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藝術活力(決勝2020)

2021-02-16 小褲腳教授

2020-09-0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蘇滄桑

葛家村「時光場域」。
海 天攝

葛家村「趣玩吧」。

海 天攝

  葛家村的活力,自每一條村巷、每一個拐角、每一戶農家小院的藝術氣息裡湧現,在每一張風吹日曬的臉上瀰漫、每一雙眼睛裡發光。  叢志強走進葛家村口,一如去年春天第一次站在葛家村口一樣——一頂寬簷草帽,一雙運動鞋,一個雙肩背包,蓄著一撮小鬍子。那時,他說自己是「教授」,張口都是「藝術」,還拉著村民說要一起搞藝術,因此被葛德土等村民斬釘截鐵地判定為「騙子」。村民們認為,搞藝術幹嗎要拉著我們一起?肯定是打著「藝術」旗號搞傳銷的。  不同的是,這位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從一年多前被村民誤稱為「騙子」,變成了如今的「叢老師」——「叢老師你又來啦」「叢老師要是沒有你,哪有現在的葛家村啊」。這源於因叢志強而起的葛家村一年來的巨變。  取自溪裡的鵝卵石,壘成一垛波浪形的牆,牆上漆上了反差強烈的顏色,像誰家客廳裡的印象派背景畫;石塊壘成的「沙發」上,鋪著刷了清漆的木板,上面曬著誰家的兩雙布鞋;「茶几」也是用石塊壘成,粗細不一的圓竹筒將它隔成三層,上面擺著太陽花和多肉植物。這是葛家村的露天「鄉村客廳」。  一口古井旁,臥著一個鵝卵石砌的躺椅,上面也鋪著刷了清漆的木板;躺椅旁壘了兩塊大石頭,石頭上立著一個天藍色酒缸,裡面鑽出一叢水靈靈的蕨類。這是葛家村的「時光場域」。  石頭屋的木窗外,或挑出一株吊蘭、一盞舊馬燈,或掛著幾個竹筒風鈴。拐角處的石牆上,像是隨意散落著一些樹根的橫斷面,一圈圈年輪仿佛一道道來自歲月深處的目光。  還有看得見炊煙的仙人掌酒吧,擺滿了舊物事、布娃娃的仙絨美術館和粉小仙手藝館,由相鄰宅基地改造成的四君子院,爭相綻放的農家樂和民宿……  所有這些「藝術品」,是一年多來叢志強帶著村民們用木頭、竹子、鵝卵石、廢布料、廢酒缸、貝殼、麻繩,再加上心血做成的。  有著一千二百年歷史的葛家村,是寧波市寧海縣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也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一個相對落後的角落。大山、毛竹、溪流、卵石、桂花林、石頭屋,是叢志強對葛家村最初的印象。當叢志強第一次走進村裡時,圍坐在樹下閒聊的老人說:「我們村的形狀就像一條船,那裡原來有一棵老銀杏樹,是桅杆,後來銀杏樹死了,沒有桅杆了,船走不動啦。」  村幹部的說法是:「每次請人過來投資,人家一看沒投資基礎,轉一圈就走了。」  叢志強想幫他們把桅杆重新豎起來,讓船走起來,他嘗試的辦法是——用藝術為村莊賦能。  身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的叢志強,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為國家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做點事情,將理論付諸實踐,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讓老百姓成為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的積極主體。  求賢若渴、慕名而來的時任寧海縣委副書記李貴軍與叢志強一拍即合。做公益、出科研成果,是叢志強的初衷。能成嗎?不知道。李貴軍寬慰他說,試試吧,萬一成了呢!  第一步最難。內生動力的有效激發,需要在設計者和村民共事的過程中完成。設計者必須快速取得村民信任,挖掘村民個人資源,再轉化為公共資源。因此,設計的藝術作品要好看,要有用,還要能賺錢。  在孩子的哭鬧聲、村民的嘮嗑聲裡,叢志強硬著頭皮上了一堂理念課。第二天起,叢志強和學生們便帶著村民做了兩個「有用物」——「葛家椅」和「樹蟲樂園」。「葛家椅」可坐、可躺、可靠,令老人們驚喜;「樹蟲樂園」裡可爬、可鑽、可跳,孩子們樂瘋了。村民們一下子感受到自己被「設計」這個東西關心照顧了,對叢志強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從此,葛家村每一天都在變化,都有驚喜。變化最大的,是村民自己。  曾叫叢志強「騙子」的葛德土迎了上來,拉他去看自己昨天做的貝殼盆景。院子裡外都擺著葛德土的作品,全是用海螺殼和貝殼做的。用貝殼、竹筒、菖蒲、水流和舊鬥笠、舊蓑衣、舊油燈構成的「姜太公釣魚」最有藝術感,讓叢志強讚嘆不已。一個從沒讀過書的牽牛娃,居然有些藝術天分,還說要做就做和別人不一樣的。夜晚一躺到床上,葛德土就使勁地想:竹子人家做過了,我不做,木頭會生蟲,石頭拿回來呢,妻子要罵的。於是,他去酒席上討來各種貝殼,去問修橋的人要邊角料,把打年糕的廢棄石臼搬回了家。家裡後院的屋簷下,掛著一排每天都要操練的「武器」——銼刀、螺絲刀、扳手、榔頭、皮尺、大小剪刀,還有一件已經磨得看不清原來顏色的工作服。  仙人掌酒吧的窗口正對著一座石頭屋。正午時分,石頭屋的煙囪裡升起嫋嫋炊煙。  袁小仙家是叢志強在村裡的落腳處,也是他的第一件「作品」。  「設計?設計有什麼用啊?」毫無懸念,五十多歲的袁小仙同她丈夫葛國青還有其他村民一樣,對「設計」這件事,一不懂,二不信,三不感興趣。  「我不參加。我什麼都做不好,會丟人的。」她羞澀地笑,兩隻手絞在一起。  「我很土」「我很笨」「我沒文化」,這些話是叢志強與村民初期接觸時聽到最多的。而消除已滲透到每一個細胞裡的不自信,便是讚美、再讚美。  夜幕降臨,村子出奇安靜。叢志強和葛國青袁小仙夫婦坐在院子裡聊家常。當袁小仙無意中說起村裡人都誇她廚藝好,逢年過節親戚朋友都請她幫忙做面點時,興奮地抬高了音調,眼眸裡放出光來,與白天羞澀的她判若兩人。  叢志強的目光緊緊鎖住了那束光。他往前探了探身子,說:「我們想用面來做一個作品,你能幫我們嗎?」  「用面還能做作品?」袁小仙吃驚地問,回頭看了一眼坐在身後的丈夫,呵呵笑道:「那我試試吧。」  叢志強迅速列了個材料清單和面點創意,請她丈夫用蔬菜和水果榨汁,鼓動她愛畫畫的兒子畫面點造型和圖案,袁小仙按圖樣和面做面點。「作品」出爐的一剎那,袁小仙一手拿著鍋蓋,一手捂著嘴,像個收到禮物的孩子一樣又驚又喜。  「原來面還可以做成這樣啊!」大家聞聲圍了過來,小小的廚房瞬間沸騰了。  得知袁小仙做過裁縫,叢志強又鼓動她用舊衣服給村裡的孩子們做玩具。第一個作品是用布做了個一米高的巨型「竹筍」。他們打算包上真的筍殼以讓「竹筍」更逼真。天還沒亮,葛國青就自告奮勇去山上挖竹筍。為了讓筍殼保鮮,袁小仙居然將「竹筍」冰在冰櫃裡。  袁小仙得意地笑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兒子畫畫,她做玩具,常常不覺做到深夜兩點多鐘。小小的家庭手工藝館成了知名景點,來參觀的遊客近萬人。她還學會了做披薩,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紅火。  喜歡種盆栽的葛國青則做起了毛竹花插。在叢志強回北京的日子裡,袁小仙幾乎每天都會把丈夫的新作品發給他看。這些新作品,造型一次比一次有創意,製作難度一次比一次高。葛國青悄悄跟叢志強說,村裡有的老人沒有收入,等他練好了,教他們一起做,能賣點錢。  一年後的一個深夜,不善言辭的袁小仙在微信上跟叢志強說:你改變了我們家的命運。  想起袁小仙一家,坐在酒吧裡的叢志強不由自主地微笑。一旁,暑假幫姐姐看酒吧、十六歲的小娜,抬起眼看了看他。叢志強問小娜,你將來是打算留在這兒還是出去?小娜說,我想出去看看。  小娜說,不會,我姐姐他們會回來,我也會回來的,桂花林裡有我畫的小鹿。  他們四十年前的雕花婚床,床欄和內壁的十幾幅彩畫是孩子舅舅親手畫的。衣櫃、米桶、針線盒、梳妝檯,都是她的陪嫁,針線盒還是她娘當年的嫁妝。老油燈是她婆婆留下來的。  走進仙絨美術館,一件件老物事裡的舊時光湧上來,耳邊恍惚響起鞭炮聲。  每天起早貪黑種田打工的葉仙絨,最大的夢想是把新房子蓋起來、裝修好。叢志強發現了她家的三樣寶貝,一是她丈夫的根雕和她的布藝,二是一件件老物事,三是她兒子、孫子和外甥的書法,便鼓勵她開個家庭美術館。  於是,葉仙絨和丈夫成了仙絨美術館的正副館長,與因土地紛爭了幾十年的鄰裡也盡釋前嫌,一起建成了和美院。  在與村民的閒聊中,叢志強時刻搜嗅著深埋在泥土裡的藝術氣息。一個個家庭故事裡,蘊藏著大量的資源——有形的物和空間,無形的技能和經驗。做飯好吃、會縫衣服、喜歡挖筍等,都是一粒粒埋在泥土裡的「珍珠」「種子」。叢志強把「珍珠」穿成項鍊,把「種子」變成大樹,意義並不在於物,而是人的改變。  一個個普通農民,被人們由衷地稱為「布玩具大師」「毛竹設計師」「石藝高人」……他們給基層幹部上課,還登上了大學講臺,上了電視節目。臉上的羞澀尚未褪盡,卻已寫滿自信自豪。一個個全新的他或她,由內而外發著光,引領著古老村莊從觀念到行動上的正向改變。  人們問葉仙絨,這麼多人來你家參觀,你要陪著,還要貼茶水錢,圖啥?  她說,不圖啥。從來沒有這麼多人來過我們村我們家,我高興,特別高興。  第一次遇見葛念七,是在一個清晨。天剛蒙蒙亮,一位老人背著竹簸箕在河灘上走走停停。他撿起一塊塊石頭,先放到竹簸箕裡,再背上岸,倒進三輪車,拉回村裡。  叢志強問他怎麼這麼早,他說自己每天四點多鐘就睡不著了,乾脆起床去河灘撿石頭。  後來,叢志強幾乎每天都會遇見他。老人看見他,便會停下車,問候叢老師。  河灘的每一塊石頭,老人似乎都熟悉。叢志強團隊和村民們實踐用的所有石塊,不管碗口大小的還是雞蛋大小的,圓一點的還是長一點的,他都能從河灘撿回來。叢志強沒來村裡前,他撿石頭,卻不知道拿來做什麼;叢志強來了村裡,他的石頭們全都派上了用場。  村裡人悄悄跟叢志強說,那條河,他每天都會去走,已經走過千千萬萬遍。四十多年前,他的妻子就是在這條河裡被洪水衝走的。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天天沿河喊、沿河找。  還有一對夫妻,七十歲的葛太益和六十六歲的陳春梅,也讓叢志強動容。  那天下暴雨,陳春梅一手撐著傘,一手拿著一把傘,急匆匆奔向桂花王院子的工地。葛太益正彎著腰在桂花樹下壘花壇。他的衣服被雨水淋溼,緊貼在後背上。雨水順著衣角、褲腳往下流。  男人繼續壘花壇。女人不再說話。雨一直下,他一直彎著腰壘著花壇,她一直給他撐著傘,整整一個半小時。  藝術的力量,來自古老村莊裡的男女老少。這是叢志強之前沒有想到的。  盛夏午後的葛家村禮堂,此刻,熱鬧了起來。十三位村民排成了一支隊伍。袁小仙把自己最得意的八個布藝娃娃裝進了行李箱,葛三軍帶了三棵小桂花樹,葛德土帶了三大袋貝殼……他們要去遙遠的貴州定汪村布依寨裡呆半個月,把葛家村的經驗帶進大山,再把刺繡、木工、釀酒等手藝帶回來……  出徵的人們都走了,午後的葛家村瞬間安靜了下來。叢志強覺得又熱又累。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夜裡十二點後睡覺,是他在葛家村的常態。  路過禮堂旁的大樹,叢志強想起第一次站在這裡時,村裡老人說的話——村子像船,銀杏樹是桅杆,桅杆斷了,船走不動了。然而,短短一年零四個月,古老村莊的精氣神已被藝術重新喚醒。這隻船,又重新開動了。  走到「時光場域」時,叢志強不由自主地在那幅巨大的布藝畫前停住了腳步。這是前不久來此取經結對的貴州定汪村村民和葛家村村民一起完成的作品。畫的左下部分,是用花布拼貼的桂花樹;右上部分,是刺繡的經典圖案樹鳥魚;正中,一條粉紅色的盤扣衣襟將它們緊緊扣在了一起。他仿佛聽到了遙遠的崇山峻岭間,響起了迎客的動人歌謠……

-end-

相關焦點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作品、入展作品名單  雕塑 4 吳紅梅、周蕾 精準扶貧—春蠶 藝術設計
  • 遵化這個小山村竟然藏著省重點文物!
    遵化這個小山村竟然藏著省重點文物! 2020-12-24 0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播「真善美」,她為珠海增添藝術活力!
    傳播「真善美」,她為珠海增添藝術活力! 2020-09-29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市26件作品入展(獲獎)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
    我市26件作品入展(獲獎)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 2020-09-18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項目申報啟動 4年資助4.58億元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鮑聰穎)2020年1月6日至2020年2月28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項目開放網上申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財政局共同發起設立,通過創新藝術生產引導方式和財政資金投入模式,不斷激發首都社會文化創造活力。
  • 美食廚房,讓藝術烹飪激發活力,讓餐飲不斷電
    在美食廚房,大師們用烹飪藝術獻上精彩表演,為餐飲行業帶來精神與活力,激勵我們繼續向前!2020年,美食廚房在N4館,讓餐飲不斷電!  而在2020年這個不一般的年份,我們更希望能通過美食廚房為餐飲行業帶來更多的力量,激勵我們繼續前進!希望烹飪的藝術能讓我們更加地熱愛美食,熱愛餐飲行業!
  • 《決勝時刻》
    慶祝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
  • 《決勝法庭》最後的大結局是什麼?
    法治劇《決勝法庭》是當下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雖然該劇剛開播沒多久,卻圈粉無數。該劇劇情新穎,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歡,再者劇中有著不少老戲骨,演技實力有人撐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劇。  《決勝法庭》主要講述了檢察官高劍性格嚴格謹慎不允許有一點瑕疵,新助理傅小柔的加入給辦公室帶來活力,高劍等人與江東集團董事長鐵榮光鬥智鬥勇,鐵榮光在監獄自殺,身為高劍好友的鐵力,也因此無法釋懷,離開江東。
  • 跨越·決勝丨鴻榮源·壹成中心璞譽府獲「2020年度深圳美譽度領先...
    從疫情黑天鵝到美股動蕩,從收官十三五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各行各業都面對著各種不確定,同時也在展現著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韌性和活力。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時,央廣網房產隆重推出「跨越·決勝」——2020央廣網房產美譽度評選系列活動,從企業家形象、重大輿情事件處理、產品、健康發展、公益形象、投資價值、創新發展以及品牌等多方面綜合剖析,對房企、項目、人物進行綜合評定。為行業在2020年的努力與突破做最真實有力的記錄,與行業一起向陽而生。
  • 【決勝2020 脫貧攻堅決勝時】家門口的「帶貧農場」實現貧困戶脫貧...
    (原標題:【決勝2020 脫貧攻堅決勝時】家門口的「帶貧農場」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陶璐璐)在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鎮西孟村,有著這樣一片土地:瓜果滿枝頭
  • 喜訊:我校教師美術作品在2020年廣西藝術作品展中獲佳績
    喜訊:我校教師美術作品在2020年廣西藝術作品展中獲佳績 2020-09-17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工藝美術類...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工藝美術類優秀作品、入展作品名單  一、優秀作品名單(共20件)——金鳳一鳴天下和 其他藝術 陶瓷 116 趙勇
  • 洪榕私享會,2020決勝未來
    2019年的12月28日,由洪大教育主辦的「2020年度洪榕私享會」在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的上海廳成功舉辦。    本屆「洪榕私享會」是自2016年以來的第四屆,洪榕先生對於2020年A股投資的關鍵詞也在會上揭曉—「決勝未來」。  洪榕在本次私享會上進行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主題演講。他首先回顧了前一次私享會對2019年行情作出的精準預判,雖然逆風不斷,但機會巨大,A股可成功「飛揚」。之後,洪榕又對2020年的投資方向和行情走勢提出了富有深度的洞察。
  • 賞紅葉美景,逛山貨大集……郟縣這個小山村成了「網紅村」
    昔日默默無聞的小山村一下子變成了「網紅村」。空山洞村地處郟縣、汝州、禹州三縣市交界處,是傳統村落,村內現存老式瓦房、窯洞等傳統建築120餘間;百年以上的槐樹、桑樹、榔榆等200餘棵;有萬畝紅葉林、紅石大峽谷、紅旗水庫、石寨古洞等特色景點,是保存相對完好的原生態傳統村落。
  • 《決勝法庭》主演王沛然 從河南焦作走出的青春影視偶像
    2020年2月16日下午,在位於市民主南路的解放區錦祥醫院,一場捐贈儀式正在這裡舉行。捐贈者是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焦作姑娘、新生代影視演員王沛然,她把自己在獲得首屆焦作旅遊形象大冠軍所得的獎金捐給了正在抗擊疫情的家鄉人民。
  • 2020聚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攝影創作暨「我策我展」《鄉裡...
    12月7日,由貴州省文聯主辦,貴州省攝影家協會承辦的2020「聚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攝影創作暨「我策我展」《鄉裡鄉親》影像藝術展,在貴陽中天書畫院開展。本次展覽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通過重點創作與全面徵集稿件相結合的方式,展出了陳炯吉、王萬志、王興文等21位攝影師的作品,內容包括「脫貧攻堅第一書記」「自強不息易搬人」等多個專題,展出了攝影工作者們用鏡頭聚焦我省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方面,用光影講述全省脫貧攻堅的一幕幕感人故事。
  • 《決勝法庭》:檢察題材影視劇的新突破
    》剛一開播,便進入了同時段收視率排行榜前三位,#決勝法庭開播#、#善意的違法行為要不要諒解#、#于和偉胡靜法庭battle#等話題也引起網友的熱議。回顧檢察官題材劇集,從《守望正義》到《決勝法庭》,檢察官題材劇集對於公平正義的堅守依舊,不過,《決勝法庭》的關注點已然由單純的反腐轉向了對於檢查職能的多方位呈現,具有更為全面的現實意義。
  • 冀少峰:是什麼讓行為藝術失去了活力?
    是什麼讓今天的行為藝術日漸失去了活力?又是哪些行為藝術給今天的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可見,行為藝術的高峰時刻已成明日黃花。
  • 「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網絡主題活動直播即將開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2020年5月31日,「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以視頻直播的方式將走進承德市三道營村,聽省委網信辦駐三道營村第一書記魏萬江講述他和工作隊的扶貧故事。
  • M · 包場|《決勝時刻》共同見證大國之崛起
    這段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激動和難忘的時刻,將會在首次在電影《決勝時刻》中得以重新修復。1949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半年時間,是中國歷史最為關鍵的一個時間點,國共和談、渡江戰役等一系列影響中國命運的大事,都發生在這段時間裡,也是特務暗殺最為猖獗的一段時間,但這段歷史,卻在以前的影視作品裡少有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