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57「AC型」方案曝光!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時,沈飛製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架同樣發動機型號的戰機,成飛在90年代開始製造殲-10戰鬥機時,沈飛製造的殲-11戰鬥機,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形勢徹底改觀,成飛研製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推力適中的FC-31突擊機
-
沈飛「雪鴞」一無是處?並非「雪鴞」不努力,奈何「威龍」太優秀
承擔研製任務的廠家分別為沈飛、成飛兩家國字號企業,兩大設計局展開了激烈的戰機競標工作。最終競標結果不必再次多言,空軍對成飛拿出的殲-20"威龍"戰鬥機方案一見傾心。其實沈飛的殲-14"雪鴞"方案其實也頗有看點,之所以不敵"威龍"並非"雪鴞"性能參數不合格,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雪鴞"戰機同樣可以對現有的F-15、陣風等四代機形成碾壓優勢!
-
我國還有一款雪鴞隱身戰機,曾和殲20相互競爭,為何最後卻慘澹收場?
,為何最終卻敗給殲20呢?不過虎哥想說的是,其實殲20戰鬥機並不是我國唯一一種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方案,當年的殲20戰機還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對手,這就是沈飛拿出的雪鴞隱身戰鬥機。相信不少的老鐵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是一臉納悶,雪鴞戰鬥機?我怎麼沒有聽說過?虎哥想說沒聽說過也很正常,因為雪鴞戰鬥機壓根就沒有被造出來。
-
殲11BG、殲11D、殲15T,國產蘇27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側衛」戰機,而且沈飛還組裝、研製、生產了殲11、殲15和殲16,它們都源於蘇27家族。殲11B除了發動機還要用到俄羅斯AL31F之外,其餘皆為國內研製生產,其機體依然保持蘇27SK的總體設計,但火控和電子系統均借鑑了殲10的產品,並換了直徑更大的雷達,性能相比殲11和殲11A有了巨大的提升,達到了西方三代機(中國標準)的水平。
-
殲11BG、殲11D、殲15T,中國側衛家族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殲11B除了發動機還要用到俄羅斯AL31F之外,其餘皆為國內研製生產,其機體依然保持蘇27SK的總體設計,但火控和電子系統均借鑑了殲10的產品,並換了直徑更大的雷達,性能相比殲11和殲11A有了巨大的提升,達到了西方三代機(中國標準)的水平。
-
美軍20年前準確預測中國四代機?為何見到殲20,卻大吃一驚?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剛引進俄羅斯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國產的殲-8II還被稱作「國產先進殲擊機」,殲-10項目還處於高度保密之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就曾在1997年,也就是殲-10首飛前一年「劇透」了中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消息。
-
曾經走過的彎路,想用殲8槍挑F22,好在殲20最終撥亂反正
相信現在大多數人都清楚對於當時的中國空軍來說,擊落F-22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在當年軍迷圈甚至很多專業人士都在探討使用「殲8擊落F22」的可能性,甚至給出了多套」可行方案「,最著名的理論就是利用殲8戰機高空高速的優勢飛行到22000米的高空利用雷達發現F-22然後擊落(這套理論建立在殲8比F22飛得更高,而F-22的隱身主要針對正面,其上部隱身能力較弱)
-
殲11D終極國產「側衛」,然雙座布局才是王道,或為殲16讓路
二:國產材料補齊"側衛"家族短板,雙座版殲-16險勝殲-11D得益於國產材料科技的進步沈飛推出的殲-16、殲-11D戰機終於彌補了困擾"側衛"家族的短板,不過由此一來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滿載起飛的"側衛"戰機航程實在太過於充裕,以至於一名飛行員很難承擔起如此高強度的飛行任務,空軍領導在經過多次測試後選擇了雙座版的殲-16戰機。顯然在隱身四代戰機殲-20"威龍"服役的大背景下,空軍不可能同時裝備殲-16與殲-11D兩款定位幾乎相同的重型戰機。
-
中國解放軍最先進戰機殲18,中國沈飛的殲18戰機
答案是錯的,現在沈飛研製的殲18才是真正能和f22相抗衡的甚至超越f22,我相信不久過後沈飛的殲18將配真正的四代"中國心」到時候將勢必引起世界大恐慌新加坡著名某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中國最新殲20隱型戰機自2010年12月22日高調曝光以來,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美國一些軍事專家認為,從中國的一貫作風來說,這是個極其新鮮的事情。
-
沈飛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殲-11D黃皮機開始試飛,戰力或超蘇35
成飛的殲20戰鬥機被「轉正」,沈飛未能在五代機比拼上笑到最後,其研製的五代機殲-31目前依然在持續改進升級,以尋求機會能夠為國效力。從成飛、沈飛兩架五代機的研製來看,成飛固然是一機成名,讓全世界都記住了它的名字。相對來講,沈飛多少顯得有點落寞。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
-
我國五代戰機可不只有殲-20,還有雪鴞和號稱隱形飛鯊的艦載機
當今世界上現役的最新一代的第五代戰鬥機中,我國自主生產的殲-20赫然在列,殲-20一經亮相就讓世界為之驚嘆。殲-20採用了先進的設計方案和機身布局,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和鴨式氣動布局等讓殲-20擁有了非常優異的飛行性能,此外殲-20還擁有較大的彈倉,可以掛載大量的"霹靂"空空飛彈和精確制導炸彈,讓殲-20的攻擊性十分強大。
-
殲20、F22、F35和蘇57決戰「紫禁之巔」,誰更勝一籌?
殲-20、F-22、F-35和蘇-57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四款五代戰機,也是人類在戰鬥機研究上的巔峰之作。而這四款戰機又分別來自當前地球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中美俄。如果這四架戰機頂峰相見,同臺競技,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
殲-11D新試飛被曝光:沈飛破「下架」傳言,殲-11D或能轉正
因為沈飛這次一連曝了殲-11BG、殲-15T以及殲-11D三架戰機的影子,這將會使我軍的實力再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殲-15T也並不只是為了提升殲-15的性能這麼簡單,而是準備從側面證實現如今我國正在建造的003航母。 至於最後的殲-11D,眾人對它的想像力更為豐富。這架戰機是在我國引進蘇-35之後,就有「傳言」說會被沈飛「下架」的新型空優戰機。因為,當年殲-11D的「消失」就是在蘇-35交付之後才開始「消失」的。
-
沈飛目前只剩殲15和殲16還在生產,能夠轉產殲20以提高速度?
對此有網友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已經停產殲11系列的沈飛,能否生產殲20以提高這款隱身戰機的生產速度呢?殲20四機編隊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沈飛和成飛都有兩款機型在生產,沈飛的分別是殲15和殲16,成飛方面生產的則是殲10系列和殲20,這四款機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空軍和海航目前急需的戰機,需求量大,生產任務緊迫,因此目前來看這兩家航空製造單位的訂單都處於較高的狀態
-
殲20與殲31上艦激烈角逐,沈飛這一次獨佔優勢
在現役的殲15飛鯊戰鬥機之後,下一款在備受矚目中上艦登場的戰鬥機,普遍被認為會是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而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國產新一代隱身艦載戰鬥機之爭,無非是在殲20和殲31之間展開角逐。而作為殲31也就是FC31隱身戰鬥機的「娘家」,我國的沈飛這一次可謂是獨佔優勢。
-
殲-20比殲-16強不少,為何殲-16要比殲-20產量多得多?
近些年來,中國軍事實力已非常的快,我國空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運20、直20、殲20也已經列裝部隊,就連轟20也被央視證實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相信很快就會亮相了。此外,還有殲16、殲10、殲-11、空警500、正在大規模生產當中,如今我國空軍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位,與世界排名第二空軍的俄羅斯相比也落後不了多少。
-
首架量產機墜毀一年後,第二架正式版蘇57亮相,比殲20落後3年
蘇57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五代機,它比殲20早一年首飛,還記得當時是2010年1月29日,而殲20是2011年1月11日才飛上天空的。可是現在,殲20已經服役3年之久,產量有五六十架了,蘇57的首架量產機才剛剛露面不久,不出什麼意外情況的話,預計會在今年年底服役。
-
沈飛殲-11D又復活?國產三代半重型制空戰鬥機,有沒有必要量產
近日,有一名網友發布了航空工業沈飛殲-11D重型戰鬥機的新照片,由於沒有參考資料,無法確認這是一張最近試飛的照片還是老圖。但是在網上引起了中國軍迷陣陣熱議。
-
從蘇27到殲16,「側衛」東遊記,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由此蘇-27這款蘇霍伊公司研製的重型第三代戰機開啟了自己的"東遊記",當時的眾人可能都沒想到這款蘇聯研製的最後一款戰機竟然對中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蘇-27戰機在中國的發展史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整機進口(蘇-27SK)仿製生產(殲-11)、本土化改裝(殲-11B)、深度挖掘改進型(殲-16),因此理論上可以將殲-16視為中國版本的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