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2020-12-22 梧桐樹邊羽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以上是問題和問題補充。

這幾天雜事多,沒心情賞析詩和寫詩詞方面文章,就寫了個「平仄重不重要的」的問題,一個是儘量保持不斷更,二是這類文章不傷神,容易寫。結果沒想到看得人挺多,評的人也超多。甚至有人留言說我「不配」,原本是打算視而不見的,但是以前說過,凡是關注的基本上都會回復,所以如果是關注了來罵就不回復,會顯得有些食言。

想了四分之一分鐘,既然這位老兄很激動,連「領域」都寫成了「領悟」,那自然不能語言對抗,所以只好認慫,希望能夠平息他的怒火。

不過說句實話,平仄對於賞讀者來說,確實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創作格律詩詞和對聯的人來說,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這種意義也就局限於形式,與創作內容無關。

所謂之形式和內容的衝突,其實完全不存在。

為什麼會衝突?你的古詩詞詞彙量不夠罷了。

那些嚷嚷著要砸碎鐐銬的人,顯然是不會了解戴著鐐銬舞蹈,在刀尖上遊刃有餘的快感的。

真正的文採高、思維高的人第一不在乎格律,第二並不會被格律限制。

為什麼大詩人古體詩寫得好,格律詩也寫得好,對聯還對得好,打油詩也出類拔萃?蘇東坡詩、詞、書法、散文哪個領域不是大家?

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境界和文學修養已經超出了一般人。

就好像我們平時聽水平高的人說話,怎麼講都有道理。而你卻要去糾結他話裡面的正反,是不是有些愚不可及?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但是在高手眼中,無論什麼形式,都可以服務於自身內容。

在你看來是鐐銬,在他看來是手鐲。

文字禁錮不了人,思想才會禁錮人。

那些號稱被文字格律給限制了的詩人,你讓他寫自由體,也未必有所成就。那些具有詩人意識的作者,只要學會格律,在規則之下同樣可以碾壓他人。

內容重於形式,但是你得有內容。意境高于格律,首先你得有意境。

以上這些話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當然可以用來回答今天這個問題。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這當然是對的。因為離開平仄格律,就沒有格律詩詞。格律詩詞的定義,就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詩歌。這是一個定義,改變定義意味著這種劃分就不再存在,格律詩詞這個類目也就不再存在。

就好像我們說男人,那你得有那玩意才能定義,否則的話就不是男人——這種粗俗的比喻應該比較好懂。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男人是不是絕對不能離開那玩兒意,是這樣嗎?

你說是不是這樣。

有人會抬槓,那性別模糊者呢?性別模糊只是精神領域的問題,就好像詩歌的內容風格問題,也就好像詞牌中婉約、豪放之爭,這與是否格律體沒有任何關係。生下來的時候,護士在你的出生證裡填上「男」、「女」只是以兩腿之間來直觀判斷,不會管你以後的性取向。

有那玩意的,我們定義為男人。

遵守平仄格律的詩歌,我們定義為格律詩詞。

所以這話當然是對的。

那麼對聯呢?

對聯的歷史、出處我們單獨寫文章討論過,實際上是出自格律詩的中二聯,然後慢慢演化出不同形式。也就是說對聯一出生就自帶了平仄對應的基因——這傢伙一生下來就是個男的,但是在演變過程中,出現的長聯和各種變化,其實原本也是需要遵守平仄的,但是因為太常用,很多朋友寫得對聯不遵守,也堂而皇之地掛在門上——男人隨著成長,發生了性別模糊。

我們能怎麼辦呢?

只要他自己喜歡,你不隨他。人的創作和每個人的自由意志有關,有些人寫一個字也自稱為詩,我們總不能因為這個原因打死他吧?只有愚昧的黑暗時代才會把性別認知模糊當作一種病來治理,我們現在早就不是這個時代了。他們就算是男體女心,或者女體男心,在現在這個時代都是寬容的、承認的。

所以對聯和格律詩在原則上都是必須遵守平仄格律的,不遵守其實就不是這個東西了。但是很多人偏偏要說自己不守平仄的東西是格律詩,我們又能怎麼辦呢?

年輕的時候還講一講,勸一勸,到最後不都是心灰意冷,隨他去了?

至於補充問題中的兩個問題:

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

其實這個不能算普通意義上的「無知」,因為詩詞平仄格律知識並非生活日常需要,不知道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於想要學習近體詩詞創作的朋友來說,這當然是缺乏基礎知識的表現,需要認真、謙遜的學習,而不是急於發表不合格的作品。

所以,無知與否,關鍵在於你是否真心想進入格律詩詞的門檻。

說到底,還是個定義問題,你將自己定義為格律詩人,卻不懂平仄,那就是無知。你不把自己定義為格律詩人,那就無所謂「無知」了——因為這不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識。

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平仄形成的格律只是區分近體詩的定義。只有格律詩詞過時,平仄就過時了。只要還有人想寫、想學格律詩詞,平仄就不會過時。

說來說去,還是受眾的問題。

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也沒問題,但是你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就不是格律詩,那和平仄格律還有什麼關係?

一個男人,成長為女人心理,為了滿足女人心理,直接把那玩意兒切了,這是不是劃分男女的標準過時了?

當然不是。你當然可以為了變成女人去勢,但你就在性別上不再屬於男人範疇,都不是男人了,還討論什麼男體女心的問題?

你可以為了意境不顧平仄格律,那你在形式上就已經不是格律詩詞,都不是格律詩詞了,還討論什麼「為了意境不顧平仄」?

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相關焦點

  • 對聯創作必須遵守格律平仄嗎
    出的人很開心,對的人也很開心,不管什麼平仄不平仄,也不管什麼意境不意境,只要有人敢出,肯定有人敢對,展現量與閱讀量都不會少,增粉也很快,可謂省事省心又省力,收益也可觀,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平臺上也有很多上佳的對聯,算是對對聯的很好詮釋,。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古典詩詞的合法性與優先性,就建構在平仄格律的基地之上,平仄格律是舊詩最根本的形式依託,也是傳統詩詞精髓和特徵的體現。取消平仄格律,就是在徹底殲滅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詩中平仄格律,在擅長之人手中,不僅不是包袱,還是優越性的證據。也就是說,中國古典詩詞必有格律,舍平仄格律必無詩詞。很多人呼籲「舊體詩現代化」,其實不少就是在瞎搞。
  • 「詩詞格律」第一講:所謂平仄boom shakalaka……
    shakalaka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平仄。其實不只是《Fantastic Baby》,很多韓國流行歌曲讓我們能夠記住和唱出來的都是它的節奏和有韻律的音節。比如一開始分享的這首《我最紅》,反覆重複的一句是是:neigachailaga.
  • 寫對聯可以不管平仄嗎?到底對聯該怎麼寫
    對聯不同於詩,寫詩如果不遵守平仄,只要你不說是格律詩就問題不大。因為詩有遵守格律的近體詩,也有不遵守格律的古風。但是對聯則不同,對聯必須遵守平仄、格律,如果不遵守,就可以說你寫的不是對聯。為什麼這麼說呢?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古體詩分別叫五古、七古(三、五、七字兼用者,亦稱七古)。
  • 【詩詞格律與寫作】對仗 對聯
    語言文學家趙元任在《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一文中說:「論優美,大多數觀察和使用漢語的人都同意漢語是美的。有時人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漢語有了字的聲調,怎麼還能有富於表達力的語調?回答是:字調加在語調的起伏上面,很像海浪上的微波,結果形成的模式是兩種音高運動的代數和。漢語的文字系統,即使把簡化字考慮在內,當然是很不簡單的,可是它在優美性尺度上的等級是很高的。」
  • 平仄——格律詩基本的音調規範
    由此想起了一件小事:3月22日晚,我在朋友圈裡發布了一首為當日傍晚在小區散步隨拍題寫的七絕:日暮聞鶯啼2020年3月22日 作一個喜愛文學特別是詩詞的好朋友看到後立即將第三句改為「忽聞枝頭鶯啼脆」,也就是說用「枝頭」替換了「樹上」。顯然,「枝頭」比「樹上」更有詩情畫意。但是,本七絕的格律規範決定了此處不能用「枝頭」替代「樹上」。
  • 寫詩乾貨:詩詞與對聯寫作中的格律問題,這樣掌握才簡單
    上一章我們講解了詩句、對聯方面的一些規律和重點要素,內容比較具有總結性,錯過課程的朋友可以重新點擊進去進行查看。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詳細談談對聯、格律詩句和詞在平仄規律方面的一些共性。合理消化利用,讓寫作變得更簡單,走起!對聯與格律詩句、詞在平仄方面是有共同特點的,找到它們的這些規律,我們寫作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不再對所謂的格式變換而苦惱。
  • 對對聯是平仄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如果你受不了,可以離職,但就不能再對別人我說我是這個單位的員工。寫格律詩,作對聯是一樣的遊戲規則。你是不是對平仄格律已經吃通吃透了呢?有了高於古人對平仄的理解?是不是能夠自行制定對聯規則,並且讓大家都承認?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正因為排律的不普及性,所以前面也就詳細講解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的平仄規則和創作文法。排律知識我們學習後,也可以進行創作,規則其實差不多,只是更難。因為更難,所以精品更少,如今創作的人也不多,這樣就進入一個不好的循環,直到最後我們提起格律詩甚至不提排律也問題不大。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刻在竹子、木頭或柱子上用於節日慶祝,發展到今天固定為紅紙黑墨書寫使用。寫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優美。是漢語言展示其獨特韻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字數相同,詞性也要相同,意境講究相互切合,可反襯也可同襯,平仄韻律一定要相對,以增加語句韻律美感。一般情況下,只要上句聯語的二、四、六字掌握好平仄交替就算合格,但上聯尾字必須仄音收句。掌握以上基本規則算入門,高深的技巧可以邊玩邊學。頭條對聯玩法頭條對聯最火的玩法是「出句求對」,有人掛出上聯,求高手對出下句。
  • 還有人創作格律詩嗎?對聯深受大家歡迎,為何格律詩無法做到?
    筆者四個月前在某自媒體平臺開始發表原創詩詞和對聯,或許是筆者寫得太差,詩詞閱讀量很少過千的,可是對聯,即便不推薦都是有一千多的閱讀量。詩詞和對聯的受歡迎程度,對比懸殊,這是什麼原因呢?一、筆者寫得太差首先筆者必須檢討,筆者寫得太差,所以好不容易通過一些活動吸引的粉絲,也很少閱讀筆者的原創詩詞。二、創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斷層1、創作者只顧埋頭苦幹,沉溺於自己的個人世界中,對讀者的想法既不了解,也缺乏和讀者之間的互動;2、讀者看不懂創作者寫的是什麼。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曉宇宙論文作品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平仄的本質內涵,是根據字音節的不同,形成的一種規律性的格律。什麼叫格?什麼叫律?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平水仄韻丨原創五言詩《再說格律》
    《再說格律》風輕金芽嫩,霾罩月深沉。平水走韻者,多是格律人。注釋 :1. 再說說關於平仄格律這個爭論了近千年,李白和杜甫轉世也難以解決的話題。李白的很多詩不符合格律,毛主席的詩詞寫的很好,也不完全符合格律,而且認真守格律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的作品。
  • 詩詞格律.第一章字的四聲和平仄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豐富的詩歌遺產,詩詞中的精華是一座巨大的營養庫。想要從這座營養庫中吸收養分,就必須學習一些關於詩的知識,才能傳承中華傳統古詩詞文化,為現在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我國的詩歌,在"五四"運動以前,一直流行的是舊體詩形式。「五四」運動以後產生了新詩。
  • 對聯的平仄
    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
  • 為什麼有些人不懂詩詞格律卻呼籲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不懂詩詞格律的人還說得振振有詞?還要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什麼心態?這是被害者心態。我有個朋友,喜歡打麻將。手氣好的時候那肯定是自己的水平高,手氣差的時候就一定有客觀原因,有次實在找不到原因了,因為座位後面的文件櫃是鐵的,和「貼錢」的「貼」同音,發了好一陣脾氣。
  •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簡單易懂,值得收藏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前面的章節,主要講了押韻與平仄,這是寫詩的基礎內容,非常簡單易學,沒有看到的同學,可以返回專欄查看。接下來的章節,我們講一些格律詩的提高篇內容,也非常簡單易學,學會了後面關于格律的這幾個章節,大家所寫的詩,就可以算作格律詩啦,雖然簡單,大家也要集中注意力喲。一、格律格律——近體詩(格律詩)的寫作規則。自南北朝時期逐漸產生,在初唐時期定型,成熟於中晚唐時期,格律對寫詩有著十分嚴謹的要求,對字句的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李清照《詞論》對詞的韻律提出了很嚴格的要求:「蓋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根據詞調不同,有平韻、仄韻、轉韻、疊韻等不同形式。各個詞調句式的長短、平仄也是有規定的。就如詩中的律詩,有著嚴格的要求,字數、平仄、對仗、起承轉合都按修辭、審美、音韻等原則規定。有「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