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從0入門第三課:押韻
前節回顧前面的兩節內容,我們主要講了詩詞中的四種聲調、106部《平水韻》表,以及平仄的定義與使用。這些內容是詩詞的基礎,非常簡單。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另一個詩詞的重要基礎——押韻,簡單且重要的知識點。
押韻是什麼
押韻,是在詩詞、歌、曲中常用到的寫作手法,具體做法,是將韻部相同的字,放在詩詞或歌曲中的特定位置,一般是在句末,從而使文字讀起來順口、舒暢,並且有一種音樂感。這種手法,就叫做押韻,也叫壓韻,或諧韻。
寫格律詩(絕句、律詩),是非常講究押韻的,甚至可以說,押韻是寫詩的第一要素。
押韻押的是什麼韻?
在古代,有專門負責管理聲樂的官方部門,會有專職的人員頒布指導押韻的手冊,各朝各代都有不同,使用度和認可度最高的是《平水韻》,這是後人歷經數代,以唐人用韻為基礎,整理而成,共106個韻部,具體可查看之前關於平水韻的章節。
什麼詩需要押韻
我們在開篇中講過,詩分為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
古體詩是隋唐以前不拘格律、不限長短的古風,如詩經、楚辭、漢樂府以及魏晉大部分詩詞,其實從詩經開始,老祖先們就已經有了押韻的概念,知道將同韻的字放在不同句的末尾,讀起來或者唱起來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韻味,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個類型的詩詞,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押韻規則,所以押韻相對寬鬆,可以押鄰韻,就是相鄰相似韻部。並且一首長詩可以換不同的韻,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雖創作於盛唐時期,但是風格並非絕句和律詩,屬於樂府類型,是古風,中間更換了幾次韻腳。
近體詩(律詩,絕句)有嚴格的押韻標準,不能脫離既定的規則,否則,就不能說自己所寫的是一首格律詩(今人學習的詩,主要是格律詩)。
押韻的規則
一、首句,可以押,也可以不押韻
一般來說,絕句和律詩的第一句,都是可押可不押韻,不過也有一些業內習慣,常見的是五言詩首句不入韻,七言詩首句入韻,不過這個沒有明確規定,首句押韻不押韻,都可以。
舉例:
首句入韻
涼州詞.其一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間、山、關」三個字,是屬於同一個韻部,【上平十五刪】,第三句的「柳」字不押韻。
首句不入韻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一三句,不押韻,二四句押韻,不過有個點需要解釋一下,「流」和「樓」這兩個字,在今天的發音中,是不同韻的,但是在《平水韻》中,都屬於【下平十一尤】,是押韻的。
二、偶句必押韻
絕句的二四句,律詩的二四六八句,必須要押韻,無論首句是否押韻,偶數句最後一字必須押韻。
絕句舉例: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七言絕句,一二四句押韻,【下平二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