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寫詩詞或對聯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文化水平?

2020-12-25 騰訊網

平臺上有人提了個問題:經常會寫詩詞或對聯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文化水平?

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單純。

看上去是想解惑,實際上卻在字裡行間有比較嚴重的情緒表達。

這真的是想搞清楚寫詩的人文化水平嗎?我看是在譏諷寫詩的人文化水平不高。

因為這個問題的兩個要素之間沒有必然關係——寫不寫詩與文化水平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一個人、一群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寫不寫詩能夠反映出來的。寫詩、寫對聯充其量只能反映這個人的漢字使用水平。

漢字水平和文化水平完全是兩個概念。

不懂中文,不會寫對聯的老外,是不是都沒有文化?

這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將漢字搭建水平和文化水平畫上等號,讓人誤以為會寫詩就一定要有高文化水平,然後再通過現實中的落差來反諷這些人實際上沒文化的陷阱。

無意是蠢,有意是壞。

文化是個巨大的概念。

文化水平是個綜合實力,與某一門語言中的韻文只是互相成就的關係,而絕非必須關係。

某人詩寫得好,中文水平好,可能文化水平高。但是某人不會寫詩,不會講中文,絕對不代表文化水平低。

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門檻也一點都不高,會不會寫詩不足以作為文化水平甚至詩詞水平高低的判定依據。

詩詞寫得好,詩詞文化水平高,詩詞寫得不好,詩詞文化水平偏低——這和會不會沒有關係,只看好不好。

只有在合理定義的範圍之內,才能判斷水平高低。

詩詞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但是放到現代世界文化大海洋裡面,只是一個原始的、生僻的、沒有外人光顧的小島。

我們自己要看重,並讓它伴隨中國文化的壯大而增加影響,但是決不能拿這個小島來判斷世界文化水平的高度。

可以不見山海,勿當井底之蛙。

就目前的中國文化影響力而言,詩詞對聯絕非普遍的文化水平高低判斷標準。文化水平的高低評判當以知識的廣博、專精以及知識對個人三觀影響來判斷。

有文化的人是有知識、有素養且三觀正確宏大的人,光有知識還稱不上有文化,面對知識的海洋,會寫詩這點末技算什麼呢?

即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詩詞對聯的門檻也並不高。

詩詞只是言志抒情的韻文,格律稍微把門檻提高了一點,就變成了眾人口中的「鐐銬」。

說粗鄙一些,詩詞入門就是古人的「口嗨」,就是順口溜,打油詩。

為什麼古時候那麼多小孩是詩歌神童?因為詩詞格式(押韻、對仗)就是蒙學,小孩子的玩意。

昨天在那篇奉勸大家不要自稱「詩人」的文章裡,對詩詞在現代國人中的文化門檻稍微做了個總結。

如今詩歌的門檻無比低,低到小學三年級。

古詩詞的門檻高一點,大概也就是到初中。

詩詞是表達心聲的韻文,它在某個時刻,以某個形態擊中了讀者的心,讓讀者產生共情,那就是好詩。

那麼是不是好詩的水平就高呢?從讀者角度來說,確實如此。

但是從詩人角度來說,詩是自身情感的文字抒發,情感是心裡生成的,水平是表達技巧所體現的。

我希望通過我的高水平詩歌技巧用我的心聲打動你,但情感經常會因為個體的不同失之毫釐,差之千裡。

詩人將技巧當作水平,而讀者卻更看重情感是否到位。詩作的、詩人的水平因為出發點的不同,結論也就會有偏差。

經常有朋友發送詩作過來希望修改,那麼從他的角度和我的角度,這首詩的水平會在一條線上嗎?很難。

所謂敝帚自珍,我寫的東西再爛,我看著也覺得不錯。所以詩詞作品到底如何,自己是說了不算的。

詩詞作品的好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看它的傳播廣度和時間而定——就是別人說好才算。

能夠穿越時空而存在的作品,經受住不同人心情檢驗核對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我們稱之為經典。

那些見光死的詩詞,情感再有自適性,文字再有玄妙性,情節再有機巧性,沒有讀者喜歡,就沒有生命力。就算不是垃圾,大概率也會被當作垃圾蒙塵,最終成為歷史的灰燼。

寫詩詞對聯的起點是對漢字、文言文的音韻感興趣,對於中國人來說起點基本為零——能說中國話,就能編順口溜,從最低要求來說,順口溜就是「詩」。

要逐漸懂得一些詩的規則,初中文言文水平足矣——畢竟我們寫詩,文字只是載體,關鍵是言志抒情。再高級一點,學會平仄格律,進入近體詩的門洞,這也不代表文化水平有多高。

中國人要學會平仄格律,稍微用心的話,也就是半個月的事情。咱們勉強算個高中水平吧。

咱們再把結論抬高一點,寫詩的人在詩詞知識上的水平,連大學層次都不需要達到。

知識是知識,靈感是靈感。

換句話說,格式是格式,意境是意境。

格式一學就會,意境你可能永遠摸不到邊。

寫詩其實是這兩樣東西區分融合特別明顯的一種文體。

因為格式易學,門檻易入,所以詩的重點,是靈感,是靈性。

而這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詩詞知識水平帶來的只是靈感的捕捉,情感的表達這兩方面的增益。當然這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若沒有情感靈性激發靈感,光學會技巧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很多人連格式都不學,卻妄談意境。

就好像口嗨兩句嫦娥加油,就真的變成了嫦娥五號。

寫詩詞對聯,文化水平只需要國內初高中足矣。

但是你沒有靈感,就是博士後又有什麼用?斯坦福終身教授不見得能寫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那什麼歌,能用正常詩歌創作者的眼光來看麼?

寫好詩詞對聯,那可就沒有止境了。

詩詞是門形而上的感性學問,文化水平高低會決定創作者的風格,但是決定不了內核,更加無法決定讀者是否喜歡。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裡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這三個方面很不錯
    《紅樓夢》是一本白話小說,但是很多初讀的人都會認為它是文言文,是不好讀懂的小說,可是真實情況並不是如此。書中有很多的詩詞不假,可是它們並非不能理解,相反地為了讓大家都能夠讀懂,其中的詩詞都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現,正因為這樣書中的詩詞有了不同的意義。那麼在《紅樓夢》中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呢?
  • 最尬的對聯,喜事喪事一起發生,才子巧寫對聯化解窘境
    對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歷史長河裡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是古代歷史名人在詩詞歌賦中專研出來的瑰寶,讓世人皆可知。 標準的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相諧,又可以說是一首好詩好詞,凝結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因為對聯雅俗共賞,深受中國古人的喜愛,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和寄託。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寫對聯可以不管平仄嗎?到底對聯該怎麼寫
    什麼是對聯對聯,又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等。對聯起源於桃符。真正叫「聯」,是來自於駢文與律詩。因為我們的漢字,具有單音節、方塊字的特點。形聲具備,組合方便,解析度佳,具有鮮明的音律節奏,語句和文章表達容易產生對稱之美。這是世界上其他字體,都不具備的。
  • 廣東對聯文化研究院化州對聯教育學院、廣東楹聯書畫院化州創作...
    新 聞 提 要7月26日上午,廣東對聯文化研究院化州對聯教育學院、廣東楹聯書畫院化州創作基地授牌儀式在市政協會議室舉行,這標誌著我市楹聯書畫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儀式上,鄒繼海代表廣東楹聯學會向我市詩詞楹聯學會進行授牌,標誌著廣東對聯文化研究院化州對聯教育學院、廣東楹聯書畫院化州創作基地正式成立,我市楹聯書畫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據介紹,一直以來,我市楹聯書畫文化氛圍十分濃厚,對聯進鄉村、進社會、進校園活動時常舉行。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詩詞非常講究,對仗、韻律、字數、句式以及平仄都是嚴格規定好的,人們多愛詩詞,主要是因為詩人能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出真摯、且豐富的情感,使人們感受到詩詞之美,體會到詩詞之趣,心靈也能得到滋養。
  • 「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
    對聯的用數,在通常情況下,與普通文章的用數,沒有什麼不同。但普通文章的用數,比較自由。而對聯的用數,卻要受到限制。上聯幾個數字,下聯就必須幾個數字。上聯的數字在哪個位置,下聯的數字也只能在哪個位置。否則就不能成對。這樣一來,對聯的用數,就不能不作一些特殊的處理了。
  • 過年寫對聯、封運的那些事
    年前文化色彩比較濃的是寫對聯,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要是有人家沒有貼對聯,那很可能是家裡有人去世了,三年不貼對聯。南方有的地方家裡有老人去世了,用白紙寫對聯,感恩先人,表達思念之情。對聯的內容與時代的色彩密切相關,文革前大都是傳統的老對聯,忠君祈福保平安的內容較多;文革中的對聯突出政治,有的直接用主席詩詞,鬥爭色彩比較濃重;改革開放後,對聯內容與盼富致富有關,有些赤裸裸向錢看的味道。全面比較一下,我還是喜歡傳統的老對聯內容祥和,對仗工整,經久不衰。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先奉上前面十講連結,有新踩進來的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從頭看起,前面是免費的,一步一步跟上節奏,真正完成近體格律詩的學習創作之旅。
  • 河南中州文化發展中心楹聯詩詞研究院成立
    近日,河南中州文化發展中心楹聯詩詞研究院成立暨首屆「丹聖源」金秋石榴徵聯賽頒獎大會在淅川縣召開。南陽市楹聯學會會長趙建海,縣政府黨組副書記辛澤濤出席會議。會上,辛澤濤對淅川楹聯詩詞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希望,會員們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文化強省的指示和建設水清民富縣強大美淅川的中心,做好文化宣傳,要緊密結合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保水質護水源,生態建設寫好對聯,利用楹聯詩詞文學藝術形式,為文化淅川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做好楹聯知識培訓工作,壯大楹聯隊伍,要加大培訓力度,做好知識輔導,為學員們奠定紮實的楹聯基礎,為寫出楹聯精品做出積極的努力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而對聯,則需要替,對,還要關聯。 對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聯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現而對偶句,則是對聯的初期模式的萌芽,可以說,對仗是律詩的表現形式的一個提升,律詩中間那兩個對仗句,是詩的凝鍊所在,是詩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不能想像,一首律詩中間缺少那兩句對仗之後的詩體會是多麼的難以有凝聚力。
  • 期末到了,評語怎麼寫 王老師的「對聯評語」火了
    有個性的王楊軍老師進入學期末,老師們都有個「大任務」——寫期末評語。這幾天,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的王楊軍老師也在給學生寫評語。王老師的評語有點特別,因為評語竟然都是對聯!因為對聯寫得走心,王老師的語文課視頻,在抖音上也火了。
  • 不出名卻文採飛揚的3副對聯,水平很高,讓人打心眼裡佩服
    能不能點個關注?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 歷史上最尷尬的一副對聯,紅白喜事同時發生,大才子機智化解
    中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我國藝術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代文人墨客把對聯文化融入到詩詞當中,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一副好的對聯,相當於是一首濃縮的好詩,也是智慧的結晶,由於對聯有著和詩詞相同的平仄押韻、字數相等、意境高遠等特點,從古至今一直被人追崇和把玩。
  • 新郎結婚當日父親突然去世,對聯怎麼寫?這幅對聯讓人連連稱絕
    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對聯,體現了我國漢語的獨特魅力,在我國的歷史中,也湧現了許多的名人文士,他們也都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對,古代的文人士子,風流赴會,對對聯是情有獨鍾,獨特的語言方式,內藏多層含義,每每朋友們聚在一起時,總要對上幾個對子,一來搞搞氣氛,二來互相學習,而且,對對子也是對一個人文化功底的考驗
  • 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寫了首藏頭詩,網友:這水平比導師康震強多了
    詩詞大會辦了5季,產生了5位冠軍,其中雷海為能奪冠是很多人沒想到的。一個學歷不高的外賣小哥,喜歡詩歌也就罷了,卻能在詩詞大會第三季中打敗北大才子彭敏,奪下冠軍,這是為何?很多人想不通。其實大家只要夠了解雷海為,就能明白他為何能脫穎而出。
  • 寫對聯與貼對聯有何講究?
    新時代對聯書寫和粘貼的主流格式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最早叫做桃符,後稱楹聯、對子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不過,筆者以為,對聯作為華夏子孫的文化瑰寶,我們還是儘量地遵從一點規則為好,讓對聯這個寶貝更顯其璀璨光華,更好地展現其瑰寶的價值,更好地服務於明天的生活。
  • 還有人創作格律詩嗎?對聯深受大家歡迎,為何格律詩無法做到?
    筆者四個月前在某自媒體平臺開始發表原創詩詞和對聯,或許是筆者寫得太差,詩詞閱讀量很少過千的,可是對聯,即便不推薦都是有一千多的閱讀量。詩詞和對聯的受歡迎程度,對比懸殊,這是什麼原因呢?一、筆者寫得太差首先筆者必須檢討,筆者寫得太差,所以好不容易通過一些活動吸引的粉絲,也很少閱讀筆者的原創詩詞。二、創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斷層1、創作者只顧埋頭苦幹,沉溺於自己的個人世界中,對讀者的想法既不了解,也缺乏和讀者之間的互動;2、讀者看不懂創作者寫的是什麼。
  • 3個精彩絕倫的對聯,不是半桶水的搞笑對聯,值得細細品味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 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搞笑幽默的對聯。我承認,這些對聯確實蠻搞笑的。但是作為對聯來看,某些搞笑對聯就顯得只有半桶水,除了上下聯字數一樣,怎麼看也不像是對聯。
  • 【詩詞格律與寫作】對仗 對聯
    什麼叫聯? 在古今文學中,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各國都有,唯獨楹聯是中國特產,楹聯是漢字文化的集中體現。 語言文學家趙元任在《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一文中說:「論優美,大多數觀察和使用漢語的人都同意漢語是美的。有時人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漢語有了字的聲調,怎麼還能有富於表達力的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