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了了
01.
時代能夠改變一個人,也能夠成就一個人,同樣,一個人也能夠改變一個時代的認知。
2019年,一本名為《斷舍離》的書悄悄問世,卻迅速風靡全球,促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斷舍離」,追求「斷舍離」。
195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的山下英子,家中母親與婆婆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態度,一位極其厭惡主婦生活,一位痴迷於主婦生活。
因為所屬時代的原因,山下英子被她們持續影響生活方式,而又無法改變,直到22歲接觸瑜伽術後,她利用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找到了人生答案,發明出了一套影響現代方式的新生活哲學「斷舍離」。
所謂斷舍離,剛開始只是一種家居收納的生活方式,是全新的生活理念。
斷,就是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捨棄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就是脫離對物質的迷離,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02.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一些經歷:
買回來卻一次都沒有穿過衣服;辦了卡卻一次都沒去過的健身房;報了名卻一次都沒參加的網上教程。
它們佔據了你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卻沒有任何的價值,和垃圾沒有區別。
試想一下,當你在面對這些沒穿過的衣服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丟了它呢,還是會想留著下次穿呢?
相信很多人會對自己說,算了,先留著吧下次再穿。
這種心理就是普遍的心理,是以物品為中心的,是在考慮這個東西的價值。
而「斷舍離」,是以你為中心的,當你判斷一個東西該不該丟或者該不該買時,應該以人為中心,而不是物品,時間軸也永遠是現在,而不是過去或將來——我現在真的需要它嗎?而不是「它將來還有用嗎」。
相信當你以「斷舍離」來思考時,大多數的答案是否定的,斷掉那些不必要的消耗,就可以節省出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03.
而現在「斷舍離」的對象不僅僅的物品,它已然延伸到某個人、某段關係、某種處境。
它的意義也不單單是家務整理、收納,而是當代人活在當下的價值觀,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行為哲學,一種心靈修行術。
當你把物品類比成某一個人,某一段感情,你會發現,用「斷舍離」來處理,同樣能夠讓你開拓出一條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現在快節奏,現代化的生活,使物品給了人們極大的安全感與滿足感。
很多人,開始不在意它們的多少,從而忽略了它們極速增長而堆積起來的弊端。
因此,傳統意義的清理已然不能滿足人們的內心,而「斷舍離」可以,它是解決內心煩惱的密匙,是改變內心想法的良藥,是獲取新生活空間的方式,是補救被物品消耗掉的那些能量。
所以,當你不再讓物品主導你,讓自己成為了你的世界裡面的主角,你也就能不再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低落,不再尋求那些泛濫的社交。
同時,你也會果斷放棄那些沒有必要維持的感情,勇於直面孤獨的眼睛,走向自我,享受自我,珍惜當下,也明白了有些東西的可貴之處,這就是斷舍離對待一個人的意義。
04.
其實,物品和人是一樣的,有些物品買來會陪伴你一段日子,而有的物品因為它的堅韌,會陪你到永遠。
你永遠無法判斷他能陪伴你走多久,但起碼現在你知道他在不在,能夠決定它最後留不留。
你若不愛他,還把他強行留在身邊,反而會增加彼此的戾氣,所以對於那些你擁有過、愛過,現在卻不需要的東西,更應該好好告別,放他去那更好的歸宿。
失去意義的物品是這樣,人類的內心也是這樣,人常常會陷入一段痛苦的愛戀之中無法自拔。
或許,是一段挫折的時光,一次失敗的感情,一個難以忘懷的人。
當存在這些事情的時候,一方面它會讓你痛苦,一方面它也會讓你身邊的人痛苦,在失去自己的同時,也會失去那些更重要的東西。
其實,聰明的人,早就學會了用斷舍離來處理感情。
事實上,當一段感情已經成為了人生的一種負累,那麼不管這種感情是即將結束還是已經結束,徹底斷掉念想,捨棄曾經,就是最好的做法。
05.
「斷舍離」的第一步斷,就是停止,停止那段痛苦不堪的感情;舍,捨棄自己的執念;離是對斷和舍的一種升華。
既然感情已經結束了,那就徹底的離開,為了今天而活,而不是為了糟糕的過往和遙不可及的將來。
當你的生活不再因為某個物品、某段時間、某個人而悲或喜,當你脫離了對它們的執念,當你徹底的可以離開它們,你就做到了斷舍離。
人類一直在獲得和放手的循環往復中螺旋式前進,斷舍離是一種從扔東西開始的訓練,讓你覺察自己的欲望是過頭還是不足。
這便是山下英子對「斷舍離」最深層次的理解。
所以,徹底的放下那個人,問題的根本不在於他,而在於你;不在於「他愛不愛你,離不離開你」或是「今後他愛不愛你,離不離開你」,而在於「你愛不愛他,你需不需要他,你想不想離開他」。
當你決定好,做到斷、舍、離便能夠幫助到你。
其實說到底,這人世間,沒有誰是不能夠放下的,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
要徹底放下一個人,並不是那麼難的一件事情,之所以有很多人沉淪在一段已經結束的感情裡走不出來,是因為還沒有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而已。
當有一天,你打定主意放下了,那麼再加以「斷舍離」的方法,你會發現,沒有忘不了的人。