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開文
把痛苦留給自己,將快樂帶給人間,這就是夏日消火解暑神器瓶蓋的心路歷程。
連續幾周,踢瓶蓋挑戰吸引著全球無數英雄競相「折腰」。微博話題#瓶蓋挑戰#閱讀量已高達22.9億,檢索與「踢瓶蓋」相關的話題,其中不少都登上過熱搜。
從Instagram到Youtube,從微博到抖音,人們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踢得不亦樂乎。朋友間茶餘飯後閒聊,倘若還有人不知道或者沒看過踢瓶蓋挑戰,大概率會被人送上鄙視。
怎麼火的?
起初踢瓶蓋挑戰在國外綜合格鬥運動員之間流行,英文名稱Bottlecapchallenge,玩法很簡單,參與者用「迴旋踢」的動作將瓶蓋旋轉出瓶口,過程中瓶身不被踢倒或踢碎就算挑戰成功。
關於發起人,現在普遍的說法是哈薩克斯坦跆拳道冠軍法拉比·達萊欽(Farabi Davletchin),6月25日,他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段自己用迴旋踢動作踢掉友人手中瓶蓋的視頻,添加#farakickschallenge話題標籤,並喊話動作明星傑森·斯坦森、康納·麥格雷戈、尚格·雲頓和成龍來挑戰。
傑森·斯坦森很快回應並上傳挑戰成功的視頻,為接力事件在社交媒體中發酵提供了助力,眾多名人和網友紛紛接力模仿,挑戰很快就向全球蔓延。
7天後挑戰賽傳到國內,第一個應戰的是UFC女子綜合格鬥張偉麗,她憑藉多年習武經驗練就的身體素質,蒙眼盲踢,讓瓶蓋旋出後,瓶身依然保持不動。
隨後甄子丹、謝霆鋒、趙文卓、李冰冰、昆凌、吳謹言等大量明星都參與其中,有些還自行增加了挑戰難度。
普通大眾也想要一場完美的踢瓶蓋操作,可是沒有良好的身手,如何享受挑戰的樂趣?簡單,網友早已拆解出100%成功的踢瓶蓋秘訣,無需強健體魄,無需大長腿,只需三兩好友稍加配合即可完成。
不過踢瓶蓋重在娛樂,無論挑戰結果如何,大家都會將自己參與踢瓶蓋的視頻分享出來,一些沙雕的踢瓶蓋操作引得觀眾差點笑掉手機。
倘若漫威英雄也來玩踢瓶蓋挑戰會怎樣?Twitter上一位網友就「唯恐天下不亂」地用漫威手辦製作出一套瓶蓋挑戰系列,讓盾鐵組合因為一個小小的瓶蓋引發內戰,惡搞做的如此行雲流水,確認是漫威忠粉無疑了。
還有網友以逆向思維製作出「瓶子的復仇」,瓶子無緣無故被人踢了這麼久,是時候掌握主動權了。
踢瓶蓋挑戰的火爆現象不禁讓人想到2014年的冰桶挑戰,5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夏天,兩個月的冰桶挑戰熱潮,不僅讓人們認識和關注到「漸凍症」(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和漸凍人群,更讓冰桶挑戰成為一項紅遍全球的公益運動。
當年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雷軍、李彥宏、劉德華、貝克漢姆等眾多名人都參與其中,囊括了科技、網際網路、娛樂、體育等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霎時間在社會上成為一股流行浪潮。
冰桶挑戰不僅開啟了全新的公益模式,而且為以後爆款內容的產生奠定了底層邏輯,讓人們從中獲得快樂並且能夠廣泛傳播。
後來的「翻瓶挑戰」、「反手摸肚臍」、「後空翻挑戰」等,以及現在大火的踢瓶蓋挑戰,在刷屏的背後也都遵循著這些特定的規律。
狂歡的背後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共同配合,並不僅僅是複製一套方法而已,爆款內容可能未必是好內容,但好的內容一定是爆款。
如何承載一場社交狂歡?
通過分析近幾年社交活動的爆款路徑,我們發現具備以下幾種因素的事件更容易成為爆款。
1、操作簡單
讓一件事流行起來,一定要降低參與互動的門檻,能夠讓更多人群理解的活動,受眾才會願意參與,無論是冰桶挑戰,還是踢瓶蓋挑戰,在玩法上都非常簡單。
冰桶挑戰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拿桶水往自己身上澆即可,踢瓶蓋挑戰,後轉體的動作普通人反覆練習幾次也都能上手,不限場地和情景的自由發揮空間,給予網友很大的UGC創作靈感,各種花式玩法,讓人感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2、娛樂屬性
當大家都在玩同一項活動時,事件本身天然就具備了娛樂屬性,無論挑戰成功是否不重要,好玩、有趣的參與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人們能夠從中獲得情感滿足,體能素質不夠可以用創意技巧彌補,重在參與,不在結果。而且,這還是一項考驗感情的另類實驗,一腳下去,分分鐘檢驗出真假朋友。
從眾效應帶來的自傳播性,也讓事件通過網絡產生裂變效果。參與者在選擇點名時一般都會找朋友、夥伴、家人等,和自身影響力相當的熟人,一方面可以增加分享和溝通的談資,另一方面也能讓活動可以繼續接力下去,不至於冷場。
3、延展性
隨著踢瓶蓋挑戰熱度飆升,除了用腳踢開瓶蓋,挑戰還演變出新的玩法,無論用什麼方法,無論是不是瓶蓋,只要達到「踢瓶蓋」的效果就行。
明星炫技固然可嘆,但自古高手在民間,網友們開創的各種腦洞清奇的開瓶蓋玩法,更讓人拍手稱快。
可是玩著玩著踢瓶蓋被玩壞了,有做鬼畜表情包自嘲的,有惡搞的,還有來自同伴的靈魂拷問:敢不敢踢一支SK-II試試?
不管形式如何演變,活動的初衷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只要參與者能夠開心就好,何必照搬原樣模仿呢。
3、社交平臺裂變和發酵
當代人社交的邏輯是重在參與,做了好事要分享,做了糗事也要分享。為什麼?因為人們缺的不是連結,而是曬的內容,踢瓶蓋挑戰自帶話題,滿足了人們分享、點讚、轉發、評論的社交心理。
好內容是1,平臺是後面的0,人們通過踢瓶蓋,盤活了同事、朋友、家人等社交圈的關係,讓很久不聯絡的人也能藉此進行溝通。這才是踢瓶蓋挑戰能夠短時間內在社交平臺上發酵、裂變,病毒性傳播的原因。
4、大量名人參與
無論是娛樂明星還是商業大佬,名人都自帶流量和話題,且擁有大量的粉絲和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對推動刷屏具有事半功倍的決定因素,更容易讓傳播事件成為流行熱點。
大多數情況下,名人也都樂於參與其中,通過活動展示圈內人脈資源,增加曝光,提升口碑。同時,視頻的寫實感還可以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傳遞好感,增加談資。這也是很多活動都由名人代言然後自上而下發展的原因。
但並不是請名人參加的活動就一定會火,而是當大量明星都參與到同一事件中時,這件事才具有成為爆款的潛質,比如,某明星結婚現場或者商業峰會都很容易成為熱點。
5、品牌印證熱點
熱點事件約等於流量,當事件積聚到一定的火爆局面,大量品牌就會湧入進來,為事件注入多樣化的商業思維,同時,這也再次印證了熱點事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聲勢,雙方是互利互惠的關係。
這次踢瓶蓋挑戰中,邁凱倫和寶馬M4獨特的開蓋方式使品牌成功搶鏡,不僅蹭了熱點還向觀眾秀出自家產品過硬的操控功能。
而可口可樂則充分利用瓶身作為載體,在挑戰中露出品牌logo巧妙曝光。
從一個簡單的話題事件演變成為風靡全球的運動,踢瓶蓋挑戰既有可追蹤性,也有偶然性,它與冰桶挑戰火爆的路徑相似,但卻有所不同。
冰桶挑戰自帶公益屬性,背後有專門的組織負責捐款項目,參與者能夠向周圍人傳遞樂於助人的形象,是比較有目的的正能量傳播行為,所以可以娛樂,不能惡搞。
而踢瓶蓋挑戰則是一項無意為之的純玩活動,具有更多的娛樂屬性,無論怎樣改變活動形式和內容,也很少會引起爭議,這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當火爆的勢頭冷卻,缺少社會價值和商業輸出的活動,會讓人們覺得很酷還是無聊跟風,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打造一場社交狂歡不難,難的是通過一場活動在每個人心中埋下有價值的理念,未來啟動開關,就能重新喚醒人們心底塵封的激情與瘋狂。
• END •
【複方止拖生髮膠囊】
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