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漢武帝時期,大規模開邊拓土,衛青北擊匈奴,收復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霍去病出隴西擊滅居於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設武威郡、酒泉郡,後又分出張掖郡、敦煌郡;元封二年吞併滇國置益州郡。前108年,滅亡衛滿朝鮮設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漢地基本範圍。
公元前六十年,為了管理西域,漢帝國在烏壘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輪臺縣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曾在車師被常惠率兵解圍的漢侍郎鄭吉被任命為守衛都護使,成為漢帝國管理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這就是《漢書鄭吉傳》中有記載。
自此後,漢帝國在西域勢力依然不斷擴展,西域都護轄境越過蔥嶺,其所轄屬國也從三十六國,增為四十八國,西域諸國派往漢帝國的進貢的使團很多,萬國來朝一時成為時尚。地處河西走廊要衝的懸泉置始終車水馬龍,這些來自西域的進貢使者,沿途為漢帝國軍紀嚴整、運行有序而讚嘆不已。
此時此刻,從武帝開始,經昭帝、宣帝三代皇帝,共歷六十餘年,漢帝國傾其國力,銳意進取,軍事與外交齊頭並進,屯墾與戍邊相互支撐,最終開創了漢與西域和平共榮的新局面。而河西走廊此後一直扼控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通道,作為中原向西的外交和政治通道,成為西北邊陲重地。
秦末漢初,由於長期戰亂導致人口銳減,西漢建立時人口僅剩1300萬,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至漢武帝元光元年,就是公元前前134年全國人口約有3600萬,漢昭帝、漢宣帝相繼息兵養民,到宣帝末年,也就是公元前49年,人口已達6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