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三章內容。
上一章我們講解了詩句、對聯方面的一些規律和重點要素,內容比較具有總結性,錯過課程的朋友可以重新點擊進去進行查看。
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詳細談談對聯、格律詩句和詞在平仄規律方面的一些共性。合理消化利用,讓寫作變得更簡單,走起!
對聯與格律詩句、詞在平仄方面是有共同特點的,找到它們的這些規律,我們寫作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不再對所謂的格式變換而苦惱。
一、詩律與對聯
引詩:
《和樂天南園試小樂》
唐·劉禹錫閒步南園煙雨晴,遙聞絲竹出牆聲。欲拋丹筆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興,歌詞自作別生情。多才遇景皆能詠,當日人傳滿鳳城。
詩聯一家,那麼自從格律詩產生以後,對聯也在悄然跟隨著完善。故而可以說,對聯產生的主要源頭就是律詩。我們隨便拿來一首律詩都會發現它中間兩聯是遵循對仗的,和對聯形式保持一致。
來看上詩的中間四句:
欲拋丹筆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木手栽偏有興,歌詞自作別生情。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順便將平仄也標了出來,大家可以發現,這四句詩以兩句為一組,就構成了兩組對聯,完全符合對聯要素。所以,我們也把律詩中間的四句稱之為「兩聯」。
對聯與詩不分家,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來看律句的兩種正格——
01:七言式
(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02:五言式
(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二):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言在七言基礎上減了兩個字)
其他格式都是從以上格式演變而來,我們只要掌握它們,其他任何形式皆不成問題。
律句的變格在不犯忌(後面章節會講)的情況下也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則。
再看:
欲拋丹筆三川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
先教清商一部成。
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詩的一、三位置和第二句的第一字處就放寬了平仄,它們的正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一格式。
二、馬蹄韻與對聯、格律詩句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