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升力體設計,為何蘇27獲巨大成功,而蘇57卻慘遭失敗?

2021-01-09 花辰月夕102211

眾所周知,美國F15戰鬥機是世界三代機的王牌,體重輕,設備強,推力大,加速性和機動性好,空戰無一失手,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就是為了對抗F15而設計的,蘇霍伊設計局直接稱為反F15。

F15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的王牌三代機,空戰無一失手

在設備重量4倍和內油空間多一倍的前提下做到了加速性機動性基本同一水平,而且內油航程幾乎多一倍,掛點多達12個而且掛點之間距離比較遠,不利的氣動幹擾比較小,阻力比較低,便於過載多種多樣的重型武器,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蘇27設計比F15優秀很多。

F15從1969年公開後,俄羅斯人就想辦法跟蹤,最簡單直接的思路就是按照F15飛機的外表山寨一個,不過裝俄羅斯國產的設備和發動機,米高揚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都是如此,經過計算,由於材料設備極度落後,發動機油耗高,重量大,推力小,俄羅斯人的同樣的航電設備是美國的5倍以上重量,俄羅斯版本的F15斯基,即使加上邊條和前緣襟翼增強機動性,性能很可能就是美國上一代F4戰鬥機好一點而已,爬升慢,加速慢,機動性差,掛點少,航程短,唯一好處是便宜點,體重輕一點點,但是對F15毫無優勢,此路不通。

蘇27戰鬥機材料設備和發動機比美國差,但是氣動和飛控比F15完善先進,大大彌補了超重的缺陷

為了對抗F15,俄羅斯人就想到自己從T-4轟炸機和圖144飛機開始的升力體設計,這種設計主要是不僅僅將飛機機翼作為唯一的升力來源,而是也將飛機機身改造位升力來源之一,傳統的飛機機身對全機的升力貢獻基本就是幾個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升力體飛機機身經過特殊設計,可以提供全機的30%左右的升力,簡而言之就是,使用升力體設計的飛機,和常規設計飛機相比較,可以在重量大30%的情況下,飛行性能基本持平,實際上這個結論也在蘇27戰鬥機的推出後得到了驗證,空重相差幾乎也是30%。

蘇27飛機設計使用升力體布局,超高的升阻比特性克服了垃圾的航空電子設備負擔,尤其是980公斤的糟糕N001雷達,得到了全世界的讚賞和客戶的青睞,蘇27飛機和其改型全世界銷售旺盛紅火,給了F15一個迎頭痛擊,沒人小看蘇27,實際上蘇霍伊設計局苦心孤詣的設計給蘇27戰鬥機帶來了一個獨特的好處,這就是遠程空中優勢戰鬥機和遠程攻擊機合二為一的優勢,稍微結構航電小小改動就可以實現金牌殺手二合一,這就是後來的蘇30戰鬥轟炸機和蘇35對空對地多用途戰鬥機。

到了90年代,美國ATF計劃展開,YF22和YF23競爭,這是自F117攻擊機之後美國戰術飛機第二次衝擊隱身科技的大門,和F117一樣,大獲成功,由於性能更均衡,風險更低YF22勝出,隨後的10多年,F22在隱身,超音速巡航,高機動,綜合航電上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成功,在亞音速格鬥和超音速機動取得了相對於三代機前所未有的優勢,就機動性而言,任何一款三代機都遠遠不是對手,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單方面絕對優勢。

由於蘇27戰鬥機的成功,美國三代機優勢蕩然無存,美國人立馬推出F22來破局,輕鬆掃平一切三代機

由於歷史的慣性和政治上的天然敵對,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照樣沿襲了對抗美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的傳統,由於米高揚設計局在三代機米格29上的銷售情況不理想,設計局基本缺乏財力對於新的隱身戰鬥機進行開發,俄羅斯政府挑選了蘇霍伊設計局進行隱身戰鬥機的開發。

由於經濟條件的嚴重限制,和蘇聯解體帶來的工業基礎大面積崩潰,俄羅斯的戰鬥機研發能力受到了極大的消弱,按照蘇霍伊設計局內部的消息,他們提出了十幾款隱身戰鬥機方案,很多方案和F22類似,突出隱身和超音速巡航,最終蘇霍伊設計局選擇了一種匪夷所思的設計,這就是蘇57。

蘇57戰鬥,設計上很怪異,機翼像F22,機身像蘇27,同樣具備了大航程的升力體特性

這個飛機一出現,就得到了很多負面的評價比如:機頭拍扁的蘇27,乳溝填平一半的蘇27,F22的猴子版本。

實際上,蘇霍伊設計局的設計能力在蘇27上得到了完全的展示,設計水平和美國頂級設計師不相上下,假如蘇27也用美國的設備發動機材料的話,蘇27完全可以碾壓F15.

俄羅斯人選擇F22戰鬥機類似的設計的話,難度在於隱身需要太多的投入,實驗室,材料,設計軟體,而且採用了F22類似的S型進氣口之後,發動機進氣會讓推力受到損失,加上發動機二元矢量推力,飛機增重會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蘇27戰鬥機改二元推力矢量飛行試驗的結果是飛機增重太多,發動機推力下降嚴重,飛機性能大幅度下滑。

誰都知道F22的S進氣道和推力矢量技術好,俄羅斯人的實驗表明,代價太大,承受不起,臣妾做不到啊

而且,F22這個布局的問題也和F15類似,亞音速升阻比不高,航程不突出,俗稱短腿,而俄羅斯人對戰鬥機的需求,其中一個核心要求就是必須有大航程,才能減少飛機數量,降低費用。

俄羅斯人走投無路之下採用了蘇57這種布局,進氣道幾乎沿用蘇27直通進氣口斜板外壓的設計,發動機進氣口風扇直接露出來,就進氣口做了傾斜修形,這種設計具有最高的進氣效率和高速性能,而且設計製造簡單,做的改進幾乎就是將發動機乳溝往下填平半米左右做彈倉,保留原有的蘇27升力體骨架,這麼設計可以繼續沿用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上的經驗,飛機有最高的升阻比。

按照蘇27的升力體路線來換個類似F22的大機翼,蘇57照樣有大航程和超巡,但是隱身廢了

由於飛機需要進行超音速巡航,蘇57這種彈倉設計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蘇57彈倉被2個發動機吊艙緊緊左右夾住,飛彈投射會存在很多氣動幹擾問題,尤其是超音速投射,而且蘇27腹部掛載一般就前後串列2個空空飛彈,而蘇57飛機,前後彈倉內都有更多數量的飛彈,保守估計最少2個,最多3個,每個飛彈投射的時候,距離發動機吊艙的安全距離都比蘇27小很多,這會帶來很大的麻煩,估計這也是蘇57一直不打開彈倉展示的原因之一,而且由於彈倉深度比較小,也不能布置大行程的投彈掛架。

而且,蘇57彈倉寬度很小,深度不大,掛載不了大型彈藥,兩側不開敞,被發動機吊艙包圍得很緊迫,而美國的F22和我國的殲20戰鬥機,都採用類似的中機身腹部並列大型彈倉設計,2個彈倉總寬度2m左右,安置6枚飛彈或者4枚大型飛彈都比較容易。

發動機尾噴口和蘇27飛機類似,採用普通的圓形噴管,帶推力矢量,在航展上做飛行表演,無限制迎角低速飛行,很多匪夷所思的花樣,當然,僅僅是耍猴罷了。

帶推力矢量的蘇57戰鬥機,表演很靚麗,但是飛的再好,一槍撂倒,隱身不好,一切白搞

蘇57戰鬥機上所有的失誤,實際上有一個更深刻的原因,這就是:沒錢了。

蘇聯時代資源無數人員無數,隨便砸錢做實驗的時代一去不返了,到了蘇聯解體開始持續多年俄羅斯經濟崩潰,各個軍工聯合體基本靠外銷自救,俄羅斯政府實在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對隱身戰鬥機需要的一切材料設備發動機進行攻關,不砸足夠的錢做海量的實驗,設計師完全不知道方案的優劣和參數的選擇,現在我們看到的蘇57,幾乎就是一個帶彈倉的三代機加強版,俄羅斯人想要再次雄起,埋頭20年學中國人賺錢吧。

在四代機根本的隱身性能上徹底失敗,不是任何別的花樣可以彌補的。

蘇27採用升力體設計,成就了一番美名,蘇57戰鬥機繼續採用升力體設計,直接撲街,一次出類拔萃的成功,不是下次成功的必要條件和基石,搞得不好,往往是絆腳石。

軍工圈—軍工行業第一公共平臺

相關焦點

  • 被譽為中國版蘇57,曾是沈飛集大成之作,殲14雪鴞為何惜敗殲20?
    我國目前一共有兩款公開露面的五代機,分別是成飛已經正式服役的殲20和沈飛試飛成功的FC31,但鮮為人知的是沈飛當年實際上還有一款胎死腹中的殲14雪鴞(xiao)。殲14是沈飛當年在競標五代機時所給出的方案,從整體上來看,它就像一架安裝了鴨翼的蘇57,但實際性能比飽受詬病的蘇57更差。
  • 蘇57已經逐步投入量產,距離F22有多大差距?
    圖為蘇57戰機最近一款全新五代機生產線曝光,並且這款戰機的誕生已經對美國形成了巨大威脅,難道殲20不再孤單了嗎?這款戰機就是俄羅斯蘇57戰機,蘇57的研製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並且至今沒有正式服役,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蘇57已經逐步投入量產狀態了,並且量產版蘇57還進行了一定的改進,隱身性能獲得了改善,那麼它距離F22還有多大差距呢?
  • 中國殲20隱身數據對俄震動有多大:或動搖俄投產蘇57
    但蘇-57預計要到2019年才能入役,這還是最好的情況。  有人把蘇-57歸結為隱身化的蘇-27,雖嫌刻薄,但並非沒有道理。蘇-27最大的氣動設計特點是:  1、大間距雙發  2、短直的翼下進氣口  3、大邊條和翼身融合體  4、中心升力體  5、大尾錐
  • 蘇57戰機露餡了,隱身性能與殲10同檔次,難怪連印度都嫌棄
    最近俄羅斯公開了蘇-57戰機的宣傳片,結果讓蘇-57戰機徹底露餡,畫面中蘇-57的進氣道清晰可見,,可以發現蘇-57在進氣道內安裝了雷達波遮蔽器,這也間接證明蘇-57戰機的隱身設計存在很大缺陷。F-22、F-35戰機都採用了S形進氣道設計,光輝、IDF等輕型戰機也採用了S形進氣道,有效降低了雷達信號強度。
  • 蘇57「AC型」方案曝光!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由於研發思路被俄羅斯的蘇57技術迷住了,它的設計中充斥著仿製的影子。可以稱得上蘇57山寨版。令人閒話頗多。 具體地說,「雪鴞」戰機研製始於1991年,總師是國內航空領軍人物、沈飛601的首席專家李天同志,其代表作是殲8 II全天候戰機和殲11。
  • 殲20「升力體邊條翼」技術獲金獎,升力係數突破2
    而在此前成飛對殲20外觀做出了細節優化,尤其是對鴨翼布局方面大作文文章,獨到的優化讓殲20鴿更加出眾,憑實力一舉斬獲獲國家級獎項。 具體地說,此前知識產權局公布的第21屆中國專利獎名單中,殲-20以「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榮獲外觀設計專利金獎。這也是中航工業成飛設計研究院首次榮獲全國設計大獎。J-20獲得國家專利不僅是對成飛的肯定,更是對中國科技事業的有力推動。
  • 為您詳細解讀俄羅斯蘇-57戰鬥機之二——武器和航電系統長啥樣?
    下表面進氣道前方的可動邊條及機身側面區域都是氣動壓力最大的部分,說明進氣道前方的預壓縮作用明顯,邊條前緣可以產生很大的升力。後機身和主翼、平尾的壓力分布很均勻,包括尾錐都貢獻了一定的升力,升力體機身設計得相當出色。
  • 俄羅斯承認蘇-57存重大問題,但種下龍種收穫了西瓜!
    蘇57彈倉不止縫隙大這一個問題所謂「流傳已久的假說」,指的是有些大佬基於蘇-57型戰鬥機與蘇-27型戰鬥機比較類似的機身升力體設計,認為蘇-57型戰鬥機在飛行時,在機腹彈艙位置會存在一個「低壓區」,掛載在機腹主彈艙內的空對空飛彈在拋離時,由於這一低壓區的氣動壓力,可能會導致飛彈在某些特定飛行狀態下拋不掉、甚至彈回來擊中飛機
  • 財政收入銳減的俄羅斯,其實更適合蘇35,但大國顏面需要蘇57
    ,俄軍的現代化已經完成,這都不是事兒,老舊的武器裝備依然能繼續發揮作用。俄羅斯空軍最重要的新項目蘇-57,很可能會因為俄羅斯政府財政收入銳減的緣故,在量產上遇到很大問題,在目前的巨大壓力下,俄羅斯政府應該會跟以往一樣,有限的軍費用於維持目前的戰鬥力已經壓力山大,很多重大項目將不得不被放棄,至少是停止投入更多資金,相比常規武器,核武器值得投入更多的資金。
  • 蘇57艦載機即將出現,平臺通用性超蘇27,自家航母可能拖後腿
    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國防部相關消息人士透露,蘇57戰鬥機的艦載版本正在按計劃推進研製工作,其原型機將在不久之後亮相首飛。由於先前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在大修改造過程中遭遇了種種事故,導致整個進度拖延,蘇57艦載版本很有可能在航母完工之前先一步出現。
  • 我國大批進口蘇27/蘇30戰機,讚不絕口:為何不買更先進蘇34戰機
    當時我國引進蘇-30MKK之後,在其基礎上吃透了蘇-27系列的設計思路和機身的結構特點,並汲取其設計之精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當時的蘇-30MKK戰機在我國科研人士手中是香餑餑,但是俄羅斯軍方卻並沒有對這款戰機投入太大的心思,甚至已經到了興致缺缺的地步。
  • 蘇57工藝水平確實一般,在四代機中最差,甚至不及三代機
    蘇57隱身能力差的原因當前世界上的四代戰鬥機滿打滿算不足十款,其中有數款還停留在「PPT」階段,正式服役的還是那四款。在已經服役的四代機中蘇57被認為是最差勁的一款,主要原因就是蘇57長期以來都被認為隱身性能不佳。
  • 俄媒:俄空天軍首架蘇-57測試在即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俄羅斯衛星社莫斯科12月25日報導,知情消息人士對衛星通訊社表示,在列裝作戰部隊前,俄空天軍接裝的首架蘇-57戰鬥機將在阿赫圖賓斯克國家試飛中心接受地面和飛行測試。知情人士此前對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空天軍接裝了首架量產型蘇-57。消息人士說:「首架量產型蘇-57戰機已經飛抵阿赫圖賓斯克國家試飛中心。
  • 美國擁有蘇57戰機?仔細觀察卻是一架F16,卻故意塗刷俄制迷彩
    比如說此前將F-14戰機塗刷俄制蘇-27迷彩,在空中充當假想敵的角色。要知道正規的蘇-27戰機,屬於三代重型戰鬥機,採用翼身融合技術和雙垂尾的布局。這架戰機長度為21米,翼展為14米,最高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而F-14戰機則是美制多用途戰機,與蘇-27同屬三代戰機,外形尺寸相差不大,但外觀卻存在很大差異。
  • 經典第四代戰鬥機,鉚釘密集數不勝數,蘇-27戰機到底有多糙?
    蘇-27戰鬥機屬於第三代重型戰鬥機,按照現在的標準相當於第四代重型戰鬥機。這款戰機原型機於1977年首飛成功,1985年開始大量裝備該國防空軍,隨後開始少量部署到加盟共和國。這款戰機研製時的定位是重型雙發制空戰鬥機,其作戰對象是美國麥道公司的F-15戰鬥機。與後者一樣,是上世紀80年代最先進的重型戰鬥機之一。
  • 蘇-57戰鬥機的首個海外用戶確定!不是印度,而是這個非洲小國!
    並非是印度花費巨資而得不到蘇-57戰鬥機,而是大喜過望之後的巨大落差讓印度人對這款裝備滿是失望,最終在權衡利弊之後印度人果斷拋棄了俄羅斯,他們放棄了蘇-57戰鬥機的採購。不過兩國似乎都有些高估了五代機的研發難度,從2007年開始,蘇-57的設計、製造、測試、試飛活動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仍未完全達到當初的技術標準。機身強度不足、隱身能力達不到預期、發動機跟進速度延後、傳感器缺陷等原因讓蘇-57的入役時間一拖再拖。
  • 空戰中,F35碰上蘇57有把握?俄羅斯要把產量提高,一切再議
    俄羅斯方面稱,唯一的問題是,有多少蘇-57將前往西部軍區。去年12月底,第一架蘇-57戰鬥機在哈巴羅夫斯克地區墜毀。蘇-57的量產進度太慢了因此,俄羅斯需要至少100架蘇-57。F-35在速度和雷達功率上均不及俄羅斯蘇-57戰鬥機,但就航空電子設備而言,F-35戰鬥超過了蘇-30SM和蘇-35,更不用說蘇27了。
  • 蘇57戰機測試神秘吊艙,解放軍蘇35早已裝備?用途令人意想不到
    近日俄羅斯官方電視臺播出的節目對俄空天軍最神秘機構——契卡洛夫國家試飛中心(GLITs)進行了探訪,視頻中出現了俄羅斯最新型戰鬥機在該中心試飛的大量鏡頭,其中最引人注意的無疑就是蘇-57隱身戰鬥機了。視頻顯示蘇-57 510號原型機的機身表面已經具有相當完善的吸波塗層,腋下繭包前端也安裝了101KS-P前視紅外傳感器,正在為生產型的交付衝刺。另一架509號原型機則在進氣道下方的7號和8號掛架上掛載了兩個外形奇特的吊艙,似乎正在進行什麼特殊項目的測試。該吊艙整體呈方形,頭部具有圓形光學窗口,尾部後收成楔形。
  • 警惕亡國之道:蘇27中國抄了就抄了,俄式系統工程智慧絕不能學
    從系統工程和項目管理的角度,蘇27工程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反面案例: 1、內部管理混亂,不能在設計方案迭代中實現高效的優勝劣汰 蘇27總體設計經歷了兩個階段,初版方案T-10由於性能低下、存在大量致命缺陷,在經過大量試飛後被廢棄。定型服役的是代號T-10C、1979年開始全面展開設計的新型方案。
  • 俄羅斯黑科技加持,蘇57已堪比重生
    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戰鬥機的研發水平始終處在你追我趕的狀態當中,實力差距並不懸殊,而是始終維持在比較均衡的狀態當中。冷戰期間美軍研發出了F-15戰機,可之後不久,蘇聯就打造出了蘇-27、米格-29這兩種不同型號的戰機,同美國的裝備F-16和F-15戰機,形成遙相呼應之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