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澄清的是,沙特發起的石油價格戰,直接因素是俄羅斯拒絕沙特提出的減產保油價建議,從2016年底,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國家,就一直聯手減產保油價,但隨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沙特方面希望能繼續減產,但遭到俄羅斯拒絕,隨即,沙特發起降維打擊,在增產的同時猛烈降價,目的就是搶佔俄羅斯的石油市場份額,最終迫使俄羅斯屈服,結果導致全球主要產油國紛紛跟隨增產降價,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即便是俄羅斯石油公司宣布也會進行增產,但考慮到俄羅斯石油的開發成本,在這場市場份額爭奪戰中,俄羅斯石油賣的越多就賠的越多(裏海和高加索的石油開採成本約為20美元/桶,西伯利亞和遠東則高達30-40美元/桶,現在的國際油價已經接近20美元/桶了),俄羅斯政府的財政收入銳減速度,很可能要比其公布的嚴重,這導致俄羅斯軍隊的現代化出現了巨大問題,當然,前不久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說過,俄軍的現代化已經完成,這都不是事兒,老舊的武器裝備依然能繼續發揮作用。
俄羅斯空軍最重要的新項目蘇-57,很可能會因為俄羅斯政府財政收入銳減的緣故,在量產上遇到很大問題,在目前的巨大壓力下,俄羅斯政府應該會跟以往一樣,有限的軍費用於維持目前的戰鬥力已經壓力山大,很多重大項目將不得不被放棄,至少是停止投入更多資金,相比常規武器,核武器值得投入更多的資金。
蘇-57儘管在雷達截面上比較小,但跟中美的五代機比,根本說不上隱身,甚至很可能比不上F-15和F-18的隱身版本,後兩者面臨與蘇-57類似的問題,就是缺乏客戶關注,需要海外客戶注資才可能繼續發展,在印度退出蘇-57項目後,俄羅斯方面一直在尋找新的國際客戶,向蘇-57項目注資,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冤大頭,沒有足夠的資金,即便蘇-57量產,其很多關鍵性能也難以達標,稱其為準五代機都有些勉強,
蘇-57的很多先進技術(航電、發動機和武器),要麼還沒有研發成功,要麼已經被應用到其他俄羅斯戰鬥機上,包括改進型蘇-27/30和改進型米格-29/35.尤其是蘇-35,蘇-57與蘇-35之間實際戰鬥力的差距,遠遠比不上F-35和F-15最新型之間的差距。蘇-57即便在俄羅斯空軍中批量服役,也難以像F-22和F-35那樣帶來巨大的戰鬥力提升,這還沒說對整個作戰系統的升級,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蘇-35和蘇-30SM是俄羅斯空軍最好的兩種戰術飛機,儘管其在航電、武器和支援系統上與美國空軍存在很大差距,蘇-57要比這兩種戰鬥機更加昂貴,費效比很可能要差的多,以目前俄羅斯的國力,與其將資金用在作用尚不明確的蘇-57上,不如用在其他項目上,不過,俄羅斯政府可能不會這麼想,在很大程度上,蘇-57即便不是真正的五代機,也必須量產服役,大國顏面需要蘇-57,即便其出現在閱兵場上空,而無法勝任高強度實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