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20年前準確預測中國四代機?為何見到殲20,卻大吃一驚?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對於任何大國而言,情報是非常重要的競爭領域。美國更是擁有中央情報局在內的全世界最龐大、最先進的情報機構,美軍三軍也都有各自的情報機構,對華的軍事情報也是重要工作,比如,對於我國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美軍曾多次做出預測,而且準確度還不差。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剛引進俄羅斯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國產的殲-8II還被稱作「國產先進殲擊機」,殲-10項目還處於高度保密之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就曾在1997年,也就是殲-10首飛前一年「劇透」了中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消息。

圖片:1998年3月,殲-10首飛

這一年的英國《飛行國際》雜誌援引ONI消息稱,中國已經在研發全新的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有單發或雙發設計,名字叫「XXJ」,也叫「殲-12」,或許是「新/下一代先進殲擊機」的漢語縮寫,消息源是來自成都的戰鬥機製造商,在超7/「梟龍」戰鬥機早期發展過程中,成飛曾和美國格魯曼公司有過合作。

圖片:97版XXJ想像圖

《飛行國際》還刊登了ONI繪製的這種XXJ戰鬥機的想像圖。這是一種常規氣動布局,雙發雙垂尾戰鬥機,帶有典型的邊條翼,有點像是美國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想像圖和當時航空工業瀋陽所(601)研發中的一種中型雙發高機動隱形(或者半隱形)戰鬥機——「新93」方案比較接近,航空工業曾經公開過其風洞模型的圖像。

圖片:中航一集團曾公開新93風洞模型

新93是90年代初提出的,由於我國同時期引進了蘇-27,後來實現國產,新93方案並沒有進入實際研發,但作為「背景」機,它在整個90年代不斷完善,航空工業院士系列叢書中,瀋陽所李天院士傳記中曾記載,現在瀋陽所研發的FC-31「鶻鷹」戰鬥機,某種程度上是瀋陽所2007年競標國產四代機(718工程)失敗後,藉助「新98」方案優化的產物。

圖片:「鶻鷹」是「新98」的還 魂版

在2001年,《飛行國際》又刊登了一則有關XXJ的消息。ONI披露在1997年版本上更新了XXJ的想像圖,這是一種三翼面、帶有2臺推力矢量發動機的隱形重型戰鬥機,而且ONI指出瀋陽和成都兩個戰鬥機公司(實際上是飛機設計所)在競爭先進戰鬥機概念。

圖片:01版XXJ

ONI預測這種三翼面隱形戰鬥機空重高達20噸,將採用2臺115KN級的渦噴15發動機(原文如此,渦噴15是蘇制R-29發動機的仿製版),將利用沈飛的殲-8IIACT(主動控制驗證機)的電傳飛控系統,而且美軍方面功課做得不錯,他們指出瀋陽所正在展開對俄合作,之所以採用三翼面方案,是因為蘇霍伊同時期推出了蘇-37(實際上叫蘇-27M)推力矢量驗證機。

圖片:蘇-37,為蘇-30MKI摸石頭過河

從ONI公布的第二幅圖來看,同樣不是空穴來風。

這種三翼面隱形戰鬥機,正是瀋陽所和成都所的殲-20競爭的「雪鴞」隱形戰鬥機方案,近年來已開始解密,根據李天院士傳記中記載,它可控迎角高達60度,側重超巡、超機動性能,但整體比殲-20還大一圈,對於我國薄弱的大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基礎來說,這意味著指標不合格、很可能超重,2007年,成都的小展弦比鴨式雙發方案,也就是現在的殲-20獲得競標勝利,瀋陽所後來南下支援,共組「國家隊」攻關四代機。

圖片:「雪鴞」,採用和F22類似的加雷特進氣道

而且,筆者查詢《飛行國際》的兩篇報導後驚訝地發現,美國海軍情報部門兩次都斬釘截鐵認為中國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將在2015年左右服役,距離2017年殲-20裝備,只有2年的偏差,不過,進入21世紀後,沉迷於自己強大武力,已有F-22和F-35兩種四代機(現在已改稱五代機)的美國,似乎推翻了當初自己的預言。

圖片:2000年,中國還在購買蘇-30

2011年1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華,在此之前,這位中情局情報分析員出身的美國五角大樓「一把手」傲慢地表示,「中國10年內都造不出隱形戰鬥機」,就在他抵達北京的時候,黑色的2001號殲-20工程技術驗證機,從成都黃田壩機場一飛沖天,慘遭「現世報」的蓋茨,多年後在回憶錄《責任》中懊惱地說,「永遠不會原諒這種羞辱」。

圖片:萬萬沒想到啊

其實,蓋茨作為超級大國的防長,肚量大可不必那麼小,美軍情報部門的預測工作是準確的,只是2007年後,「雪鴞」停止了發展,他們成功預測了中國四代機工程一個被淘汰的方案,並且掩護了殲-20項目快速發展,有時候,反向指標真的有毒。

相關焦點

  • 都說五代機是歷史趨勢,中美為何狂造四代機?甚至殲16、殲20造價一樣
    但是有意思的是中國、美國在生產製造五代機的同時,又在繼續保持著四代機的生產。要知道四代機造價其實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五代機,甚至各國都說五代機是歷史趨勢,但是為何美國、中國還在「狂造」四代機呢?
  • 殲20算幾代機?五代機和四代機怎麼區分,優勢是什麼?
    殲20屬於哪一代機這個問題和目前戰鬥機的劃分方法有關的,一般來說,現在對於二戰之後的戰鬥機的劃分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一種是分成四個代,一種是分成五個代,無論以哪一種方法劃代,殲20都屬於最新的一代戰鬥機。
  • 美國一直認為中國造不出四代機,為何殲-20剛上馬,被嚇了一跳?
    要知道,我國唯一的四代戰鬥機殲-20就是在1997年正式開始研製的。1997年對人民空軍來說算得上是"遠古"了,畢竟殲-10戰鬥機首飛都是在1998年。 不過,想像圖與今天的殲-20戰鬥機除了都採用了三翼面設計外沒有其他相同之處。在當時,美國軍方已經了解到中國正在四代戰鬥機方面與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謀取合作,蘇霍伊設計局的不少產品都採用了三翼面設計,中國的四代機借鑑這一設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比起殲-20,ONI繪製出的圖像更類似於F/A-18戰鬥機。甚至被不少人認為中國塗裝版本的F-18戰機,讓人誤認為中國即將引進F-18戰機,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 殲-20比殲-16強不少,為何殲-16要比殲-20產量多得多?
    近些年來,中國軍事實力已非常的快,我國空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運20、直20、殲20也已經列裝部隊,就連轟20也被央視證實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相信很快就會亮相了。此外,還有殲16、殲10、殲-11、空警500、正在大規模生產當中,如今我國空軍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位,與世界排名第二空軍的俄羅斯相比也落後不了多少。
  • 殲-20新照片曝光引發熱議,第四代戰鬥機為什麼還要配航炮?
    很多讀者老爺不知道殲-20這樣搞的原因為何,還有些「膽子比較大」的讀者則猜測這可能是殲-20型戰鬥機在為增加的新型航炮進行測試,紛紛「求證實」。大伊萬覺得,這個藏在這架殲-20型戰鬥機原型機上的秘密,雖然有一定的可能性是新型航炮的測試,但是還要有賴於將來更多的官方信息正式公布後才能進行解讀。
  • 我國還有一款雪鴞隱身戰機,曾和殲20相互競爭,為何最後卻慘澹收場?
    ,為何最終卻敗給殲20呢?殲20戰機如今已經是我國的一款明星裝備,甚至如今都已經聚集起了一大批的死忠粉,其關注度也是我國各型新裝備之中排名前列。對於殲20戰鬥機來說,但凡有些什麼風吹草動,往往都能引來軍迷們的熱烈討論。而殲20戰機也的確對得起廣大軍迷們的期待,這是我國第一款隱身戰機,也是世界上第三款五代機,其戰鬥力絲毫不弱於美軍的F22與F35系列戰鬥機,是我國空軍的一大底牌。
  • 「海飛絲」未來能否上岸與殲20比翼齊飛?
    而這也引起了很多軍迷對於「海飛絲」的進一步遐想,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海飛絲」究竟能不能「由海向陸」,在空軍的裝備序列中分一杯羹,與殲-20形成「雙四代」的搭配模式。由於現在誰都不知道這架「新一代戰鬥機」到底長什麼樣,因此我們只能通過一般論對這一問題加以推測。而至於我們的推測到底準不準確,還要等「海飛絲」真正露面時才能一見分曉。
  • 中國運20換裝新發!如何與殲-20搭配發揮「快速威龍」戰鬥力
    在轉場中使用F-22A戰鬥機對假想敵的空中進攻實施攔截,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較為先進、甚至較為激進的「分布式殺傷」、「機動部署」作戰理念;而「快速威龍」戰術沒有這麼多的花哨,由殲-20型戰鬥機和運-20型運輸機的組合解決的問題很簡單,就是解決中國空軍在第四代戰鬥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怎樣兼顧多個戰略方向的空中戰役、最大化四代戰鬥機打擊效果的問題。
  • 殲20變身霸天虎和外星飛船!成美國電影中全新的中國元素
    遙想10年前的今天,伴隨殲20原型機在黃田壩機場一飛沖天,十幾億國人都被瞬間感動震撼。作為新時代解放軍最具標誌性的精銳武器之一,殲20不但讓中國有資格躋身五代機俱樂部,而且在打破美國在此領域壟斷的同時,甚至也成為一種足以改變大戰略的特殊武器。
  • 殲20B剛要量產,大洋彼岸就出現山寨品,美軍認為它比核彈可怕
    更驚人的是美國的The AVIATIONIST網站本月17日專門登出了一篇特殊的報導:中國「殲20戰機」已經在美國本土的北卡羅來納州海軍陸戰隊機場現身,無疑這不可能是美國真的以某種渠道獲得殲20戰機的實物,這架所謂的殲20戰機也只能是美軍的等比複製品。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朱鵬 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的殲-20飛機。 嶽書華 攝降落瞬間的殲20飛機。 朱鵬 攝殲20「威龍」戰機在航空開放日的飛行表演現場。 周閩 攝展示飛行的殲20飛機。 朱鵬 攝正在飛行的殲20飛機。 朱鵬 攝飛機軟體調試現場。 朱鵬 攝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殲的20飛機。
  • 殲20輕鬆贏得空戰勝利,四代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從報導中可以看出「王海大隊」的飛行員都是年輕人,駕駛技術、經驗可能都不如對面的「敵機飛行員」,但是依然能夠在兵力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完勝,說明「王海大隊」使用的戰機在性能上佔據絕對優勢,這是一場第五代戰機面對第四代戰機或者四代半戰機的空戰演習。
  • 美軍為何5天內接連墜毀兩架5代機 面對殲20壓力山大
    作者署名:笑天 美軍F-22墜毀不到5天,一架F-35A戰機墜毀,這是美軍五天內在同一基地內墜毀的第二架隱身戰鬥機。這樣看來,美軍五代機在埃格林空軍基地的密集墜毀,問題可能出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在如此短時間中先後有2架戰機墜毀,說明了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美軍戰機在近期的飛行強度還是不小的。眾所周知,美國疫情在3月份開始大爆發,隨後美軍內部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感染情況,其中也包括飛行員。
  • 祖國強大了,殲20首飛十周年
    這架飛機,就是當時被網絡媒體稱作「黑絲帶」,正式命名為殲20的中國新型隱身戰鬥機。按照國際上的戰鬥機劃代標準,殲20屬於第五代戰鬥機。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慣例,殲20被稱為第四代戰鬥機。但無論如何,西方國家口中的第五代,與中國軍方所說的第四代,指的都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與美國F-22、F-35,以及俄羅斯蘇-57同屬一代。
  • 為何其他國家都在仿製F-22,卻沒有國家願意仿製殲20?原因很簡單
    然而,各國基本都是照著美制F-22為藍本製作,沒有國家照著殲-20製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其他國家不是沒有仿造過,而是根本仿造不來。用瑞典相關專家的話來說,殲-20的靜不穩定結構是天才設計。既然這個無法仿製,為何很多國家會選擇複製上世紀美國研製的F-22戰機呢?用複製此戰機的錢研究殲-20不香嗎?
  • 殲20升力係數2.0,鴨翼為何蘊含如此黑科技?都怪F22太能吹
    在F22和F35先入為主的審美觀念裡,一種與西方風格迥異的四代機,很難讓人接受,反而是FC31這種「山寨品」看起來更「美」一些。可是,你知道嗎?殲20的外形,才是它真正的「黑科技」。鴨翼才是殲真正的黑科技據媒體報導,2020年7月15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的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中,殲20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外觀設計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對,就是被很多人所詬病的鴨翼和鴨式布局,它獲獎了。
  • 中國下一代戰鬥機會是什麼樣?殲-20總師:可能是穿透性制空戰
    在硬實力軟實力兼備發展的今天,空軍作戰絕不落於人後,四代機五代機的帥氣登場,讓我們看到了日益雄偉的中國的戰鬥力。繼五代機在大眾嶄露頭角後,人們對下一代戰鬥機的期待值拉滿。前段時日,殲-20總設計師楊偉發表自己的觀點:未來各國發展的下一代戰鬥機可能是一種穿透性制空戰鬥機,而不是我們理想當然的「六代機」。早在大約10年前,美國就曾有參照現在五代機的標準來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的想法。在綜合人力物力財力多方面後,他們發現這樣的研製程度大,成本費用高,這就成為了研製六代機的攔路虎。
  • 殲20 VS F22,隱身戰機的空戰是怎麼打的,殲20這一絕活佔盡優勢
    改變空戰的隱身能力 在現代戰機中,五代隱身戰機仿佛就像一個bug,在各國的作戰體系測試中,它都打出了驚人的戰損比,美國的F-22打三代機是144:0,而中國的殲-20最多的時候創下過108:0的記錄。它們為何會擁有如此強的戰鬥力呢?
  • 殲16單價不比殲20便宜多少,性能遠不及殲20,為什麼還大量服役?
    殲20主要的武器就是位於腹部和機側內置彈艙的6枚霹靂系列空空飛彈,這些飛彈以霹靂10和霹靂15為主,而它們的唯一作用就是進行制空作戰。殲20在設計之初的定位就是執行空空作戰,主要用於制衡對方的五代機,搶佔制空權!
  • 殲-10、殲-11、殲-16都使用渦扇-10,為何只有殲-20要換渦扇-15?
    是四代機要求其具有超音速性能包括: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兩種能力,就得使用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了。而對殲10,殲11,殲16這三型戰鬥機的超音速性能要求不高,使用第三代航空發動機就行。追根究底是對四代機和三代機的超音速性能要求不同,所以使用的航空發動機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