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2020年沒剩幾天了。我們即將迎來2021年元旦,這個時間節點對於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的蘇-57戰鬥機來說也非常重要。在經歷了2019年年底首架生產型墜機的陰霾之後,按照預定計劃,該機第二架生產型02號將會趕在年底之前被正式交付俄羅斯空天軍。
隨著蘇-57生產型的即將交付,俄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i Shoigu)也在近日透露了蘇-57的裝備計劃,指出俄空天軍將在2025年之前接收首批22架蘇-57,然後該機產量將會大幅提高,到2028年之前完成現有76架蘇-57訂單的生產。
蘇-57是在2019年年中開始批量生產的,首架生產型就是已經因飛控故障在首飛中墜毀的01號。據最新的俄羅斯國家武器發展十年規劃,在2019年6月27日「軍隊-2019」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簽訂的76架蘇-57採購合同將在2027年底交付完畢,與此同時,與該機配套的飛彈批量生產合同也已籤署並在執行中。
蘇-57的批量生產將永久改變俄羅斯戰鬥機的生產格局。當前俄羅斯同時在製造蘇-57、蘇-35、蘇-34、蘇-30SM、米格-35/米格-29M五種戰鬥機,蘇-57僅佔所有交付飛機數量的23%。但在2025年進入全速生產階段後,蘇-57將成為俄羅斯戰鬥機中的一枝獨秀,屆時如果沒有外銷訂單,蘇-34和米格-35/29M很可能會因缺乏後續訂單而停產,蘇-30SM和蘇-35也可能只能存活下一個。
進入批量生產後的蘇-57將從2022開始換裝土星「產品30」新發動機,以「第二階段」技術狀態服役。這種發動機據報導比目前的AL-41F1推力增加30%以上,將使蘇-57成為全球戰鬥機中推重比最高的型號。該發動機號稱最大加力推力18噸,也就是說即使蘇-57以35噸最大起飛重量起飛,其推重比也能輕鬆過一。
已經首飛10年之久的蘇-57戰鬥機在先後經歷技術困難、屢次延誤、起火和墜機事故等諸多磨難之後,終於步履蹣跚地要進入服役狀態了。這種印度式拖拉與我國殲-20從首飛到服役僅耗時6年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不得不感嘆,俄羅斯航空工業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