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2020-12-23 藝術泛舟

近體詩並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體裁詩,是形成於初唐的一種有著嚴格格律,即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代詩歌體裁。

古體詩是專指漢代、魏晉南北時期的詩歌體裁。

因為有這兩種體裁的詩歌,會讓初學詩歌者形成一個誤區,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釋而誤導。

01古代詩歌包括唐詩有些不合格律、沒對仗、沒押韻、每句字數不同

如果我們用格律的規則來分析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包括唐代詩歌會有一種很想不通的地方的:

這些時代的詩歌怎麼大部分不符合格律要求啊?有些還每句字數不一樣。有些也沒有對仗。

02詩歌不是要有嚴格的格律和每句字數一樣嗎?

真相和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如果用唐詩的規則來分析漢代、魏晉的詩歌,會發現根本沒有遵循嚴格的格律,這是因為魏晉南北朝之前是屬於古體詩,而唐詩大部分屬於近體詩

當然有些一知半解就解釋說:這是因為中國漢語的發音不一樣,實際非也。

而且這種解釋實際是某地區人為了標榜自己「發音最正統」的一種胡扯。他們說:因為西晉末年和北宋末年南遷移民所以正宗發言的人都到他們那兒了,而北方語言被胡化所以他們的語言最正宗,是最符合唐詩詩韻。人可以無知無畏到這個程度,我也不知道應該說佬麼了。再說南遷到江南的最多吧?到巴蜀的也多吧?而且還有當時西安和洛陽離前涼(漢族張軌建立的漢族政權,而且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最近吧?那是不是前涼地區本身就受秦漢唐中心西安、洛陽的文化近,影響最深,又收容大量難民,是不是這兒發言應該最正統吧?兩個朝代南遷到江南的人才是最多的,那是不是應該江南也比你們更正宗才對?但是眾所周知的常識是:一個地區的語言是很強勢,不會因為外來移民而進行改變的,只會發生融合,但這種融合只會發生一些口語文字上,而發音方面幾乎是很難發生的。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上海、北京有幾千萬外來人員,但是上海話和北京話被外來語言同化了嗎?反而生活久了,即使不會說當地方言,但也會帶有這些地方鮮明的發音語調。

第二:即使唐詩中也有大量的古體詩,也可以不遵守格律規則。

而且從古代民歌提煉發展的詩也不一定非要遵守格律。還有雜言古詩也可以不遵守格律,也不一定非要每個句子字數一樣多。但是古體詩用韻,只是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03通過以下簡單分析也許會讓你對「近體詩」和「古體詩」形成一個基本概念。

古體詩並不需要嚴格遵循格律,而格律是初唐才正式成為唐詩為代表近體詩的規則。

1)近體詩前世今生:

近體詩又稱格律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於唐宋時期。近體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講究平仄對仗。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因為格律詩會限制發揮,甚至會為了平仄和押韻而了出現要換字等諸多麻煩,所以格律詩從七律、五律又發展出來七絕五絕絕就是截斷,字數分別由56個字、40個字減半為:28個字、20個字,更靈活,除了保留了格律詩的特點外,讓創作者更靈活更不受束縛。所以出現之後大量詩人都採取此方法,大部分格律唐詩都是這樣的體裁。

2)古體詩前世今生:

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如:「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漢代、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代又稱七古為長句。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李白《將進酒》就是雜言詩。《詩經》之《國風·魏風·伐檀》也是。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古體詩格律自由,不要求對仗、平仄,押韻較自由,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也說古風、古詩。但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3)【延伸閱讀】:雜言詩。

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而得名,其句中字數不定,最短僅有一字,長句有達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間者為多。其特點是形式比較自由,便於無所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氣勢勝的詩人,對於雜言詩都有極大的偏愛。源於樂府詩。

3)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分:

格律區別:

古體詩:除需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體詩:除需用韻之外,受到格律限制。字數區別:

古體詩: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字數不限制)。近體詩:大部分是五言,七言兩種形式,但是也有六言律詩。句數區別:

古體詩:從兩句到百句都有。 近體詩: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用韻區分:

古體詩:

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有可隨意轉為其他的。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於韻腳的字可以重複。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今體詩:

一首詩限用一個韻,除第一句可以用韻或不用韻之外,其餘句子都是雙數句用韻。用於韻腳的字不能重複。不用韻句子的末一字,平仄聲不能與用韻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鄰韻。

唐代也有特殊就是古風和律詩交織到一起了:

《滕王閣》【唐】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平仄合律,粘對基本上合律,簡直是兩首律詩連在一起,不過其中一首是仄韻絕句罷了。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

04古體詩和近體詩、雜言詩賞析:

一、古體詩:

1、四言:《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比較整齊,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龜雖壽》【東漢】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2、五言:

《奉使嵩山經緱山》【唐】宋之問侵晨發洛城,城中歌吹聲。畢景之緱嶺,嶺上煙霞生。草樹饒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隱德所薄,歸來可退耕。

草樹饒野意,山川多古情。

3、六言:

《歸田賦》【東漢】張衡 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塵埃以遠逝,與世事乎長辭。

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

4、七言:

《春江花月夜》(節選)【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5、雜言詩(雜體詩)

《將進酒》節選【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二、近體詩:

1、五言律詩:

《山居秋暝》 【唐】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當然這首詩一般會節選前面四句。

2、五言絕句: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3、六言律詩:由六言古詩,唐詩中收錄不多,但是從唐到明清依然有比較好的詩歌傳世。是由五律和七律發展出來的,六言古體詩則是建安時期就出現了。

《胥口即事·其一》【唐】皮日休波光杳杳不極,霽景澹澹初斜。黑蛺蝶粘蓮蕊,紅蜻蜓嫋菱花。鴛鴦一處兩處,舴艋三家五家。會把酒船偎荻,共君作個生涯。

4、六言絕句:

《田園樂七首·其三》【唐】王維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裡人家。

5、七言律詩:

《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6、七言絕句: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因為本人才疏學淺,可能是疏漏和遺漏之處,請多指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簡單了解古體詩和近體詩,現代人寫的古韻詩詞算哪一種
    一,古體詩通常來說,按時間的話,唐代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字數上可以分為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古體詩的格律自由,不要求對仗、平仄,篇幅。押韻寬泛,平聲韻、仄聲韻皆可,可一韻到底,也可兩韻通用,雖然對於韻腳限制較小,但不可以隨便換韻,必須是鄰韻才行。
  • 打油詩是很特殊的詩歌體裁,格律詩、古體詩和順口溜有什麼區別?
    古體詩就是可以只考慮押韻。近體詩就要考慮對仗、平仄、押韻等格律,所以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有人稱絕句是從格律發展過來的,但從各類研究資料來看,實際五絕、六絕是同格律詩共同發展,實際很好區別:有平仄、對仗、押韻的四句格律詩就是絕句。如果是八句就是律詩。四、古體詩一般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幾類,前面四類是有每句有固定字數限制,後面雜言可以不限。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詩情畫意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漢魏六朝的詩則稱為古詩(或叫古體詩、古風、往體),它一般包括文人詩及樂府古辭。這些詩上承詩騷,下啟唐宋,詩體形成以五言為主(《詩經》以四言為主,《楚辭》以六言為主)。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1)王力詩詞格律但是王力教授在《詩詞格律》其實說得很清楚: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 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 束縛. 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 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
  • 為什麼平臺上爛詩都有人點讚,怎樣寫才算得上一首好格律詩詞?
    有朋友問:你愛寫格律詩和宋詞嗎?請問怎樣寫才算得上一首好詩詞?平臺上詩詞愛好者很多,寫近體詩和宋詞的人,大多愛堆砌華麗詞藻而忽視了意境,也有許多詩作連基本近體詩的常識都沒有,卻有許多人讚賞,您認為正常嗎?為什麼很多人給爛詩點讚?沒有近體詩常識或者堆積古詞忽視意境的作品,卻被很多人讚賞,這正不正常?這太正常了。
  • 詩詞原創 | 《秋閨》許慧慧
    唐詩宋詞品鑑·第8首原創詩詞《秋閨》作者·許慧慧秋閨涼似水, 露重月華深。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所以平仄只是近體詩快速入門的一種音調控制工具,使用它創作出來的格律詩能從根本上避免詩句音病。這四種平仄關係只不過是音韻組合的不完全歸納,按照它們寫出來是音韻清朗的,但也有更多通順起伏的音韻組合併沒有歸納進來——這就是為什麼不遵守格律的古體詩,一樣可以成為吟誦經典的緣故。
  • 什麼是古風音樂?古風和中國風有什麼區別?
    兩者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在於歌詞。古風歌詞比中國風歌詞更難懂,而中國風相對來說,就比較突出讓受眾只聽就能了解歌手所唱的內容,用詞比較偏向於白話文;古風則要看到歌詞才能明白歌手所唱的內容是什麼。對於同一首歌,有人說是古風,但也有人說是中國風,還有人乾脆直接就認為古風就是中國風,但既然這兩者在名稱上有不同的稱謂,那麼在具體的某些方面也應該有所差別。要探究兩者作詞的差異,首先明確古風與中國風這兩個概念。所謂古風,一是指古代的風俗習慣,多指質樸的生活作風,如古風猶存;二是指一種文學載體,不是古體詩。
  • 《詩詞疏議(二)詩詞的韻》
    最早的漢字注音法是譬況法,將發音時發音器官的狀態和動作加以描寫。到了漢代出現了同音字注音的直音和反切注音法。反切注音法的產生導致了韻書的形成,成了一門獨立的學問。  隋唐以前的詩都是古體詩,所以押韻還沒有平仄之分的概念,古體詩的押韻是不分平仄的。因此到了唐以後,多數詩人為了寫古體詩特意押仄韻,這樣的詩一看就知道是古體詩。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押韻是什麼押韻,是在詩詞、歌、曲中常用到的寫作手法,具體做法,是將韻部相同的字,放在詩詞或歌曲中的特定位置,一般是在句末,從而使文字讀起來順口、舒暢,並且有一種音樂感。這種手法,就叫做押韻,也叫壓韻,或諧韻。
  • 讀詩和不讀詩有什麼區別?下場雪就知道了
    講真,讀詩和不讀詩真的區別很大,一場雪,就知道了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詩詞的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詩詞賞析,如何正確劃分詩詞的節奏及找準詩詞韻腳
    正確地誦讀詩詞,首先要讀準詩詞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其次,要讀出詩詞鮮明的節奏、優美的韻律和恰當的重音,體會詩詞的音樂美。正確地誦讀詩詞,有兩點格外重要,一是能正確地劃分詩詞的節奏,這樣確保將詩詞的內容讀正確;二是能找準詩詞的韻腳,這樣確保讀出詩詞的韻律。
  • 初學者必看:關於詩詞「押韻」,你應該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韻。
  • 什麼是竹枝詞,與七絕有什麼不同?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們怎麼知道這是竹枝詞?因為劉禹錫的詩題中點明了。古詩的劃分是以是否遵守平仄格律來劃分的,遵守的就是近體詩(格律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古風),那麼竹枝詞是屬於哪一類呢?其實竹枝詞的劃分標準和打油詩差不多,與平仄格律關係不大(但是又有關係)。
  • 近體詩的押韻
    作者:捨得之間今天主要講講近體詩的押韻。和初學近體詩的朋友共同學習一下,如果耽誤一些其他的朋友聊天休閒,俺在此先表歉意了。對我講的內容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請課後交流。謝謝!詩,詞,曲,歌(包括民歌,山歌,漁歌等)都是具有韻律的文體,這樣的文學體裁我們稱為韻文。
  • 詩詞格律術語
    至武帝始建立樂府,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採民間詩歌和樂曲。樂府作為一種詩體,初指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樂歌,後用以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稱樂府。歌行- 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有「歌行」一體。
  • 什麼叫古典詩詞,你了解過詩詞知識嗎,可以看看!
    1.什麼叫古典詩詞古典詩詞就是舊體詩詞(相對新詩而言)。詩詞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兩種體裁,也就是兩種分類。由於詞是從詩中派生出來的文學體裁,也有將詩詞歸為一類的。古典詩歌:1.古體詩(古風)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樂府詩2.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a.五言律詩,b.七言律詩;排律:a.五言排律,b.七言排律;絕句:a.五言絕句,b.七言絕句3.詞 平韻格詞,仄韻格詞,平仄韻轉換格詞,平仄韻通葉格詞,平仄韻錯葉格詞中國古典詩詞基本知識(二)格律詩1.什麼叫格律格
  • 抑揚頓挫:詩歌押韻的規則是什麼?
    其中的「新」、「人」就是韻腳,韻母是「in」和「en」,在平水韻中同屬「十一真」韻部,所以這首詩是押韻的。 為什麼要押韻 詩是韻文。不押韻就不是詩了。但是,韻文又不僅僅有詩,詞牌,散曲,戲曲詞,歌詞,包括以前的賦,都是韻文。詩和詞只是相對精緻,短小的韻文。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先奉上前面十講連結,有新踩進來的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從頭看起,前面是免費的,一步一步跟上節奏,真正完成近體格律詩的學習創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