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的目的:一是獲得特定的社會勞動崗位,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從而獲得自己生活方式的來源,即維持生計;二是逐步適應社會,完成個體社會中的職業勞動。轉型過程有利於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也就是實現自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完成國家和社會賦予他們的歷史任務,是高校畢業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民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途徑。我國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主要是由國家和家庭提供的,不存在經濟上的擔憂,生活觀念相對淡漠。只有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才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但是一旦走出校園,對社會來說,我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擺在大學畢業生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養活自己。
由於家庭的經濟支持,大學生的生活問題很容易被忽視,畢業後遇到的現實生活困難被低估了。大學畢業生一般都懶惰,無所事事,覺得自己還年輕,未來還有很多機會。有些人會在親戚介紹下,去日本自費學習。到達日本後,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殘酷的現實迫使這些人盡其所能的去找工作,每天早起,感到黑暗,不敢鬆懈。
亦有來自其他地方的畢業生,由於客觀原因的限制,不能以正常途徑留在本地就業。所以有些選擇留在本地工作,這對畢業生不好。由於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城鄉差距。嚴格控制的戶籍制度將長期存在。許多社會保障措施仍然需要以戶籍為基礎。「黑戶口"的畢業生不能享受一些工人的權利,僱主只承擔較低的工作報酬,可能無法履行其他義務。
此外,這些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低薪和極不穩定的工作,面對相當大的生活困難,有時甚至得不到基本生活條件的保障。生存就是發展的基礎,如果連生存都不能保證,自我價值的實現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因此,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選擇"黑戶口"就更加應該謹慎。找工作並不意味著從現在起生計問題就會消失,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解僱、失業等威脅,所以畢業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不懈的努力,要有奉獻與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