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的話題,近期媒體的一篇臆測性報導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國際媒體都發布了跟蹤式報導。根據媒體最早的臆測性報導,國產殲20隱身戰鬥機近期迎來一次大改,"殲20B"型據稱已經量產,媒體還宣稱新的"殲20B"採用了TVC、也就是推力矢量技術,但是並未使用傳聞中的渦扇15發動機,"殲20B"即將成為一款真正的五代隱身戰鬥機。
可是,從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現實來看,這篇報導的可信度明顯不高。殲20繼續、快速改進完全可信,也屬於必然,但所謂的殲20B,則很可能是胡扯。
殲20改進是必然,現今狀態類似99A服役前
殲20隱身戰鬥機是中國現役最先進的戰鬥機,是世界第二款服役的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幾乎所有系統技術,都代表了中國航空產業在相應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
只不過,和美國航空產業不同,由於中國航空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期,殲20項目子系統產品以及技術,都不太可能像美軍F22和F35系列戰鬥機項目當初那樣,直接從"貨架"上選擇技術和成品。殲20現今的狀態就和國產99A坦克服役前類似,走的是邊服役邊改進的思路,殲20A才是殲20項目的初期目標。
毫無疑問,這個狀態的殲20必然會不斷改進完善,99A型主戰坦克出現之前,99系列主戰坦克就發展了一期型、二期型和三期型。在這個階段,殲20的動力問題預計會是改進發展重點。
由於殲20項目開始時期,藉助殲10系列戰鬥機的不斷改進,中國航空電子信息等技術都已經基本成熟。四代機技術標準、甚至更高技術標準的飛行控制系統技術在當時也已經成熟,殲20的信息化水平,根據官方發布的採訪信息顯示,已經達到極高的水平。
至於隱身戰鬥機另一項重要指標,隱身能力,殲20也不會有問題。因為隱身能力是隱身戰鬥機的最基礎設計,這項技術附屬的材料、塗料等產品技術都是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基礎核心。在這些之外,剩下的就是超機動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兩項都依賴高性能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尤其是高性能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產業的弱項,國產殲10系列戰鬥機至今還在使用俄羅斯產AL31系列發動機,殲20也在使用這款發動機。國產的渦扇10發動機,尤其是後期型雖然已經大範圍列裝,但是配備殲20,仍然需要更大幅度的技術升級。
中國航空企業絕不會滿足於一款性能和AL31系列相當的發動機,想要殲20隱身戰鬥機全面換發,渦扇10發動機就一定要達到較高的性能,最好具備推力矢量能力,否則換裝發動機的必要性就不會太大。
實際上關於推力矢量版渦扇10發動機,國內已經傳聞許久。國內企業也曾在珠海航展上實際展示過渦扇10發動機的推力矢量版,按照一般的邏輯分析,渦扇10發動機推力矢量版成熟應用,大致也就在最近幾年,和此次媒體傳出的"殲20B"在時間上非常吻合。
而且,媒體傳出的"殲20B"消息中,也提到了推力矢量發動機的問題,且排除了傳聞中的渦扇15發動機。因此,所謂的殲20B量產,媒體譁眾取寵的成分更大,殲20戰鬥機一定會不斷、快速改進,但所謂的B型,其實還很遙遠,殲20隱身戰鬥機現今的目標,是完全狀態版的殲20A,也就是類似99系列坦克中的99A型。
至於殲20早期型到殲20A的標誌,很可能會是渦扇15發動機裝機應用,渦扇10發動機推力矢量版裝機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渦扇15發動機
渦扇15發動機是傳說中的殲20項目標配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性能將會直接影響殲20隱身戰鬥機的兩項重要指標,也就是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超機動能力。根據國內網絡的分析推測,渦扇15發動機推力水平將會達到美軍F22隱身戰鬥機標配動力的水平,也會使用推力矢量技術,且會是蘇俄系的全向推力矢量。
只是很明顯,以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的能力,渦扇15發動機,至少網絡猜測的技術標準,太高了。短期內,殲20最大的希望就是推力矢量版渦扇10發動機。
先進航發對中國確實是個難題,國產渦扇10發動機只能算是三/四代標準發動機,不能滿足五代隱身戰鬥機需求
因此來說,對於殲20隱身戰鬥機,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中國航空產業和中國航發產業的能力就在那,想要在短期內趕上美國的技術水平,明顯不現實,也不符合客觀規律。殲20在接下來一定會不斷的快速改進升級,但速度很可能不會有我們的那麼快。
但是殲20的整體性能也是實實在在的,該機依然是目前世界最尖端的戰鬥機之一。
而且,99系列主戰坦克當初的改進思路已經證明,對於中國這樣的後起之秀來說,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才是最好的選擇。和當初的99系列坦克一樣,我們也會等來完全狀態版殲20A。(C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