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捨得之間今天主要講講近體詩的押韻。和初學近體詩的朋友共同學習一下,如果耽誤一些其他的朋友聊天休閒,俺在此先表歉意了。對我講的內容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請課後交流。謝謝!
詩,詞,曲,歌(包括民歌,山歌,漁歌等)都是具有韻律的文體,這樣的文學體裁我們稱為韻文。
詩就是典型的韻文。詩是最具有音樂性的文章,不僅要求句子間節拍分明,還需要有旋律感。它的節拍體現在我們上次講的字的平仄分配上了,也就是要求合律,它的旋律感,就要靠押韻來體現了。
那什麼叫押韻呢?
押韻就是把同韻母或韻母相近的字,放在詩篇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詩歌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好記,易於流傳。
換句話說,「押韻」就是將「同一收音」的字,分別規律性的放在一些句子的末尾。比如「紅、東、同、通」這樣的字,都是以ㄨㄥ(字母拼音為ong)為收音的,這些字屬於同一韻。「千、年、前、天」這樣的字,都是以ㄧㄢ(字母拼音為ian)為收音的,這些字也屬於同一韻。
順便說一下,象「ㄅ、ㄆ、ㄇ、ㄈ、ㄉ、ㄊ、ㄋ、ㄌ」這樣的符號,我們這裡的朋友有幾個能認識的?
呵呵!這就是被已經被字母拼音取代了的漢語老拼音,現在七十歲以上的念過書的人能認識吧。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見過它的,因為我們都翻過新華字典,它就和我們字典上的字母拼音並列在那,只是我們幾乎不去注意它而已。
我希望我們在座的人至少要注意一下它,因為以後我們翻閱學習一些資料時,特別是學習熟悉聲韻的時候,會遇到它。不求背熟,至少對它不陌生吧。
現在先將新老拼音的對照列出來,算是在這裡送給大家的一個小貼士吧,呵呵,最好能夠保存一下。
ㄅ b --八 (ㄅㄚ, ba)
ㄆ p --杷 (ㄆㄚˊ, pa)
ㄇ m --馬(ㄇㄚˇ, ma)
ㄈ f --法 (ㄈㄚˋ, fa)
ㄉ d --地 (ㄉㄧˋ, di)
ㄊ t --提 (ㄊㄧˊ, ti)
ㄋ n --你 (ㄋㄧˇ, ni)
ㄌ l --利 (ㄌㄧˋ, li)
ㄍ g --告 (ㄍㄠˋ, gao)
ㄎ k --考 (ㄎㄠˇ, kao)
ㄏ h --好 (ㄏㄠˇ, hao)
ㄐ j --叫 (ㄐㄧㄠˋ, jiao)
ㄑ q --巧 (ㄑㄧㄠˇ, ciao)
ㄒ x --小 (ㄒㄧㄠˇ, siao)
ㄓ zh --主 (ㄓㄨˇ, jhu)
ㄔ ch --出 (ㄔㄨ, chu)
ㄕ sh --束 (ㄕㄨˋ, shu)
ㄖ r --入 (ㄖㄨˋ, ru)
ㄗ z --在 (ㄗㄞˋ, zai)
ㄘ c --才 (ㄘㄞˊ, cai)
ㄙ s --塞 (ㄙㄞ, sai)
ㄚ a --大 (ㄉㄚˋ, da)
ㄛ o --多 (ㄉㄨㄛ, duo)
ㄜ e --得 (ㄉㄜˊ, de)
ㄝ e --爹 (ㄉㄧㄝ, die)
ㄞ ai --曬 (ㄕㄞˋ, shai)
ㄟ ei --誰 (ㄕㄟˊ, shei)
ㄠ ao --少 (ㄕㄠˇ, shao)
ㄡ ou --收 (ㄕㄡ, shou)
ㄢ an --山 (ㄕㄢ, shan)
ㄣ en --申 (ㄕㄣ, shen)
ㄤ ang --上 (ㄕㄤˋ, shang)
ㄥ eng --生 (ㄕㄥ, sheng)
ㄦ er
ㄧ i --逆 (ㄋㄧˋ, ni)
ㄨ u --努 (ㄋㄨˇ, nu)
ㄩ ü --女 (ㄋㄩˇ, nü)
連音
ㄧㄚ 【ia】 --加 (ㄐㄧㄚ, jia)
ㄧㄛ 【io】 --唷 (ㄧㄛ, yo)
ㄧㄝ 【ie】 --接 (ㄐㄧㄝ, jie)
ㄧㄠ 【iao】 --消 (ㄒㄧㄠ, xiao)
ㄧㄡ 【iu】 --休 (ㄒㄧㄡ, xiu)
ㄧㄢ 【ian】 --先 (ㄒㄧㄢ, xian)
ㄧㄣ 【in】 --今 (ㄐㄧㄣ, jin)
ㄧㄤ 【iang】 --江 (ㄐㄧㄤ, jiang)
ㄧㄥ 【ing】--京 (ㄐㄧㄥ, jing)
ㄨㄚ 【ua】 --抓 (ㄓㄨㄚ, zhua)
ㄨㄛ 【uo】 --捉 (ㄓㄨㄛ, zhuo)
ㄨㄞ 【uai】 --怪 (ㄍㄨㄞˋ, guai)
ㄨㄟ 【uei】 --圭 (ㄍㄨㄟ, gui)
ㄨㄢ 【uan】 --官 (ㄍㄨㄢ, guan)
ㄨㄣ 【un】 --滾 (ㄍㄨㄣˇ, gun)
ㄨㄤ 【uang】 --壯 (ㄓㄨㄤˋ, zhuang)
ㄨㄥ 【ong】 --中 (ㄓㄨㄥ, zhong)
ㄩㄝ 【üe】 --卻 (ㄑㄩㄝˋ, que)
ㄩㄢ 【üan】 --犬 (ㄑㄩㄢˇ, quan)
ㄩㄣ 【ün】--群 (ㄑㄩㄣˊ, qun)
ㄩㄥ 【iong】 --穹 (ㄑㄩㄥˊ, qiong)
好,言歸正傳。我們今天主要說的是關於近體詩的押韻。一般詩的押韻都有一些規律,大多要求比較寬鬆,順口就行。而近體詩的押韻則要求很嚴。它的具體要求如下:
一,近體詩要求押平聲韻。
至於有的人把押仄聲韻也歸到格律詩中,這點存在一些爭議。但至少可以說,押平聲韻是近體詩的正格。我個人的觀點是仄韻詩不屬於近體詩。
因為古體詩是允許押仄韻的,所以呢,我們把以仄聲押韻的絕句叫「古絕」,以仄聲押韻的律詩叫「古律」,以示與正規的近體詩有個區別。
二,一韻到底,不許換韻。
七絕、五絕、七律、五律以及排律都要遵守這規定,我們前幾天說了,近體詩押韻的依據是《平水韻》,那麼,如果我們在其中選取一個韻,那麼詩中的韻腳就只能限制在《平水韻》中的這個韻部裡。
比如選[上平一東]為韻,韻腳就不能用其他韻部的字,用類似「天」[下平一先]「窗」[上平三江]這樣的字就不行。
三,單數句不能押韻,而且只能用仄聲字結尾。首句不受此限制。
也就是說,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一般的情況,七言詩首句入韻的比較多,五言詩則比較少。五言詩首句以仄聲字收尾的比較常見。
我們舉個七言的例子:
《劍器》 司空圖
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
潼關一敗胡兒喜,簇馬驪山看御湯。
首句押韻「場」,
再舉個五言的例子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首句不押韻,其尾字用的是仄聲字「飽」
近體詩押韻的規則基本是上面這幾條,不算很複雜。但為什麼說這「基本」二字而不確切地肯定呢?因為關於近體詩的押韻方法上還是有許多變通的。看以前古時人們做詩時,押韻大致有這兩種情況:一是嚴格按照韻書規定的做詩。二是可以部分的借用韻母相同過者相近的字來壓韻。
第一種情況,多是很正規的場合,比如過去科舉考試時所做的「試帖詩」以及奉皇命而做的「應制詩」都要求押的韻腳屬於同一韻部的字。如果押錯了(稱為「落韻」),不管你寫的好不好,一律判你為不及格。「分韻詩」也是,這是文人相聚時經常做的遊戲,這時候每人分配一個韻,得到寬韻的好寫了,分到窄韻,險韻的,也必須守住韻而不能「落韻」。嚴格說,在過去,是一定要記住106韻部的,至少要記住30個平聲部。
第二種情況,就是突破一韻限制的約束,在一定的規則範圍內,可以去借別的韻部的字來押韻。所有這類的詩都屬於「變格體」。一會我會介紹一下幾種變格的類型和規範。
說這些其實想說明,現在這兩種情況也都存在的,一是主張不換韻,這是正規的說法。一是主張可以借韻,這是尋求變通的說法。我的個人意見是,在不完全熟悉格律詩基本規律時,還是按正統的來,而相對熟悉了韻及格律詩的寫作規律後,再適當的發揮自己的自由空間,借韻而題,也沒啥大不了的。
所以,我在這先把幾種特殊的押韻法(變格押韻)介紹一下,只是給初學的朋友一些概念上的認識。
先要說明的是一個「鄰韻」的概念。就是韻母相同或相近的不在同一個韻部裡的一些字,在古韻中能互相通轉的字。
我們對鄰韻的判斷,現在基本是參考《詞林正韻》裡對韻字的劃分歸類。我希望學詩的朋友手裡都有一本《平水韻》和一本《詞林正韻》,這是我們寫詩填詞的藍本。其他版本的韻書,比如《佩文詩韻》,與平水沒什麼區別,都是106韻。
一,飛雁入群格
起句用鄰韻,其餘用本韻。如起句所入之韻是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韻。
舉例
孫覿的《楓橋》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霜落寒山寺,攲枕猶聽半夜鍾。
----首句「中」用一東韻,其餘的「容」、「鍾」用二冬韻。
盧梅坡的《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首句「降」用三江韻,其餘「章」、「香」用七陽韻。
金昌緒(一作蓋嘉運作)《伊州歌》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首句「兒」用四支韻,其餘的「啼」、「西」用八齊韻。
二,飛雁出群格
詩的尾句押上了鄰韻,其餘韻腳用本韻。
舉例
言懷 黃景仁
聽雨看雲暮復朝,誰於籠鶴採丰標。
不禁多病聰明減,詎慣長閒意氣銷。
靜裡風懷玄度月,愁邊心血子胥潮。
可知戰勝渾難事,一任浮生付濁醪。
本詩押的是「二蕭」韻,而尾聯借用「四豪」韻的「醪」字。
故行宮 元稹
寥落故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
詩押的是「一東」韻,而末句借用「二冬」韻之字「宗」。
三,進退格
這個格式只適合律詩而不適合絕句。起聯押一韻,次聯押它的鄰韻。三聯再押這起聯個韻,四聯又押此聯那個韻部的鄰韻。這樣,互為鄰韻的兩個韻交替押韻,成為「進退格」
舉例
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寒」韻
去國一身輕似燕,高名千古重於山。---「刪」韻
並遊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寒」韻
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刪」韻
四,轆轤格
律詩的一二聯是一韻,其三四聯用它的鄰韻。中間分開用韻。
舉例
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須。---「虞」韻
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虞」韻
沒投墨客摩蝌蚪,勝與朱門飽蠹魚。---「魚」韻
愧我初無草元手,不將閒寫吏文書。---「魚」韻
五,葫蘆格
與進退格同為用韻的一格。葫蘆韻者,先二後四。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後四韻「冬」。先小後大,有似葫蘆。
在這裡呢,我再重申明我自己的觀點。雖然介紹了上面的一些特殊押韻的形式,但是建議初學格律詩的朋友還是先以一韻到底為正,儘量的不用這些變格。這也會鍛鍊自己斟酌字句的能力。反過來說呢,這些特殊的押韻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近體詩從所謂「呆板」「教條」的框框裡解脫了出來。很多人怕格律詩,怕就是怕這些嚴格的約束。實際上,格律約束不了人的,真正能約束自己的,是自己底蘊的不足。
下面再簡單說一下近體詩寫作時要避免的有些忌諱。也就是所說的「押韻八戒」
1, 出韻,也叫落韻。
前面一再的說了,近體詩只能押一個韻,不要出韻。押一東的,就不能用三江的韻,也不能押八庚的韻。前面說的借韻借的尚且還是鄰韻,而且有「格」可言。這是為了音韻的美感協調。
2, 湊韻,就是說,你押的這個韻腳的字,與全句的意思不一致,屬於勉強湊合用的,強湊是為了押上韻而押的。一湊,你的句子必然就軟,一軟了就不穩了。四冥詩話裡說:詩韻貴穩,韻不穩則不成句!所以,押韻要講究自然,韻腳之字與全句主題意思不可脫離。
3, 重韻。這個簡單,同一個韻字,不能反覆在韻腳出現。這在近體詩中的嚴格禁止的。
4, 倒韻。就是為了押韻,湊合韻腳,把詞反著寫。如果與習慣讀法或意思不傷害,可以,否則就屬於倒韻。
5, 啞韻。就是聲調不響亮,而且意義很含糊的字,就儘量避免使用當做韻腳。其實有些字,自己讀著也彆扭啊。一東裡的「忡、懵」這樣的字,就不太適合。就是不美的意思。
6, 僻韻。有些人喜歡用生澀的字。這不好。都看不懂,讀著彆扭,哪裡還有韻律美了?《隨園詩話》裡說「李杜大家,不用僻韻,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少賣弄生僻字,儘量通暢為主吧。
7, 複韻。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一首詩裡同時押上韻腳。顯得羅嗦討厭。比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基本都差不多,七陽韻中之「芳、香」也是一個意思,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儘量避免吧。
8, 擠韻。不是韻腳的地方用上同韻的字。----就是擠韻了。例:
相逢之處草茸茸,峭壁攢峰千萬重。
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用一東韻,「逢」和「峰」也在一東。這就是例子。要避免。
以上這幾條,是寫格律詩押韻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的。儘量記住。
關於近體詩的押韻,大致先說這些吧。因為準備的倉促,掛一漏萬,請格位多多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