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意義,都在他的眼睛裡

2020-09-14 若娛君

《八佰》8月21日正式公映

每一個犧牲都是不朽。

八佰》用一個個不朽的犧牲,讓觀眾看得血脈噴張。


作為電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大片,《八佰》是電影業復甦的急先鋒。對整個電影行業的人來說,憋屈了這麼久,大銀幕上的這道光是何等艱辛、何等光榮!

市場期待《八佰》救市,其本身也是一部關於英雄的電影。

歷史不會忘記英雄,但英雄並非生來如此。《八佰》的成功之處在於,用膽怯寫勇敢,用恐懼寫悲壯,用茫然無知寫義無反顧。《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其中,交代最完整、最能體現這人性弧光的角色,正是歐豪飾演的端午

端午是影片的第一視角。觀眾跟隨這名湖北保安團的士兵,來到1937年10月的上海,進入「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的四行倉庫。

端午的大眼睛演出了這個愣頭青的質樸懵懂。他在老家讀過私塾,莫去過縣城,「就想看一眼上海什麼樣」。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卻看見了命運的結局。

歐豪這個角色一直被求生的本能驅使。第一次遭遇日本兵,端午嚇得驚慌失措,連聲驚呼,眼神裡滿是恐懼。在日軍屠殺自己的老鄉的時候,他嚇得蜷縮在斷垣殘壁後面,渾身顫慄。

隊伍打散了,他和三叔、小湖北等散兵遊勇被收編,進入了四行倉庫。這裡是他的戰場,也是他的墳墓。在這裡,他的第一個念頭還是苟且偷生。

夜裡,端午和老算盤潛水,準備渡過蘇州河,逃進對岸的租界。河道裡遇見日軍突擊隊,他們的反應還是躲。渡河過程中,引起對岸察覺,探照燈照亮四行倉庫,誤打誤撞撞破了日軍的突襲。

這一戰,端午是逃兵,但這一刻,他卻並未上岸逃生。

河對岸的群眾為打退日軍歡呼鼓掌,自然把他也當作了堅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一員。端午臉上露出喜悅而尷尬的神情。他回到了自己的陣地,嘗試去做一個真正配得上歡呼吶喊的英雄!

在這個集體中,年輕人身上的血性一點點復甦。比如被派去修攻勢陣地,張譯和姜武兩個老兵油子還在使詐猜硬幣,年輕人一扭頭就跟著王千源出了地道。

而短短幾天裡一次次面對死亡,更加速了人的成長。第一次面對親人的離去,讓他嘗到戰爭的殘酷;第一次殺人,想要為三叔報仇的他卻沒有勇氣端起手中的槍——

第一次看到戰友身上綁著炸彈跳向日軍,他被為國捐軀的英勇就義震撼;第一次中彈,在鬼門關走了一遭,讓他克服了生理上的恐懼。他聞不到死亡的血腥,反而問小湖北那個送旗來的女孩兒香不香……

護旗是全片的情緒高潮,這一高潮的淬火也促成了端午最後的蛻變。

在這個集體裡,李晨扮演的山東兵一直「罩」著端午這個新兵蛋子。但這一刻,李晨用詫異的眼光看著他,躍躍欲試,想挺身而出?

端午回望了一眼,堅定的眼神裡充滿決絕。眼看日軍的飛機肆虐屠殺護旗的戰友,他忘卻了恐懼,忘卻了生死,陡然暴起,衝出掩體,舉槍回擊日軍飛機,掩護戰友用血肉之軀撐住旗幟不倒——

擊退日機,端午沉浸在狂喜中,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中彈。他握著李晨的手,嘴裡念著「你莫怕」,把他當作了自己要照顧的小湖北……從逃生到成仁,他戰勝了恐懼的本能,心裡只有責任與使命。


電影裡有一段討論:這樣無謂的抵抗犧牲有什麼意義?

端午這個角色的轉變,就是最好的回答。


勇敢的人只死一次,而懦夫在未死之前已死千回。端午用犧牲完成了自我的覺醒,而他的覺醒也代表著「八百壯士」身後千千萬普通中國人的覺醒,就像結尾處一雙雙伸出圍欄施以救援的手,共同構築起國人由旁觀到震撼再到激憤的愛國熱忱。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端午不僅僅是八佰壯士的一個代表,他的命運也是在動蕩的年代裡,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在戰爭中覺醒並反抗的一個縮影。於是,一個小兵的犧牲也升騰為一個詩意的象徵,就像片中的白馬,映照著壯士困守孤城,渴求自由和不死的希望。於是,在小湖北的想像中,二者合二為一,端午化身長坂坡趙子龍,銀槍白馬,孤身殺入敵營——

在殘酷野蠻的死亡之地,這是最蘊含希望的詩意表達

這部電影裡,沒有誰有主角光環,像端午這樣的底層士兵,也許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卻用實際行動完成了人物弧光。較之於從頭到尾都浩氣長存的英雄,怯懦畏的小人物如何一步步成長為英雄,對觀眾而言更有說服力。而歐豪的演技,同樣具有說服力。他將一個懵懵懂懂就被推上戰場的年輕人,那種從懼怕到覺醒的過程,演繹得真實而自然。

一向以打戲見長的歐豪,這一次的文戲非常有層次,「眼技」動人,有著讓人共情的魔力。


在三叔被日軍弒殺時,交代他照顧好小湖北,他口裡喊著「你莫怕」,失去親人鑽心的痛卻讓淚水奪眶而出——

老算盤臨陣脫逃被端午發現,「兄弟你有家嗎?家裡有地嗎?有沒有討老婆?」「仗總會打完的,人是要活下去的」……老算盤一連串的話,讓端午「槍口抬高一釐米」。

他昂起頭,一滴淚水流下。這複雜的淚水裡,有對老算盤的不屑和同情,有對家鄉的思念、自憐中更有對命運的無可奈何……

最後,他的嘴角硬擠出一個微笑。這場「強人所難」的哭戲在拍攝時,管虎坐在監視器後面都偷偷落淚。

而當死神從脖子邊舔過,他驚慌地捂住噴湧鮮血的傷口,以為自己即將犧牲,眼裡滿是恐懼的淚水。

朝聞道,夕死可矣。在樓頂升旗儀式看到旗幟冉冉升起,熱血男兒又是熱淚盈眶。於是,他燃燒了年輕的生命,迎來了生命的高光。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從湖北鄉下到大上海,在四行倉庫的短短三天足夠了。

歐豪在整個表演中,表演方式與角色合二為一,跟隨人物命運的變化而一起出生入死,完成了端午的人物弧光。

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歐豪就像端午一樣野蠻生長,總是在極端環境下逼壓出角色人物的靈魂。以歌手身份出道,歐豪的這七年,沒有癢,只有痛!


他是《左耳》中酷酷的張漾,他是《少年》裡拼盡一生為愛復仇的蘇昂,他是《悟空傳》中不服命運的天蓬,他是《妖貓傳》中翩然的白鶴少年……他是青春殘酷、叛逆不羈。

歐豪的角色身上,總讓人看到青春成長的傷痛。而這種痛惜感,逐漸轉化為一種豪邁,因為他蛻變成了一位硬漢。「新硬漢」的銀幕形象讓歐豪打開了寬廣的戲路。

他是《建軍大業》裡南昌城下燃情熱血的葉挺,他是《鋌而走險》中人狠話不多的寵哥狂魔夏西,他是中國機長中樂觀敬業的徐奕辰,他是《烈火英雄》中從婚紗拍攝現場到救火現場,用生命實現「保證完成任務」諾言的徐小斌……他是一諾千金,責任擔當。


他把身上的少年氣和一股狠勁兒,全部投射到角色中。拍《中國機長》,幾乎「掛」在飛機外拍攝完一整部戲;拍《鋌而走險》,親身飆車,車輪突然爆胎,整輛車失控直奔山下;拍《烈火英雄》「赴湯蹈火」清理水泵被困水中,險些溺水……


《八佰》是一部只有番號,沒有番位的電影,只有演員,沒有明星。為不辱使命,歐豪再一次豁出去了。在片場的動作戲份中,他被炸掉了一塊肉;在拍攝潛水渡河的情節時,他連續在零度的水下拍了一周,在拍攝過程中因為不小心的意外體會到瀕臨死亡的感覺……



為了角色,這些都不值一提。歐豪把這次機會當作了一次學習表演現場教學課


導演說,如果鬆懈了,覺得就這麼算了,將來一定是一個遺憾。《八佰》的拍攝給我的演員生涯上了重要一課,當自己完全投入去演一個角色的時候,跟優秀的導演、戲骨合作就像一場大型現場教學。很幸運,也很感謝導演,給我這個機會。


製片人梁靜對歐豪充滿讚許:


歐豪非常認真,沒有定他之前他就一直跟導演聊角色,在劇組的時候也從不懈怠,他用自己的真誠、認真和用心打動了導演。


青春是一把刀,鋒利敏感;生活是另一把刀,厚重敦實。作為演員的歐豪,就讓青春和生活兩把刀對削,磨礪自己,在疼痛中讓每個角色有血有肉。



從少年到硬漢,再到成為真正的男人,歐豪通過《八佰》再一次完成了蛻變。他總是在極端環境下逼壓出人物的靈魂,在絕境中逼迫自己磨礪進階,成全角色,成就自己。


從徐小斌到端午,歐豪再一次「犧牲」了。每一個犧牲都是有價值的,每一次的犧牲,見證了他作為演員的進階之路。


這樣的犧牲,才是做演員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在電影之外,《八佰》本身的經歷也足夠曲折:電影去年臨時撤出暑期檔,如今成為影院復工後首部上映的華語大片。停滯半年的影院,正等待著這樣一部大片提振信心。在14日的首映禮上,導演管虎說:「《八佰》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意義——疫情對中國電影影響這麼大,我們第一個走上來面對了。」
  • 《八佰》裡他哥倆顛覆形象成功,原來可都是硬漢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票房和口碑雙豐收,藝樂看後感覺確實是一部繼《戰狼》、《紅海行動》後,又一部燃燒荷爾蒙的佳作,除了一直以硬漢形象示人的王千源表現搶眼外,一貫演硬漢的姜武和張譯卻改變了人固有的認知《八佰》裡的八百壯士都灰頭土臉的,讓好多演員已看不出本來的面目,
  • 導演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在電影之外,《八佰》本身的經歷也足夠曲折:電影去年臨時撤出暑期檔,如今成為影院復工後首部上映的華語大片。停滯半年的影院,正等待著這樣一部大片提振信心。在14日的首映禮上,導演管虎說:「《八佰》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意義——疫情對中國電影影響這麼大,我們第一個走上來面對了。」
  • 戲裡戲外都是算計——《八佰》
    戲裡戲外都是算計——《八佰》留守四行倉庫的是一個營的兵力,而不是一個團,對外號稱800人,實則是一半,而且部隊裡僅有少數是老兵,剩下都是新兵蛋子。10月27日至10月31日的四天內,大規模戰鬥發生不多。一方面淞滬會戰已經入尾聲,日軍已經佔領上海,攻克一個象徵意義的倉庫意義不大。
  • 《八佰》:意義,感性,銀幕內外的觀看疊加
    大眾能為《八佰》找出諸多裡程碑式的興奮點: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第六代導演第一次嘗試大場面戰爭題材。但對整個電影產業而言,《八佰》其實是一枚押在賭桌上就不能輸的籌碼、一劑在長期垂死掙扎後必須迅速顯效的強心藥。
  • 戲內戲外,《八佰》皆是一場意義重大的戰役
    經歷了463天的等待,《八佰》終於在電影院上映了。從影片一立項起,爭議就伴隨左右。首先,《八佰》是一部電影。一切的討論,都應該基於正片本身所表達的內容。空樹一個靶子,然而各種上綱上線,真的太無聊。為什麼說,戲內戲外,《八佰》皆是一場意義重大的戰役?請各位看官,聽口袋君娓娓道來。戲內,1937年。
  • 「哭溼口罩」《八佰》裡亂世浴血的家國情懷
    作為復工以來首部真正意義上的華語商業新片,《八佰》的上映掀起了影市重振的新高潮:點映票房破兩億,創下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熟悉電影的觀眾都知道,《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大片,拍攝設備、技術的革新升級,讓宏觀戰場與真實細節在大銀幕淋漓展現,更大畫幅、加倍震撼地呈現於觀眾眼前,映照片中小人物的掙扎與情懷,更具感染力、衝擊力。《八佰》無疑奉獻了影院重啟以來最強感官的視聽盛宴,看過影片的觀眾盛讚:「這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裡程碑之作」!
  • 《八佰》裡管虎都犯了哪些歷史錯誤?
    《八佰》裡將上官志標的身份弄成了第一連連長,就是嚴重錯誤的了,屬於沒做好功課。明顯是在照搬百度百科。「八百壯士」裡的謝晉元儘管都被稱為謝團長,其實他只是一個團附,團副,也不是副團長。而且,上官志標也是團附。
  • 《八佰》裡管虎都犯了哪些歷史錯誤?
    《八佰》裡將上官志標的身份弄成了第一連連長,就是嚴重錯誤的了,屬於沒做好功課。明顯是在照搬百度百科。「八百壯士」裡的謝晉元儘管都被稱為謝團長,其實他只是一個團附,團副,也不是副團長。而且,上官志標也是團附。
  • 《八佰》熱映,被「八佰」堅守的四行倉庫有何特殊意義?
    電影《八佰》海報局部。隨著影片《八佰》的熱映,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舊址成為了最熱網友打卡地。很多網友真摯地表示:「看完《八佰》,只想去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獻花,深深鞠上一躬。」 謝晉元接到命令後,為了迷惑敵人,根據原524團的名冊偽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單傳送出去,實際上只有423人,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八百壯士」開始了與日軍的殊死作戰。
  • 孫紅雷的有力競爭者,《八佰》裡的他太搶戲了
    電影《八佰》的熱映,又讓王千源推向熱點,在九位男主中他脫穎而出,表現搶眼,甚至讓人感覺太搶戲了。看到他,藝樂總想到另一位實力硬漢演員。孫紅雷演過好多經典的影視劇,比如電視劇《徵服》、《一代梟雄》等,特別是《徵服》裡的劉華強,孫紅雷簡直把他養活了,他當時的風頭甚至蓋過了主角石兆琪。他的幾個經典場景:什麼「瓜保熟嗎?」「不氣盛叫年輕人嗎?」砸吳天場子、讓封飈下跪等,都是好多人愛討論和模仿的場景。《徵服》開啟了孫紅雷的螢屏硬漢形象。
  • 《八佰》|雙十一我把期待已久的日產面膜,移出了購物車就是意義
    初始,我無法理解魯迅先生想要表達的深刻意思,直到我滿含淚滴地欣賞完了《八佰》。 說來慚愧,《八佰》上映很久了,現在它已經過了那段在朋友圈刷屏的日子,我才和男朋友提議,反正閒著沒事,要不咱們把《八佰》看一遍。
  • 電影《八佰》到底在給我們講述什麼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電影八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真正的抗戰神劇《八佰》。
  • 四刷《八佰》,48幀的《八佰》
    這回《八佰》發行了十多個的院線版本,有普通IMAX,有CINITY,還有48幀。,兩家都有super cinema廳,可打電話一問,只有一家排了48幀,然後在裙子裡也核實了,立馬打開某APP買了下午2點的48幀場。
  • 《八佰》很催淚,裡面的幾個女性角色都很美
    作為被寄予厚望,擔負著拯救影市的八月第一強片,《八佰》口碑和票房皆不俗,根據貓眼的數據,《八佰》僅點映票房就破1.8億,打破《西遊記女兒國》1.79億的記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早前新姐對她的認識大多來自《甄嬛傳》和張若昀,《八佰》之後感覺需要重新認識她一遍。唐藝昕長得小巧可愛,五官的整體輪廓偏圓,笑起來眼睛彎彎,讓她看起來親切沒有攻擊性。
  • 《八佰》今日之意義
    關於電影《八佰》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說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對也好,錯也罷,全憑個人心中所想。首先用一組數據來說些問題,因為數據比較直觀,也比較準確。從某個角度來說,中國十四年的抗戰,除了政治上的勝利,其他都別無所獲。但這政治上的勝利,意義是巨大的。
  • 《八佰》每一個抗爭,都永垂不朽
    《八佰》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特殊的環境中所發生的特殊的攻防戰。由此,《八佰》這部影片對於戰爭場景的刻畫,對抗戰史實的挖掘,對戰爭中人性的刻畫,都無疑將這部影片推向了經典之列。
  • 《八佰》裡的橋和《金剛川》裡的橋有什麼不同
    這兩部影片裡都有一座橋,但它們的作用和意義卻不同,我們來解讀一下。一、《八佰》裡的橋是永久性石橋; 《金剛川》裡的橋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橋二、《八佰》裡的橋不是主場景,主場景是四行倉庫; 《金剛川》裡的橋是主場景,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圍繞橋來展現。
  • 「八佰」沒拍出來的,都在這兒了
    從西瓜視頻影視領域創作人賢於葛格那裡,我認識了八百壯士的最後一位倖存者——楊養正老人,原88師524團第二營1連1排少尉排長,他曾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失去了一隻眼睛對於《八佰》,他只希望「所有的付出,未來都是可以驕傲地提及的」,拍好電影,拍有質量的電影。
  • 《八佰》走紅的背後,其意義非凡,卻很少有人能夠理解。
    生命是操控一切事情的發動機,沒有了生命就等於零,在電影《八佰》中,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其內心的想法無可厚非,人都是在最求生存中度過的,只有生命才會有希望在電影《八佰》還沒有開播的時候,我就已經閱讀過歷史上《八佰》的故事了,但是,與書本不同的是,電影賦予了這個故事新的生命,用電影製作出來的故事遠比書本更加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