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熟讀唐詩三百首,又會作詩填詞又會吟

2021-01-11 二月野

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

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

比如,「冬」dong,「同」tong,「龍」long,「總」zo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都是同韻字。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就是所謂的押韻。一般總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比如,《書湖陰先生壁》—宋-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tai】,花木成蹊手自栽【zai】。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lai】。

「苔」、「栽」、「來」押韻,它們的韻母都是ai,「繞」字不押韻,它的韻母是ao。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②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基於中古音,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沒有升降的;仄就是上去入三聲,是有升降的,從而使聲調產生多樣化。

比如,《長徵》—毛澤東,第五、六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對仗即詩詞中的對偶,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一般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律詩中上聯和下聯的字不相重複,平仄對立。

比如,《改造我們的學習》——毛澤東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仄方面來說: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修辭方面來說,「牆上」對「山間」、「根底」對「腹中」都是名詞帶方位詞。「蘆葦」對「竹筍」、「頭」對「嘴」、「腳」對「皮」都是名詞對名詞。「輕」對「厚」是形容詞對形容詞。「頭重」對「腳輕」、「嘴尖」對「皮厚」都是句中自對,更顯得特別工整。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02詩律的韻、平仄和對仗:

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則屬於近體詩。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有以下四個特點: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兩句之中,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每篇必須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①押韻: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詩韻共有106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比如,《月夜憶舍弟》——唐-杜甫戍鼓斷人行【xing】,邊秋一雁聲【she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ming】。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sheng】。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bing】。

「行」、「聲」、「明」、「生」、「兵」同屬下平聲韻部【八庚】。五律第一句,多數是不押韻的;七律第一句,多數是押韻的,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只要朗誦起來和諧,不但首句可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也可以用鄰韻。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②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仄起式二六句為固定句式,平起式四八句為固定句式,其他句首字可平可仄,因此仄起式還是平起式一般看首句第一字,實際操作中由第二字決定。四句構成絕句的平仄,重複前四句則構成律詩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在五字句的前面加兩字的頭,仄前加平,平前加仄。比如,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平前加仄,則變成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則,即後聯出句(上聯)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對句(下聯)第二字相一致,又由於律詩韻腳一般只用平聲韻的限制,因此五律的首聯一般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往往注意避免孤平。比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一字如果用了仄聲字,除了韻腳之外,就變成「仄仄仄仄平」,只剩一個平聲字,就是犯了孤平。

如果平仄不依常格,即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比如,在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個字用了仄聲,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以免犯孤平,則變成「仄平平仄平」。

比如,《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三四句按照一般的平仄應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現在第三句「不」字仄聲拗,為了避免孤平,第四句「吹」字平聲救。

③對仗:

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九類:

名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代詞

常規的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也有首聯、尾聯以及少於兩聯的對仗。律詩的對仗不像平仄那樣嚴格,詩人在運用對仗時可以選擇工對、寬對、借對、流水對等。

比如,《春日憶李白》——唐-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開府」對「參軍」,是官名對官名;「渭」對「江」,是水名對水名。「渭北」與「江東」是方位詞;「春天」與「日暮」是名詞;「樹」與「雲」是名詞,在一個對聯中,多數字對得工整,就是工對。

《詩經》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上聯和下聯中的「我」字重複了,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03詞律的詞牌、詞譜以及詞韻、平仄、對仗: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大概產生於盛唐,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小令、中調、長調。大致上可以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①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名稱,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很像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後兩闕。兩闕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一般是開頭的兩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三疊就是三闕,四疊就是四闕。

比如,《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詞牌名浣溪沙,共42字,上下兩闕各21字,字數相等。

②詞譜:

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他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

比如,憶江南(27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夢江南等)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加黑字押韻)

《憶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an】。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an】。能不憶江南【nan】?

③詞韻、平仄和對仗:

詞韻並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五部,共十九部。

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但平仄常常是不粘不對立的。

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且可以允許同字相對,除了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是一樣的。詞韻、平仄和對仗都是從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要研究詞,最好先研究律詩。

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第三句「壘」字仄聲,第二句「淘」字平聲;第五句「石」字仄聲,第四句「國」字仄聲;第八句「山」字平聲,第七句「起」字仄聲,兩聯之間不完全遵照律詩的粘對規則。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4、總結:

詩詞的格律是詩詞的表現形式之一,當我們研究古人的詩詞的時候,同時了解一下詩詞的格律還是有必要的,以上敘述了我對詩律、詞律的認識。

相關焦點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唐詩三百首》竟然是一本武功秘籍?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bǐ)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個人肯定了《千家詩》的一個優點,即「易於成誦」,好讀、好背、沒有生僻字。但是,缺點一大堆。首先選詩太過隨便!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 蔣介石一生愛讀《唐詩三百首》,他寫的詩水平又如何呢
    隨遺體入殮的物事除了他生平珍愛的採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國光勳章之外,就是他日常手不釋卷的四本書:《三民主義》《唐詩三百首》《聖經》《荒漠甘泉》。蔣介石喜歡翻閱《唐詩三百首》,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老話來分析,他一定也吟得一手好詩了。為何鮮見蔣介石詩作流傳呢?原來,蔣介石寫的詩並不是給世人看的,而是寫在日記中的。那麼,蔣介石的詩作水平到底如何呢?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第一、絕句一定要遵守格律我自己就碰到過,寫一首絕句時,在題目前註明絕句,就會有人來指點,這不符合格律,不是絕句。開始遇到時我以為是個別現象,後來發現有非常多的人持有這種觀點,不知道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後來遇到一個網友說王力就是這樣講的,且不說王力是否真得這樣講過,但是《唐詩三百首》總應該讀過的吧,另外《唐人萬首絕句》裡都是格律詩嗎?
  • 上遊讀書丨《詩詞及楹聯寫作》教你如何賦詩作對 - 鍾小族
    《詩詞及楹聯寫作》教你如何賦詩作對鍾小族2016年,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就引起全社會關於詩詞教育的熱烈討論。該節目至今已播出五季,仍然熱度不減。《中國文化報》楊曉華在分析其原因時說:「《中國詩詞大會》的走紅,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而是文化復興時代,中國人重歸優雅與精緻的文化表徵。
  • 詩詞格律術語
    作詩詞時於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舊因押韻,例須韻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數變格。詩歌押韻既便於吟誦或記憶,又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之美。格律- 對詩詞字、句、音、韻的格式化描述。詞牌- 即詞的體例,包括詞牌名和該詞牌的格律。詞譜- 收集整理詞牌的書籍。例如白香詞譜、欽定詞譜等。
  • 「詩詞格律」第一講:所謂平仄boom shakalaka……
    比如一開始分享的這首《我最紅》,反覆重複的一句是是:neigachailaga.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和boom shakalaka一樣,這兩首歌曲讓我記住的是ch、sh、la、ka、ga的音節。而其實我們所分享的唐詩也差不多。這些詩歌寫出來是像報紙一樣給大家看的嗎?並不是,最初也是為了「(吟)唱」。
  • 詞唱春秋新舊韻,詩吟歲月古今聲;淺談填詞作詩,該用哪種韻書
    詞唱春秋新舊韻,詩吟歲月古今聲。古典君就填詞作詩,該用哪種韻書,到底是用古韻還是用新韻,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歡迎朋友們互動交流!——皛玊題記填詞作詩,該用哪種韻書,在新韻沒有出現之前,似乎爭論很少。似乎是因為沒有新韻,大家習慣認可了舊韻,一直遵守下來,形成了定式。但新韻與舊韻,只是相對而言,並非絕對。
  •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太少了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
    說到《唐詩三百首》,幾乎無人不知,連三歲小孩子都能背誦。 上學的時候,誰沒有為那些背不完的唐詩而頭疼呢? 年歲漸長,才漸漸讀完唐詩,才知道這本書的難得。
  • 作詩填詞之韻腳運用
    也就是說在作詩填詞的時候要看你的作品所表達的意義, 平聲:寬平,宜於表達和諧舒緩的思想感情,上聲:勁歷,宜於表達沉鬱凝壯的思想感情,去聲:清涵,宜於表達清新綿邈的思想感情,入聲:短促,宜於表達激越峭拔的思想感情。
  • 沒有正確的漢語韻律啟蒙,你的孩子永遠學不好詩詞
    我們陪孩子學習詩詞,不僅僅是讓孩子會背幾首詩詞,而是經由「詩詞」這樣一種媒介,帶領孩子慢慢去認識和感受其中的美好。背誦、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把那些詩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更好地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像美,而不是為了「會背詩」,在詩歌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目的——這才是應有的目的。
  • 竹韻江蘇--格律詩詞(59)
    填詞墨染桃盟豔,留得傾心舊夢痕。題畫南山吟趙適南山耕種伴書聲,籬畔希音分外明。黃卷青燈長對句,悠悠竹菊記枯榮。灕水悠悠,盛筵難再,陽關三疊。意綿綿,浩嘆流年逝水,鏡中霜發。【注】洞庭舟蕩:1968年深秋,全國5000餘名大學畢業生,響應毛主席號召,到洞庭湖區解放軍某部鍛鍊,廣西師大近百名畢業生,別桂林,經洞庭湖赴軍營。
  • ​《唐詩三百首》講讀會及古詩詞音樂朗誦會在深圳少兒圖書館舉辦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7日訊(記者 陳彬 通訊員 楊婷姻)近日,「福田區第四屆文學精品有聲閱讀藝術節」之《唐詩三百首》講讀會及古詩詞音樂朗誦會在深圳少兒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共福田區委宣傳部、深圳少兒圖書館共同主辦,深圳市壹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 嚴從懷|無情歲月催人老 樂把詩心獻後生(寫詩感吟三)
    熟讀唐詩三百首,晝思夜想作詩囚。二三更拜讀聖賢書,冷月寒窗不覺孤。吾伴墨香香醉我,痴迷詩賦下功夫。三朝朝暮暮抱詩吟,書屋尋金夙夜勤。樂在南山追日月,不分四季苦耕耘。四心似蓮花不染塵,平生只愛把詩吟。古稀也作騷人夢,樂伴孤燈酌韻文。
  • 詩詞文化遇上網際網路,作詩機想要打造一個詩詞智能生成及創作的開放...
    在智能創作板塊內,用戶可以擬定題目、體裁、詞牌,一鍵生成詩詞,或者輸入特定內容生成藏頭詩、嵌入詩;在超級詞彙板塊,用戶能通過關鍵詞的搜索,得到對仗詞、兩字前推薦詞、首起三字詞、包含詞語的造句等等內容,還可以查看韻書,查找詞牌
  • 唐詩三百首 朗誦大全集7CD音頻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填詞應知應會的知識
    詞是一種別體格律詩歌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巨鑽,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者一代文學之勝。唐詩的興盛和發展,達到了古代詩歌史上的巔峰。詞萌芽於隋唐之際,興於晚唐五代而極盛於宋代。這裡的「詞」,是指一種文學體裁,是「調有定字,字有定聲,句中定格」的獨特的格律詩體。人們所說的「填詞」就是指——寫這種別體格律詩歌。一、學詞的前提是先要學好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它和唐詩、元曲一樣千古流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詞的聖殿,共同領略中華文學寶庫中的這朵奇葩。
  • 唐詩宋詞裡的喜怒哀樂
    唐詩宋詞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一再學習。說實話,我很喜歡詩詞,只恨自己不會做。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看來我是太懶了,若肯下功夫苦讀怕不會吟?《唐之韻》講唐詩,也講作者,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商隱、白居易、孟浩然等等。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空前繁榮的王朝,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達到巔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