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上方藍字『碩學教育』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八月十五月亮圓又圓,象徵了家人的團聚,故又被稱為團圓節。
看時光匆匆,多少流年已去?而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近在眼前。按照慣例中秋節到來要送給親朋好友祝福,以表示自己的誠意。送些禮物是在所難免的,那中秋送禮送什麼好呢?
許多人表示,只是送一些月餅之類的,比較俗套、沒什麼新意,既然送禮就要送的有品味,能拿得出手,又很有面子;既要送出一份真摯祝福,又要讓收禮者欣然接受。
那麼特產無疑成了中秋佳節送禮的最好的選擇。小碩精心搜集了種類繁多、絕對地道的寧波特產,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給外地朋友送禮了!快分享到朋友圈轉發給你的小夥伴們吧
瓜果
奉化水蜜桃
奉化水蜜桃被譽為「中國之最」,這是對水蜜桃這一傳統名果的歷史肯定。水蜜桃已形成了早露露、雪雨露、沙子早生、湖景蜜露、塔橋、玉露、迎慶等25個早、中、晚熟水蜜桃品種配套體系,水蜜桃供應期長達120多天。奉化水蜜桃素有「瓊漿玉露,瑤池珍品」之美譽,並以其果型美觀、肉質細軟、汁多味甜、香氣濃鬱、皮薄易剝、入口即溶使人回味無窮的獨特品質,馳名海內外。
餘姚楊梅
餘姚楊梅,顆大、色豔、汁多、味重,自古名噪海內外,其種植歷史至少已有兩千年,而且據境內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發現,七千年前就有野楊梅存在。由此贏得「餘姚楊梅冠天下」的美麗盛譽。1995年,餘姚被中央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2004年被評為「楊梅原產地」。現有栽培面積8.2萬畝,常年產量2.5萬噸左右,是全國荸薺種楊梅主產區。
寧海獼猴桃
獼猴桃。果中珍品,國外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因其藤攀緣在巖石和樹林上,俗稱藤梨。寧海山多溪多,氣候溼潤,非常適宜於獼猴桃的自然生長。寧海的紅陽獼猴桃品種,因果實中軸部位帶有呈放射狀紅色條紋,故又名紅心果,是近年來從野生獼猴桃實生單株中選育出來的稀世優良品種,果皮淡綠光亮無毛,果肉鮮嫩翠綠,鮮食時肉質細嫩、香味濃、口感鮮美,營養價值極高。
奉化草莓
尚田鎮位於寧波組團式大都市最南端,是「中國草莓之鄉第一鎮」。尚田所產草梅果肉細膩、鮮紅光亮、硬度大、汁多、口感好。「奉冠」牌尚田草莓還被列為寧波旅遊推薦商品。
餘姚葡萄
餘姚是浙江省葡萄的重點產區之一,已有20餘年栽培歷史。主栽品種已有過去的「金皇后」、「巨峰」調整到「藤稔」、「美國提子」等優良品種。產地栽培品種均為當前市場最受歡迎的優良品種,如紅提、青提、黑提等均具有味甜、色豔、粒大、耐貯的特點。
餘姚葡萄於7月中旬開始上市,供應期長達1個月,因其質量好,價格合理,深受消費者歡迎。每當葡萄上市時季,外地客商紛湧而來上門收購。全市葡萄主要銷往杭州、寧波、溫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特別是「仙農」牌餘姚葡萄,因其高規格的質量和精美的包裝成為人們送禮的佳品。餘姚葡萄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慈谿蜜梨
蜜梨。又稱黃花梨,盛產於慈谿周巷鎮、庵東鎮。蜜梨不同於一般梨子,果大,水分特別充足,營養極為豐富。因蜜梨開花結果時非常漂亮,因此兩鎮的大片梨園還成為人民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寧波金桔
金柑又名金桔,其形如彈珠,甜、酸、苦、辣、麻五味俱全。金桔有健胃理氣之功效,金桔可加工成金柑餅蜜餞。金桔盛產於北侖柴橋鎮一帶。 中醫認為,金桔有理氣、補中、解鬱、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可用於治療胸悶鬱結、酒醉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哮喘等症。患有膽囊炎、肝炎、胃病、氣管炎、高血壓、血管硬化的朋友,也可以常吃金桔或者由新鮮金桔加工成的金桔餅,這樣會對您的病有輔助的治療作用。
海鮮
黃魚鯗
黃魚鯗,又名白鯗,是鮮黃魚加工製成品,由鮮魚剖開曬乾而成。 據《吳地記》載,吳王闔閭10年(公元前505年),在海上作戰,捕得大黃魚作軍食,「吳王歸,問海中所食魚,所司雲並曝幹。王索之,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鯗字」。
爵溪加工的白鯗,質地新鮮,大小勻稱,以潔白、形圓、乾淨、味美著稱,特稱「爵鯗」,暢銷上海、杭州、紹興等地。 黃魚鯗可單獨吃,也可與鮮肉、火腿等同燉,異香撲鼻,膾炙人口,「鯗烤雞」、「三黃湯」等皆為桌上名菜。
西店牡蠣
寧海特產牡蠣:號稱「牡蠣之鄉」的寧海縣西店一帶,已有700年的養殖史。這裡出產的牡蠣,肉嫩、味美、蛋白質含量頗高。
西店牡蠣主產寧海縣西店鎮淺海,目前該鎮的20個沿海村均養有壯蠣,養殖面積達1.8萬畝,每年產量達12800噸。牡蠣養殖在西店已有700年歷史,據有關史書介紹,鐵江江中有兩個島嶼叫石孔雙山,宋朝石孔村進士馮唐英曾避亂於此。看見巖邊牡蠣盛生,就叫村民聚石養蠣,遂開養蠣先河。
西店牡蠣之所以鮮美,跟這裡得天獨厚的水質有關。該地的海水鹹度在20‰以下,是適宜牡蠣生長的最佳水質。西店牡蠣素有「海牛奶」之稱,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本草綱目》載,牡蠣還有治虛弱、解丹毒、止渴等藥用價值。
梭子蟹
梭子蟹寧波沿海一帶均有產。全年都可捕獲,但以七八月間最盛。梭子蟹生命力強,離水多時,尚能橫行,是寧波著名的海特產品。
梭子蟹可鮮食、醃食。鮮食味甚美,佐酒下飯皆宜,是沿海一帶居民餐桌上常菜。醃食,就是將新鮮梭子蟹,投入鹽滷中,數日後即可食用,俗稱「新風搶蟹」,最宜蘸醋而食,別有風味。梭子蟹亦可加工成蟹糊,就是將鮮蟹洗淨後,斬去小足,剝去蟹殼及內臟,斬成數塊,加鹽若干拌勻,裝人容器,最好速凍貯藏數天後即可食用,味道鮮美。過去漁民,因梭子蟹產量特高,捕獲數量大時,挑選膏滿活蟹,將黃剔入碗中,待凝固後,風吹日晾,名曰「蟹黃餅」,風味特佳,但產量少,一般居民難嘗此味。
奉化蚶子
蚶子,又名泥蚶,芽蚶,血蚶。寧波沿海各地都有生產,但以產於奉化的蚶子品質最佳,稱奉蚶,是寧波著名的特產。
蚶子,瓣鰓綱、蚶科貝類動物。外殼兩瓣,白色堅硬,上有瓦壟狀放射肋18-21條,體小殼薄,肉肥血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宴席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
奉化蚶子具有悠久養殖歷史。唐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奉化蚶子因品質特優,被列為「貢品」,每年送一石五鬥至京師長安。寧波至長安相距數千公裡,沿途傳送路役數以萬計。到了唐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元稹,見民眾疾苦,便上書穆宗,說是蚶役「人不勝其疲。」到了唐長慶三年,即公元823年11月,朝廷下旨免除「蚶役」。奉化各地民眾聞此消息,歡聲雷動「道路歌舞之」。
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頭小身大,出肉率高,口味鮮美,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是世界優良養殖蝦種。其養成期一般為80-110天,可適應的水體鹽度範圍在0-60%之間,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和環境適應性強,可以高密度養殖等優點。
望潮
望潮盛產於寧波各沿海地區,並以夏末秋初農曆八月中捕獲最為肥大,因八月潮汛大,可能與潮汛有關。
體形類似望潮,但比望潮個體肥大者,名曰章魚、或章巨,全體分頭及軀幹二部分,軀幹圓,表裡有眾多內疣,全系筋肉,無骨骼,口部有觸腳八條,十分強壯,內面排列吸盤,鮮食味類望潮,但肉質較韌;類墨魚則又較脆,曬成幹,曰章魚鯗,佐豬肉紅烤,味道香鮮可口,是佐酒下飯佳餚。
望潮營養豐富,味甘寒,有養血營氣,收斂、生肌等功效。用於催乳滋補等。
寧海長街蟶子
寧波沿海一帶多灘涂,對養殖蟶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宗海特產品。寧海長街一帶,瀕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塗質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是城鄉居民非常喜食的一種美味。
泥螺
泥螺是貝殼類軟體動物,殼甚薄,體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螄,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大眾化海產品。慈谿海岸線長達60餘公裡,沿海有大片低潮海塗,是由錢塘江、曹娥江等河流泥沙及長江出口泥沙駕潮輸入衝積而成,不但面積大而且土壤肥沃,海產品資源非常豐富,其中以慈谿東部龍山一帶所產的黃泥螺最為著名。
龍山黃泥螺與其它地區所產泥螺不同,具有等特點,在江、浙、滬等地頗有影響。目前,慈谿龍山、新浦等沿海地區正積極利用海塗資源,開發泥螺生產,黃泥螺經過嚴格的消毒和加工調味後,以酒漬品和罐頭品的形式銷往海內外,尤其受到港澳及臺灣同胞的歡迎。
農曆三月時產「桃花泥螺」,中秋時節產「桂花泥螺」。
糕點小吃
寧波湯圓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三北藕絲糖
三北藕絲糖,與三北豆酥糖齊名,是寧波的土特食品,清代時,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充任御食。
藕絲糖在柱狀外面,粘有黑芝麻或白芝麻,鬆脆香甜,不粘牙齒,老幼皆宜,製作藕絲糖絲孔密布、又脆又酥,又香又甜,風味獨特。
三北藕絲糖產自慈谿。相傳,清代雍正年間,慈谿沈師橋有位叫沈永年的糕點師傅,做得一手好糕點,並不斷創新,製作出了一種外形為柱狀,粗細如同人的中指、長不過三寸似的糕點又似糖點的食品。折斷來看,在這細細的的柱狀裡,意整整齊齊排列著數十個細狀小孔,活似被折斷的藕,後人就把這種食品稱之為藕絲糖,因地處"三北",所以也叫"三北藕絲糖"。
三北藕絲糖自出產以來,聲名遠播,很快傳到京城。京都大臣嘗了從慈谿老鄉帶去的藕絲糖後,讚不絕口,順便敬獻給了慈禧太后。此時的慈禧太后已是年老體衰,而藕絲糖一入口即酥脆而化,香甜滿嘴,便連聲稱讚,立即責成地方官員每年向朝廷進貢,列為"御食",這樣一來,三北藕絲糖的名聲更大。
三北藕絲糖不只國內名聲大,在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廣為傳揚。公元1905年,旅居日本、被尊稱為全國辦學三賢的愛國華僑吳錦堂先生回到故鄉慈谿。他在故鄉住了一段時間離開,慈谿的鄉親送給他一些慈谿特產,其中就有三北藕絲糖。他攜至日本時,正逢日本天皇大壽。在送賀禮的時候,吳錦堂特地放了幾盒藕絲糖。日本天皇從嚴沒有看見過這樣的糕點,便拿起一堂,眾人也都齊聲稱好,消息擴散到京都內外地人,不少日本商人便相繼到慈谿訂購,三北藕絲糖便從此名揚東瀛。
三北豆酥糖
寧波傳統名特糕點,名揚江浙地區和海外。三北豆酥糖已有很悠久的製作歷史,在100多年前始產於餘姚陸埠鎮。豆酥糖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成分,並且能長久保持香、甜、酥、松的特點。
三北豆酥糖,是寧波慈谿一帶傳統食品,與三北藕絲糖齊名,名揚江浙地區和海外。製作豆酥糖,選料要求極為嚴格。豆酥糖經多道工序精心製作後,再用紙包裝得四方稜角分明,厚蒲均勻、底封不用漿糊,免得豆酥糖發潮。這樣,就能保持豆酥糖長久保存香、甜、酥、松特色,且老小皆宜。
龍鳳金團
龍鳳金團,是浙東一帶城鄉婦孺皆知的傳統名點,也是寧波十大名點之一。由於製作精良,入口甜糯,價廉物美,深受群眾的喜愛。舊時候,寧波有許多製作金團的糕團店,但以趙大有製作的龍鳳金團最為有名,稱「趙大有金團」。
艾青餃
這種綠顏色的餃子,都是用新鮮的艾青洗淨、煮熟、搗爛,拌入糯米粉,之後才成為非常健康的小吃。
做法:將採來的艾青洗淨、煮熟、搗爛,拌入糯米粉,揉拌成青團,然後包入甜、鹹兩種餡子,捏成餃子狀,用蒸籠蒸熟後便可食用,這就是流傳於嵊州民間的時令小吃--艾青餃。
溪口千層餅
具有100多年歷史的特色小吃——溪口千層餅。寧波有不少特色小吃,其中奉化溪口的千層餅「天下第一餅」很有名氣。溪口千層餅是奉化三大特產之一,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創始人王毛龍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製作至今。如今溪口街頭,千層餅店眾多,其中「王毛龍千層餅店」有王毛龍第四代傳人王令棋經營,質量上層,生意興隆。
說起這餅,不能不提富有創新精神的王毛龍。這個溪口農民很會動腦筋,他摸索著改進了餅的加工方法,用黃泥製成專用烤爐,還增加了甜鹹好幾種味道,做出的千層餅口味獨特,後來成了溪口名特產。
年糕
寧波傳統糧食副食品,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
寧波年糕以優質晚糯米為主要原料,潔白如玉、柔軟滑糯,久煮不糊,進口不粘。寧波慈城鎮、餘姚三七市鎮現為寧波主要年糕生產基地,「塔牌」年糕還遠銷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和港澳地區。
酒釀圓子
酒釀圓子:用優質白糯米為原料,經過水浸水磨後加工成糯米粉,將水磨糯米粉搓成小圓子待用。以上等白糯米蒸熟後,按一定比例摻和進酵母,幾天後即成香味四溢、甜糯適口的酒 釀。把水燒開放入小圓子,待其浮到水面,再加入酒釀、白糖和蛋漿,攪勻勾芡,盛入碗後 撒糖桂花即成。
茶葉
寧波茶葉
寧波有天台山、四明山脈綿延境內,近海傍湖,雨水充沛,高山上常年雲霧繚繞,故茶葉品質優良。有「望府銀毫」、「寧海第一尖」、「望海茶」、「瀑布仙茗」等優良品牌。而以寧海產的「望府銀毫」為上品,為國家級名牌。寧泉牌望府銀毫於1998年獲得本市第一隻國家級有機茶證書,1999年又取得國際有機茶證書。寧海的「望海茶」清淡、甜香、形色美,名揚國際茶博會。寧波茶葉以穀雨前採制的最好,清香甘醇,味道濃。
望海茶葉
寧海的「望海茶」清淡、甜香、形色美,名揚國際茶博會。寧波茶葉以穀雨前採制的最好,清香甘醇,味道濃。
餘姚瀑布仙茗
「瀑布仙茗」是中國第一個有正式品牌名號的古名茶。這並非空穴來風,她的前世今生有著五彩光環。
「瀑布仙茗」由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演繹而來。六千年前餘姚已有茶的元素,「瀑布仙茗」自它誕生那天起,就沐浴在河姆渡原始文明的氛圍中。
茶聖陸羽著作的《茶經》是中國茶文化形成的標誌。這部七千餘字的經典著作中不僅多處寫了餘姚茶事,而且還在《茶經·八之出》中寫了唯一有名號的茶葉——「餘姚縣生瀑布泉嶺曰『仙茗』」。中國的茶區縱橫數千裡,遍及全國900多個縣(市),《茶經》獨有名號的茶為「瀑布仙茗」,這實在是餘姚之榮幸。
餘姚四明山上產茶始於漢魏六朝,盛於唐宋時代。「瀑布仙茗」出產年代之早,品牌之先,品質之優,名號之古,堪稱中國第一古名茶。
當今餘姚「瀑布仙茗」在傳承中創新。2009年,該茶產量達655噸,在多次評茶中屢獲金獎,為浙江省和寧波市名牌產品,並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誌等稱號。
茶學泰鬥莊晚芳教授曾題詩:「瀑布仙茗古著名,泉流勝跡萬家迎,四明傳記憶舊荈,味美香清寄友情。」
農家特色
羊尾筍乾
竹子是寧波的特產,奉化一農民培育了一株大毛竹,胸徑達59.3釐米,可稱竹王。寧波的竹製工藝品名揚海內外,而竹筍又讓寧波人飽享口福。冬筍膾炙人口,春季來臨,雨後春筍,爭相出土,春筍就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吃不完就曬乾。有一種竹筍煮熟後曬乾,其形如羊尾,稱「羊尾筍乾」,又脆又嫩,鮮美無比。將雪菜與竹筍共同製成乾菜筍,使筍的味道更好。筍乾清香撲鼻,煮湯或燒肉吃都可以。
羊尾筍乾為本縣的傳統名產,生產歷史在百年以上,早被列為浙江省「名特優」產品。
邱隘鹹齏(ji)
邱隘鹹菜用雪裡蕻菜醃製。雪裡蕻菜冬種春收,醃製依據放鹽多少來錯開上市季節。邱隘鹹菜色澤黃亮,有香、嫩、鮮、微酸特點,能生津開胃,可炒、煮、烤、燉、蒸、生拌、配菜餚、做湯料、做餡子。做配料可解魚腥,除油膩,"鹹菜黃魚"為寧波名菜,俗話"三天不吃鹹菜湯,兩腿感到酸汪汪"。邱隘鹹菜已有近百年歷史,近年,邱隘真空包裝食品廠改進鹹菜生產衛生設備與保鮮貯存,使其暢銷國內外。
餘姚榨菜
餘姚榨菜,浙江省餘姚市特產。餘姚市是我國著名的榨菜生產加工基地,是全國最大的榨菜生產加工基地,是農業部命名的「全國榨菜之鄉」。榨菜是餘姚市農業十大主導產業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產業,全市截止2009年有榨菜基地面積12萬畝,年產鮮榨菜頭10億斤以上,加工產值12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達到60%,並出口10餘個國家和地區。
奉化芋艿頭
奉化芋艿頭是奉化也是寧波市的傳統名特優無公害農產品,芋頭近球型,外表棕黃,頂端粉紅色,單個重1公斤以上,大的可達2.5公斤左右。其品質特性主要表現為個大皮薄、肉粉無筋、糯滑可口。芋艿頭具有多種吃法,且各具風味,可烘蒸、生烤、熱炒、白切、澆湯、煮凍。若烘蒸,其香撲鼻,粉似魁慄;若煮湯燒羹,又滑似銀耳,糯如湯圓。奉化芋艿頭不但食味佳,而且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無公害保健食品。 1996年,奉化市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學會和《中國特產報》聯合命名為「中國芋艿頭之鄉」。
餘姚茭白
餘河姆渡茭白歷經多年選育,具有出苗早、孕茭早、個體大、肉質嫩、品質優、產量高的特點。姚種植茭白歷史悠久,據河姆渡遺址考證早在七千年前己有野生茭白生長,在姚東低洼地區歷來有種植茭白的習慣。1998年被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 「河姆渡雙季茭白」,並獲省農博會銀質獎,註冊為「古址」牌商標。
慈谿白蠶豆
慈谿所產大白蠶豆,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蠶豆良種。大白蠶豆粒大質優,光滑結實,含有豐富的蠶白質和脂肪。大白蠶豆俗稱大豆、羅漢豆、慈谿人多稱其為「倭豆」。據說,當年戚繼光率兵在慈谿沿海抗擊倭寇,戚家軍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將士門每殺一倭寇,便摘一顆蠶豆代之,用線串了掛在胸前, 到時以豆數多寡記功論賞,這樣,「倭豆」之名逐漸叫開了。
象山白鵝
象山白鵝以其早期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經濟性狀優而聞名,當地群眾稱之「邊吃邊拉,六十日好賣」。在放牧為主的飼養條件下,肉鵝70日平均體重3.9千克,在補飼的情況下可達到4.1千克。象山白鵝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鵝肉脂肪含量低,且分布均勻,胺基酸種類齊全,特別是賴氨酸的含量高於豬、雞肉的一倍。以食綠色青草為主的象山白鵝,其肉中農藥、抗生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殘留量極低,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綠色食品。
餘姚三黃雞
餘姚優質三黃雞因其飼養期長、羽色漂亮、肉質鮮美,深受餘姚附近消費者的喜愛,隨之也迅速發展起來。
手工藝品
寧波金銀繡
寧波刺繡工藝的歷史,可追溯到唐宋,在寧波曾有「家家織席,戶戶刺繡」的傳統習慣。與蘇繡、湘繡、蜀繡競相爭輝,各具特色,現在寧波金銀繡工藝品,品種繁多,暢銷國內外市場。
草編製品
寧波的草編工藝品享有盛名。1925年法商永興洋行獲悉浙東女子心靈手巧,善編草帽,遂從菲律賓購來金絲草,發給寧波西郊和慈谿長河一帶婦女編織。果然,編出的金絲草帽,輕若雲,亮似雪,極合國際市場需要。於是本國商人和外商競相經銷,大量出口。解放後,在「革編之鄉」慈谿長河鄉建立草帽加工廠,1954年改名為慈谿金絲草帽廠,大部分採取組織家庭副業搞外加,附近約7萬餘人常年從事草帽編織。鄞縣和寧波市近郊也有不少婦女以編織金絲草帽作為家庭副業。寧波的草編資源豐富,有席草、麥杆、鹹草、蒲草、龍鬚草、玉米殼等多種。當地人民歷來就有傳統的編織技藝,除草帽外,還編織草籃、提袋、草扇、草拖鞋、草茶墊等,以及各種花紋圖案。
寧波繡衣
寧波歷史上曾是有名的「刺繡之鄉」。據《浙江通志》記載,明朝勤縣繡花工金星月,為繡制500羅漢神帳,數年不下樓。鴉片戰爭後,寧波闢力通商口岸,外國傳教土步履寧波,又傳入了國外的繡花針法和樣品,當地人把它稱為「外國繃」。繡工們把當地民間刺繡的傳統技法和「外國繃」繡法巧妙地結合起來,用作服裝裝飾,使寧波繡衣別開生面,絢麗多彩,美不勝收。
寧波繡衣款式新穎,紋樣優美,裁剪得體,做工精細,涼爽挺括,為中國優質繡衣之一,曾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銀杯獎。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絕妙手工藝品」,暢銷於我國港澳地區和美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餘姚微雕
微雕藝術品,就是在半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各種人物、動物,在放大鏡下能清晰看到栩栩如生的造型。精妙絕倫的雕刻,被人們稱之為「神工鬼斧,絕世之技。」
早在數千年前,我國已有微雕藝術品傳世。餘姚微雕傳人李期慈,自幼愛好書畫,學習微雕,刻苦鑽研和練習雕刻,並自己製作刻刀。他製作的刻刀比繡花針還要細。雕刻時大都要安排在深夜萬籟俱寂時,依靠心靈神感,做到心到、手到、意到,容大千世界於芥粒之中。他雕刻時,聚精會神,精神高度專注,不許一念之差,雕刻一件作品,往往要花上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李期慈雕刻的微雕工藝品,俱是驚世之作。他在一粒米的四分之一大小的象牙片上,刻了一尊六面可看的阿彌陀佛座像,據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小的一座佛像。他在一粒米大小象牙片正反兩面,雕刻出美國自1789年以來39位總統的頭像。這件藝術品於1987年5月被送到美國洛杉磯展出。在展出的十天時間裡,每天有幾千名觀眾排著長隊等候觀賞,由於人實在太擁擠,不得不臨時規定每位觀眾僅能觀賞10秒鐘。1988年1月,他又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片的一面,雕出美國39位總統頭像,比原先縮小了一半。被送到美國亞特蘭大展覽。他還在口徑只有3毫米小玻璃瓶內作油畫,畫成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用20倍的放大鏡觀看,畫像五官清晰,色彩絢麗,神態栩栩如生。
餘姚微雕工藝品,已在美國、日本等地引起轟動。其中一些象牙微雕,鼻煙壺、玻璃瓶內畫,成為美國、日本一些博物館、收藏家的珍藏品。
朱金木雕
寧波的朱金木雕,又名漆金木雕,是寧波傳統的工藝品之一。
它採用樟木,椴木、銀杏等優質木材做原料,有浮雕、透雕、圓雕等形式,運用了貼金飾彩,結合沙龍、碾金、碾銀、瀝粉、描金、開金、撒雲母、撒羅鈿、鋪綠、鋪藍、等多種工藝手段,並塗以中國大漆,而成為朱金木雕。寧波朱金木雕,內容多是喜慶吉事,民間傳說,形成寧波自己獨特的地方風格。
它的畫面以"熱鬧"為主,取決於戲劇場面,所以又稱京班體,刀法渾厚,金彩相間,絢爛富麗,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朱金木雕這朵工藝之花,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得更加絢麗。
在許多重要建築上廣泛雕飾,和朱金木雕製成的屏風、箱櫃、古代人物、佛像、獅子、燈彩等,還遠銷歐、美、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
特色菜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幾道寧波的特色菜及做法
雪菜大黃魚
雪菜大黃魚,又稱大湯黃魚,是富有寧波地方特色的名菜。雪菜大黃魚,選料和製作都十分講究。
選取新鮮大黃魚,洗淨後在背部兩面肉厚處用刀略劃幾個口子,用本地種植的雪裡蕻醃製的鹹菜切成末,冬筍切成薄片,備用。
然後,將大黃魚用油煎至兩面稍黃,烹入黃酒,加蓋燜片刻後,加水、加姜、放入雪菜,筍片以及食鹽、味精,用猛火燒沸後,再用小火燒數分鐘,待湯汁呈乳白色時,撒些蔥末,即可裝碗,把湯汁倒入碗內即可。
大黃魚肉嫩味鮮少骨,自古有"瑣碎金鱗軟玉膏"之譽。雪裡蕻鹹菜,質地脆嫩,鮮美可口,有一種特殊的鮮香味。以這兩種為主料燒制的雪菜大黃魚,具有魚肉嫩,菜香濃,清口鮮潔,營養豐富的特點,倍受食客青睞。
流黃青蟹
還有產在海裡的一種叫「青蟹」,又稱「(左蟲右尋)」,是我國珍貴海產品之一。青蟹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兼有滋補強身之功效。尤其是雌蟹,被我國南方人視作「膏蟹」,有「海上人參」之稱。青蟹盛產於溫暖的淺海中,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帶尤多。寧波狀元樓的「流黃青蟹」,是具有代表性的寧波名菜。蟹鮮,肉肥,外形美觀,被食客譽為席上一絕。
【原料】
青蟹(或白蟹)1000克,雞蛋3個,蔥段薑片各少許,麵粉50克,生油100克,黃酒25克,精鹽10克,味精2克,水澱粉20克。
【製法】
(一)將蟹洗淨,除去爪尖和臍蓋,剝開蟹殼,挖掉胃囊和兩邊的水蓑衣,清洗 瀝乾,斬切成塊,大螯用刀背拍松,撒上麵粉待用。
(二) 將鍋在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鍋裡放生油50克燒熱,再下蔥段、薑片煸出香味後,推入蟹塊,煸至蟹殼變色,即加黃酒、白湯(250克)、食鹽、味精,燒3分鐘後,用水澱粉勾芡,同時將打散的雞蛋液慢慢地淋入,邊淋邊用鐵勺在鍋裡攪拌,使蛋液均勻地分布在蟹塊上和滷汁裡,加入熟生油出鍋裝盆。
黃魚海參
黃魚海參,是富有寧波地方特色的十大名菜之一。
黃魚海參,以寧波特產黃魚以及海參為主要原料。製作時,需選取大條新鮮黃魚,洗淨上蒸,蒸熟後,剔去魚骨,備用。選取經過發泡清洗煮成軟透的海參,加上各色佐料,與黃魚同煮。這道菜,具有魚肉嫩滑,海參綿糯,色彩淡雅,味美鮮香的特點,且老幼皆宜,佐酒下飯俱佳。此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鈣、鐵等多種成分,且海參具有補腎壯陽,益氣補陰,通腸潤燥之功效,是一道營養豐富的名菜。
新風搶蟹
新風搶蟹又叫紅膏搶蟹,是用冬季和初春捕獲的新鮮梭子蟹,挑選肥壯膏滿雌蟹加工而成,是聞名海內外的寧波特產。
新風搶蟹的加工,是將挑選洗淨的梭子蟹,口朝上整齊地排列在木桶或瓷缸內,撒上一層食鹽,再鋪上一層蟹,至木桶或缸將滿時,倒入調製好的飽和食鹽水,鹽水要稍高於蟹平面,覆以竹片,壓上石塊,醃五天左右即可食用,故名新風搶蟹,尤以活蟹醃製,味最鮮美。鹽的比例,按季節而定,鹽放得太少,容易變質,鹽放得太多,則過鹹,鮮味就差,醃製時間太久,則蟹肉發黑,鮮味大減,甚至不能食用。
蝦肉燒賣
主料:
麵粉500克,蒸熟糯米飯250克,夾心豬肉250克,蝦仁150克。
輔料:
青蔥5克,生粉5克,鮮湯50克,黃酒、精鹽、醬油、白糖、熟豬油、味精各適量。
製法:
①麵粉中分3次加入沸水200克,揉勻揉透後,搓成細長圓條,分成40份,待涼撒上乾麵粉防止粘連。每份搓圓撳扁,並用擀麵擀杖擀成圓形燒賣皮,中心略厚,四周稍薄呈荷葉邊形,皮子直徑約7釐米。
②豬肉切成小丁,加少許黃酒、醬油漬片刻,拌上生粉待用。熟豬油50克入炒鍋燒至六成熱,爆香蔥未,下肉丁炒至泛色,加上精鹽、白糖、味精調味,倒入熟糯米飯炒勻,淋上50克鮮湯,調味後炒至略幹,盛起作餡。
③燒賣皮平攤在手掌,放上餡,順手捏緊使之直起,並在齊口處咯用力捏緊,若有餡心擠出,可撳按入內,口子略為張開,上放一二隻蝦仁,即成燒賣生坯。
④生坯順序排放於蒸籠內,中間不需留較大空距,上屜後用旺火蒸約10分鐘,見餃皮呈玉白色半透明狀即成。
特點皮薄餡鮮,肥糯軟口。
苔菜拖黃魚
苔菜拖黃魚,是富有寧波地方特色的十大名菜之一。
製作此菜,需選取新鮮黃魚洗淨,斬頭、去尾剔骨,取肉待用;用精製麵粉和本地產的苔菜粉作料,調成糊狀,將魚肉掛糊,炸成金黃色楷杷狀即可上盤。
黃魚和苔菜都是本地特產,風味獨特。此菜具有軟糯鮮嫩,且有苔菜的清香味,食時蘸醋更佳。
寧波冰糖甲魚
寧波傳統名菜。主要作料為甲魚、冰糖末等。
先將甲魚宰殺後,用開水浸泡一下,剝去表皮,挖出內臟,斬去嘴尖、腳爪尖、背殼、尖骨,斬成6塊,入沸水鍋汆過,用清水衝洗乾淨;放在清水鍋內,加上紹酒、姜塊、蔥結,置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燜酥,揀去姜、蔥;取炒鍋,投入熟豬油、蒜瓣略煸炒,將甲魚塊連同原汁湯一起下鍋,加紹酒、冰糖、筍塊、醬油、米醋等調料,煮至滷汁收濃時,再用溼澱粉勾芡,淋入熟豬油,轉動炒鍋,使芡、油均勻裹住甲魚塊,燒至滷汁起泡即成。色澤明亮,香甜酸鹹,綿糯潤口,營養豐富。
怎麼樣,看完全文知道來寧波、回家鄉該買些什麼土特產了嘛?如果同學們有更好的寧波特產,也可以直接在微信裡分享給小碩喲~
讓更多的人能認識阿拉寧波的特產,吃到最正宗的寧波味(mi)道!
溫馨提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學習是我們永遠不能停下的腳步,要不你就只能被小夥們甩在身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之前的準備還不夠,不要怕!小碩來幫你準備:學歷+技能,讓你大步向前~
9月3日啦,2014年成考報名還有半個月就要截止了,趕緊提醒身邊還沒有報名的朋友,錯過又要等一年~
2014寧波成人高考報考攻略【簡潔版】,請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