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音樂治療 -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ライフ
大家好,從今天起,我們所有的原創音頻都會同步在酷炫腦在喜馬拉雅的專輯《酷炫腦的解憂雜貨鋪》中。一次一篇聽不過癮,想要一口氣聽完所有文章?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來關注我們的喜馬拉雅小站「酷炫腦科學」吧!
你有沒有過在做夢的時候意識到了自己正在做夢?這種打破夢和現實壁壘的「清醒夢」被科學家們視為寶藏,他們認為清醒夢對心理障礙有著不可忽視的治療作用。
你有沒有過在做夢時意識到了自己正在做夢?如果有,那你就是夢境研究者們「重金難求」的研究對象了。
科學家們認為清醒夢對心理障礙有著不可忽視的治療作用,但是想要打開寶藏庫,首先你要有鑰匙才行。清醒夢研究的終極難點就在於:要怎麼樣才能保證你的夢是清醒夢呢?
1. 清醒夢可以治癒心靈
在 2019 年 1 月下旬,五十多位研究夢境的科學家聚集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六樓,這差不多是全世界夢境研究人員一半的人數了。他們在這裡參加由剛成立一年半左右的麻省理工夢境實驗室(MIT Dream Lab)舉辦的第一屆「夢境工程」研討會(Dream Engineering workshop)。
研討會為期兩天,其中的一個主題就是清醒夢(Lucid Dream),它指的是人們在做夢時知道自己正在做夢的現象。蒙特婁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夢與夢魘實驗室負責人託爾·尼爾森說道:「清醒夢會令人興奮不已,它像毒品一樣效力無窮,你可以在夢裡飛翔,歌唱,享受性生活,比 VR 強多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清醒夢都被認為過於深奧玄妙,沒有引起重視,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人們才通過科學手段證實了清醒夢的存在。
當時,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史蒂芬·拉伯格(Stephen LaBerge)訓練被試用眼動作為信號來告知研究者他們正在做清醒夢。經過事前訓練,人們可以在 REM 睡眠階段(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有意識地控制眼動,這個方法成為判斷個體是否在做清醒夢的黃金準則。
典型睡眠周期 | Google
清醒夢可以讓人享受自由支配夢境的感覺,而神經科學家們則更關注清醒夢背後的大腦工作機制,以及它用於心理幹預治療的可能性。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Medicine)最近提出將清醒夢作為成人噩夢障礙的一種治療方法。睡眠科學家正對清醒夢的其他臨床應用進行研究,例如治療抑鬱症和增強個體運動能力。
班傑明·貝爾德(BenjaminBaird)是威斯康辛州麥迪遜睡眠與意識中心(Centerfor Sleep and Consciousness in Madison, Wisconsin)的睡眠研究員,他表示:「一直以來,清醒夢都不怎麼被認可。但現在不一樣了,人們發現它其實是有價值的」。
問題在於,研究清醒夢非常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做清醒夢的人很罕見。據估計,在所有人口中只有 1% 的人每周會做幾次清醒夢。難上加難的是找到腦袋上接滿電極後躺在睡眠實驗室的同時,恰好還能做清醒夢的人。「研究裡的樣本量通常都特別小」,貝爾德說,「許許多多的研究都存在這個問題」。
在他近期的一項研究中,貝爾德發現長期冥想的人群比一般人做清醒夢的頻率更高。(遺憾的是,在實驗中,為期八周的冥想課程並沒有提高被試做清醒夢的頻率。)
luciddreamsociety
2. 夢境實驗室:讓夢境研究更簡單一點
在 MIT 夢境實驗室的網站上有一條標語:「我們所期盼的夢,是可以支配夢的未來(our dream is a future where dreams are controllable)」,他們希望通過技術使夢境研究變得沒那麼困難。實驗室的工程師正致力於打造一批低成本、可家用設備的樣機,這些設備可以幫助人們對夢境進行監控。
這些工程技術正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有一個名叫 Essence 的可穿戴設備會根據大腦和心臟活動釋放氣味來影響夢境內容;還有一個開發中的音頻類產品叫做Nightorb ,它會在睡眠早期狀態利用聲音去「截查」你的所思所想。
此外,他們有一個名叫 Dormio 的原型機,Dormio 使用了一種長得像手套的設備追蹤和監測你的睡眠階段,當你入睡後,它會啟動一個社會型機器人(socialrobot),這個機器人會發出一些聲響來喚醒你(但不會完全讓你清醒)。MIT 的研究員們曾用過一些單詞來喚醒被試,讓他們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如「餐叉(fork)」或「兔子(rabbit)」,他們表示這些單詞會出現在被試報告的夢境中。
「現在,睡眠研究越來越得到重視了,而關於睡眠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夢」,夢境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亞當·霍洛維茨(Adam Horowitz)說道,「夢其實很豐富多彩,但卻嚴重地被我們忽視了」。
霍洛維茨希望實驗室所開發的技術在未來能幫助夢境研究更加方便地進行。目前的睡眠研究需要被試親自到實驗室去,時間成本和技術成本都很高。此次 MIT 舉辦研討會的目的之一,便是向夢境研究人員展示他們正在開發的設備,並提供樣機供研究人員測試。霍洛維茨說:「我們想告訴大家『嘿夥計們,這是我們正在開發的技術,我們認為它在未來會發揮很大的作用,有人想試一試嗎?』」。
儘管已經有像 MIT 夢境實驗室這樣的機構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但是依舊沒有一種可靠的工具或技術手段能保證人們進入清醒夢。荷蘭內梅亨大學醫學中心的認知神經科學助理教授馬丁·德萊斯勒(MartinDresler)說:「所有人都在尋找能誘發清醒夢的靈丹妙藥」。
Sleep Cycle
3. 可遇不可求的清醒夢
在 2014 年,有一組夢境研究人員似乎打破了夢境和現實之間的壁壘。
德國睡眠研究者烏爾蘇拉·沃斯( Ursula Voss )和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名譽教授艾倫·霍布森( J.Allan Hobson )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 NatureNeuroscience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他們用非常微弱的電流刺激被試的頭骨前側誘導出了清醒夢,成功率高達77%。「我們都沒辦法確定電流有沒有到達大腦內部」,沃斯說,「人的頭骨具有一定的厚度,相比之下這個刺激真的太微弱了」。
這個消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令許多夢境研究者振奮不已。沃斯在德國工作的精神病醫院(Vitos Waldkrankenhaus Köppern)在她的研究基礎上開展了臨床治療試驗,其中包括對患有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人群進行大腦刺激。
「當我第一次知道(沃斯和霍布森的研究)時,我的反應就是『哇,這太棒了』」,尼爾森說,「清醒夢是很多人感興趣的領域。如果你找到了誘導清醒夢的方法,那等同於你找到了一大片金礦」。
Wikihow/How to lucid dream
尼爾森和他的團隊來自蒙特婁的夢與夢魘實驗室,他們注意到有人在網絡上販賣家用清醒夢誘導設備,這些設備使用的低水平電刺激與沃斯和霍布森在研究裡用的是一樣的。尼爾森說:「他們引用了沃斯等人的論文作為證明」。
尼爾森團隊試圖重複這一研究結果,然而正如尼爾森在最近一場 MIT 研討會上所說的那樣,他們沒能如願。也就是說,在他們的測試中,電刺激組和對照組的被試所報告的進入清醒夢的次數沒有任何差別。「令我們失望的是,測試沒有複製出任何結果」。
那麼初始研究存在什麼問題呢?「一個小問題是(沃斯等人)用了錯誤的統計方法」,德國曼海姆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睡眠實驗室的研究負責人麥可·施耐德(MichaelSchredl)說,「主要問題在於很難對結果進行監測。沃斯在文章裡下結論說他們誘導出了清醒夢,而這部分是缺少數據支持的」。
鑑於目前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保證清醒夢的發生,MIT 所開發的技術中也未涉及到這一塊,現階段的實驗研究還得依靠舊方法來幫助被試進入清醒夢。這些方法包括讓被試一整天都詢問自己是否在做夢,以及在實驗室中趁被試自然醒之前喚醒他們,然後讓被試再次入睡。
有一些高科技的輔助手段可以使用,例如藉助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讓被試練習如何確定自己是不是在做夢。用於治療老年痴呆症的非處方藥加蘭他明(Galantamine)也可以發揮作用。
加蘭他明可以幫助調節快速眼動睡眠和提高大腦活躍度。一些科學家在研究中使用加蘭他明是為了測驗它能否幫助人們進入和記憶清醒夢。「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種效應的發生機制」,貝爾德說,「我自己試過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Wikihow/How to lucid dream
有部分專家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將各種幹預手段結合起來,他們堅信「做清醒夢」這項技能是可以通過教學習得的。美國西北大學的夢境研究者卡倫·康科麗(KarenKonkoly)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利哈伊大學的 TEDx 演講中說:「每個人都可以學會如何做清醒夢」。
康科麗建議,在醒著的時候試著寫日記記錄和回顧夢境,並留心自己做夢有沒有遵循一定的模式。她建議:「如果你在自以為清醒的時候發現了某種疑似自己在做夢的跡象,那麼你就可以做個測試」,比如說念幾個字詞,因為「在做夢時,人的思維非常飄忽不穩定,所以你念出來的詞彙永遠不可能保持不變」。
到這裡,關於清醒夢到底有沒有療愈價值的問題其實並沒有得到完整的解答,除非科學家們找到一種能穩定地引導被試進入清醒夢的方法。「現在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情就是還有很多事情是未知的」,貝爾德說,「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才行」。
[1]Morgenthaler, T. I., Auerbach, S., Casey,K. R., Kristo, D., Maganti, R., Ramar, K., … Kartje, R. (2018). Position Paperfor the Treatment of Nightmare Disorder in Adults: An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Medicine Position Paper.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 JCSM : official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14(6), 1041–1055.doi:10.5664/jcsm.7178[2]Essence:https://www.media.mit.edu/projects/essence/overview/[3]Dormio:https://www.media.mit.edu/projects/sleep-creativity/overview/[4]Baird, B., Riedner, B. A., Boly, M.,Davidson, R. J., & Tononi, G. (2019). Increased lucid dream frequency inlong-term meditators but not following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training. Psychology of Consciousnes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1),40-54.點這裡,讓朋友知道你熱愛腦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