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第一章字的四聲和平仄

2021-01-18 鳴鳳在竹古詩文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豐富的詩歌遺產,詩詞中的精華是一座巨大的營養庫。想要從這座營養庫中吸收養分,就必須學習一些關於詩的知識,才能傳承中華傳統古詩詞文化,為現在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我國的詩歌,在"五四"運動以前,一直流行的是舊體詩形式。「五四」運動以後產生了新詩。舊體詩是一種比較難學的文學形式。寫舊體詩,需要一定的古漢語基礎,還要學習詩句的特殊修辭方法,還要懂得格律。什麼是格律呢?格,指韻文的體制、格式。例如篇幅是有限制的還是無限制的;句法是整齊的還是參差的;字聲是規定的還是任意的;用韻是劃一的還是錯綜的等等。律,就是法則、規律。一種韻文體制的規則,就是它的格律。

詩歌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字的四聲和平仄,另一個是押韻。

漢字是單音字,每一字一音,漢字的讀音不論是今天或古代都有四種聲調,就是一般所說的"四聲"。這是漢語的特色之一。世界上其他幾種主要語言,像英語、法語、拉丁語、俄語等沒有聲調之分,這些語言不論讀高讀低,或升或降,它的意思是不變的。我們的漢語是有聲調之分的,每一字音一經改變高低升降,就成為不同意義的字。舉一個例子,漢語拼音的tan,我們讀一聲時讀"灘",讀二聲時讀"談",讀三聲「坦",讀四聲"炭」。

(1)第一聲(又叫陰平聲):如"天""聲」等等,這一類字,讀音高而長,不升不降。

(2)第二聲(又叫陽平聲)如"言"、"能",讀音低而長,也不升不降。

(3)第三聲(上聲,上字讀"賞」)如"有」、「吼",讀音上升而短。

(4)第四聲(又叫去聲)如"字"、"韻",讀音下降而短。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

(1)平聲:包括陰平聲和陽平聲。

(2)上聲: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3)去聲:漢語拼音的第四聲。

(4)入聲:入聲字讀音短促,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已不存在,分別併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聲中。

字的四種聲調,又區分為平聲和仄聲兩類。其中第一聲和第二聲通稱平聲。第三聲和第四聲通稱仄聲。舊讀入聲字,過去也歸入仄聲。

平仄劃分

相關焦點

  • 「詩詞格律」第一講:所謂平仄boom shakalaka……
    shakalaka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平仄。其實不只是《Fantastic Baby》,很多韓國流行歌曲讓我們能夠記住和唱出來的都是它的節奏和有韻律的音節。比如一開始分享的這首《我最紅》,反覆重複的一句是是:neigachailaga.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第一是為了更好地賞讀古詩詞。 漢字發音雖然有了變化,但根源和基礎是沒有變化的。而且我們今天根本無法正確使用古音朗讀詩詞,有誰讀古詩不是普通話呢?但是古詩詞的架構,特別是近體詩,基本上都有平仄關係在內,我們研究、賞析古詩詞是無法避開平仄的。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這些詩上承詩騷,下啟唐宋,詩體形成以五言為主(《詩經》以四言為主,《楚辭》以六言為主)。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古典詩詞的合法性與優先性,就建構在平仄格律的基地之上,平仄格律是舊詩最根本的形式依託,也是傳統詩詞精髓和特徵的體現。取消平仄格律,就是在徹底殲滅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詩中平仄格律,在擅長之人手中,不僅不是包袱,還是優越性的證據。也就是說,中國古典詩詞必有格律,舍平仄格律必無詩詞。很多人呼籲「舊體詩現代化」,其實不少就是在瞎搞。
  • 平仄——格律詩基本的音調規範
    按現代漢語拼音的規定,漢字發音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輕聲除外),平聲,包括陰平(第一聲)和陽平(第二聲);仄聲,包括上聲(第三聲)和去聲(第四聲)。注意,「上」,讀第三聲shǎng,千萬別讀成第四聲shàng哦。在我看來,很簡單的事被聲調製定的前輩語言學家給搞複雜了,為什麼非要把平時讀shàng的「上」字定音為shǎng來表達聲調呢?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詩詞格律術語
    用韻是詩詞的主要特點之一。平仄- 聲律專名。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諧協,謂之平仄。四聲- 即古代漢語平、上、去、入四聲。
  •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簡單易懂,值得收藏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前面的章節,主要講了押韻與平仄,這是寫詩的基礎內容,非常簡單易學,沒有看到的同學,可以返回專欄查看。接下來的章節,我們講一些格律詩的提高篇內容,也非常簡單易學,學會了後面關于格律的這幾個章節,大家所寫的詩,就可以算作格律詩啦,雖然簡單,大家也要集中注意力喲。一、格律格律——近體詩(格律詩)的寫作規則。自南北朝時期逐漸產生,在初唐時期定型,成熟於中晚唐時期,格律對寫詩有著十分嚴謹的要求,對字句的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 《詩詞格律》:熟讀唐詩三百首,又會作詩填詞又會吟
    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比如,「冬」dong,「同」tong,「龍」long,「總」zo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都是同韻字。
  • 詭神詩話:對聯創作「仄平仄」為何會拗口?為何要避免四聲八病?
    大詭:立意不錯,只是「落」字仄聲,不符合對聯要求,「葉飄落」三字也嫌拗口了。「飄落」改為「飄零」或「分離」更好。小詭:也不錯。「上聯:明月有情江守望;下聯:狂風無意葉飄零。」小詭:只是為何說「葉飄落」拗口?大詭:「葉飄落」讀音是「仄平仄」,這種結構不好發音。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很多人現在寫古典詩詞,墨守成規,嚴格遵守格律、平仄,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在詩歌的演化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楚辭、漢賦慢慢演化為唐詩、宋詞、元曲,每個時代都在進步。
  • 為什麼有些人不懂詩詞格律卻呼籲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不懂詩詞格律的人還說得振振有詞?還要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什麼心態?這是被害者心態。我有個朋友,喜歡打麻將。手氣好的時候那肯定是自己的水平高,手氣差的時候就一定有客觀原因,有次實在找不到原因了,因為座位後面的文件櫃是鐵的,和「貼錢」的「貼」同音,發了好一陣脾氣。
  • 對聯創作必須遵守格律平仄嗎
    在平臺上,有很多人還沒搞清楚什麼是對聯的情況下,把上聯當作下聯,把下聯當作上聯,甚至生拉硬湊,寫了很多不相干的字,組成很長的,幾乎像是某個詞牌的上下半闕,讓人來應對。出的人很開心,對的人也很開心,不管什麼平仄不平仄,也不管什麼意境不意境,只要有人敢出,肯定有人敢對,展現量與閱讀量都不會少,增粉也很快,可謂省事省心又省力,收益也可觀,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平臺上也有很多上佳的對聯,算是對對聯的很好詮釋,。
  • 六旬詩人十年自創格律詩簡譜 整理四五千字新詩韻
    田夢介紹說,雖然很多人對格律詩非常仰慕,卻因格律複雜、要求嚴謹、難以掌握,往往望而卻步。而要復興、普及格律詩,掌握「格律關」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田夢稱,他的「簡譜」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據介紹,格律詩分為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又有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平收的劃分,所以共有16種格式,包括96個平仄句子、576個平仄字。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曉宇宙論文作品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平仄的本質內涵,是根據字音節的不同,形成的一種規律性的格律。什麼叫格?什麼叫律?
  • 對賞析古詩詞來說,平仄其實根本不重要
    有朋友問: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什麼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覆講過,這裡就沒必要複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知識講解——不能保證你成為高手,但是入門是沒問題的。
  • 什麼叫古典詩詞,你了解過詩詞知識嗎,可以看看!
    古典詩歌:1.古體詩(古風)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樂府詩2.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a.五言律詩,b.七言律詩;排律:a.五言排律,b.七言排律;絕句:a.五言絕句,b.七言絕句3.詞 平韻格詞,仄韻格詞,平仄韻轉換格詞,平仄韻通葉格詞,平仄韻錯葉格詞中國古典詩詞基本知識(二)格律詩1.什麼叫格律格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老街在網絡上經常看到一些爭議,有一些我個人以為是對於詩詞的誤解,這些誤解經常被人以訛傳訛,搞得好多愛好者稀裡糊塗,不知誰是誰非。我這裡說說3種現象,您看看自己有沒有遇到過:第一,絕句一定是近體詩( 格律詩);第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段話,被人用來作為學詩不需要學格律的證據;第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壓全唐」。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可是今人倘若未學過聲律基本常識,又如何去協調平仄?有的人越不懂得越不學,只是侈談內容,不計形式,這便斬去詩詞的一支「翅膀」。本文試圖從語言文字的結構分析去探索迴文詩(類似「文字遊戲」,饒有趣味)的基本特點,試圖幫助青年讀者學習詩詞格律。 蘇軾有《題織錦回文》詩曰: 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