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
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
比如,「冬」dong,「同」tong,「龍」long,「總」zo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都是同韻字。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就是所謂的押韻。一般總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比如,《書湖陰先生壁》—宋-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tai】,花木成蹊手自栽【zai】。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lai】。
「苔」、「栽」、「來」押韻,它們的韻母都是ai,「繞」字不押韻,它的韻母是ao。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②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基於中古音,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沒有升降的;仄就是上去入三聲,是有升降的,從而使聲調產生多樣化。
比如,《長徵》—毛澤東,第五、六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對仗即詩詞中的對偶,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一般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律詩中上聯和下聯的字不相重複,平仄對立。
比如,《改造我們的學習》——毛澤東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仄方面來說: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修辭方面來說,「牆上」對「山間」、「根底」對「腹中」都是名詞帶方位詞。「蘆葦」對「竹筍」、「頭」對「嘴」、「腳」對「皮」都是名詞對名詞。「輕」對「厚」是形容詞對形容詞。「頭重」對「腳輕」、「嘴尖」對「皮厚」都是句中自對,更顯得特別工整。
02詩律的韻、平仄和對仗:
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則屬於近體詩。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有以下四個特點: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兩句之中,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每篇必須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①押韻: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詩韻共有106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比如,《月夜憶舍弟》——唐-杜甫戍鼓斷人行【xing】,邊秋一雁聲【she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ming】。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sheng】。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bing】。
「行」、「聲」、「明」、「生」、「兵」同屬下平聲韻部【八庚】。五律第一句,多數是不押韻的;七律第一句,多數是押韻的,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只要朗誦起來和諧,不但首句可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也可以用鄰韻。
②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仄起式二六句為固定句式,平起式四八句為固定句式,其他句首字可平可仄,因此仄起式還是平起式一般看首句第一字,實際操作中由第二字決定。四句構成絕句的平仄,重複前四句則構成律詩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在五字句的前面加兩字的頭,仄前加平,平前加仄。比如,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平前加仄,則變成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則,即後聯出句(上聯)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對句(下聯)第二字相一致,又由於律詩韻腳一般只用平聲韻的限制,因此五律的首聯一般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往往注意避免孤平。比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一字如果用了仄聲字,除了韻腳之外,就變成「仄仄仄仄平」,只剩一個平聲字,就是犯了孤平。
如果平仄不依常格,即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比如,在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個字用了仄聲,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以免犯孤平,則變成「仄平平仄平」。
比如,《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三四句按照一般的平仄應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現在第三句「不」字仄聲拗,為了避免孤平,第四句「吹」字平聲救。
③對仗:
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九類:
名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代詞
常規的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也有首聯、尾聯以及少於兩聯的對仗。律詩的對仗不像平仄那樣嚴格,詩人在運用對仗時可以選擇工對、寬對、借對、流水對等。
比如,《春日憶李白》——唐-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開府」對「參軍」,是官名對官名;「渭」對「江」,是水名對水名。「渭北」與「江東」是方位詞;「春天」與「日暮」是名詞;「樹」與「雲」是名詞,在一個對聯中,多數字對得工整,就是工對。
《詩經》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上聯和下聯中的「我」字重複了,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03詞律的詞牌、詞譜以及詞韻、平仄、對仗: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大概產生於盛唐,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小令、中調、長調。大致上可以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①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名稱,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很像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後兩闕。兩闕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一般是開頭的兩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三疊就是三闕,四疊就是四闕。
比如,《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詞牌名浣溪沙,共42字,上下兩闕各21字,字數相等。
②詞譜:
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他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
比如,憶江南(27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夢江南等)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加黑字押韻)
《憶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an】。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an】。能不憶江南【nan】?
③詞韻、平仄和對仗:
詞韻並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五部,共十九部。
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但平仄常常是不粘不對立的。
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且可以允許同字相對,除了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是一樣的。詞韻、平仄和對仗都是從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要研究詞,最好先研究律詩。
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第三句「壘」字仄聲,第二句「淘」字平聲;第五句「石」字仄聲,第四句「國」字仄聲;第八句「山」字平聲,第七句「起」字仄聲,兩聯之間不完全遵照律詩的粘對規則。
4、總結:
詩詞的格律是詩詞的表現形式之一,當我們研究古人的詩詞的時候,同時了解一下詩詞的格律還是有必要的,以上敘述了我對詩律、詞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