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從0入門④:格律,什麼是句內平仄交替
前面的章節,主要講了押韻與平仄,這是寫詩的基礎內容,非常簡單易學,沒有看到的同學,可以返回專欄查看。
接下來的章節,我們講一些格律詩的提高篇內容,也非常簡單易學,學會了後面關于格律的這幾個章節,大家所寫的詩,就可以算作格律詩啦,雖然簡單,大家也要集中注意力喲。
一、格律
格律——近體詩(格律詩)的寫作規則。
自南北朝時期逐漸產生,在初唐時期定型,成熟於中晚唐時期,格律對寫詩有著十分嚴謹的要求,對字句的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具體分為:字數固定、押韻、平仄交替、對句相對,鄰句相粘、孤平、三連平、拗就。
這種嚴格的規則,就叫做詩的格律,在寫詩時,如果沒有按照格律,就叫做出律,而出律的詩,就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近體詩。
這些規則,都非常簡單,相信大家都可以看懂,接下面咱們分開來一一給大家講解
在前面的基礎篇中,我們已經講過押韻,沒有看的同學可以回到專欄查看。
二、字數固定:
字數也非常好理解:
格律詩,也就是近體詩,字數分為四種:
五言絕句:每句五個字,共四句,合20字。七言絕句:每句七個字,共四句,合28字。五言律詩:每句五個字,共八句,合40字。七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共八句,合56字。
也就是說,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
舉個例子:
旅夜書懷唐·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首杜甫的詩,每句五個字,所以是五言,總共八句,屬於律詩,所以就是五言律詩。
接下來我們講講平仄,這裡面會有三個概念,分別是:平仄交替、對句相對、鄰句相粘。
我們分開為大家闡述:
三、平仄交替
在平仄中,我們第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句內雙數位置的字,平仄交替,這是一個句內的規則。
為什麼要平仄交替呢?這是因為平仄交替的句子,在讀出來時,會產生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韻律感。
為什麼是雙數字的位置呢,這是因為漢語在發音的時候,單數字的位置,發音較輕,而雙音節上的字,發音較重,所以雙音節的平仄相反,會使得句子讀起來更加有節奏感。
所以在這裡,要講一個規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