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2021-01-20 騰訊網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前人發蒙識字就開始學習屬對,辨析平仄,體會聲律的實際運用;既然幼而學,以後就不再多講。可是今人倘若未學過聲律基本常識,又如何去協調平仄?有的人越不懂得越不學,只是侈談內容,不計形式,這便斬去詩詞的一支「翅膀」。本文試圖從語言文字的結構分析去探索迴文詩(類似「文字遊戲」,饒有趣味)的基本特點,試圖幫助青年讀者學習詩詞格律。

蘇軾有《題織錦回文》詩曰:

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前人評論「此詩亦善寫情景,而『人隨雁遠』一聯,有無限思想,無限感觸,抵得徵夫思歸之作。」僅談內容,沒談及表現形式;如不細讀,未必想到這是「迴文詩」!

根據詩題可以變化得迴文詩一首: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調整句序倒讀,還可得另一首: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一般格律詩不大可能成為倒讀的迴文詩,這裡有兩難:

一,要構成回文押韻,原詩的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句的首字必須同韻;而絕大多數格律詩都不合此要求。

二,迴文詩要求逐字倒讀成文,這又很難辦到。

再看蘇軾是如何根據漢語的特點調整字詞以構成回文的。

第一,利用漢語詞彙多為單音節詞的特點構造迴文詩。

蘇詩中幾乎全是單音節詞,即俗話說的「單個個字」,運用方便,不受前後牽連。「邊遠」是「邊」與「遠」的組合,拆開了各是一個詞,又可以分別與「城」、「雁」組合。雙音節或多音節詞就沒有這個優點了,至於疊音詞如「迢迢」、「藹藹」,其實它可以倒讀而不變意思,仍然是一個音節的重疊。「梧」與「桐」本來可以單獨使用(如杜甫詩「霜黃碧梧白鶴棲」、元稹詩「去日桐花半桐葉」),無礙倒讀。

第二,充分發揮漢語詞彙的多義性和靈活多能的組合性構造迴文詩。

蘇詩中「春晚」、「花落」、「草碧」是主謂結構,「晚春」、「落花」、「碧草」、「餘花」是偏正結構。「餘」單獨使用作動詞,可以關涉賓語「碧草」。這樣全句每個字(詞)都能夠與其前後的字組合運用。

又如,「人隨雁遠」與「邊城暮」各是主謂結構,倒讀的「暮城邊遠」與「雁隨人」也各是主謂結構。只要結構合理,倒讀就能成立。所以凡學寫迴文詩詞首先必須理解和掌握漢語的結構分析方法,能夠從詞語的組合中把握結構特點,靈活應用。

第三,研究句式結構,安排字詞構造迴文詩。

即以七言絕句來說,它的句式結構不外乎「2-2-2-1」和「2-2-1-2」兩類,我們習慣稱呼它們是「頂節—頭節—腹節—腳節」。五言絕句基本相同,只是少個『頂節」而已。每句的第四字(五言的第三字)可又是全句的樞紐,必須保證它與前後的字組合恰當。如「簾」居第四字(頭節末字),可以組合成「繡簾」(偏正結構)和「簾疏」(主謂結構)。其餘每節能夠倒讀,「空閣繡簾」、「繡閣空」都成立,則可以構成回文。

以上是從「語法與修辭」角度出發分析的,下面再從「語音與修辭」的角度出發分析。

第一,格律詩詞講究平仄協調。儘管如今許多詩人避而不談協調平仄,但是問題客觀存在,要掌握妙訣,非懂得聲律不可。

試按聲律註明平仄字樣如下:

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此詩第一句(原句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和第三句(原句式為「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首字、第三字可平可仄,不僅是在格律允許的範圍內靈活應用,更是為了回文而有意安排的舉措。

試看回文: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文第二句「人」與第四句「春」押韻,是作者匠心獨運得來的。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回文第二句「春」與第四句「人」押韻。如果一個有心學寫格律詩詞的作者,不去研究聲律,始終無法擺脫自發狀態,如何能夠達到「自覺」的境地呢?

第三,因為要使迴文詩避免犯「三連平」,就必須在關鍵處多個心眼兒。

此詩的第二句第五字和第三句的第三字都必須是仄聲字!這樣,順讀是「半梧桐」(仄平平),倒讀是「桐梧半」(平平仄);順讀是「人隨雁」(平平仄),倒讀是「雁隨人」(仄平平),都合格。因而任何安排都體現周密無隙的嚴謹性。

所以,前人說:「迴文詩反覆成章,可以縱橫排比,非僅一順一倒也。近人所稱回文,只一順一倒,然有一字未妥,則句便費解;有一字未諧,則句便失葉(叶韻)。勾心鬥角,煞費苦心,不得以小道而輕之也。」這話說得全面,兼顧了內容和形式以及遣詞造句和協調平仄諸多方面,值得細讀深思。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詩摘詞選投稿郵箱mm0127m@163.com詩詞微塾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作者語彙的豐富或貧乏,表達是否流暢傳神,決定詩詞的可讀性。只有掌握詩詞語言的特點,用"詩語"寫詩,才能避免概念化、口號化的傾向。
  • 「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詩摘詞選投稿郵箱mm0127m@163.com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詞性即詞的特點。同詞性即劃分為同一特點的詞類。當然的,在創作詩詞聯的時候,這些詩詞,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泛指,而不僅僅是單指,就這個詞本身而言,他就是個實際意義上的詞,所以,我們當做實詞來看待。唐伯虎紀事中有一聯: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我們先不考慮重複的「洞」字。
  • 【詩詞微塾】音組節奏與平仄節奏匯通之體式特徵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 對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聯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現而對偶句,則是對聯的初期模式的萌芽,可以說,對仗是律詩的表現形式的一個提升,律詩中間那兩個對仗句,是詩的凝鍊所在,是詩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不能想像,一首律詩中間缺少那兩句對仗之後的詩體會是多麼的難以有凝聚力。 有人會問,對偶能不能歸為對聯之列?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聲韻格律,是詩詞對聯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古代私塾中,幼童從小就要接受這種文學思維上的訓練,以期日後好做文章。而唐詩宋詞,作為我國古典文化中最為光輝燦爛的兩顆明珠。無數詩人留下了傳誦千年的詩句。然而,雖然有很多作品流傳於後世,但是更多的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湮沒在歷史中。所以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無名氏的詩詞,雖然不知作者為誰,也不知創作背景,但是其詩作本身依然動人至深。
  • 【詩詞微塾】音組組合與詩行節奏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 詩詞寫作參考:古典詩詞創作技巧(上)
    結構上,古典詩詞為圓美流轉類結構體系,新詩是方美直向類結構體系;語言上,古典詩詞為點面感發類語言體系,新詩是直線陳述類語言體系;形式上,古典詩詞為迴環節奏類形式體系,新詩是推進節奏類形式體系。古典詩詞的風格特徵,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形體格式上,表現為結構的圓美化,語言的隱喻化,體式的迴環化;意象空間上,體現為外象的如實化,內質的原型化,功能的感興化;真實世界上,顯示為外層的本體化,中層的意境化,底層的象徵化。古典詩詞的創作技巧亦主要圍繞結構、語言、節奏三方面鋪敘展演。
  • 創意詩詞的新應用新價值才是真正弘揚傳統文化:婚禮婚慶雙喜詩
    從2009年開始轉型文創後,黃胤然一直秉持並踐行「文化引領中國,創意復興文化」的理念,他堅持認為作為一個當代的文人士大夫詩人,對中國國學文化傳統詩詞最大的孝順與功德,不是創作詩詞,而是為詩詞創意現代語境下的新應用、新價值。這才是真正的繼承、真正的弘揚。應讓詩詞活在當下,活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古代中國那樣。
  • 詩詞創作 || 詩中梅雪琳琅
    詞 裡 暗 香 紛 漫,詩 中 梅 雪 琳 琅。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後者還舉出很多古詩句來佐證,但很多詩句所屬的詩根本就不是格律詩,有的是格律詩,但年代久遠,誰也說不清是作者失誤還是後人傳抄有誤造成的。我認為既然有爭議,我們就應該避免之,儘量不要將明知有爭議的作品拿出手。詩詞學會該嚴格要求。
  • 陳宗樞早年詩詞創作
    天津當代著名的詩詞家、崑曲家陳宗樞,世人樂道他的崑曲創作,但對他的詩詞創作和研究知之不多。
  • 奇巧迴文詩 《璇璣圖》裡的文學奇蹟
    蘇伯玉讀後即感悟回家;而蘇惠的《璇璣圖》則是迴文詩的集大成者,一出現就達到了頂峰,後人無有能及者。此後,歷代解讀、模仿者不計其數。皮日休、蘇東坡、王安石、秦觀、湯顯祖、袁枚等著名文人都寫了不少的迴文詩詞,凝練的文字蘊含著複雜精妙的內容。據說有一次,蘇軾拜訪秦觀不遇,寫信去和尚寺裡詢問情況。
  • 毛澤東詩詞創作、傳播、研究的若干之「最」
    毛澤東在該冊子封面上憤然題寫《四言詩·〈明恥篇〉題志》:「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語言簡練,鏗鏘有力,報國之志躍然紙上。這是迄今所見最早的一幅毛澤東詩詞手跡。 對毛澤東詩詞最早的點評。二十世紀的中國,魯迅是文學家,毛澤東是革命家。
  • 迴文詩巔峰之作:841個字組成7958首詩,正反橫豎斜怎麼讀都成詩
    迴文詩,又稱迴環詩,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夠迴環往復一文多讀的詩。迴文詩分為多種形式,比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可以正反兩讀的迴文詩,比如著名的《兩相思》,正著讀是《思妻詩》,反著讀就變成了《思夫詩》。(李禺《兩相思》)一般情況下,迴文詩的字數越多,結構越複雜,寫作難度也就越大。
  • 中華詩詞學會研討精品創作
    株洲日報記者 溫琳12月15日至16日,國內詩詞大咖70餘人齊聚淥口區,中華詩詞學會在這裡舉行首次中華詩詞精品創作研討會。詩詞事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詩人隊伍,詩詞作品也多次在全省全國大賽中獲獎。目前,我市有詩詞愛好者10多萬人。2015年11月,我市獲評「中華詩詞之市」稱號。
  • 史上最絕的一首迴文詩,大部分人看後不知所云,唯有蘇軾一眼秒懂
    迴文詩,在非常多的人的印象裡其實就是無論正著讀還是讀倒著讀都可以成為詩文,這些迴文詩往往都是拼湊而成,沒什麼驚人之處。 但是其實這是一些錯誤的觀點,因為迴文詩是一門對文學素養要求非常高的學問,它用押韻、形式非常之嚴格,如果是只為回文而隨意亂用辭意,那麼誕生的作品必定是索然無味,沒有生氣的,當然也是沒有什麼美感
  • 詩詞文化遇上網際網路,作詩機想要打造一個詩詞智能生成及創作的開放...
    作詩機是人工智慧在古詩詞裡的應用,是一款基於大數據,實現詩詞的智能生成和創作的開放性平臺。作詩機對已經式微的傳統詩詞創作進行顛覆,在輔助文學研究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入門者快速掌握詩詞寫作技巧。基於大數據的斷詞算法、語境關聯算法、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算法等技術,作詩機對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學「大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提煉、組合,是國內第一款機器合成詩詞的軟體。
  • 【詩路心語】東升詩詞 / 馮強升著
    東 升 詩 詞       馮強升/著一、《東升詩詞》內容簡介:    《東升詩詞》,馮強升著,收錄馮強升近幾年創作的格律詩詞八百首。作者把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以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用詞考究,格律嚴謹,文思縝密。
  • 槐卿人生之十四:第十三章 詩聯並茂蘊天地 書畫同源鑑古今
    我於2019年與中清先生共同發起《滄州驕子》系列叢書徵稿,中清先生為主筆,我負責叢書文稿的宣傳工作,現如今叢書首卷已出版,之後先生又出版了《詩詞背後的故事》,又於今日獲息,中清先生正在創作《槐卿人生》系列文章,並徵得中清先生同意,詩眼看世界將全網首發。讓我們圍坐在滄海之濱大運河之畔的槐蔭之下,與韓中清先生一起暢議人生,共享此人生樂事吧!
  •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
    整首詩平淡得像在說話,但所含哲理卻千古無與倫比。由此我們又可以看出,宋詩在創作時,是儘量避免使用華麗辭藻,只以嚴謹的態度,將理趣深藏於平淡的筆墨之中。當然,這裡也必須同時說到的是,由於宋詩的平淡特點和以人文意象為主導的創作理念,自然意象多受人文意象鉗制,有的宋詩還多用冷僻典故,容易造成作品乾癟和奧澀難懂,是不可取的。三、於章法中規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