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電視劇《西遊記》裡有一段經典畫面,兩個美猴王站到師傅唐僧的面前,由於兩人極為相似,讓朝夕相處的唐僧也看花了眼。經過輾轉周折,最後還是靠神通廣大的如來佛祖將兩個猴王區分開來。
神話故事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外形相似的事物比比皆是,農田雜草亦是如此。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kus)為錦葵科一年生難治惡性雜草,英文名velvetleaf。其生長速度快、競爭能力強,通常危害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種作物,顯著降低農作物產量。研究表明,苘麻可嚴重危害玉米生長,使玉米減產70%以上;大豆田中苘麻密度達到4~25株/m2時,可使大豆減產40%~50%;苘麻也是棉田中最具競爭力的雜草之一,其危害可導致籽棉產量下降50%左右。
玉米田苘麻危害
與之相似的還有一種雜草叫磨盤草(Abutilon indicum(L.) Sweet),和苘麻同屬錦葵科苘麻屬,常在我國廣東、廣西、貴州、福建、臺灣和雲南等省區發生。
生產實際中,如果不熟悉二者的區別,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認錯,給雜草的採集、鑑定、以及草害的精準防控帶來困難。如何區分苘麻和磨盤草呢?下面簡要介紹兩者在植株形態上的幾點區別:
葉片:
苘麻葉片邊緣具細圓鋸齒,先端長漸尖;磨盤草葉片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先端短尖或漸尖。
苘麻(左)與磨盤草(右)葉片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花梗與葉柄比例:
苘麻花梗較葉柄短,果實一般不超出葉片;磨盤草花梗為葉柄長的2倍或近等長,果實通常超出葉片。
苘麻(左)與磨盤草(右)的花梗與葉柄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蒴果分果爿芒長:
苘麻蒴果分果爿(pán)先端具長芒,芒長3毫米;磨盤草分果爿先端銳尖或具短芒。
苘麻(左)與磨盤草(右)的蒴果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近年來,苘麻在我國北方玉米、大豆和棉花田的發生日趨嚴重。苘麻具有繁殖係數高、種子壽命長和休眠強的特點。單株可產生種子700~17000粒,種子可在乾燥土壤中存活50年,但由於種子存在休眠特性,其萌發率通常只有5%左右。在苘麻發生嚴重的農田,土壤中能積蓄龐大的種子庫,難以完全根除。苘麻種子在田間的出苗持續期非常長,種子萌發不齊,給防控帶來極大困難。苘麻休眠是其種子被膜不透水及種子內存在內源抑制物質造成的綜合休眠,通過對苘麻種子的休眠與萌發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明確其種子休眠與萌發的遺傳調控路徑,有望為研發基於休眠與萌發調控的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奠定基礎。
能有效防治苘麻和磨盤草的除草劑並不太多。以玉米田為例,異噁唑草酮、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莠去津等在其2~3葉期使用,可實現有效防除;大豆、棉花田可有效選擇性防除苘麻和磨盤草的除草劑比較少,有待通過創製、篩選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