  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我們應有更加寬廣的理論視野和抱負,走出僵化形式法治思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使中國法治真正具有中國特色、中國自信和世界影響。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2日 16 版)

(責編:曹昆、王倩)

相關焦點

  • 人民網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人民網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程雨田/人民網-觀點頻道 2020-02-11 23:32
  • 人民日報:江蘇興化推進垛田沼澤地環境治理
    《人民日報》 2020年03月31日 14 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興化市推進垛田沼澤地環境治理 水上花海 在江蘇泰州興化市西北郊,垛田林立,水網縱橫。近日,萬畝油菜花迎春盛放,「水上花海」奇觀令人稱奇。
  • 警惕西方「非此即彼」的陷阱,中國需要這樣的好老師!
    什麼是「非彼即彼」的西方思維?這位老師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西方文化來進行舉例子。按照這種邏輯,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受到「非此即彼」的西方文化毒害的海歸老師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看到中國社會有問題的一面,並在中國的課堂上大肆宣揚西方國家的「優越」。誤以為國外是天堂,中國是地獄,殊不知自己已經掉進了西方「非彼即彼」的陷阱。緊接著,這位老師還用了身邊朋友的事實,強調了美國和北京晚上九點以後的居民心理活動。
  • 南充華鳳大姐《人民日報》講述基層治理新境界
    近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動員聯繫群眾 投身疫情防控》,文中特別點讚南充市順慶區華鳳街道辦的「華鳳大姐」志願服務隊。亮相《人民日報》,讓這支活躍於南充基層的志願服務隊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成為全國各地關注的焦點。
  • 人民日報:解決社區治理突出問題 昆明一老舊社區這麼做
    掌上春城訊8月4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題為《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從何而來?昆明西山馬街一個老舊社區這麼做》的文章,報導了昆明西山馬街一個老舊社區針對基層治理的突出問題,通過黨建引領,統籌凝聚各方力量,圍著基層想、圍著基層轉、圍著基層幹,及時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 今天,人民日報整版報導深圳水汙染治理攻堅戰成果
    編者按:今天,人民日報以《茅洲河之變》為題刊發整版報導,充分肯定茅洲河及深圳全市水汙染治理攻堅戰經驗和成效。這是繼今年6月20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連結:《》)專題報導後,央媒對我市水汙染治理工作的又一重磅報導。
  • 人民日報談中國抗疫治理能力:收放自如,進退裕如
    人民日報6月22日報導,「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從一開始以社區為單位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到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再到如今繼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恢復社會生產生活正常秩序,所呈現的正是「收放自如,進退裕如」的高超智慧和治理能力。對任何一個人口眾多、人員流動頻繁的國家而言,迅速地通過管控遏制疫情傳播,有序地放開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都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情。
  • 吉竹伸介:告訴孩子世界不是非此即彼
    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書從2019年開始引入到中國,第一本書《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受到好評,這個故事的導火索僅僅是孩子的一個小疑問——有一天,男孩放學回家看到桌上放著一個蘋果,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也許這不是蘋果呢
  •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在力量下沉中抓發展促振興
    遼寧省阜新市是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歷史遺留問題多、經濟總量小、發展責任大,由此帶來的社會治理任務也重。阜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把基層一線作為推進轉型振興的主戰場主陣地,以黨建力量下沉為引領,以機關幹部下沉為動力,既抓基層穩定、又抓經濟發展,不斷夯實執政基礎、打牢發展根基,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 社區治理的「武侯經驗」:創新信託物業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專訪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機關黨委書記 朱江「業主主動要求漲物業費、物業自我舉證服務的『物有所值』,通過機制創新,居民與物業形成正向反饋和循環……」小區治理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成都武侯區委社治委創新黨建引領信託物業服務模式,抓住物業矛盾糾紛高發這一突出問題,通過制度重構
  • 「非此即彼」行不通(夜語)
    在電商平臺「二選一」現象中,一些平臺利用優勢地位進行商業合作中的不平等對話,「非此即彼」的逆勢舉措,才是引發社會對於電商市場競爭失序擔憂的病根。怎麼辦?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補上市場失靈的缺口。對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界定,應該更為清晰。這個界定,將是市場行為不容突破的底線,也是市場競爭秩序的保障線。任何突破底線的行為,監管部門都應「零容忍」。
  • 王利明:負面清單,治理模式的重大轉變
    原標題:負面清單,治理模式的重大轉變(問政)——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   負面清單「規範公權、保障私權」   記者:上海自貿區率先在外商投資的準入領域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將原來的正面清單管理模式轉變成「非禁即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這樣做有何意義?   王利明:負面清單是相對於正面清單而言的概念,它是指僅列舉法律法規禁止的事項,對於列舉以外的事項,法律法規不會進行幹預,市場主體有行為的自由。
  • 百度AI助力人民日報創作大腦,開啟媒體3.0時代
    12月24日,人民日報宣布,由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研發,百度提供技術支持的人民日報創作大腦上線。作為媒體行業數位化創新的先行者,此舉亦可看作是智媒體時代的新「航標」。
  • 紀錄片《中國》第二集《眾聲》播出,再現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眾聲》講述了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百家爭鳴時期,展示了中華文化蓬勃發展的盛況。這裡有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觀念、不同主張的學術流派,質樸而深邃的見解在這裡生根發芽、蓬勃律動,為中國文化注入了長久的自信與從容。  墨子:實用主義,「兼愛」「非攻」  出身平民的墨翟,對機械技術和自然科學懷有異於常人的熱愛與鑽研。他曾是孔子的信徒,卻又漸漸成為儒家的批評者。
  • 區塊鏈治理與 Polkadot 的鏈上治理實踐
    從比特幣誕生開始,所有的區塊鏈都在摸索自己的治理模式,可分為鏈上治理和鏈下治理兩種模式,以及兩者的混合。鏈下模式就是基於網際網路的模式,比如開發者在 bitcointalk 上討論,比如在以太坊 GitHub 上提交 EIP,社區非常熟悉這種模式。
  • 媒體:人民日報批豆瓣貓眼沒毛病 但舉例大錯特錯
    從這方面來說,《人民日報》對於豆瓣和貓眼的批評有一定合理性,也值得豆瓣和貓眼的管理方重視。但是不巧地是,《人民日報》用三部國產電影《擺渡人》、《長城》、《鐵道飛虎》來論證此事,恐怕就顯得抱錯了大腿。因為這三部電影,實在不算什麼佳片,某種程度上說遭遇惡評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 【薦讀】鄭志剛:公司治理的「是」與「不是」
    公司治理並非企業運行的全部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合理公司治理結構對於公司價值提升和股東回報實現,進而要素市場的成熟發達至關重要,但公司治理顯然不是企業運行的全部。最有價值的公司是「良好的贏利前景+完善的公司治理+融洽的企業文化」三方面有機融合的結果。
  • 人民日報新論:安全感要靠社會共築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分解和落實。「治理」強調的是不同主體對公共事務的共同參與。《意見》除了對黨政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更將市場、社會等多方主體納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對各級政府、各類社會組織在哪些方面、用何種方式參與治安防控,做了詳細說明和具體指導。
  • 夏之光道歉,人生不是非此即彼,所以愛情事業都想要?
    在他的文案中,分別向R1SE其他成員、粉絲道歉,但是沒有正面回應自己的戀情,一句「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鹿晗公開戀情的時候,一夜之間掉粉80萬,但是他在後來的採訪中說:自己也不是一時興起就公開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 黑龍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 模式研究與應用國內領先
    東北網1月8日訊 (記者 劉嘉)8日,記者從黑龍江省住建廳獲悉,為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技術,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長效機制,日前,在黑龍江省住建廳支持下,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城鄉建設研究所、黑龍江鄉村環境建設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完成了為期三年的「黑龍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模式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