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海報主打周冬雨,雖然能夠抓人眼球,不過衝著海報上的周冬雨進場的觀眾,估計在觀影過程中都會懵逼,因為周冬雨根本不是女主角,在影片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只能算是一個「客串明星」罷了,所有鏡頭都加起來也就是10分鐘左右,海報上那個不起眼的眼鏡小哥,才是本片唯一的主人公。
而對於導演張猛,大家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他最早的兩部作品《耳朵大有福》和《鋼的琴》,所以看到張猛導演的這部新作《陽臺上》,完全不是那兩部作品的故事片路數,而是圍繞著王鏘扮演的主人公張英雄的心理世界打轉,喜歡張猛的影迷恐怕會比較失望和懵逼了,估計不少人看完都不明白影片究竟講了什麼!
當然,《陽臺上》讓人看不懂的鍋,導演張猛肯定得背,從「故事流」到這種「心理流」轉變,所造成的導演在藝術創造上的種種「水土不服」,導致整部影片陷入瑣碎生活細節和曖昧不明的情感之中,從而讓觀眾無法靜下心來去理解和思考主人公張英雄的種種心理和行為,也就難以對影片產生足夠的喜歡之情了!
但不管怎樣,本片對於扮演主人公張英雄的新人王鏘來說,堪稱在影壇從零開始,邁出的巨大一步了,有張猛這樣的知名導演、有周冬雨這樣的當紅女星為他「保駕護航」,整部影片都圍繞他來運轉,這種待遇對於一個「純新人」來說,也算是重點介紹、隆重登場了!而且,觀眾想要看懂這部影片,那就必須要讀懂他扮演的張英雄這個角色。
影片講述王鏘扮演的主人公張英雄,在家庭遭遇拆遷、父親因此而死的變故之後,開始盯上拆遷負責人陸志強及其弱智女兒陸珊珊,意欲報仇,同時又跟同在一家餐館打工的東北同事沈重,產生了友情中隱含基情的關係。在王鏘的演繹之下,這位眼鏡小哥的內向、單純、敏感、軟弱、瘋狂等情緒和性格的複雜多面性,都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感受到他在遭遇生活和情感變故之後那動蕩不安、最終又跟自我心靈達成和解的內心世界!
雖然《陽臺上》這部影片本身有不少含混不明之處,毒舌君還是試圖通過張英雄這個角色,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這部影片給大家基本講清楚。
首先,張英雄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在影片中是怎樣的?
他是一個性格相當內向,單純而敏感的人。影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他一個人在廢棄的遊輪上發呆,在網吧打遊戲似乎是他的日常,甚至整部影片中,他的話都很少,再加上他戴著眼鏡、呆呆木木的表情,標準「宅男」無疑了。
而且,張英雄的內向和單純是相輔相成的,他有一個平凡的小家,似乎都不用工作,每天過著打打遊戲、發發呆的日子,完全不用和家以外的世界接觸,性格自然就會極其單純,從他過生日許願時說的「國富民強、世界和平」,就說明他單純到沒有任何的野心和欲望,這種平淡的小日子對於他來說就意味著美好。
整部影片其實用許多小細節強調了張英雄這種像白紙一樣的不諳世事的單純,按照片中的年齡,張英雄也是20歲的人了吧,但簡直單純得像個小孩子,媽媽問他為什麼回來這麼晚,他就哭。看到陸家幸福的家庭生活,他就馬上要回家見母親一面。坐沈重的摩託車,就牢牢地抱住人家的腰。在餐館打工的時候,連把外賣蓋子扣緊這樣的小事,他做起來都手忙腳亂。
此外,他偷窺周冬雨的行為,也絲毫不含什麼淫邪的成分,而是充滿初戀般的單純與美好。
他還單純得極易受他人影響,沈重問他「你還敢殺人吶」?張英雄就回答「不是不可以」,後來還買了把刀。後來沈重以「練膽報仇」為藉口讓他幫忙偷東西,他就去,只是完事了才有所醒悟似地說了一句「可是我還是覺得偷錢跟我報仇沒關係」。
你也許記得,張英雄在跟沈重表達自己夢想的時候,說過「有房、有退休金、有老婆孩子,沒事像我爸一樣老酒咪咪」,但你也許沒注意到,這句話其實並非張英雄的原創,而是影片開頭那個拆遷負責人陸志強,對張英雄的老爸說過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張英雄也是借用他人的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罷了。
這些情節都不難看出,張英雄的種種行為,就像一張塗滿他人痕跡的白紙。
本來,張英雄可以像一張白紙一樣,單純而平凡地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但「拆遷」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不得不被動接受生活的改變,承受精神上的打擊。他的父親因為跟拆遷人員發生爭執,結果突發急病去世,她的母親只得籤了拆遷協議,帶著他暫住在舅舅家。從此,張英雄那個一家三口的美好「小世界」就徹底崩塌了。寄人籬下,他的精神世界再也無法以家庭為依託,於是只能去尋找新的情感寄託,以及宣洩精神焦慮的出口。
把拆遷負責人陸志強認定為「罪魁禍首」並對他展開跟蹤,是他第一個宣洩精神焦慮的方式。隨後,他發現了陸志強的弱智女兒陸珊珊,於是,偷窺並尾隨陸珊珊,又成為了他的某種精神寄託和行為模式。為了便於進行上述活動,他又選擇在陸志強家對面的餐飲店打工,認識了店員兼社會青年沈重。而沈重對他的主動接近與示好,以及那種社會人的大哥範兒,又讓張英雄將他當成了心理倚靠和情感傾訴的對象,整部影片中,張英雄跟沈重說的話最多,也只有跟沈重在一起的時候,張英雄才更像是一個正常人。
接著聊下一個話題,張英雄對片中幾個主要角色的心態和情感是怎樣的?他跟沈重之間有沒有基情?他對於陸志強和陸珊珊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和心態?
也許你在觀影的時候也注意到了,影片在張英雄對於沈重的情感關係設計上,還真是有點小異樣和小曖昧,讓人很難相信影片對此是無意的,應該是有意為之的!比如說沈重騎摩託帶著張英雄兜風,張英雄牢牢地抱住沈重就不說了,居然還有一個兩人的頭挨得很近的一個特寫鏡頭,毒舌君在觀影時,都聽到有些觀眾在此處都「哦哦」地叫起來了,曖昧的意味已經很明顯了吧!
如果這還不夠的話,那麼看下一個例子。在張英雄的夢境中,來到他和沈重一起聊過天喝過酒唱過歌的廢棄遊輪,請注意,在這個夢境裡,他只穿著一條內褲。當沈重出現的時候,張英雄跟他說話的時候突然變成了女聲:「許文強,叫我程程,叫我馮程程。」沈重在此前的聊天中曾經說過他想當許文強,張英雄在夢境中用女聲跟沈重說「叫我馮程程」,這種曖昧的暗示簡直不能再明顯了吧!
當然,影片也只是在兩人關係上有曖昧的基情暗示而已,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張英雄是gay,而應該當做上文提到過的,這是張英雄在原有的精神世界崩塌之後,對於目前生活中跟他關係最親近之人——沈重的一種強烈心理依賴關係的表達。
當然,這種對於沈重的親近和依賴,只是張英雄的一廂情願,沈重對他並未有同樣的親近感。沈重對於張英雄的情感,一半是「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哥們兒情義,這一點可以通過兩人一起在遊輪裡談心,同唱許冠傑名曲《浪子心聲》看出。一半則是利用,比如他讓張英雄跟他同住分擔租金,比如他讓張英雄跟他一起偷東西,都是鮮明體現。總之,他對於張英雄的情感,遠沒有張英雄對他那麼深的。所以,當影片結尾張英雄在他面前發飆,摔望遠鏡動手之時,他就毫不客氣地將張英雄暴打一頓,將張英雄徹底從「友情夢」或者「基情夢」中打醒。
至於張英雄對於陸志強和陸珊珊這對父女的情感嘛,不難看出,張英雄在對陸珊珊的長期偷窺中,也逐漸跟陸珊珊建立起了某種依戀之情,甚至可以說,陸珊珊就是他的初戀。如果說一開始他對陸珊珊的偷窺和尾隨,還有窺探陸志強家庭的目的的話,那麼後來就成為了他的一種純粹的情感寄託和依戀了!
舉幾個例子大家就不難明白這一點。比如說他尾隨陸珊珊到一家服裝店,陸珊珊在離開時,女店員說她腦子有病,張英雄就對著女店員吼了一句「你腦子才有病」。比如說他看到陸珊珊跟一個年輕男子在一起,於是就在這個男的跟女同事一起吃飯時,偷聽人家談話。影片結尾他主動去擁抱撫摸陸珊珊,就更是他心理上的依戀之情付諸行動的鮮明體現了。不過這次「親密接觸」,也算是徹底擊碎了他的「美夢」,陸珊珊對他的舉動毫無回應,她所關注的只是她手裡的那塊餅罷了。張英雄在「夢醒」之後對她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舉動,而是仿佛放下了心中執念一般,釋然離去。
同樣,張英雄對於陸志強的心態,也有一種從執念到釋然的過程。從他對沈重描述他爸去世原因時,很顯然他是歸咎於陸志強的,有強烈的報復心理的,甚至還去買了一把刀。但觀眾不能他的心理在遭受家庭變故打擊之後,出現陰暗、壓抑、扭曲和瘋狂因素,就認為他有發展成為「上海藥家鑫」的傾向,同時也應該看到,他本質上還是一個純良的大男孩,整部影片中他最「瘋狂」的舉動,也只不過是拿刀把路邊一輛計程車劃花罷了!他的「瘋狂」最多也是一種「有賊心沒賊膽」的表現,只敢在夢中拿刀狂捅仇人,然後自己還被嚇醒。
如果張英雄真要報仇的話,在他偷窺陸志強家庭那麼長時間裡,他肯定是有機會跟蹤陸志強並下手的,但張英雄所做的只是尾隨陸珊珊罷了,可見他對陸志強雖然心裡有恨意,但「殺心」並沒有那麼強烈,更不會付諸行動,這一點影片結尾的一段情節亦是鮮明體現。陸志強走在大街上,張英雄在後面跟著,陸志強還停下來整理自己的鞋,此時應該是張英雄下手的最好時機吧,但他並沒有任何行動。也許是他看到了一個小細節——陸志強脫下他的鞋,襪子上有個洞。聯繫前情,沈重在出租屋對張英雄評價屋裡其他人時,說過一句「你看平時人模狗樣的,回來一脫鞋,襪子全是破洞」。張英雄看到陸志強勞苦奔忙的憔悴模樣,再加上他襪子上的破洞,也許此時他也意識到,陸志強也並非什麼大惡人,也是一個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所以,觀眾在影片最後看到,放下了所有執念的張英雄,隨手把刀子扔到了路邊,說明他跟自己的內心已經達成了和解,不再被恩怨困擾。
最後來說說,導演張猛在這部影片中究竟想表達什麼?
簡單來說,你可以認為張猛就是在講王鏘扮演的張英雄,這個單純青年的獨具個性的故事,講他在面臨生活和情感的巨大變故,給他的心靈造成劇烈震蕩,他是如何逐漸衝破執念和心靈困境,跟自我達成和解,最終實現成長的故事。
往深一點說,你可以把本片看成大時代和社會變遷,對渺小個人心靈世界衝擊的一個縮影。人們往往只會看到時代進步的一面,而對破壞性的一面視而不見。影片中,張英雄不斷地回到老宅,在拆遷廢墟中徘徊,無不體現出他對當初那個幸福小家的眷戀之情。面對「拆遷」這個時代大潮,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家」不復存在,精神意義上的「家」更是被打得粉碎,影片中張英雄的種種扭曲和瘋狂的心態,不正是因為失去「家」這個精神依託之後產生的嗎?
《陽臺上》這部影片就是想提醒人們更多地去關注,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精神世界面臨的種種問題。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會發現,我們社會的許多問題,根源正是因為人們精神世界出了問題。(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