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貢圖」看歷史上萬國來朝的盛世榮光

2021-02-07 雅昌藝術網

欽定畫卷《職貢圖》局部

6月18日,由乾隆帝欽定編撰的《職貢圖》(第四卷)於法國土魯斯上拍,一場「萬國來朝」的華麗大戲在人們面前再次上演。自漢武帝開始,一直到乾隆盛世,「萬國來朝」的大戲就沒有斷過,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它不僅僅是演給外來蠻夷看的,更是演給帝國全體臣民看的——它如此明白地告訴百姓,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為萬國景仰擁戴的國度,是多麼的幸福。」下面就讓我們從歷代《職貢圖》中看歷史上萬國來朝的盛世榮光。

欽定畫卷《職貢圖》局部

職貢,意為盡職納貢,係指古代各國以及國內的少數民族首領向中國封建皇帝盡職納貢的一種義務活動,以表示屈從或結盟。在古代,職貢是國家大事之一,早在大禹時期,就有了會稽聚會諸侯的記載;漢武帝時代,正式形成了完備的國際性朝貢制度,之後歷代相沿,成為每個朝代的外交盛事。職貢的種類有年貢、常貢、特貢;貢物有犬、馬、錢、糧等。

「職貢圖」主要是指用繪畫和文字的形式記錄海外各國及國內少數民族「頭目」向皇帝覲見納貢的情況。職貢作為一種外交活動,發展到後來,凡是內容上表現中國與外國或其他民族交往的圖畫,都可以被視為「職貢圖」。它也成為封建政權彰顯國力、拓地揚威以及民族融合的記錄和象徵,備受歷代皇帝重視。

《諸夷職貢圖》 手卷 絹本 趙伯駒(款)

明 佚名 《職貢圖》 女王國 冊  28×25cm 絹本設色 崑崙堂美術館藏

據歷史記載,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出現了這種朝貢的圖像,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職貢圖》為南朝梁蕭繹所繪,此後歷代相沿,概有唐朝閻立本《職貢圖》、周昉《蠻夷職貢圖》、趙伯駒《諸夷職貢圖》、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宋代李公麟《萬國職貢圖》、蘇漢臣《職貢圖》;元代錢選《西旅貢獒圖》、任伯溫《職貢圖》、趙孟頫《貢獒圖》;明代仇英《職貢圖》、陳洪綬《諸夷職貢圖》;清代《皇清職貢圖》、《萬國來朝圖》等。

這些作品無一例外表現的都是當時「萬國來朝」的情景,使臣們拿著貢品或在路上,或正在覲見,從這些畫面裡,我們看到的是使臣送來的大量財富,是一個萬國景仰的幸福國度。

現存最早的《職貢圖》傳說是梁元帝蕭繹所作,又名《番客入朝圖》或《王會圖》,雖已殘損,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南北朝時期國家間友好往來的繁盛場面。畫面共12人,分別為滑國、波斯、百濟、龜茲、倭、狼牙修、鄧至、周古柯、呵拔檀、胡蜜丹、白題和末等12個國家的使臣,每一位使臣身後都有一段記述這個國家方位、山川、道裡、風土以及歷來交往情況、納貢物品等。此外,還殘存有關於宕昌的文字,也就是13個國家。但根據《藝文類聚》保存下來的梁元帝序文和其他一些資料,我們得知,原來完整的《職貢圖》還有一些國家,如高句麗、于闐、新羅、渴盤陀、武興藩、高昌、天門蠻、建平蠻、臨江蠻、中天竺、北天竺、獅子國,一共是35國。

 

蕭繹 《職貢圖》,6世紀梁朝。由右到左:滑 嚈噠人、波斯、百濟、龜茲、倭(日本)、狼牙修、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題、且末國。

這一《職貢圖》的35個國家,大體上符合南朝梁代也就是公元6世紀的外交情況。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中的中國並沒有現在那麼大,例如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帶的天門蠻、臨江蠻在那個時候顯然是被當作諸夷來看待的。

唐代的職貢活動,從閻立本所繪製的《職貢圖》中,可以看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三國使臣前來帝都長安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全幅共二十七人,畫中人馬各自成組,由右往左前行。右邊一組以騎白馬的使臣為中心,後跟隨有持傘蓋僕人和掌羽扇隨從,並抬一籠鸚鵡,這可能是林邑國使者。左邊一組也有傘蓋隨侍者,手捧怪石,旁有黑膚捲髮崑崙奴,可能是婆利國使者。另外,畫面中還描繪了孔雀扇、耶葉、琉璃器(雙重罐)、臂釧、敬浮屠、假山石(蚶貝羅)、香料、革屣、珊瑚、花斑羊、鸚鵡等珍稀貢品,這讓我們對唐代的外交情況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圖中出現的崑崙奴如果統治者喜歡,他也能做為一種貢品呈現給帝王。

唐 閻立本《職貢圖》絹本設色 61.5×191.5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 周昉 《蠻夷執貢圖》 絹本設色 46.7×39.5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 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 藏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除了閻立本,這一時期的許多畫家也都對職貢活動進行了記錄,例如周昉《蠻夷職貢圖》描繪的是一胡服貢使手牽一頭長角羊向大唐進貢的場景;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表現的是三位唐朝鴻臚寺官員接待東羅馬、新羅、靺鞨三國使節的場景。

到了宋朝,從李公麟所作的《萬國職貢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朝貢盛況,畫面中分別繪製了吐蕃、賓童龍、暹羅、回鶻、女王、扶桑、滓泥、女送、三佛齊、韃旦國等十國使者的畫像,每幅畫像後都有一幅紙本隸書題記,第一行為進貢國名,後面則記述了該國的歷史地理風俗。另外,蘇漢臣的《職貢圖》也是這一時期職貢題材的代表作品。

蘇漢臣 《職貢圖》設色絹本 手卷 尺寸:30.5×464.5cm

李公麟 職貢圖 冊 (八開) 水墨絹本 賓童龍國

李公麟 職貢圖 冊 (八開) 水墨絹本 韃旦國

李公麟 職貢圖 冊 (八開) 水墨絹本 女王國

雖然宋代是一個積弱的王朝,但它所奉行的「厚往薄來」回賜制度吸引了大量使節前來朝貢。所謂「厚往薄來」,就是按貢物的折價補零就整後加價賜予,此外還會給國王(首領)、使者準備一份豐厚的賞賜和禮物。也就是說,使臣的貢品越多,我們回賜的就越豐厚。

元代的職貢圖有錢選的《西旅貢獒圖》、趙孟頫的《貢獒圖》、任伯溫的《職貢圖》,其中錢選和趙孟頫的作品表現的是外國貢使入元朝進貢獒犬的場景,任伯溫的《職貢圖》表現的則是遊牧民族進貢寶馬的場景。這一時期的貢品以動物居多,這與統治階級的喜好有直接的關係。

錢選 《西旅獻獒圖》 手卷 設色紙本 畫心26.5×97cm;後跋26.5×117cm

《職貢圖》元 任伯溫 絹本設色 36.2X220.4cm (美)舊金山亞洲美術館藏

有趣的是 ,元朝統治者也延續了宋朝的「厚往薄來」回賜制度,但回賜之物並不是國外人嚮往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特產,而是由金、銀和銅製作的使節金符,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將威嚴的中國皇帝轉換成天下萬物的統治者 。

明朝以及隨後的清朝,朝貢體系到達了巔峰水平。此類畫作也越來越宏大。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仇英《職貢圖》長達6米,描繪的是渤海、南安、拂菻、崑崙、契丹、吐蕃、三佛齊、女王國、渤泥、西夏等十國進京朝貢的情景。沿途山峰連綿起伏,白雲繚繞,山路崎嶇,林木掩映,飛瀑流泉。數路朝貢人馬身著奇異的各族服裝,扛著大旗,牽著駿馬、駱駝,抬著寶物徐徐行進。此外,陳洪綬的《諸夷職貢圖》也是描述外邦向明代皇帝進貢的場景。

陳洪綬 《諸夷職貢圖》 手卷 絹本 尺寸 題跋99×34cm 畫心393×33cm

仇英 《職貢圖》 卷 絹本設色 縱29.8、橫580.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西夏國

仇英 《職貢圖》 卷 絹本設色 縱29.8、橫580.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拂菻

仇英 《職貢圖》 卷 絹本設色 縱29.8、橫580.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契丹國

仇英 《職貢圖》 卷 絹本設色 縱29.8、橫580.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女王國、三佛齊

1369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剛登基,他恐怕那些蠻夷還不知道這一轉變 ,便派遣使節到各地進行宣告。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他向停靠的每一個國家宣揚上國恩賜以及皇帝的合法權威,並賜予他們大量的金錢絲帛。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了永樂一朝,來中國朝貢的使團多達193批,他們帶來了大量土布、香料、藥材、長頸鹿等貢品,促進了中國與鄰近周邊國家的文化傳播。

清代沿襲歷代傳統,仍然想像自己是天下中央,四夷來朝,所以這一時期的「職貢圖」也是最有名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乾隆年間《萬國來朝圖》。這幅畫卷長2.9米、寬2米,描繪的是1761年2月5日,即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和各國貢使於太和殿前,等候乾隆皇帝接見的場景。站在大臣朝列之末的貢使中,最前面的是最守禮數的朝鮮國使臣,其後是琉球、暹羅、安南、蘇祿、南掌等國。此外,來自英吉利、法蘭西、鄂羅斯、荷蘭、大西洋國和大西洋屬國波羅尼亞、咖喇吧、庫車、翁加裡亞國的貢使也是天朝大年初一朝貢盛典不可或缺的人物。這是清帝國最強盛的一刻,萬國來朝,四夷賓服,聲教廣被,恩澤天下。

清 佚名 《萬國來朝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佚名 《萬國來朝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乾隆帝為了加強中央政府與地方各少數民族的隸屬關係,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除了《萬國來朝圖》,他還令宮廷畫家丁觀鵬、金廷標、姚文瀚、程梁根據全國各地送至軍機處的有關各國官民及少數民族形象的草圖,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繪製了四卷四冊彩繪本《皇清職貢圖》。每卷畫面上方,以滿、漢兩種文字註明畫中人物的國度、民族、歷史淵源、飲食服飾、風俗好尚,該國、該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所出的特產及與清廷交往的情況。可以說,《皇清職貢圖》匯集了清乾隆時期最優秀的編纂人才、最頂尖的畫院高手,是職貢圖的集大成者,在同類圖籍中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

清 謝遂《職貢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由於歷史原因,乾隆帝主持編撰的《皇清職貢圖》現已不存於世,只有最接近原本的謝遂描摹副本,大致成於乾隆五十五年至嘉慶元年,四卷四冊,以彩繪畫卷形式繪有圖像301幅,圖說為滿漢合璧。

清 金廷標《職貢圖》卷局部

從整個美術史的脈絡來看,蕭繹開創的職貢題材的繪畫無疑對後世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引發了後世畫家的摹寫浪潮。從閻立本的《職貢圖》到清代的《萬國來朝圖》,都流露出了皇家對職貢題材繪畫的重視和仿效,其根本目的還是「萬國來朝」,象徵四海歸化,政權永固的理想。

作者:楊曉萌

編輯: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鑑

相關焦點

  • 《職貢圖》:可能改寫中國近代屈辱歷史卻只被乾隆當作「西洋景」
    在臺灣的故宮博物院裡面,其實就還保存這一幅南唐顧德謙的摹寫本《番客入朝圖》(即《梁元帝職貢圖》摹本),這幅畫原本是從北京故宮帶走的,自然逃不過素來愛亂塗亂畫的乾隆皇帝的「魔爪」。而素來喜歡標榜自己為「千古一帝」的乾隆,轉頭一想,過幾年我在位的時候「萬國來朝」……萬一不認識那些人從哪來的怎麼辦呢?難道還得用南朝小國留下的《番客入朝圖》來辨識?
  • 「珍貴」職貢圖卷.明代.仇英作
    此《職貢圖》卷由明代仇英繪製。畫卷描繪邊疆民族進京朝貢的場景。引首為許初篆書「諸夷職貢」,後依次描繪十一支朝貢隊伍:九溪十八洞主、漢兒、渤海、契丹國、崑崙國、女王國、三佛齊、吐蕃、安南賀、西夏國、朝鮮國。卷後有文徵明、張大千、吳湖帆、張乃燕跋。此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梁書》專題|王素:梁元帝《職貢圖》與《梁書·諸夷傳》
    但梁元帝《職貢圖》中卻有倭國題記和使者圖像。這當然是一種政治需要。因為梁元帝創作《職貢圖》,主要目的是為紀念其父梁武帝即位四十周年。為此,需要營造萬國來朝的氣氛,顯示梁朝是世界中心的地位。但倭國並未遣使朝貢,題記如何撰寫,圖像如何繪製,成為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職貢圖》現存四摹本,北宋摹本、清摹本有題記,唐摹本、五代摹本、北宋摹本有圖像。
  • 「盛唐光影 萬國來朝」大唐三盛國韻世家景觀實景區盛大開放
    5月16日下午,大唐三盛·國韻世家「盛唐光影 萬國來朝」——景觀實景區盛大開放,千人共鑑秀嶼人居全新升級的歷史一刻!
  • 我把故宮的古畫放大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本文授權轉載於:耳朵裡的博物館(ID:erduolidebowuguan)關注耳朵裡的博物館,和百萬家庭深度看展覽明 仇英《職貢圖卷》局部 咱們局部放大 這個天真可愛俏皮的髮型我也沒想到,會出現在這樣的面孔上
  • 盛世繁華裡看風起洛陽——開機儀式
    《風起洛陽》近日開機,改編自「文字鬼才」馬伯庸的腦洞新作《洛陽》,故事將筆觸落在中國的十三朝古都洛陽,講述了時值盛世的神都洛陽發生的一系列懸案。其縝密的邏輯設定以及故事脈絡,彰顯出文學實力功底,基於傳統文化的背景的深入研究,還原了千年洛陽的歷史風貌與氣質。
  • 萬國來朝的大漢帝國,最強盛的時期有多強,估計你猜不到?
    自此後,漢帝國在西域勢力依然不斷擴展,西域都護轄境越過蔥嶺,其所轄屬國也從三十六國,增為四十八國,西域諸國派往漢帝國的進貢的使團很多,萬國來朝一時成為時尚。地處河西走廊要衝的懸泉置始終車水馬龍,這些來自西域的進貢使者,沿途為漢帝國軍紀嚴整、運行有序而讚嘆不已。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排名,第一女帝武則天上榜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7歲即位,是即位時年齡最大的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朝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八名,明星帝王——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8歲即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
  • 康熙盛世的歷史思考(組圖)
    康熙帝就是在國際與國內既有利又挑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從打天下到坐天下"的歷史與現實的課題。而"坐天下"又經歷"亂世"、"治世"、"盛世"的艱難歷程。康熙帝駕駛大清帝國的航船,在洶湧波濤的海洋上,從"亂世"--"治世"--"盛世"的過程,經過半個世紀航行,駛向康熙盛世的局面,留下盛世歷史的思考。  三種評價  對康熙帝的歷史評價,近世以來,眾說紛紜。
  • 西安大明宮:大唐盛世中心,讓很多人失望而歸?遊客卻說很好逛
    文/Hannah西安,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數十個王朝在這裡建都,數以百計的帝王以西安為都城,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有多處寶貴的文化遺產。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開放的一個時期,盛唐時的中國更是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最開放的國家,唐朝從玄宗皇帝開始,歷代帝王都居住在大明宮,大明宮自然而然成為唐朝的統治中心,意義十分重大。
  • 失樂園:中晚唐詩人對玄宗朝盛世的嘆惋與懷慕
    失樂園:中晚唐詩人對玄宗朝盛世的嘆惋與懷慕 【編者按】「樂園追尋」是自遠古神話、宗教信仰以迄詩歌小說等文學藝術中一個普遍而重要的課題,反映了人類對現實環境的認知與超越
  • 在中國歷史上,運氣最好的人是誰?
    有人問,誰是中國歷史上運氣最好的人呢?對於這個問題,乾隆皇帝說,我十全老人運氣最好,可有人不服?歡迎來辯!子彧認為,所謂運氣好指的是那些所達成的成就或者享受超過其能力範圍,因為概率而受益的人。但歷史上,的確有人享受了一輩子,幾乎沒遇到什麼大的險阻,要說這其中運氣最好的人,子彧以為,乾隆帝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剛剛說了,運氣好是相對能力強來說的,那麼是不是說乾隆帝沒能力呢?也不是,乾隆帝一生還是有許多作為可圈可點。
  • 五本歷史架空小說,隋末風雲,初唐盛世,全部大神作品,書荒必備
    這次給大家推薦的是五本隋末唐初時期的歷史架空小說,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感受大唐風月,盛世長歌,希望此次推薦有您喜歡的作品(註:這次是隋末唐初的,還有幾本其他時期的優秀架空唐代小說,以後會繼續介紹)。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 5個歷史懸疑故事,展現大唐盛世的神秘莫測,歷史並不如煙
    唐代的文化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更遠傳海外,對日本等東亞各國有極為深刻的影響。而當時的長安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也引得四方來朝,各國商人、學者往返海陸。那麼,真正的大唐盛世到底什麼樣呢?看這五個故事就對了!
  • 【泓茂首拍】重磅推薦|天增歲月人增壽,大地春回宇宙春--沈慶蘭《歲朝吉慶圖》
    嘉慶十五年(1810年)繪良吉騮圖及職貢圖。清代宮廷畫家姓名,以胡敬《國朝院畫錄》一書記載較為完備。胡氏是乾隆至嘉慶年間人,書中所收畫家僅局限於清代前期,尤其於雍正乾隆兩朝記載最為詳細。關於沈慶蘭的生平,畫史記載甚為寥寥。《國朝院畫錄》僅稱其善畫人馬,乾隆時供奉內廷,嘉慶十五年繪《良吉騮圖》及《職貢圖》,甚為簡略。沈慶蘭傳世作品不多,人物畫以北京故宮所藏沈慶蘭與黎明、程琳、沈煥合作之《皇清職貢圖卷》(《寶笈三編》著錄)為代表。
  • 《長安十二時辰》一睹盛世大唐,白玉蘭共享佳作榮光
    晨興夜歸忙播種,白玉蘭裡說豐年「紅衣佳人白衣友,朝與同歌暮同酒。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只戀長安某」。為了重現大唐氣度,整個劇組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力爭還原一派盛世長安。開場兩分鐘的長鏡頭掃過長安街巷,上元節繁華歌舞昇平的大唐畫卷徐徐展開;隨後反轉長安城劫難當頭,盛世在十二時辰中暗潮湧動。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大唐兵戰歷史——世界中心帝國的締造(上)
    都較好地還原了大唐盛世。  看,明明是想要尋求「大唐天軍」的幫助,這些狼衛們卻偏偏要以恐怖襲-擊的方式威脅長安朝廷,雖然是被其他勢力利用了,卻也是蠢得可憐。  劇中的大背景設定,例如長安的上元節大燈樓宴會,聖上親臨,萬國使臣來朝恭賀大唐盛世,這一刻,大唐帝國仿佛握世界於手中,別以為這是瞎幾把扯蛋,這其實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 大唐盛世,氣象萬千!
    印象最深的,是看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很多長鏡頭充分展現了大唐的熱鬧繁華。「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開元盛世,萬國來朝的宏大氣象,在電影《妖貓傳》中也能略窺一二。法門寺真身舍利寶塔在民間,一個關於法門寺和佛祖舍利的傳說流傳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