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由cui改成shuai後不押韻,失去韻律美?拜託念完全詩再說!

2020-12-21 騰訊網

近日,那個關於「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讀xie不讀xia的文章又熱了起來,查了一下相關的信息,原來這個問題早就炒作多年了。慶幸自己一直是用粵語來念課文和詩詞,所以沒有發生過這個困擾。

據說粵語保留了非常多的古漢語發音,所以用粵語來念古詩詞更接近當時的語感和語調,會特別有韻味。但是在粵語裡,「斜」字發音是qie。所以我非常好奇,拼音裡為什麼會有xia的讀音而不是xie?是粵語和普通話同時變音了,還是說這個「斜」字在古代就是多音字?在句子末尾的時候念xia,在句子中間或者句首念xie?這有待專家考究哈。

這個字的讀音更改被很多人吐槽,是因為很多人覺得,更改了發音後,這首詩就沒有韻律美,念著就沒有味道了。本來那首詩「斜」、「家」和「花」3個字都押韻的,現在只有2個了,念起來就沒那麼朗朗上口了。甚至會讓學生們覺得那些詩詞也不咋滴,會認為都是被吹捧出來的吧,像那個四大美人一樣。

但是我想說,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發音是一直在調整優化的,已經有很多字的發音發生了改變。舉個例子吧,我們最熟悉的駱賓王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個「鵝」、「歌」和「波」3個字已經不押韻了。為什麼呢?就是發音已經改變了。如果想押韻,只能用粵語來念了。或者把「波」字改成念be音吧,哈哈。

關於漢字拼音改變,導致詩詞押韻改變的,我覺得《回鄉偶書》這首詩更有代表性。「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舊版本的「衰」念cuī,新版本裡念shuāi。有人說更改讀音後,詩詞的韻律美也沒有了,不押韻了。我們來看看其它字的讀音,「回」字讀音是hui,「來」字讀音是lai。以前的cuī跟hui押韻了,卻跟lai不押韻!更改後的shuāi,雖然跟hui不押韻,但是卻跟lai押韻了。如果說更改之後不好,那更改之前,不是更加不好麼?

有人吐槽,本來大家都念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更改呢?更改之後,老師和家長習慣性用舊版本,學生和試卷用的是新版本,不是很容易造成人為的障礙和混亂麼?你說專家是怎麼說的?聽說是為了小孩子們更容易學習、分辨和記憶。也是,如果所有字都發一個音,小孩子學得更快呢,不是嗎?

說起《山行》,我再說一個知識點,那就是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裡的「坐」字了。這個「坐」字怎麼解釋?是「坐下來」的意思嗎?全句翻譯成「停下車子,坐下來,因為喜歡傍晚的楓樹林」,也勉強通順,不過「坐」字的真正意思是「因為」,意思是「因為喜歡傍晚的楓樹林,所以把車停了下來」,並沒有說下車,也沒有說坐下來。如果說想讓孩子容易學,容易懂,是不是應該把這句詩句改成「停車因愛楓林晚」呢?

正如我們的粵語,也有茂名發音、香港發音和廣州發音一樣,同一個字有幾種發音是很正常的。語言的作用,主要是溝通交流和文化傳承,不是咬文嚼字。所以無論是更改或者不更改,大家都可以一笑而過。難的只是學生考試,以及類似於「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了。

喜歡漢語文化的人,可能會對每一個字的發展過程感興趣,想知,想學;不喜歡的人,可能只是因為考試而學,所以不必強求。大家說呢?

相關焦點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賀知章有一首詩特別有意思,歷來教材也是為之大動幹戈,這邊是小學課本中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詩有趣點就是在於「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怎麼念?
  • 鄉音無改鬢毛衰,以後讀shuai不讀cui,我們該哭還是該笑
    導言:鄉音無改鬢毛衰,以後讀shuai不讀cui,我們該哭還是該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歷經幾千年,流傳下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古詩在用詞與句式上更為講究,押韻、前後來文的呼應都做到了極致。多一分則俗,少一分則無味道。
  • 走進押韻狂魔朱廣權,帶你感受中國文字的韻律之美
    漢語的韻律,可以是一門學科,稱為「韻律學」,韻律主要是通過詩詞聯這種文學形式為載體來展現。並且,還可以拓展到美學的各個領域,對形象思維美學內涵的表述。押韻,又作壓韻、諧韻,拼音是yā yùn,是一種詩文創作的修飾技巧,即將韻母互相諧音的文字放在詩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詩文讀起來就十分順口、悅耳,這種現象就叫做押韻。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也有人質疑,更改古詩詞中字詞讀音,破壞了韻律和意境,得不償失。也有資深語文老師接受採訪時稱,應捍衛漢語純潔性,「不贊成根據大眾口味更改讀音」。「我覺得這是一個舊聞,個別字詞拼音的變化早就在教材裡邊體現了,還有《現代漢語詞典》裡面也早就有了,現在把它翻出來,大家覺得有點奇怪吧。」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
  • 原創歌詞創作韻律十三轍與韻腳押韻方法
    原創歌詞創作韻律十三轍與韻腳押韻方法 歌詞屬於韻文的一種,韻腳押韻能體現歌詞自身的語言美,一般情況下,寫歌詞需要押韻
  • 近體詩的押韻
    作者:捨得之間今天主要講講近體詩的押韻。和初學近體詩的朋友共同學習一下,如果耽誤一些其他的朋友聊天休閒,俺在此先表歉意了。對我講的內容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請課後交流。謝謝!詩,詞,曲,歌(包括民歌,山歌,漁歌等)都是具有韻律的文體,這樣的文學體裁我們稱為韻文。
  • 幼小銜接裡拼音怎麼教,一篇全部講清楚
    (想教什麼自己總要會吧)中文作為母語在實際生活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想認拼音基本不需要特意去找,可以拿來就用的要素處處都有,聽一個認一個,多念一次就熟練一次。標語廣告,繞口令,哪怕是不小心的口誤都是現成的知識點。
  • 學不學格律?並不重要,當務之急是規範現代詩的韻律
    爭議的焦點是:古詩中的韻律(或者說格律),我們應不應該學。一、前提:是為了自己學呢?還是為了詩歌更好的發展?如果一個人閒的無聊,多學一點傳統知識,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您如果是為了自己多學一點知識,那麼您想學就學咯,這沒什麼應該不應該的。但是,如果是為了詩歌更好的發展,我認為,格律是沒有必要學的。
  • 咬文嚼字主編回應改拼音事件,中華文字該如何走下去?
    導語:最近,《咬文嚼字》的雜誌主編回應了修改拼音事件,聲稱目前網上流傳的標準拼音只是根據尚未發布修訂稿。他認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改拼音應當少數服從多數。 修改拼音是一件大事,讀音一改變,有很多東西也會跟著改變。對於網絡上流傳得沸沸揚揚的改拼音事件,有許多網友表示反對。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習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麼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麼這首詩為什麼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王小娟 | 歌詞中的押韻
    我的小手和小腳, 小手長大後, 再沒有跟你要過擁抱 ……」這首網絡歌曲旋律優美動聽,情感細膩流暢,一時間就火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這首歌的歌詞溫馨細膩感情真摯,唱過幾遍以後,我就發現,這首歌大家都特別喜歡,之所以擁有這麼多的粉絲,原因是歌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我仔細一琢磨,原來是歌詞押韻了。  歌詞屬於韻文的一種,押韻能體現歌詞自身的語言美,所以寫歌詞需要押韻。押了韻的歌詞唱起來比較順口,聽起來有一種韻律的美感,同時也增加了歌詞的音樂性。當然不押韻的歌詞也有,但那是例外,數量極少。
  • 拼音帶cui的字大全_51個拼音含cui的字組詞-小孩子點讀
    cuì) | 惙怛傷悴(chuò dá shāng cuì) | 神鬱氣悴(shén yù qì cuì) | 憔神悴力(qiáo shén cuì lì) | 6、粹(cuì),14畫,左右結構,部首:米 組詞:純粹(chún cuì) | 精粹(jīng cuì) | 納粹(nà cuì) | 國粹(guó cuì) | 粹美(
  • 為什麼有些格律詩讀起來不押韻
    讀完後您的第一感是什麼?唐代大詩人寫的詩,讀起來竟然不押韻?如果有這個感覺,應該恭喜您,普通話還是挺不錯的,測試水平起碼過二甲了。這首詩從今天的語音角度讀,的確不怎麼合轍押韻。更要命的是,這一類的詩並不少見。今天讀著不押韻,唐人讀就押韻嗎?其實也未必,但這並不影響它是一首中規中矩合乎格律的五言律詩。
  • (中) 英文韻律之美 | llama llama原版動畫音頻電子書分享
    ——李漁《笠翁對韻》讀來朗朗上口,品來如畫如詩。這就是清朝初年間,由著名的戲劇家李漁撰寫的,讓小朋友學習「對偶」「押韻」兩種修辭手法,品味形式美、韻律美的啟蒙讀本《笠翁對韻》。字句對仗:字數相同、詞性相同。
  • 怎樣看待詩歌意境與詩歌韻律的平衡關係?
    不過一般都是針對平仄格律而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提出韻律和意境的平衡關係一說。 我們要首先搞清楚一點。 韻律感是詩歌這種文體的基本特色。沒有韻律感的東西不能被稱為詩。 那麼韻律和意境有什麼平衡不平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