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應以格律為先,還是追求內容立意?

2021-01-10 六甲番人

在百家號等自媒體上,很多朋友喜歡對聯,有人出上聯,有人對下聯,在出對接對之間,若是產生共鳴,自然會各自歡欣愉悅,若是牛頭不對馬嘴,甚至產生誤會,那便從此陌路了,那麼,對聯有什麼基本要求呢?接對聯是否能實現兼顧聯律聯意?

一、格律要求:

「格律」一詞通常用於詩、詞、曲、賦等韻文,對聯雖對押韻無要求,但從根本來說,就是一種對偶文學,既然要求對偶,那麼在字數、平仄、詞性三方面就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要求下聯與上聯要對應,字數一定要相等,平仄儘量相合以實現音調和諧,詞性相對以形成整齊美感。

二、內容要求:

對聯的上下聯不僅要求句子對應,還應有內容之間的關聯,否則就會變成雞同鴨講,各說各話,嚴格來說,無法呼應貫通的對聯,不算合格的對聯,更算不上好聯。

三、聯律與聯意的取捨:

在對聯創作中,幾乎所有人都會面臨聯律與聯意的取捨問題,尤其是初學者更是常見,於是有人認為取意舍律,有人為律忘意,一時間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對此,六甲番人認為,作為文字遊戲,聯律是遊戲規則,不符合基本聯律要求的又怎麼能稱為「對聯」呢?但是過分強調聯律,完全不顧聯意,勉強以文字填充,又作之何益?就此而言,聯律聯意都應兼顧。

四、如何減少聯律與聯意的衝突?

無法找到準確表達內心想法的字詞,多數還是文字能力問題,中國漢字數量接近十萬個,常用字大約也有六七千,遣詞造句的空間其實是很大的,創作者熟練掌握字義讀音的漢字越多,其想表達同樣意思的可選字詞就越多。

以上四點是六甲番人關於對聯創作的思考,對於大部分對聯愛好者來說,所認識掌握的文字畢竟有限,在接對聯時,可適當放寬聯律,無須過分拘泥於對聯禁忌,不過,如果自己有提升創作能力的願望,那麼還是要用心研究聯律。

只有掌控了聯律要求,才能明白怎麼讓步取捨。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敬請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對聯創作必須遵守格律平仄嗎
    對聯這種對偶文學,來源於駢文與律詩,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等,在其自身發展中,又結合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所用句式,採用了詩句式、駢文句式.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等不同句式,根據所採用的句式格律不用,對格律的寬嚴要求也不同,其中律詩句式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沒要求。
  • 對對聯是平仄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為什麼總是要把意境和平仄格律對立起來呢?我們去上班,只要工作完成得漂亮,是不是就不用打卡呢?那麼你有沒有這個資格凌駕在規則之上呢?你是否有決定工作單位生死的權利,能夠改變上司、老闆制定的規則?寫格律詩,作對聯是一樣的遊戲規則。你是不是對平仄格律已經吃通吃透了呢?有了高於古人對平仄的理解?是不是能夠自行制定對聯規則,並且讓大家都承認?如果你是對聯名家,格律詩大家,對平仄格律的進步能提出了所有內行人都認可的創見,那你當然可以隨著你自己的格律走。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對於創作格律詩詞和對聯的人來說,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這種意義也就局限於形式,與創作內容無關。所謂之形式和內容的衝突,其實完全不存在。為什麼會衝突?你的古詩詞詞彙量不夠罷了。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但是在高手眼中,無論什麼形式,都可以服務於自身內容。在你看來是鐐銬,在他看來是手鐲。文字禁錮不了人,思想才會禁錮人。那些號稱被文字格律給限制了的詩人,你讓他寫自由體,也未必有所成就。
  • 寫詩乾貨:詩詞與對聯寫作中的格律問題,這樣掌握才簡單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三章內容。上一章我們講解了詩句、對聯方面的一些規律和重點要素,內容比較具有總結性,錯過課程的朋友可以重新點擊進去進行查看。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詳細談談對聯、格律詩句和詞在平仄規律方面的一些共性。合理消化利用,讓寫作變得更簡單,走起!對聯與格律詩句、詞在平仄方面是有共同特點的,找到它們的這些規律,我們寫作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不再對所謂的格式變換而苦惱。一、詩律與對聯引詩:《和樂天南園試小樂》唐·劉禹錫閒步南園煙雨晴,遙聞絲竹出牆聲。
  • 寫對聯可以不管平仄嗎?到底對聯該怎麼寫
    對聯不同於詩,寫詩如果不遵守平仄,只要你不說是格律詩就問題不大。因為詩有遵守格律的近體詩,也有不遵守格律的古風。但是對聯則不同,對聯必須遵守平仄、格律,如果不遵守,就可以說你寫的不是對聯。為什麼這麼說呢?
  • 對聯理論與創作中的若干「誤區」
    在此我們先明確一個重要的前提:在形式的層面上,我們說工對肯定優於寬對,但從整篇文章的層面來說,形式最終是要為內容服務的,只要整個對聯句子的對稱感達到了及格水平之後,所謂工對和寬對就是等價的,內容的表達比單純的形式更重要。比如:雖然以「鐵」對「金」比以「月」對「金」要工,但宋人魏了翁的詩句「磨人三寸鐵,行己四知金。」就遠比不上唐朝杜甫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立意高古聯自佳 ——廖彬宇先生嵌名聯賞析兼論對聯的創作 中國楹聯學會李培雋
    彬宇先生的這兩副對聯在兼顧到嵌名(沙土)、寫實(沙土的特點)、聯格(對聯創作的特殊性)三個方面的同時,尤其是寫出了不一樣的境界。  眾所周知,作為嵌名聯的應制之作,對創作的自由尤其是境界的拓展有著諸多局限。縱觀彬宇先生的聯句創作,境界總是超撥不群。
  • 平水仄韻丨原創五言詩《再說格律》
    《再說格律》風輕金芽嫩,霾罩月深沉。平水走韻者,多是格律人。注釋 :1. 再說說關於平仄格律這個爭論了近千年,李白和杜甫轉世也難以解決的話題。李白的很多詩不符合格律,毛主席的詩詞寫的很好,也不完全符合格律,而且認真守格律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的作品。
  • 【詩詞格律與寫作】對仗 對聯
    明萬曆年間,沈德符在其《野獲篇》中寫到:「張江陵(居正)盛時,有送對聯者。」對聯這一詞首次出現,這才把對子、聯語合二為一,統稱對聯。此後對句與聯語不再分開,而是作為統一在對聯名下的一個部分,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
  • 究竟什麼是對聯,我是這麼總結的
    人們常說對聯是「動人兩行字,精悍一首詩」。對聯又叫楹聯,也叫對子。從古到今深受不少人士喜愛。 古往今來,上至皇帝宰相,下至村野庶民都有很多人喜歡觀賞和創作。 尤其是到了現在網絡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網絡文學創作者和自媒體的寫作者遍地皆是。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刻在竹子、木頭或柱子上用於節日慶祝,發展到今天固定為紅紙黑墨書寫使用。寫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優美。是漢語言展示其獨特韻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春聯實景圖片對聯的基本規則對聯的字面意思是即相對又有所關聯,上下句應互為支撐,相互包容。
  •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
    喜聯二、對聯要和平仄。因為對聯從律詩中發展而來,所以本來有嚴格的平仄要求。但是在發展中按照時代需要漸漸放寬,所以除了刻意追求以外不用按照律詩的規矩和平仄。(關於對聯的格律要求請看下篇)但是即使是最寬鬆的對聯要求也是要符合一些基礎規則的。其中平音是指漢語拼音一聲和二聲;仄音是指三聲和四聲。比如:之直只志,之直二字為平聲,只志為仄聲。其一,對聯要「仄起平收」簡單說就是上聯末尾字要仄音,下聯尾字要平音。比如:上聯:室雅何須大;下聯:花香不在多。
  • 詭神詩話:對聯創作「仄平仄」為何會拗口?為何要避免四聲八病?
    大詭:立意不錯,只是「落」字仄聲,不符合對聯要求,「葉飄落」三字也嫌拗口了。「飄落」改為「飄零」或「分離」更好。小詭:也不錯。「上聯:明月有情江守望;下聯:狂風無意葉飄零。」小詭:只是為何說「葉飄落」拗口?大詭:「葉飄落」讀音是「仄平仄」,這種結構不好發音。
  • 寫詩常識,如何正確對待詩詞和對聯中的對仗?你只要這樣做就行
    上一章我們重點講解了格律詩詞和對聯寫作方面的意境塑造及其方法,點擊查看文章:在上一節講意境塑造的時候,我們說過,無論是寫詩還是對聯,都需要做到各自的內容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無內在的關聯,那我們寫出來的作品肯定是「不知所云」、「亂七八糟」。然而「內容相關」的聯句也有不同的類型,總結而言,在詩詞聯中最典型的便是「工」與「寬」。
  • 對聯深受大家歡迎,為何格律詩無法做到?
    筆者四個月前在某自媒體平臺開始發表原創詩詞和對聯,或許是筆者寫得太差,詩詞閱讀量很少過千的,可是對聯,即便不推薦都是有一千多的閱讀量。詩詞和對聯的受歡迎程度,對比懸殊,這是什麼原因呢?三、格律詩的限制性現在大家創作格律詩都遵從格律詩的基本規則,包括平仄粘對、對仗和押韻等,而其中的平仄和押韻,一般都按平水韻或廣韻等古韻要求,於是有時候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創作者認為符合格律的詩,讀者用普通話吟誦時卻發現缺乏韻味。
  • 什麼才是對聯,如何對對子?
    對聯是我們中國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因其對仗工整語言優美富有內涵而廣受歡迎,又具備詩詞的格律、意境等主要特徵被作為寫詩填詞的基本練習方法。那麼,什麼才是對聯,如何對對子? 對聯,又稱「楹聯」、「對子」。除了平仄以外,其首先講究「對」,此外還要「聯」。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先奉上前面十講連結,有新踩進來的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從頭看起,前面是免費的,一步一步跟上節奏,真正完成近體格律詩的學習創作之旅。
  • 長知識了:每逢年關農村演社戲,戲臺兩邊的對聯你注意過嗎?
    它是懸掛在戲臺兩側,言簡義深、立意新穎、含蓄時尚、別具一格的對偶語句(對子),即對聯。其形式,體現了地方風俗習慣,也是民間的一種宣傳方式,有益而無害。其內容,點明演出是何戲班(如城隍、南湖、孫坑、藝光)、何地(如長樂、長富、下坪、案上)、何廟(如福慶堂、長興廟、益興廟、永興宮)、何事(如壽誕、平安、押醮、掛香)的慶典,一目了然。
  • 不規矩的對聯,網友特喜歡瘋狂點讚
    有高中文化水平甚至初中水平都能大體做到詞性相對,另外字數就更簡單了,上聯和下聯的字數肯定要相同,都同為5個或者7個或者更多,形式相對的好處是滿足視覺功能。而且對聯講求雅俗共賞,太雅致的對聯難免曲高和寡。有人追求對聯意境也要對上,這個要求很高,我們當然喜歡那些對的工整的高意境的好對聯,可是那畢竟太難了,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