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在顯著的位置上刊登了有關中國已經量產殲20B型戰機的消息,其搶新聞的速度之快幾乎和中國自己的媒體相當。更驚人的是美國的The AVIATIONIST網站本月17日專門登出了一篇特殊的報導:中國「殲20戰機」已經在美國本土的北卡羅來納州海軍陸戰隊機場現身,無疑這不可能是美國真的以某種渠道獲得殲20戰機的實物,這架所謂的殲20戰機也只能是美軍的等比複製品。
這架山寨版殲20出現在美國本土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
事實上,早在2018年底就有美國媒體報導這架山寨版殲20赫然出現在喬治亞州的薩凡納—希爾頓機場,這個機場不但可以讓民航班機起降,而且也是美軍國民警衛隊包括F22在內大量現役戰機常駐的基地,所以這就讓某些美國媒體宣稱的電影道具說法不攻自破了。近日,薩凡納機場美軍司令官伊曼紐爾上校表示,這架飛機是2018年由海軍陸戰隊訓練與教育司令部按照實體比例在喬治亞州拉格蘭奇工廠製造的,其目的在於協助飛行員進行假想敵訓練,這臺設備將用於他們的視覺和傳感器訓練。據悉美國海軍陸戰隊作戰單位還將繼續和訓練單位進行合作,複製更多假想敵國的代表性王牌武器以便美軍以後能有效針對性對其加深印象。例如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訓練機構曾在2018年要求承包商製造俄羅斯的米24攻擊直升機,他們的模仿可謂惟妙惟肖,因為他們還為仿造品植入了電子跟蹤吊艙,而且其信號直接融入訓練區,並得到專屬性標識。高仿假想敵的武器,也同樣出現在美國空軍,例如他們曾在51區內讓自己仿造的蘇27等戰機多次出現。
無疑美國的仿造品和真實的殲20還存在很大差異
美國公布的衛星照片中顯示這架山寨版殲20位於機場停機坪的左側邊界,美國媒體預測這種演習將會是美軍攻擊機和直升機使用吊艙進行晝夜不同科目訓練,也可能是對敵軍機場的模擬攻擊進行遠程地標物瞄準。但從美國仿造的殲20來看,它的外觀和塗裝明顯參照了早期試驗性殲20,但其仿造的謬誤也十分明顯,首先該機的垂直尾翼並未進行隱性化切角設計,其噴口的形狀和尺寸也明顯和試驗性殲20有顯著差別,該機的起落架也和正牌殲20迥然不同。此外,山寨品的控制面板是無法活動的。從多方面來看,美軍認為殲20在尺寸較大且具有鴨翼布局特點的情況下,兼顧了隱形能力和機動性發掘潛力,必然和優秀的整體布局有關,所以才會忙於利用其現有手段進行仿造。非但如此,美國本土的F22中隊也開始逐步在一系列軍演中扮演殲20,以便讓美軍在左右手互搏的模擬對抗中找到殲20一類隱形機的弱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空軍假想敵中隊對待蘇57的態度:他們僅僅是用帶有類似迷彩塗裝的改進型F16對其進行模擬,而不是使用其現有的任何隱形機進行模擬,更沒有專門複製等比模型。這就說明中國頂尖戰機已取代俄羅斯同類,成為最讓美軍忌憚的對手,甚至也暗示美國對殲20的布局設計頗感興趣,甚至希望借鑑其設計亮點。
曾有人認為殲20的定位和F22有本質差別
不久前,福布斯新聞報導殲20B時專門提到該機將配備三元矢量噴口,而這一點也讓美軍感到十分不安。因為殲20服役後很長時間內,美俄等國不少軍事專家都認為該機長度過大,和完全為制空格鬥的F22形成較大反差,考慮到中國在發動機技術水平上的不足,所以殲20即使具備較為出色的隱形能力,也不具備真正的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性能力,所以不具備進入五代機俱樂部的資格。甚至有人認為,殲20將會利用自身載彈量優勢結合隱形能力扮演當年美軍F117戰鬥轟炸機的角色,而不會介入到制空權爭奪,即使搭載空空飛彈,也只是作為截擊機和刺客用於消滅對方的預警機和加油機。而在一些航展上,殲20並未徹底放開如美軍F22那樣大肆施展超群的複雜機動,所以還有人認為如果陷入近距離格鬥戰時,殲20不但會不敵F22或蘇57這樣的對手,甚至也可能輸給蘇35這樣的四代機!然而,三元矢量噴口配備殲20B,就徹底粉碎了這種錯誤的認知,世界上真正配備矢量噴口的戰機目前只有美國的F22、F35,俄羅斯的蘇57、蘇35以及中國的殲10矢量版。2018年珠海航展時,一架矢量版殲10驚豔四方的機動立刻引發了世人的關注,而殲20總師當時接受採訪時暗示殲20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具備矢量動力,這無疑標誌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矢量動力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可以通過控制矢量噴管改變尾噴流方向,進而控制飛機的機動方向,增加其規避飛彈等攻擊的可能性。然而這也會導致一些其他戰機在瞬間失去較大能量,而這段恢復期將很可能導致戰機容易遭到敵機的攻擊,然而殲20在國內軍演時只要進入超音速段,就足以發揮自己的絕對優勢進而讓任何敵機都無法輕易完成鎖定。
中國軍用航發已幾乎徹底不再受制於他國
目前,美軍F22戰機的二元矢量噴口只能上下偏轉,而珠海航展中矢量版殲10採用的軸對稱矢量噴管則可以達到上下左右同時偏轉,有消息稱殲20B採用的三元矢量噴口就是在該基礎上改進而研發的。如果該消息屬實,那麼帶有三元矢量噴口的殲20B就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獻上比F22或矢量版殲10更驚豔的超機動性。另一方面,雖然有消息顯示量產版殲20B依舊配備購買的俄羅斯AL31F M2渦扇發動機,但這種發動機的多數子型號不具備矢量噴口設計,唯一可能的型號則存在推力過低(僅12.5噸)的弱點,甚至還不如國產的渦扇10A(14噸),因此多方面信息結合就可以判定殲20B基本擺脫了對俄羅斯發動機的依賴。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渦扇15發動機也並未完成最後的驗證,自然也不可能第一時間配備殲20B,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殲20B的第一批過渡型號配備的發動機應當是渦扇10的全新改良版,其母本可以追溯到珠海航展上那架殲10矢量驗證機使用的型號。事實上,目前俄羅斯也並未完成產品30系列發動機的大規模換裝工作,根據今年春季一架蘇57的照片來看,該機同時配備了兩臺發動機,一臺是依舊試驗中的產品30,一臺則是相對成熟的117S發動機。所以,中俄兩國新型發動機的進度上已不存在本質差距。
殲20B的矢量噴口離不開當時那架矢量版殲10的技術驗證
對美軍而言,雖然其空中力量無論數量和質量依舊優勢明顯,但由於其全球部署方針所以第一時間能夠集結到遠東的隱形戰機數量必然有限。考慮到雙方的航程差異,殲20已經獲得了攻擊範圍優勢,而如果植入矢量動力後,殲20就可以不再拘泥於打了就跑的踹門刺客戰術,那麼美軍的兩種隱形戰機在近戰在也很難討到便宜。另一方面,雖然福布斯新聞網站提到殲20產量過低,所以美軍依舊可以依靠F35目前數量上的明顯優勢繼續維持制空權,但目前殲20的生產線已經從3條升為4條,再加上一體成型和零部件3D列印兩種技術的協助,其未來成本和工時也將得到迅速控制,進而使其數量提升到美國無法接受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就會面臨兩難選擇:或者放棄歐洲等地的軍事力量存在甚至集結本土的隱形機防禦部隊,或者只能被迫接受遠東的制空權易手。對美國而言,某個國家即使擁有大量核武,也不可能在烈度有限的局部較量中輕易使用,只要雙方常規武器和信息戰代差依舊存在,美國就可以藉助有限衝突不斷壓縮其戰略空間進而讓對方徹底被動;而如果一個頗具體量的大國具有殲20B等高性能武器,就證明美國在某個重要軍事領域內的代差優勢被填平,最終牽一髮動全身,美國就不得不重新制定其軍事投入,最終甚至產生連鎖反應。所以,美國各方媒體會在特定時刻關注報導殲20B,甚至將其視為一種改變大戰略的武器,自然不足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