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五代機,它比殲20早一年首飛,還記得當時是2010年1月29日,而殲20是2011年1月11日才飛上天空的。可是現在,殲20已經服役3年之久,產量有五六十架了,蘇57的首架量產機才剛剛露面不久,不出什麼意外情況的話,預計會在今年年底服役。
蘇57第二架量產機出來了,這次不會再出事了吧?
實際上,說它是蘇57的首架量產機,並不準確,因為在2019年下半年,蘇57就已經生產了一架量產機,可是在即將服役的三天前,它卻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一處荒地墜毀了,這對於俄羅斯裝備五代機的計劃是一個重大打擊。本來,俄羅斯空天軍就不太待見蘇57,原計劃只裝備幾架,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但是在普京總統的親自推銷下,才不得不將裝備數量擴大到10年76架,而這已經是俄羅斯空天軍經費的極限了。
已經墜毀的蘇57首架原型機
首架量產機的墜毀,讓蘇57元氣大傷,但這只是它這些年來遭遇的眾多厄運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蘇57總共有15架原型機,其中T-50-0和T-50-6-1分別是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地面靜力試驗機,T-50-KHC是綜合性測試原型機,這三架飛機都沒有飛行能力。剩下的12架飛行試驗機中,T-50-2號原型機作為使用產品30發動機的第一架原型機,卻在2011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期間,滑跑加速過程中尾部突然冒火,經判斷是引擎故障,經這麼一折騰,直到6年後,它才開始配裝第二階段發動機產品30發動機進行試驗,大大推遲了蘇57的服役速度。
裝備產品30發頂級的052號原型機
蘇57原型機發動機噴火瞬間
而2014年6月,T-50-5號原型機在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城的格羅莫夫飛行研究院試飛降落後,右側進氣口上方局部著火,嚴重損毀。經過一年多的搶救,2015年12月才完成大修重新投入測試,該機被修復之後,編號改為T-50-5R。而為了修它,俄羅斯又不得不拆掉正在製造中的T-50-6號原型機,將其當作「遺體捐獻者」。
這一燒,把另一架原型機燒沒了
對於蘇57來說,著火或者墜機,還不是最嚴重的損失,其真正遭受的致命打擊,是在2018年,印度人經過評估後認其隱身性能比美國戰機要差很多,航空電子設備,雷達和傳感器更是不符合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因此正式宣布取消兩國合作的FGFA項目,這讓蘇57一下失去大部分的資金來源。
蘇57連印度人都騙不了
蘇57連印度人都騙不了,卻想來騙咱們中國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蘇57的艦載機項目,其模型曾和俄羅斯下一代航母方案一起展出。對於俄羅斯來說,要想建造下一代航母,幾乎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其真正瞄準的目標,是中國的下一代艦載機。
蘇57改艦載機,醉翁之意不在酒
殲15雖然是當今世界唯一的重型艦載機,戰鬥力確實不可小覷,但缺乏隱身能力,讓它在和F35C的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FC31「鶻鷹」的不給力、殲20產量不足、成飛輕四項目的被迫下馬,都讓中國的下一代艦載機變得有些遙遙無期,在這種情況下,所以蘇57才被人說成是「被誤解的英雄」,目的就是引進產品或者技術,打造成「隱身」版的殲15。
蘇57畢竟就是「拍扁的蘇27」
可是,且不說蘇57隱身過不過關,性能是否足夠先進,就是它的研製周期,也不一定能夠滿足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的需求。蘇57從第一架原型機首飛,到第一架量產機即將服役,差不多用了11年時間,艦載型的研製,說不定比FC31上艦還要慢。而且現在的蘇57項目,就是一個無底洞,無數人張開血盆大口,等著哪個沙雕來接盤,印度人都看出來了,不能趟這個渾水,中國不可能連印度都不如。
蘇57項目是個無底洞
蘇57「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厄運連連是必然的事情。說到底,現在的蘇57本身就不是俄羅斯五代機最佳方案,只是因為沒錢才被迫做出的無奈選擇,並且在研製過程中還走岔了路。蘇57的服役,只是俄羅斯在國力不斷下降的過程中又一次徒勞的掙扎,並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多掙扎幾次,適應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