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第一講:所謂平仄boom shakalaka……

2020-12-20 宋春雪

雖然我們搞不清以前一個很火的韓國歌唱組合bigbang唱的《Fantastic Baby》到底唱了什麼內容?但是這首歌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那句:boom shakalaka…… boom是什麼呢?可能就是李白《將進酒》裡的那句:噫籲嚱。shakalaka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平仄

其實不只是《Fantastic Baby》,很多韓國流行歌曲讓我們能夠記住和唱出來的都是它的節奏和有韻律的音節。比如一開始分享的這首《我最紅》,反覆重複的一句是是:neigachailaga.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和boom shakalaka一樣,這兩首歌曲讓我記住的是ch、sh、la、ka、ga的音節。

而其實我們所分享的唐詩也差不多。這些詩歌寫出來是像報紙一樣給大家看的嗎?並不是,最初也是為了「(吟)唱」。別看「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這首在綜藝節目歌曲被在網上被發的很多,就仿佛很流行似的,但其中更多的是一種滑稽和戲謔的分享,仿佛是這也是唱的歌嗎?都不押韻。短暫的熱鬧後,你可能一點也不記得是怎麼唱的了。

我們所說的詩詞格律,最主要的是聲律,而聲律有兩件事很重要:1,韻,2,平仄。這其中,平仄的規則最為重要,沒有平仄的規則就沒有詩詞格律。可能有人說,這都是文字遊戲,不知道學來是要幹啥。但是你是否有想過《Fantastic Baby》的boom shakalaka和《我最紅》的neigachailaga.是怎樣在甚至不知道意思的情況下印刻在你的腦中的呢?如果在現代,人們碎片化思維,無心去聆聽你說的事情,那麼在文字內容水平無法提升的基礎上,如果使音節能夠傳播,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前兩天,我們分享了三首唐詩:

【詩詞格律】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詩詞格律】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詞格律】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看了一下閱覽量,感覺也沒啥人看。哈哈哈。這三首詩是三首五言絕句。有人問啥是五言絕句??首先,這三首詩歌,每一段五個字,數一下,就是五言。絕句是啥?我們下一節專門講。在這三首詩裡,每逢雙句都在押韻。押韻的意思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個位置,放在句尾。比如:boom,sha,la,ka. 都是a 重複三遍。這樣可以構成聲音的迴環,形成音樂美。根據boom shalaka和neigachailaga 大家自己分析一下,這三首詩歌是怎麼押韻的?比如:

《登鸛雀樓》,「流」字讀liu(=liou),「樓」字讀lou -——都是ou

《相思》,「枝」字讀zhi,「思」字讀si——都是i.

有人說,那麼《江南曲》是怎麼回事?

賈gu,期qi,信xin,兒er

押了啥??這是由於,在漢語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有些音發生了改變。比如上海白話把「兒」念做ni,保留了唐代古音。大家是不是會發現其實都是i.

說完了押韻,讓我們來說說平仄規則。什麼是平仄呢?古代有四個聲調,分別是:

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除了平聲以外,其餘三個都叫做仄聲。

平聲,是比較長的音,是平調,不升也不降。

仄聲,是比較短的音,有升也有降。

看到沒,就像飛機一樣,能只起飛降落,中間不飛嗎?不行吧。能只平飛,不起降嗎?也不行吧。能夠按照規則,將起、降、平形成正確的關係,就是我們讀詩詞的基礎。

上面三首五言絕句的平仄格式是什麼呢?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

紅色的字表示可平可仄,綠色字表示押韻。

但是我們要注意,普通話裡:平聲已經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平);入聲已經消失,分別歸入了陰平、陽平,上聲(仄)和去聲(仄)。需要查字典的是歸入陰平、陽平的入聲字。這三首詩的入聲字是:白,日,入,欲,目,一

我想,寫到這裡的時候,會不會80%的讀者已經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呢?哈哈哈……那我們休息一會兒吧。

這個專欄主要還是為了輔助【古詩詞】專欄的,讓大家看了之後能夠更多的去了解古詩詞。我今天看了一下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課本,裡面有選擇一些簡單的五言古詩。我想從一年級開始背古詩,也是在熟悉基本的韻律吧。成年人就可以在了解了規律後著手自己進行創作,就更加有意思了。

下期見。下期我們介紹「五言絕句」。

以上內容來自王力《詩詞格律十講》,大家可以購買這本書的紙質書反覆閱讀。

相關焦點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胡適,現代中國文學改良的主帥可以說,中國傳統詩詞該不該去平仄格律,實際上呶呶不休爭吵上百年了,至今也沒個定論——中心原因當在於,這不只是某種文學形式變革的問題。中國古典詩詞成為「舊詩」,它形式上最重要的依託即平仄格律受到質疑,甚至出現其本身是否還有存在意義的討論,都是20世紀西學東漸的語境下才出現的。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古體詩分別叫五古、七古(三、五、七字兼用者,亦稱七古)。
  • 詩詞格律.第一章字的四聲和平仄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豐富的詩歌遺產,詩詞中的精華是一座巨大的營養庫。想要從這座營養庫中吸收養分,就必須學習一些關於詩的知識,才能傳承中華傳統古詩詞文化,為現在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我國的詩歌,在"五四"運動以前,一直流行的是舊體詩形式。「五四」運動以後產生了新詩。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揭蓋就boom shakalaka~
    「美好生活的願景便是食遍人間美食,但,眾口難調,食過便知己心。」▼粥底火鍋是許多人的至愛可是火焰雞真是聞所未聞也難怪鴻盛出陳推新主推這酷炫的火焰雞連招牌都迅速更改了據說火焰雞可是新會一大特色後知後覺的趕緊來嘗嘗鮮感受一下boom
  •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簡單易懂,值得收藏
    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前面的章節,主要講了押韻與平仄,這是寫詩的基礎內容,非常簡單易學,沒有看到的同學,可以返回專欄查看。接下來的章節,我們講一些格律詩的提高篇內容,也非常簡單易學,學會了後面關于格律的這幾個章節,大家所寫的詩,就可以算作格律詩啦,雖然簡單,大家也要集中注意力喲。一、格律格律——近體詩(格律詩)的寫作規則。自南北朝時期逐漸產生,在初唐時期定型,成熟於中晚唐時期,格律對寫詩有著十分嚴謹的要求,對字句的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很多人現在寫古典詩詞,墨守成規,嚴格遵守格律、平仄,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在詩歌的演化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楚辭、漢賦慢慢演化為唐詩、宋詞、元曲,每個時代都在進步。
  • 平仄——格律詩基本的音調規範
    由此想起了一件小事:3月22日晚,我在朋友圈裡發布了一首為當日傍晚在小區散步隨拍題寫的七絕:日暮聞鶯啼2020年3月22日 作一個喜愛文學特別是詩詞的好朋友看到後立即將第三句改為「忽聞枝頭鶯啼脆」,也就是說用「枝頭」替換了「樹上」。顯然,「枝頭」比「樹上」更有詩情畫意。但是,本七絕的格律規範決定了此處不能用「枝頭」替代「樹上」。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李清照《詞論》對詞的韻律提出了很嚴格的要求:「蓋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根據詞調不同,有平韻、仄韻、轉韻、疊韻等不同形式。各個詞調句式的長短、平仄也是有規定的。就如詩中的律詩,有著嚴格的要求,字數、平仄、對仗、起承轉合都按修辭、審美、音韻等原則規定。有「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的說法。
  • 詩詞格律術語
    詞有特定字、句和音、韻的要求(即格律),每種格律對應一個詞牌,有相應的詞牌名。音- 指聲調高低而言,一般低者為「平」,高者為「仄」,平仄又可分「平」、「上」、「去」、「入」四聲。韻- 又稱轍,指發聲時的尾音,大致等於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在用韻的文學作品中具有相同或相類尾音的一組字參差交替出現,能使得朗讀作品時具有連貫和諧的美感。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老街在網絡上經常看到一些爭議,有一些我個人以為是對於詩詞的誤解,這些誤解經常被人以訛傳訛,搞得好多愛好者稀裡糊塗,不知誰是誰非。我這裡說說3種現象,您看看自己有沒有遇到過:第一,絕句一定是近體詩( 格律詩);第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段話,被人用來作為學詩不需要學格律的證據;第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壓全唐」。
  • 為什麼有些人不懂詩詞格律卻呼籲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不懂詩詞格律的人還說得振振有詞?還要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什麼心態?這是被害者心態。我有個朋友,喜歡打麻將。手氣好的時候那肯定是自己的水平高,手氣差的時候就一定有客觀原因,有次實在找不到原因了,因為座位後面的文件櫃是鐵的,和「貼錢」的「貼」同音,發了好一陣脾氣。
  • 對聯創作必須遵守格律平仄嗎
    出的人很開心,對的人也很開心,不管什麼平仄不平仄,也不管什麼意境不意境,只要有人敢出,肯定有人敢對,展現量與閱讀量都不會少,增粉也很快,可謂省事省心又省力,收益也可觀,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平臺上也有很多上佳的對聯,算是對對聯的很好詮釋,。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這裡說詩詞中的平仄,自然是指古詩詞中的平仄。 古音平仄 古詩詞的平仄是根據古代漢字發音來簡化表示的。 第一是為了更好地賞讀古詩詞。 漢字發音雖然有了變化,但根源和基礎是沒有變化的。而且我們今天根本無法正確使用古音朗讀詩詞,有誰讀古詩不是普通話呢?但是古詩詞的架構,特別是近體詩,基本上都有平仄關係在內,我們研究、賞析古詩詞是無法避開平仄的。
  • 對賞析古詩詞來說,平仄其實根本不重要
    有朋友問: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什麼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覆講過,這裡就沒必要複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知識講解——不能保證你成為高手,但是入門是沒問題的。
  • 《詩詞格律》:熟讀唐詩三百首,又會作詩填詞又會吟
    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比如,「冬」dong,「同」tong,「龍」long,「總」zo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都是同韻字。
  • 平水仄韻丨原創五言詩《再說格律》
    《再說格律》風輕金芽嫩,霾罩月深沉。平水走韻者,多是格律人。注釋 :1. 再說說關於平仄格律這個爭論了近千年,李白和杜甫轉世也難以解決的話題。李白的很多詩不符合格律,毛主席的詩詞寫的很好,也不完全符合格律,而且認真守格律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的作品。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格律是詩詞的門面,但同時也應該是其靈魂所在,不合規矩的詩詞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詞。比如京劇講究京字京韻京白,其它地方戲也各有其講究一樣,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倫不類。一首古體詩捧給讀者,其首先要看的就是格律(古風也有基本要求),然後才是其內容。格律不合會直接影響到讀者特別是專業人士的深入度,更難以登上大雅之堂。詩詞學會作為專業組織,格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應該嚴格遵循,進而繼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